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338|评论: 8

【川“跃”五年】齐心协力扶贫攻坚 彝乡展新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5 16:21 | |阅读模式
■ 乐山日报记者 王晶  “丰收的美酒抬出来,甜美的歌儿唱起来,欢乐的舞蹈跳起来,幸福的山寨笑起来……”
  走进地处小凉山深处的彝家新寨,歌声婉转,笑容绽放。《小凉山感恩曲》不仅道出了彝乡百姓的幸福新生活,还唱出了小凉山人民“一步跃千年”的感恩奋进。
  平整开阔的水泥村道蜿蜒曲折,宽敞明亮的彝家新房点缀山间……现在的小凉山,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两年前,在同一片土地上,“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还是小凉山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9.jpg

图为美丽的彝家新寨(资料图)
  是什么让小凉山在短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彝家新寨建设,是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是市委市政府“让彝族同胞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和决心,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充满希望的土地,让“一步跃千年”的奇迹,在小凉山的崇山峻岭间开出美丽的索玛花。
  实施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以来,我市“两县一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四大类10个专题,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亿元,贫困户住房得到切实保障,彝家新寨建设有力推进,群众生活、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齐心协力扶贫攻坚
  “让彝族同胞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0年12月15日,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我市小凉山综合扶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齐聚,共商小凉山扶贫攻坚。
  “没有彝区的跨越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的跨越发展;没有彝区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市的全面小康。彝区脱贫,是乐山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奋力使彝区‘三年大变样、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让彝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


10.jpg
金口河极富民族风情的彝家新寨坐落山间(资料图)
  苦战五年,打一场硬仗、攻坚仗、总体仗、翻身仗,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形成投身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共识。
  打攻坚战,干部投身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率队深入彝区,专题调研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7名市级领导、100个市级单位、1万多名干部参与其中,分别联系“两县一区”10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万余户贫困户;全市选派了115名中青年干部到项目乡、村挂职 ……
  打总体战,全市共同参与。市内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市中区、峨眉山市、犍为县等六个县(市、区)结对帮扶“两县一区”。市人社局组织“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双技能培训;市住建局设计新寨方案、培训技能人员;市农业局、市畜牧局送技术下乡、促特色产业发展。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明星电缆、瑞鸽皮革、金威利、三八商场等数十家市内企业,或出资建基地、或招工促就业,或捐资助脱贫……
  打翻身战,群众积极主动。“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房屋自己建”。 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半边山村的村民全体动员,仅半年时间,89户新建住房完工,500米连户路及院坝硬化、排污系统、垃圾处理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一个崭新的彝寨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仅2011年,小凉山区累计完成彝家新寨建设84个,新(改)建住房6518户,比省定目标多实施482户。今年以来,彝家新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新建住房1553户,在建住房2190户。
  六大扶贫整体推进
  位于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的林丰村,上百户村民喜迁新居,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冬不保暖、夏不避雨的瓦板房、茅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通风保暖的“小别墅”。
  “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用电面达100%,通组公路达100%,电视信号、移动通讯信号覆盖面95%以上……” 谈起村里的变化,林丰村村主任洛子根喜脸上笑开了花。彝家新寨建设,让这里的彝族同胞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明媚的春光洒下,带给这片土地盎然生机。
  为了让彝区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要做的远远不止彝家新寨建设。在反复调研中,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新村扶贫和交通扶贫是先导,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是支撑,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是后劲。六大扶贫整体推进,一步步开启彝乡儿女的幸福新生活。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偏远闭塞的小凉山,一场以交通扶贫为先导的交通大会战捷报频传。仁沐新高速、乐汉高速、成昆铁路新线峨昆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境内的峨(边)马(边)公路、金口河至白熊沟等通达彝区的骨干交通项目相继启动或即将启动……目前,“两县一区”新改建的通村公路已超过180公里,交通路网建设,为彝乡的跨越发展“奠基”。
  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迎春村村民碾者娘亮,通过就业培训,成为了该区某纺织公司的络筒工人。除了“六险一金”之外,1800多元的月均收入让她的生活有了底气:“除去给儿子治病,维持生活不成问题,再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据统计,两年来,“两县一区”已完成就业培训超过1万人,像碾者娘亮一样吃上“定心丸”的已有数万人。劳务收入已成为彝乡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薯、玉、蔬”三高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马铃薯等农作物幼苗长得郁郁葱葱,场面非常壮观。“4+2”的彝区产业发展模式 “发力”:峨边的脱毒马铃薯“跑”到了上海,登上了五星级酒店的大雅之堂;马边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金口河跻身全省中药材现代化种植特色示范县……产业扶贫,正成为彝区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11.jpg

环境优美的彝家新寨(资料图)
  在金口河区金河镇小学“优课数字教室”内,六年级2班的孩子们正享受着数字化教学的乐趣;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碧桂园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在学习生产技能和就业技能……截至目前,“两县一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已投入资金6246万元。与此同时,“两县一区”华西医院远程诊疗系统全面运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彝区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条件大大改善。
  新村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六大扶贫的整体推进,让彝乡的房子变新了,群众的生活变好了,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美丽彝乡舒展新颜
  “一条洁净小路,一栋特色‘土’房,一口古朴火塘,一户山水人家,一屋欢声笑语。”随着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深入实施,美丽彝乡旧貌换新颜,彝区老百姓的幸福新生活已在小凉山各处开出美丽的索玛花。
  青瓦白墙三色窗,冲天牛角新风貌,走进峨边县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新村民居点,浓郁的彝族风情让人眼前一亮。过去,这里的群众居住于周围高山上,村民的房子建在巴掌大的平地上,屋后紧挨石崖,门前是绝壁,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整体搬迁和新村改建,如今的月儿坪,逐渐发展成为展示彝族风情文化的窗口和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接待点,老乡们养起了优质的地方畜牧品种,有的还办起彝家乐,更多的村民通过培训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553元,230名彝族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12.jpg

示范基地(资料图)
  “子莫格尼!”来到金口河区林丰村五组村民常马儿卜家,热情好客的彝族老乡一边用彝语向记者问好,一边领着记者参观他家的新房子。“这是客厅,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厨房后面是卫生间……”在常马儿卜家贴着瓷砖,摆放着洗衣机的卫生间里,他自豪地说,“政府还给我们装了热水器、浴霸,就算是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洗上安逸的热水澡了!”
  在改善彝区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把彝区作为文明生活倡导区,积极传播现代文明,建设精神家园,让彝区群众“脑袋”与“口袋”同步充实。
  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向彝家新寨实施农户每户赠送一个炉子、一套餐桌、一个碗柜、一个储物柜、一台电视机等“五件套”,让彝区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如今我们彝寨老百姓也讲究了,我们也要上桌吃饭,衣物进柜了!”领到新生活“五件套”,常马儿卜笑得一脸灿烂。
  “东西要分类收藏,粮食不宜放在卧室内,床铺要整理好,衣服要折好,分类摆放。”在峨边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县妇联组织机关、企业女干部走进“彝家新寨”,与彝族家庭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帮他们打扫卫生、清理房间,教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政府扶贫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现在还教我们如何过上舒心的好日子。” 马边袁家溪乡庄家坝村村民吉石曲叶感叹到,“不久的将来我们彝区老百姓都将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曾经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在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推动下,我市彝族同胞正迎头赶上,与汉族老百姓携手同步奔小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6 11:00 |

发表于 2013-1-8 22:23 |

发表于 2013-1-9 18:20 |

发表于 2013-1-10 20:02 |

发表于 2013-1-25 18:32 |

发表于 2013-2-24 23:04 |

发表于 2013-2-25 15:27 |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