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287|评论: 1

走进李家大院系列之——追根溯源话李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根溯源话李家
据1989年4月5日清明节,李家祭祖时编写《李氏宗谱》记载:李家大院始祖原系浙江宁波武陵人氏,始祖尹朝佐是明朝万历进士出身,曾先后任职山东曹州、单县知县、知府,爱民勤政,其妻贤德,膝下五子,四子均为武举出身。长子李廷帮身任贵州守备,青莲教反明时,遭兵部尚书妄奏“通匪”,万历下旨满门抄斩。尹朝佐闻讯,遂遣人命其子各自逃生,老五尹廷柱在任未走,余下三弟兄各带银400两趁夜潜逃。好不容易,来到当时四川巫山地界,为了保存尹家血脉,兄弟三人后决定更名,然后就分头隐居。相传,分手前,兄弟三人相约,那天晚上走到哪里,睡在哪棵树下,次日起来后就跟着这颗树姓;于是那天晚上兄弟三人背靠一棵树睡觉,醒来以后,发现这是一棵李子树,于是就决定以树为姓,改尹为李;同时,为了庆幸自己兄弟三人能在在此次劫难中幸存下来,便决定以“存”为排行,立下了三十代排行,以便日后血脉相认。
该书记载的李家三十代排行如下:
存洪成福国,永顺全金开,
映居嘉绍显,秉政登玉阶,
品兆方树贵,联庭庆德财。
1839年,即道光十九年,李家十一代传人李洪楷为了后代儿孙祭祀祖先时写袱纸方便,就把祖先的袱头子版刻印刷成《传家宝》一书,其中在前文首先立出三十代排行,然后就直截了当指出了立排行的目的:
排行已定,本支人等,各遵旧规,切不可颠倒错乱,使后代子孙难寻其木本水源,果知以排行为准则,次第相传,虽人众年远,亦庶乎其不差矣!
从《李氏宗谱》所记载的第一代祖算起,李家在邛崃的后人传到至今已是第十八代。
备注1:武陵系今天浙江慈溪武陵村;
备注2:万历皇帝生于1563年,1572年-1620年在位;
备注3:明史.职官志⑤》记载,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统兵千人;
备注4:青莲教源于明嘉靖年到万历年间,在浙江处州府缙云县流传的一支秘密教门,当时称为称为无为教,此处距尹朝佐、尹廷帮老家不远;
备注5:嘉靖皇帝,1521-1567年在位。
此后,兄弟三人各人按事先约定的大致方向,带着新立的三十代排行后分别隐居。兄弟三人更名以后的大体情况如下:
老二尹廷国更名为李存忠(1537年—1611年),隐居于洪雅县纸火街,后娶刘氏为妻,生子李慎、李宦。
老三尹廷伸更名为李存辉(1540年—1616年),隐居邛崃平乐李家河,娶妻杨氏。二人无子,故抚养邛崃北门外尹拐角梓潼宫上首坝尹天锡之子为继子,改名为李洪。
老四尹廷杰更名为李存,落业顺庆府南充县,娶妻侯氏,万历乙未年出次。后妻死子亡,叔祖双目失明,无以为生;我祖李存辉念手足之情,将叔祖李存接到邛崃与自己同房共食,死后葬于闵家坝
备注1:或许出于同是武举出身相同经历的考虑,或许出于同是姓尹的子孙血脉身份的理念,李存辉决定过继尹天锡之后为子。由于知道自己无后,在邛崃平乐的李氏子孙实为邛崃北门尹氏子孙,为了怕后代不知这一事实而误结婚姻的错误情况发生,所以他就留下规矩:平乐李家河李氏子孙不许和邛崃其他地方的尹姓子孙通婚,也就是邛崃和平乐民间流传“尹李不通婚”说法的由来。
备注2:尹家之祖原系湖广黄州麻城县桦溪林人尹伯池,尹伯池系武举出身,初任千总之职,后升守备、都司、右棘参将,血台侯,最后官任至四川省南正台,为官清正,二十余载,太平无事,告老致任未归故里,于明朝明宪宗成化年间落业邛崃北门外尹拐角梓潼宫上首坝.
备注3:都司,明朝地方军事指挥机关,掌兵5000人;右棘参将,棘,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参将,明代镇守边去的统兵官,是武将中的第8级和第9级;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尹伯池之四川南正台,即为管理四川南部的尚书或御史。
备注4:1989年清明节《李氏宗谱》记载,尹伯池洪化年明落业邛崃城北尹拐角梓潼宫上首坝。经查,明朝历史上无洪化年号,而只有“成化”年号,即明宪宗成化年间,即1465年—1487年间。所以,那个1898年编《李氏宗谱》中所使用的“洪化”当属笔误或记忆之误。
那个所谓的“洪化”系吴三桂之孙吴应熊之了吴世之年号,1678年,吴三桂去世后,吴世即吴三桂创立的吴周国皇帝位,时间是1679年至1681年十月,前后共3年。而这个年代比《李氏宗谱》中所记载的李家大院的第一代祖李存辉的年龄要晚一百五十年左右,所以确认尹伯池入住邛崃当是明成化年间。
李存辉,生于1540年到1616年,即嘉庆庚子年到万历丙辰年;万历皇帝生于1563年,1572年-1620年在位;从这两个时间对比看,李存辉逃到四川时候至少是三十多岁;李存辉所过继的尹伯池(“成化”年号1465年—1487)后代当是尹伯池落业邛崃百年之后,大致属于尹伯池在邛崃的第五、六代;照此推算,今天李家大院的李家人中的“显”、“秉”字辈大约属尹伯池的二十代子左右孙。
从李氏后人李显高提供的道光十九年版刻的《传家宝》中看,李家祖先中第一个有确切生卒年龄记载的是李家的第五代祖李国品。该书记载,李国品生于顺治己丑年(1649年),亡于康熙己亥年(1719年)。根据1989年《李氏宗谱》看,李国品是李家第三代代传人李成龙之孙。从历史常识看,正常情况下,人大约四十岁左右才有孙子。就此可以推知,1649年李国品出身的时候时候,李成龙约四十多岁;而张献忠剿四川的1643年到1646年,李成龙约三十五左右,而他父亲李洪约五十五岁,由此进一步推知李洪大约生于1590年前后。从《李氏宗谱》看,李存辉生于1540年,李洪出身的时候,李存辉大约五十岁。从一般传统来看,继子当是小孩年幼尤其十岁左右的时候,由此可以推算出,李存辉大约在1600年前后过继尹天锡之子改为李洪,而这个时候的李存辉大约60岁左右。从常识来看,到这个时候的李存辉夫妻要是没有生育能力的话,那么恐怕就不会再生育了,年事已高的李存辉夫妻为了养老送终而过继李洪则再正常不过。
备注5:顺庆府即今天南充市。
备注6.万历乙未年,即1595年。
李洪过继之后,常与百里之外的洪雅二伯祖之后人李慎、李宦常通往来,联系不断。张献忠入川后,李慎聚众自保得免;李宦外逃后下落不明。后来两三百年间,李洪在邛崃的后人和李慎在洪雅的后人,曾经组织了数次规模较大的归宗认祖活动。
张献忠部下进攻邛崃期间,李洪、李成龙父子中了张献忠部下的计策。张部当时宣称“城内不剿,城外剿”,故李洪腰拴丝带携带子李成龙等进城避难。哪知道他们进城后,张部来个闭门开刀,瓮中捉鳖。李洪战死,李成龙虽奋力打败张部,然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被带往成都交张献忠处罚。张献忠见其勇敢有加,欲收为部将,李成龙不甘与与敌伴,故借机脱身逃回邛崃,准备搬运父亲尸体回平乐安葬;最终,凭一条拴在父亲腰间上的丝带作为凭证,李成龙等人在今天邛崃的文君井内找到父亲躯干;运回平乐后,葬于平乐红豆漕灯盏窝,这就是很多平乐老年人听说过的“无头坟”。
备注1:现在泸州古蔺县东新乡李家寨的李家就是从当时逃到四川的李家之后。讲述人李显书曾于1984年到古蔺县出差卖酒,来到赤水河边,无意中与河对面的贵州人发生了的小冲突。在处理过程中,古蔺县赤水河派出所按规定在检查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登记人看到李显书身份资料的时候,表情异样,弄得李显书很是紧张;在处理完这一小冲突之后就把他留下来,询问他这个“显”字辈排行的来历和李显书所在的李家情况,从中得知眼前的李显书,是邛崃平乐人后,他就告知李显书,他也是姓李,而且也是在家族中排行十五代。于是,李显书就和他核对了各自李家的三十代排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致;在讲述自己祖先当初到四川的经历时,情况也大体一致,双方于是认定是一家人。得知李显书和自己一样是李家十五代传人后,这位派出所长还告知他,这个县的李家寨有许多和他一样的李家人之后,并请李显书到李家寨和大家相认。李显书说,他在此受到贵宾搬的礼遇,大家争相邀请李显书到家中吃饭、喝酒和叙旧,李显书倍感亲情温暖。一方面是盛情难却,另一方面是公务在身,李显书不敢多停留,只好割舍亲情,借故脱身回邛复命。
备注2: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情况是1643年入川,3月攻陷重庆,8月攻陷成都,1646年灭亡,张献忠在成都地区的活动约两年时间。
张献忠政权灭亡后,邛崃社会渐渐安定下来,李氏后裔得以安居乐业。历经青莲教事件和张献忠剿四川事件之后,李家三代祖李成龙因见政治无常,难以把握,不甘子孙后代卷入无端是非,故立下家规:李氏子孙此后不得入朝为官,只可务农经商、耕读传家,更需乐善好施、积德行善。
于是,李家后代就渐渐融入平乐当地产业:造纸和做茶。凭借自己的聪明财富,李家累代积富,至咸丰时更是富甲一方。其十一代传人李洪楷为求人丁兴旺,于是看中了花楸村的那块宝地。从道光末年开始鸠工营造,先建成中部大院,继之建成北院、南院。配院竣工于光绪末年,历时56载。不少石匠木匠都终其一生在此营造。现存三个大院依旧是清时风貌,九成以上构件实属原物。李洪楷之后的百年里,李家大院虽有盛有衰,却无营造之事,翻瓦护屋之工,也未伤及房屋些许,近期有保护性修缮都是在专家和李氏老人的指导下进行。李家大院一直是李氏嫡系后人居住,现分26户85人。李洪凯建院为求“业大人旺”而作长远安排,营造中除布置多院、多进多天井之外,还区分房屋的使用功能,因此真正达到了“能合能分”的长远期望,目前的人多分户居住状况,也没有产生居住不适而改建、增建的事情发生。据李氏老人介绍,“一百多年来,老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另外,因为居住人多,珍爱维护,建筑构件几无损毁,九成以上的构件、陈设、家具仍为昔时原状。
备注1:李洪楷简介,李洪楷,又名李兰亭,李生于1823年——死于1911年,按旧历享年八十九岁。李洪楷秉承祖训,不忘乡里,四处修桥铺路、造船摆渡,积德行善,造福一方,泽被后代。他的一生中捐款修建的桥梁主要有: 资助平乐“乐善桥”,此时,李洪楷四十岁左右;助位于邛崃南河边上的“川南第一桥”,此时的李洪楷约六十七岁;还在文井江的油榨渡口码头独资打造渡船,免费渡客,据说这些船一直使用到解放前;在油榨马河坝独资主建木质结构的“洪福桥”(俗称桥楼子),此桥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毁于洪水。。在修路方面,他独资或赞助修建了多条石板路:包括李家大院到油榨场街上和油榨桃花潭的两条;从李家大院到徐家大院交汇处和平乐街上的两条;从李家大院到马岩顶、纸坊沟的一条;另外,从油榨马岩顶到银杏乡七个垭口两侧的石板路均有李洪楷捐助,这些捐助在七个垭口的功德碑上均有记载。所有这些路全程长约六七十华里。另外,李洪楷还在邛崃之外的雅州、宝兴、大川等地修桥铺路,造船摆渡,慈善济贫。几十年下来,李洪楷在这些地方民间声望累积很高,故民间传誉“川南大善士”,官府顺应民意,上奏“举贤”,“请赐”,光绪二十年(1894年)赐授李宏楷“正六品”官衔,赐赏“皇恩宠锡”御匾。是年,李洪楷七十一岁。在家庭建设方面,李洪楷终其一生,耗时56年,先后修成三个院子。三个院子的情况,前面和后面正文中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大约在1905年前后,三个院子完全竣工。这个时候,李洪楷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令他和家里人十分高兴的是,他缠绕他身体多年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他“业大人旺”的梦想已经实现,耗时56六年而修建的李家大院已经全部竣工,男嗣子孙多大十一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耄耋(mào dié,人八九十岁谓之耄耋)之年,夫复何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人世间罕见的五世同堂景象出现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李家大院。此时,李洪楷之曾孙李绍封之妻已身怀六甲,亲朋好友也做好“五世同堂”匾,准备在小孩生下之后即挂出去以示庆祝,可是李洪楷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1912年是宣统壬子年,就在那年,李洪楷的第四代孙子李显仁终于出世。这就是李家大院老人们熟悉的李家典故:显仁大哥出身在保路同志会(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6月发生四川保路运动)暴动的次年。可是就在之前的不久,李洪楷离开了人世。按农历算法,李洪楷享年八十九岁,葬于和李家大院一山之隔的油榨赵磨子。子孙们为了感念他的功绩,便立碑纪念。遗憾的是,前些年,盗墓之风盛行,有个当地人不知是从哪里风闻李洪楷之墓有贵重东西陪葬,于是,借熟悉地形之便,撬到李洪楷的墓碑,并分两次盗走其中东西。现在只有残迹尚存。前些年,那个盗墓者或许因为亏心之故,紧张过度而神智失常,疯了!在他发疯的时候自己说出盗墓的经历,从而事件真相大白!明年,也就是2013年,是这位晚清时期邛崃著名的实业慈善家李洪楷诞辰190周年祭年,已有李家子孙跃跃欲试,准备在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修复李洪楷之墓,以追思祖先伟业,学习祖宗为人,告慰祖先之灵!备注2:川南第一桥简介,第一次修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八月建成,时为15孔石拱桥,宽3丈,高5丈,耗资白银3万余两。桥头竖有“川南第一桥”巨大石碑,至今仍存在。桥上修建有凉亭,供路人休息。第二次是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六月被洪水冲毁,州县及地方官绅捐资重建,次年竣工。此次修建为石梁桥,共33孔,长70余丈,宽1丈8尺,高1丈;现在在南河看到的河里散乱的那些大石块就是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桥的遗下的。是年,李洪楷六十六岁,李洪楷捐献桥丝,桥梁,并担当建桥梁的监督。
第三次就是现在的南桥,是1964年利用旧桥墩建成钢筋混凝土梁桥,是川藏公路的重要桥梁之一。
备注3:平乐乐善古桥,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此时的同治,清代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1861年至1875年在位;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在位;光绪皇帝,1874年——1908年在位。
备注4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清代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正一品、从一品),赐顶戴。顶戴,清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李洪楷所获得的正六品官,属于中级官吏范围,但是没有职权。
李洪楷所得到的六品顶戴被精心收藏。民国时期,此顶戴为李洪楷之孙李嘉泽所保存,一般不示于外人,只有在他到寺庙里为人念经这个非常庄重的场合才拿出来戴一下,或者偶尔在李家晚辈表现好的时候拿出来让他戴一下,以示嘉奖;讲述人李显书、李显寿都说他们当孩子的时候,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常常跑到长辈的卧室里把这顶戴偷出来戴起玩耍;再后来,这顶帽子就不知去向了。
备注5:进,旧式房院层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由于word文档出错,拙作《走进李家大院》系列文章中《玩转李家大院》部分的方位出错的部分没有纠正过来,对此给你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现在纠正如下:原文中出门“向西行”应该是“向北行”;原文中的“向东行”应该是“向西北行”;原文中的“顺坡南下”应该是“顺坡东下”。如果朋友们还发现其中有错之处请一定告诉我,多谢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