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6|评论: 5

因地制宜,浅谈古蔺文化主体、客体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文化强市”的宏伟目标,古蔺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提出了“文化建设年”的年度工作方针,制发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意义》(古委发〔2012〕1号),出台了“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具体操作步骤,为新古蔺、新文化建设绘制了光明蓝图。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抽象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它不可触摸,但要让人深深感知,它不是能源,但要促进社会前行。文者认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要注重文化建设的客体和主体的特殊情况,要因地制宜,提炼本土,适度跟进,坚持以“文”化“人”,让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潜移默化,让每一个人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感染。
一、文化主体建设
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总的来说,文化主体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类,随着历史的变迁,物质文化通过地理、建筑、物体等多种具象载体加以表现。精神文化通过文学艺术、行为、思想、风情等抽象载体加以表现。所以精神文化更让人难以拿捏,在时下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物欲横流,拜金泛滥的客观现实,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应历史潮流被放在人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中。
(一)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 “根基”建设
文化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要抓住文化的“根”,文化“根”包括中华文明的儒家文化、千字经、礼仪礼德、孔孟之道等经典古老文化,只有抓住了文化“根”才能在文化建设中把住方向,沿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路线前行。同时,在加强文化“根”的发掘建设过程中,更要突出文化“基”建设,我们梳理了文化“根”,要将文化“根”加以栽培,提供文化可以扎根的文化土壤,让“根基”成长出丰硕的文化果实。
(二)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传统”继承
传统文化因时因地差异很大,随着现代物质文化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文化大浪淘沙,被世人冷漠,尽有不知传统节日的大有人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尽被国外“杜撰”。古蔺地处西南边陲,特殊的地理创造了“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传统文化,如箭竹苗家风情、宝佤山踩山节、龙山诗歌、龙山佛教、古蔺花灯、苗族婚庆、芦笙舞、酒文化等传统文化。要组织专门文化调查队,深入乡村,对古蔺境域的传统文化加以统计收集,结合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加以制作创新,弘扬传承。
(三)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时尚”结合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新的历史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文化快速发展和普及。不得不承认,新文化也有它的先进之处,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广泛,世人容易接受,创新变化快等优秀品质。所以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将传统和时尚相结合,借助时尚载体,快速传播。但在结合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的叠加,把时尚文化当做“公交车”一样的结合载体,而要紧密结合,让时尚文化因传统文化而高贵典雅,传统文化因时尚文化而熠熠生辉,迸发出新的文化元素。在古蔺旅游发展中,古蔺县积极抓好民俗文化的包装、宣传工作,成立了箭竹、黄荆、古蔺民俗表演队,结合苗族特色文化,举办“踩山节”和“苗家风情节”,把具有浓郁古蔺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表演作为外地游人了解古蔺、宣传古蔺的有力品牌。
二、文化客体建设
文化客体主要指反应文化的人和物,不同的文化需要相应的人和物表现,人和物对文化的表现效果直接决定了文化的感染力和社会作用,所以人和物的建设才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文化与人、物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才能推动古蔺文化更加健康发展。
(一)肃清民风,消除陋习,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调研,古蔺县部分乡镇呈现文化泛滥现象,尤其是场镇社区,由于人口密集,人员组成结构复杂,许多高雅文化被演绎为一种低俗,泛娱乐化严重。如唱K文化,本来是中多美好生活的表达或是对往昔的追忆,营造愉悦的氛围,但一些唱K点却演绎的俗不可耐,大事喧哗,毫无节制,严重影响了其他人得生活,试问这种变态文化存在又有何意义。大操大办、无厘头的请客、封建迷信等歪风陋习大势盛行的社会环境怎么能为健康向上的文化提供营养土壤。
政府应该通过正面引导,让群众积极参与,逐渐摒除陋习。严查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还酒席文化真正的清新面目。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营造人人学文化、知文化、用文化的积极社会风气,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人才优先,教育并重,为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文化发展靠文化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今年来,古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基本教育均等化,持续扩大城乡教育资源覆盖面。改造校舍2.6万平方米,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古蔺中学创建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研教培,着力实施“高效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源头教育,提高新一代文化人的文化水平。通过文化人才的引进和文化教育的培植,形成文化“输血”+“造血”的建设模式,逐步扩大文化人数量,提高文化人质量。
(三)人文宣传,学习先进,为文化建设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态势。
文化建设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深度广度宣传文化经典,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先进的力量感动更多的文化人,让全社会对先进渴望和呼唤成为文化层面的深度共识。为树先进、促先进、学先进、超先进,古蔺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窗口单位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争创,全县形成人人学习先进的赶超氛围。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宣传、广电、报刊、文艺等宣传资源,全方位、多层次、不间断宣传人文经典,为文化建设造势,让全县人民沁染在浓郁的文化气息里。同时要营造尊重创造、尊重文化、尊重文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资金投入,完善基础,文化建设提供建设的物质基础保障。
   整合政策资源,拓宽资金渠道。落实中央、省、市扶持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积极上争外引,深挖政策背后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确保文化建设和相关文化活动项目有序推进。根据古蔺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意义》(古委发〔2012〕1号)文件内容明确由县财政设立县文化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并逐年递增,保障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加强文化项目策划包装,推行定点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扩大文化招商质量和成果。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优化“三架马车”齐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银行保障),有效破解文化建设资金匮乏的瓶颈问题。鼓励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
   深挖古蔺文化主体、客体建设,对古蔺2012年“文化建设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建设者要积极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基层文化中汲取营养,加以升华创新,切实为古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2-2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啊...  学习!
发表于 2012-2-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化作隐形人 的帖子



朋友不错,谢谢您的努力,
发表于 2012-3-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2-3-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