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异乡创业的营山青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近年营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改扩建方面,而经济水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营山的交通不算落后,2013年就要开通第一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南大梁段),铁路已经通了快20年,十二五规划的渝川陕高速公路也将穿城而过,这么好的基础 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又做的怎么样呢?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好,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反思过,一座城市的发展绝对不是靠修了多少房子,卖了多少土地来说话的。未来的营山县城既然要多融进那么多的人,那么这些居民的就业怎么解决,工业水平怎么样,配套服务业发展的怎么样,人力资源供需是否平衡?我想政府应该开始思考了吧!
去年春节回家 看到营山打出了“建设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口号,我个人之浅见是先宜业才宜居!营山没有龙头企业,也没有龙头产业,一个靠传统生产资料生产的农业大县,营山的发展决不能只依托于更高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指引,营山需要学习,学习发达地区发展经验,但是营山不能模仿,因为每个不同的时期,宏观社会所提供的机遇是不同的,且不同的地区有其特殊性。营山需要创新,创新的发展思路,创新的产业模式,创新的引导政策。
近年春节期间营山县城大街小巷看到的京牌,粤牌,沪牌得高档车可以看出,第一批南下和北上的营山儿女在沿海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预判在未来几年或者是10年时间内,川军将会乘成渝经济特区的建设的东风,掀起一股回乡创业的高潮,敢问营山政府各位领导是否已做好迎接这股高潮的准备,是否已有相关政策的预案,作为一个在外创业的营山人,我希望有一天营山的政策能吸引我,引导我回家创业,为我们的家乡创造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