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59|评论: 39

南充高坪区光棍村被贫穷,好讽刺社会!【版主注:黄溪乡政府已经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楼

南充“光棍村”被贫穷
“川中响水滩,青山绿水间,水泥小路穿稻田,吃水不再难,羊猪鸡满圈,生活安定和谐,好似天堂在人间”。2009年6月28日,中央理论刊物专家组一行冒着酷暑,来到高坪深入农村基层,走村串户,对该区开展的“富民强村”活动进行了调研,随行的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一编室主任徐遥对高坪区黄溪乡响水滩村作出这样“和谐”的评价。
   中央宣传部的领导离开黄溪已经9个月了,这个南充远近知名的“光棍村”情形到底如何呢?
记者近日深入该村实地采访后发现,响水滩村富裕的是少数,穷的是多数,“光棍村”被贫穷了!
中国***新闻网报道2009年12月01日的《山村新“愚公”——记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黄溪乡响水滩村党支部书记彭福超》一文中对响水滩村是这样描述的:
   “好个响水滩,出门就爬山,十年有九旱,光棍汉,占一半”,这首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是昔日响水滩村的真实写照。响水滩村位于高坪城区40公里外的黄溪乡东南角,平均海拔660米,现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151人。60年代末,因修建响水滩水库,全村5个组800多人就地迁移到山上。村里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楼房。仅有的4口水塘,也因年久失修荒了20多年,村民吃水只能来回走2公里山路到山下去担。鸡鸣时分上坡,星星满天回家,村民仅靠人均不足0.3亩的坡地和林荫地,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穷不可怕,关键是被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人为造成贫穷就可怕了。
在官方的报道中,经过政府的努力,这个村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记者在网上搜索出了这些“客观”报道:
1、《中国***新闻网》:目前,该村已建成核心种羊场1个,发展种羊养殖大户23户,养种羊495只;发展能繁母猪养殖大户8户,养殖能繁母猪100头;发展竹林土鸡养殖户33户,养殖黄溪竹林鸡5000只;建立起了100亩“黄溪贡米”优质稻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供、销,责、权、利紧密相连的联接机制,仅此一项就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目标。
2、四川南充日报    2009-02-01      4版
《“光棍村”的笑声》
记者   赵升华 唐军 周汉兵
     “乡亲们,新年好,我们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年三十中午,在昔日远近闻名的“光棍村”——高坪区黄溪乡响水滩村六组高家福家院子里,与该村群众一起过年的高坪区委书记吴宗麟、区长黄小明等共祝乡亲们新年快乐。
     响水滩村在上世纪70年代建响水滩水库占去耕地446亩,人均耕地只有0.3亩。1991年,原南充县政协的一名领导对该村进行了详细调查,当时,该村有809人,25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有221人,其中就有119个“光棍”,该村因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去年2月28日,区委书记吴宗麟冒着春雨来到该村调研,鼓励大伙治水修路创业。
     “说干就干,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来。”不到一年时间,该村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大年三十中午,来到响水滩村,笔者看到,一条宽敞的水泥公路直通村口,然后分成两条主道7条小道通到各组及村民家门口,一座座改造后具有川东北民俗风格的农民新居十分漂亮,一处处种羊场、种猪场、养鸡场格外引人注目。
     黄溪乡党委书记谢小平向笔者介绍,“自去年3月富民强村活动开展以来,响水滩村硬化村道公路3.5公里,新修组道公路8.9公里;发展种羊养殖大户13户,发展能繁母猪养殖大户5户,发展竹林鸡养殖大户33户;建集中供水站14处……去年该村有3位光棍结了婚,有一家还招了上门女婿。”
     “大年三十,区委书记、区长和我们一起过年,我们做梦也没想到。”村民高先发老人说。在高家福整洁的农家院子里,近百位村民围坐在12张饭桌旁,大家一边喝着幸福的美酒,一边与书记、区长拉起了家常。“老乡,你们新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盼望2009年调整产业结构养羊多赚点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发展黄溪山羊,赚钱不成问题。”吴宗麟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3、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     时间: 2009-08-10 13:37:58     
《上下联动 助响水滩库区群众脱贫 》
(本网记者 宁文胤) 高坪区在开展“富民强村”活动中,全面启动了响水滩库区群众脱贫工程。区乡两级上下联动,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帮助库区群众治水修路兴产业,加快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座落于高坪区黄溪乡境内的响水滩水库,于1971年动工修建,1976年竣工投产,灌区幅员面积500万立方米,属国家小一型水库。由于水库的修建,响水滩村600多户群众有500多户搬迁到了半山腰上居住。近年来,群众生产生活虽然有一定改善,淹没区恶劣的生产条件和落后的生活状况并未根本改变。2007年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目前水库淹没区群众仍面临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
     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引起了高坪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前不久,高坪区委书记吴宗麟带领区财政、交通、民政、畜牧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库区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之策,要求区乡两级要以“富民强村”活动为载体,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库区群众进行帮扶,实行部门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年度落实到相关部门,力争三年内让库区群众脱贫。
在区交通部门的帮扶下,该村首先启动了公路建设,目前,一条长3.43公里的村道公路路基工程已完工,两条7公里的社道公路也已全面启动,6月底前可实现村社都通水泥路。
4、南充日报
《专家组盛赞响水滩巨变》
本报讯   蔡晓楠   赵升华 “川中响水滩,青山绿水间,水泥小路穿稻田,吃水不再难,羊猪鸡满圈,生活安定和谐,好似天堂在人间”。6月28日,中央理论刊物专家组一行冒着酷暑,来到高坪深入农村基层,走村串户,对该区开展的“富民强村”活动进行了调研,随行的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一编室主任徐遥,在实地调研了响水滩村后,对该村的巨变感叹不已,遂作诗一首。专家组一行对高坪区开展富民强村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理论高度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6月27日至29日,中央理论刊物专家组一行共6人,实地对黄溪乡响水滩村、浸水乡骑龙村等地进行了调研,在黄溪乡响水滩村,通过走访和观看“富民强村”活动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专家组纷纷对该活动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专家组成员《学习与研究》杂志社总编薛宝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年,我走了全国这么多地方,在和群众的直接交流中,我们党和群众关系能融洽到这种程度的,我认为高坪区是首屈一指的。昨天,群众踊跃发言,他们讲了很多事,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重要的一课。我们不但了解了你们工作过程,而且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鲍静称,高坪区委、政府对基层党组织包括村级组织和老百姓之间在发展生产方面的具体关系和模式,进行了大胆有力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说,要以这次调研活动为基础,回去以后吸取这次调研活动带来的精神财富,并从理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其他专家也纷纷发表看法,并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区委书记吴宗麟表示,全区上下将坚定地沿着“干部要下乡、公仆要尽责”的目标不断继续探索,在城区要以创建和谐社区、在乡村要以开展“富民强村”活动为载体,达到全覆盖;要不断在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狠下功夫,逐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5、南充日报2009-12-15 08:12:56
《纵深推进“富民强村”》
本报讯   赵升华 唐军   12月14日,高坪区召开“富民强村”流动现场会,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形成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将 “富民强村”工作向纵深推进。当天,高坪区委书记吴宗麟带领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实地查看了浸水、长乐、黄溪等地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高坪区各乡镇紧紧围绕富民强村工作“四大目标”、“六项任务”总体要求,牢固树立“民不富心不安,区不强心不甘”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立足比较优势,以产业发展为突破,以民生改善为重点,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构建和谐为目标,迎难而上、实干苦干,富民强村工作稳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目前,全区流转土地5.85万亩,发展特色产业3.81万亩;引进、培育经营土地业主和大户1603个,其中, 经营土地500亩以上的16个,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业主1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业主7个;壮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个。同时各地坚持从解决群众最需、最急、最盼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区实施民生改善项目1600个;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18处,解决了旱山乡3.6万人的饮水难题;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650件。
……
多么有力度的报道啊,真的情形的什么呢?
1、     响水滩村全村1200人,而所有的惠民政策只惠及该村的2、4、5、6、7、8组,而把一、三组放在了一边,明显不合理。一、三组人口400人,人均不到0.2亩土地,基本的口粮都不能保证。报道说通路了,通水泥路了,实际上没有通。
2、     1971年修水库占了耕地也就罢了,政府从1997年起每年补助10000斤粮食,可是用1200人来分,每个人只有10来斤口粮,明显不够。不够也就罢了,给钱一样的。政府承诺由高坪区东升自来水厂每年解决2000元补助,至今没有兑现。据村民说,有可能被乡政府吃了。
3、     报道中说,2007年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00元。目前水库淹没区群众仍面临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今年是2010年3月了,情况没有改变。国家的粮食直补政策按照人均不到0.2亩土地的标准来补贴,每年只有不到20元,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了只领几块钱的直补款,显然不公平。
4、     高坪区委书记吴宗磷去该村的时候,竟然没有一组、三组的村民参加座谈会,乡政府根本不通知村民。富民强村活动中,响水滩村硬化村道公路3.5公里,新修组道公路8.9公里;发展种羊养殖大户13户,发展能繁母猪养殖大户5户,发展竹林鸡养殖大户33户;建集中供水站14处……完全没有一、三组村民的份儿。记者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扶贫政策?
5、     一、三组村民400人要求不高,只请求区政府解决该村的通路问题、申请政府的一个扶贫项目,给该村的孤寡老人纳入农村低保,这不过分啊。可是高坪区委区政府至今没有动静,也没有打算真正的富民强村的意思?
6、     被边缘化的响水滩村一三组400人就没有追求富裕生活的自由了?靠着不到0.2亩土地、靠着20元的直补款,靠着被政府的人为忽视,怎么富裕呢?这400人的生活也关系到黄溪的和谐,关系到高坪区的稳定,也涉及到南充的形象啊。
7、     南充“光棍村”被贫穷,谁来主持公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3-22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也有阴暗面的!

发表于 2010-3-2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棍还是可以!
发表于 2010-3-22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往天就晓得:一个地方,你只看电视,或者报纸的报道,是不全面的,是很不全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你真的想晓得真像,如果不远,最好自己去了解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爱凑热闹的人


    呵呵 谢谢了噢
发表于 2010-3-2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爱凑热闹的人


    呵呵 谢谢了噢
二十四点整 发表于 2010-3-22 16:05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也,你好客气哦

发表于 2010-3-2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5亿建大卖场....
还有改造白塔公园也要花2亿...

一下子,就砸在鹤鸣山4.5亿啊!高坪真有钱!
anzhi3120 发表于 2010-3-8 00:3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爱凑热闹的人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anzhi3120


    说实话,高坪弄那些没有意思,死守那几个景点,人们都看腻了,高坪看起好落后。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3-22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三组被歧视?
发表于 2010-3-2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高坪区黄溪乡委员会

高坪区黄溪乡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3月21日四川新闻网南充论坛《南充“光棍村”被贫穷》一帖中有关

情况的说明

黄溪乡响水滩村距黄溪场镇3.43公里,响水滩水库位于该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151人,现有耕地面积357.5亩,人均耕地面积0.31亩。响水滩村1、3组位于响水滩水库末端,1社有农业人口210人,3社166人,共有耕地面积77亩。针对2010年3月21日四川新闻网南充论坛《南充“光棍村”被贫穷》中提到的七个问题的真实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帖中提到的“所有的惠民政策只惠及该村的2、4、5、6、7、8组,而把1、3组放在了一边”,与事实不符。帖中说“通路了,通水泥路了,实际上没有通”的说法不真实的。

2008年黄溪乡在开展的富民强村工作中,将该村纳入本乡的试点村重点发展,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因地制宜根据各社的具体情况分别明确了发展重点:将条件好,位于村道公路沿线的4、6、7、8 社着重以产业发展为主;原未通公路,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1、2、3、5社着重以新建社道公路为主,再发展产业。截止目前3.43公里的村道水泥公路已全线贯通,惠及全村人民,在1、2、3、5社新建社道公路4条10.7公里,实现了全村社社通公路,其中在1、3社新修社道公路共2条6.2公里,包括1、3社在内的村民祖祖辈辈盼望的公路,在推进富民强村工作实现了,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所以“把1、3组放在了一边”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不客观的。

二、帖中提到“1971年修水库占了耕地也就罢了,政府从1997年起每年补助10000公斤粮食,可是用1200人来分,每个人只有10来斤口粮,明显不够。不够也就罢了,给钱一样的。政府承诺由高坪区东升自来水厂每年解决2000元补助,至今没有兑现。据村民说,有可能被乡政府吃了”。事实是:

1、1996年8月27日高府议【1996】18号《关于解决黄溪乡响水滩水库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中第四条“由东升自来水公司每年解决0.2万元”和第五条“从1997年起,响水滩水库在每年年底前将征收的稻谷10000公斤交付黄溪乡人民政府,具体落实到淹没区”。1997年—2004年,除去水库实际占地减免的农业税之外,该村应缴的农税、提留村民分文未缴,由乡政府代扣、代缴。2005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政府每年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足额兑现到村,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分配方案,将补助的稻谷(折合人民币10000元)兑现到社、到户,考虑到市场价格的波动,2008年乡党委政府与响水滩水库管理处和区水务局协商,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将原补助的标准提高为13000元每年。

2、原高坪区东升自来水厂属响水滩水库管理处与东观镇政府合资企业,在1996年—1998年三年中每年补助该村2000元用于村干部误工补助。1998年企业改制,转卖给东观镇个体经营后,再也未支付该村每年2000元的补助资金。该款项是由企业直接补助到村,所以说“被政府吃了”纯属空穴来风。

三、帖中说“目前水库淹没区群众仍面临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今年是2010年3月了,情况没有改变。国家的粮食直补政策按照人均不到0.2亩土地的标准来补贴,每年只有不到20元,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了只领几块钱的直补款,显然不公平。” 实际情况是:

1、在推进该村富民强村工作中,乡党委政府着力于民生改善,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实现了村通水泥路,社社通公路;新建了集中供水站或水柜14处;投资5万元维修村小学240平方米,添置了教学设备,硬化了村小操场;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了村卫生站。

2、粮食直补政策,国家是按照计税面积来计算的补贴资金,1、3社的粮食直补资金我们均按国家政策按时足额打卡兑现到了农户手中。

四、帖中提到“在富民强村活动中发展产业、修路、建供水站等完全没有1、3组村民的份”。实际情况是:

1、在1、3组已新建2条6.2公里社道公路,新规划发展薄壳核桃67亩,正在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已在1组新建集中供水站3处。

2、1、3社现有人口376人,对5个符合五保条件,17个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已纳入了五保或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综上所述,帖中所说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报道是虚假的、片面的,与近年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所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是不相符合的。当然,由于黄溪乡地处偏远,环境较差,加之自身财力弱,发展相对滞后,要改善城乡面貌、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全乡群众致富增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做到平均用力。为此,我们坚持“循序渐进、以点促面、稳步推进”的原则,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愿的地方抓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相信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一个辖区充满朝气、人民幸福安康、人人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新黄溪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欢迎广大群众以不同的方式对乡党委、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向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虚心接受,择善而从。

                                                                  2010年3月22日

发表于 2010-3-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这个乡还比较重视网友 这么暗了还在回复网友的质疑  
欣慰啊!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3-2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欣慰,政府对网友的质疑能够率先做出了回应,这种姿态我们是欢迎的,这也是目前提倡网络监督的具体表现。
发表于 2010-3-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到了希望,这就是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情况说明的最后一段,我很是佩服,和我以前写申论的模块似曾相识。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10-3-2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3-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情况说明的最后一段,我很是佩服,和我以前写申论的模块似曾相识。佩服佩服。
二十四点整 发表于 2010-3-22 23:0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总不来电


    呵呵,我是很的佩服党的舆情中心
发表于 2010-3-2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要说:最好自己到那个地方去调研一下,就晓得了
发表于 2010-3-2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