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显然高估制裁对俄国的杀伤力,低估对自己的损伤性。 西方占卜俄国将如何崩溃时,满心喜悦想像着饥饿的俄国人上街示威造反。但俄并不缺粮食也不缺能源。 实际上,俄国是粮食净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和能源输出国。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实施制裁的欧洲国家却多数得依靠俄国能源和粮食过活。 西方的制裁不会导致俄国人饿着肚子上街游行,而是自己窗外正在充满因为粮食和能源价格飞涨而游行的本国民众。 西方在这场制裁游戏中并不是超然而愉快的施害者,而是拳击台上试图打击对手同时也被打得满脸鲜血的受害者。 曾被嘲笑的俄国产业格局成战略优势:它位于源头,其供给数量和价格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扰动、震动甚至瓦解。 俄国也许会缺麦克当劳,但不会缺面包;也许会缺劳斯莱斯,但不会缺汽油。而一个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体是不可能崩溃的顶多有些不便而已。 从战术来看,西方也极为失策:它本来应该视普京的行动而逐步升级制裁,但太于过激动,一口气就用尽手中所有的制裁手段。这很尴尬,因为普京只要扛住最初几波制裁的冲击,后续的西方制裁力度就会以自由落体状态下跌。 “普京能够坚持多久”的实质是“西方可以坚持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在今年年底前显露峥嵘。 尽管美国会使出力气推动西欧维持对俄敌意,但它无法满足西欧的能源和粮食需求。欧陆国家很快就将面临“要普京,还是要饥寒”的痛苦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