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62|评论: 0

[转帖] 山东德州女子被虐待致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方家人真狠,女方是拐卖的啊,女方精神病史不可能隐瞒,这女的要不是精神有点问题压根不会嫁给他这种条件的。女方智力有问题,这样的人根本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凭什么打死人家。男的明知女方智力残障,当传宗接代的工具买回去,对牲畜都不会这么虐打,更何况一个活人。   


人女的漂亮
1.76身高
男的1.72黑丑穷
不是精神病能成吗
  
尸检鉴定书显示,方洋洋全身泛布大面积挫伤,挫伤面积达体表总面积的43%以上;挫伤以头面部、背臀部、四肢部为重。经鉴定,被害人符合在营养不良基础上受到多次钝性外力作用,导致全身大面积软组织挫伤死亡。
  
2018年阴历七月二十六,病了几个月后,方洋洋的父亲去世了。方家人想叫方洋洋回家尽孝发丧,但张家不放人。谢树雷说,方父从住院到离世有大概两三个月时间,一直希望能见女儿一面。亲戚们多次去张家要人,甚至惊动了张庄村派出所,张家却一直称张丙和方洋洋外出打工,没让父女相见。


方洋洋父亲病死前后三个月不让回去,奔丧都不让回去,派出所都没办法,说拿五万块让回去看她父亲,钱拿去了也没放人。出事后还想偷偷埋了。村支书拦下了。


方洋洋1.76的身高
结婚时候一百六十斤,死的时候六十斤  
60斤
尸检肌肉萎缩
毛发枯燥


男的一家该死没有疑问,但是女的家人也有问题。
有这种智力低下的女的,父母找女婿要找家庭条件不好老实巴交的人,不会找这种家庭条件不好却蛮横的人的。而且要让女儿和他们在一个村住或同一个小区。
看新闻说女孩母亲好像也有点精神问题。
我估计女孩的外公外婆就是这样操作的找了女孩父亲。
女孩父亲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了,没有再这样操作的本事了。  


女方家里父亲病逝,母亲好像精神也有问题,管不了了。你说这种,父母年纪大了,去世了,一样管不了的。男的一家太可恶了。
所以要找老实巴交的人,至少在家里不会太被欺负。而且要是再有个兄弟姐妹的话,可能还能稍微照顾一下。


女孩不打骂人
只是发病自己唠叨
没有伤害性
最不济人家女孩家里送给男的五万
男的都不放回娘家
不知道男的给女孩多少彩礼
男的结婚一共花了13万
  
  
我是支持死刑的
自古以来 一命还一命
应该取消虐待罪,一律按照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处理。现在的虐待罪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还成了包庇罪犯的法律了


农村男女比例失调以后问题不堪设想,男方娶不到买的媳妇。
2.jpg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结果,中国大陆男女比例为104.9∶100。


看起来并不夸张?这主要得益于女性的长寿,7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88.1∶100,拉低了总比例。


如果分年龄段看,情况就很糟糕了。
3.jpg

这是一张1970年—2009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图。注意,不是他们出生当年的性别比,而是他们在2010年时的性别比。


因为很多学龄前儿童没做出生登记,所以新生儿性别比往往有些失真——女婴的瞒报漏报更多。随着适龄入学,隐藏人口会慢慢冒出来。到2010年,90后们无论如何也有户口了,因此“六普”数据更接近当下的情况。


不难看出,整个1990年代,出生人口性别比骤升。1989年生人的男女比例是101.2∶100,而1999年生人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17.3∶100——国际警戒线是107∶100。


如果每五年一平均,那么1990年代前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明显的三级跳。


这十年间发生了什么?


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79年,在1980年代逐步贯彻落实,但农村普遍实施困难。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各省陆续颁布了计划生育条例,是加强管理,城市公职人员开除,农村坼屋毁房。


根据北大郭志刚教授对“五普”(2000年)数据的分析,计划生育宽松的地区,新生儿性别比相对正常;计划生育严格的地区,新生儿性别比明显失衡。


1990年代,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提升,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流产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当“重男轻女”的思想,加入技术的催化,就产生了扭曲现实的力量——“既然只能生一个,那总要想办法生个男孩”。


根据陈玉宇等学者的估算,1980年代到1990年代,40%—50%的新生儿性别失衡扩大,源自局部超声检测技术。


国家不管吗?当然管。2001年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文规定: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但恶习难改,无数家庭做出了看似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最终酿成20年后全社会的苦果。这苦果,那些自然生育的家庭和孩子,也要一起尝/偿。


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男女新生儿比例才逐渐走向平衡。


这一代、下一代人面临的性别失衡,还有一个格外棘手之处。


以往出现婚姻挤压,大龄男性可以娶适龄女性,适龄男性可以娶低龄女性,每一代都向下一代“借人”,从而缓解“挤压”的问题。


这样做之所以可行,有一个前提——人口总量在增长。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更多,或者至少差不多,才有足够的容纳能力。


这个前提,对于90后、00后来说,不存在了。


“六普”数据显示,中国内地80后约2.19亿人;90后约1.88亿人;00后约1.47人。“七普”会告诉我们10后有多少人,可能比00后更少。


4.jpg

性别失衡,遇到了人口收缩,为之奈何。


90后想向00后“借人”?不够借啊。


“剩男”问题,至少将困扰两代人。


经济学描述失业,有“摩擦性”和“结构性”之分,摩擦性失业是寻找新工作过程中的短期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市场不平衡导致的中长期失业。如今我们也可以说,“剩女”现象多是摩擦性的,而“剩男”现象已是结构性的了。


个体有个体的际遇,总体有总体的现实。婚姻,从微观来看,我们当然希望是一个个两情相悦的浪漫故事。但人口数据告诉我们,注定会有很多的将就、勉强甚至求而不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