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61|评论: 0

【陈永乾作品】道不完的东灌恩,诉不尽的东灌情

[复制链接]

2018年优秀版主

今天是龙泉山隧道全线贯通48周年纪念,仅以此文献给全体东灌人。

        首先,让我们记住简阳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1972年4月26日21时10分,全长6273.73米的龙泉山隧洞全线贯通。

当这一时刻到来之时,龙泉山深处欢呼声久久回荡;当这个喜报贴到简城街上防疫站的宣传厨窗时,简城人民倾城沸腾,直到深夜橱窗外还挤满了人,他们打着电筒,兴奋地品读其中一字一句。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


  虽然,我并没有参加过“东灌” 建设。我仅仅作为老师带领过学生云河砂去工地参加过几天体验性的劳动锻炼。但是,作为简阳人这是值得我一生骄傲的时刻!

  正因如此,当我沿着时光隧道一旦重新走入那个属于“东灌人”也属于简阳百万人的世界,我被深深震撼了!


  2016年5月16日,简阳正式划归成都市管辖。当时我和大病初愈的老伴正在青城山修养。消息传来,让我非常兴奋。兴奋之余,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的简阳为大成都的发展能作多大的贡献?简阳到成都,从中可以找到多少发展的机遇?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把焦点集中在“东灌”上。凑巧,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告诉我简阳市政协出了一本名叫《功在千秋》的史料。

  当我回简阳去看望老校长李雯章时,我向他借到了《功在千秋》这本宝贵的史料。

   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来之不易的史料时,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第一,被“东灌”工程之艰险所震惊:

   “东灌”工程中的十三里龙泉山隧洞,比原简阳县城到石桥镇距离的一倍半还远!

联想到1959年我上高三的上半年到威远参加“大练钢铁”中,曾下过矿井,钻过隧洞,知道矿工们有多么艰险。我们“东灌”的水利战士是要打穿整整一座大山,而且其间四度穿越文家河底,两次跨过悬崖峭壁的郭家沟,而施工的主力是昔日只会种田耕地的农民工!

在物质匮乏,技术落后,工具简陋年代,他们历经战塌方,斗泥石流,抗缺氧,激战水帘洞 ,冒险飞石弹……

整个“东灌”工程经历了十年的鏖战,有2000多人因公致残,118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不到四天就有一个水利战士为造福子孙付出沉重的牺牲,何等艰险,多么壮烈!



第二,被龙泉山水利工作程的决策者的胆识所感动。

   “东灌”工程,是不折不扣的民心工程。是简阳贾家和三岔的的群众主动请战发起的。简人民渴望有人带领他们打通龙泉山,挣脱“十年九旱”的煎熬。

   可是,这个工程还未动工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人说“这是“走资派”的黑工程,干不得!”,有人说“龙泉山是地震区,动不得。”,更多的人担心凭简阳的能力,十多里的隧洞“打不打得穿”“逗不逗得拢”,万一出现不可抗拒的灾难谁能承担得起责任?!

  再说,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我们“东灌”的领导却帅兵千万,款无分文。从借来20元开始办公,指挥部设在羊圈里,营部(区和工具办公室)设在“鸭儿棚”中,农民工自带口粮和工具,自搭工棚,三个石头顶口锅开伙。农民每天的劳动报酬就是回自己的生产队记10分工分。

  正因为如此,本来可以受益的邻县,虽与简阳七次协商终究不愿合作。

   甚至到龙泉山隧洞引水成功,上级批文正式下达,中央水利部已确定三岔水库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又因为获悉河南的驻马店水库发生堤坝垮塌造成惨重灾难,我们的临县还是最终选择放弃参加“东灌”建设。

   这样的形势 ,对于刚刚从关“走资派”的“牛棚”里走出来的领导干部是多么严峻的考验。然而当年我们“东灌”的领导人明知这是一步险棋,为了人民的利益挺而走险,明知是一场恶仗为了人民的利益毅然带千军万马投入一场又一场激励的战斗,闯过一道又一道险关,担当起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历史的重任。他们怎能不令人敬重?!

    说来也巧,“东灌”指挥部的主要领导和主要决策者几乎都是我认识的人,有的还是我学生的家长。原来我崇敬的英雄群体的指挥者,虽然都与他们没有直接交往,都比我年长,但就在我的身边怎么不感到亲切?!

  

第三,被千万个水利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震撼。

   说“东灌”建设是一场激烈持久战,毫不夸张。

   当隧洞中发生缺氧令人窒息的状况,为抓紧施工,工地采取轮流操作,严重时每10分钟就必须换班,一批批晕倒了,一批批冲上去,稍微清醒又接着冲进去,在场的干部命令也继续往前冲。

有一个小伙子,在送到医院抢救的途中,突然从架车上站起来大叫一声“我还有两个炮眼没完!……”话音刚落,又晕过去了……这样的情景与战场上战士们冒着抢林弹雨,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壮烈战斗何等相似!

    一次 ,为一位烈士召开的追悼会上,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刻,烈士的母亲突然坚决表示,要把烈士的弟弟自己的小儿子送到工地继承哥哥的遗志。这位朴实母亲就这样把一场追悼会变成了誓师大会!

   1971年元旦,贾家区提出“宁蚀一身肉,脱下几层皮,27日打通第一段,一分一秒不能移”的战斗口号。

施工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由缺氧有上千人晕倒次,由于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在1月26日13时,提前17个小时打通246米龙泉山隧洞第一段,而且创造零误差的良好开端!让那些怀疑“打不打得穿,逗不逗得拢”的人,打消了疑虑,增强了信心。

    然而,就在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水利工程正式破土动工那天,也是贾家的一位水利战士在排除哑炮中牺牲,可谓“出师不利”。而正是他们靠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斗志,把“出师不利”扭转为“首战告捷”!

   投入这场持久战的不仅有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而且有朝气蓬泼的大姑娘 。工地一个个铁姑娘战斗队,红鹰战斗队,女子炮工班 ,女子石工班,女子架车队,女子突击队,女子堪测队……

他们不愧为“东灌”工程中的“巾帼英雄”!她们和男人一样英勇的战斗在水利建设第一线!



第四,被“东灌”工程中的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东灌”工程虽是给石,泥,土打交道, 但就绝不仅是力气活。其实需要利用不少科技知识。从策划到勘察,再从设计到施工,最后从施工到验收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

   都江堰扩大灌区 ,四川省早有统一策划,我们“东灌”叫“东风渠第六期扩建工程”。只因为我隔着一座龙泉山难度太大,不知何时能把“纸上谈兵”变为“真战实斗”。没想到简阳人民“主动请缨”大大加快了“梦想成真”的步伐。在简阳人民的努力下,四川省科技部门率先介入,水利局下属的科研机构和和高校的科研人员积极作为,认真参与。

   龙泉山隧洞的进出口就是从8个方案中篩选出来的。在堪测隧洞中堪测队员走过从来没人走过地方,绕不过的悬崖峭壁,避不开的万丈深渊,脚下荆棘丛生毒蛇乱窜,要么头顶风雨霜雪,要么身冒烈日酷暑……这都是为寻找最佳隧洞方案必须付出的辛劳。

  为了最大限度缩短施工时间,扩大工作面 ,发挥人多势众的长处,我们的龙泉山隧洞把隧洞分为七段。因此还必须根据地上地下的地质结构选择适当的斜井位置并与主隧洞实现最佳衔接,于是堪测量倍增,堪测难度也大大增加!

   在设计隧洞方案中,从采集几万组数据中,彻夜不眠构思精选出若干方案,经过无数论证,用一台仅有手摇计算器连续五次核对最后达到万分之三点几的相对误差的精确效果。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堪测人员丝毫不能懈怠疏漏。因为长达6273,73米的隧洞真是“是指毫米,差之千里”啊。所以,堪测人员必须时刻在现场,来回测量反复检查。由于“东灌”四次穿越文家河底。

堪测员都是女性,在头顶如雨的水漏,脚陷没膝。甚至齐腰的污泥浊水里,由于生理的原因必须忍受更多的苦痛和尴尬!

   龙泉山隧洞原定计划三年完成,结果只花了两年两个月零六天就顺利全线贯通。

   同样三岔水方案利用航测资料也是经过科技工作者精心谋划,精心选址,精心设计的丰硕成果 ,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它选址在三岔镇达到施工量最小,占地面积最少,囤水量最大,避免与老灌区争水的设计方案是通过航测资料和实地堪测得出的科学决策。经中央水利部党组书记水利专家钱正英部长现场考察后,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三岔水库的主坝的选材,也是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上的。经过库区广泛布点,深层钻堪,取样测试,实际验证决定取库区的砂石为原材料。又在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大基础上,就在工地上自建水土实验室,自己培养实验人员,自己研制对原材料加工检验仪器设备。其中,钻孔机,抗剪测试仪,震动碾等重要设备都是参加“东灌”的带分大学毕业生自己研制的。

   三岔水库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检测,就地建实验室和自己研制机械设备……,这一切都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科技人员为“东灌”建设所作特殊的贡献。

  

  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各种渠道找来了《龙泉八记》《重上龙泉山》《都江堰龙泉山灌区志》《龙泉颂歌》等史料,一一拜读。在“东灌”精神的感染下,我情不自禁地写了首《龙泉之歌》的长篇叙事诗。其中包括《龙泉之怨》《龙泉之探》《龙泉之战》《龙泉之恋》四部分。由我的老伴输入电脑,制成电子版,印制100册送给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恰逢我的高中同入学60周年聚会)和我的部分老同事,老朋友。

这是我第一次,恐怕也是唯一的一次把自己写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别人。

  怎么才能让多的人受到教育和激励?怎么把教材从少数人的书架上搬到纪念馆展示给广大观众,如果能用现代科技再现当年震撼人心的情景,给观众提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那么将是对人们多大的教育和激励!这是我追求的热切愿望。

   于是,我向简阳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先后提出了两次关于建立“东灌”纪念馆的建议,并在老伴的陪同下亲自拜访和联系了几位现任主要领导,拜望和联系了已退休老领导,几位建在“东灌”老领导,联系了已去世的“东灌”指挥部领导的子女。并特别联系到了在我之前就提出了兴建“东灌”纪念馆几位曾亲自参加东灌建设的老同志。

  简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我的建议迅速转达到“东灌”管理处,得到管理处领导的热情支持。处长告诉我,自从中央“文化自信”的理念提出之后,他们也已经开始考虑加强景区的人文建设。我将纪念馆初步书面设计建议方案交给他们,多次与“东灌”管理处的领导商议筹建纪念馆事宜。新一代“东灌人”对修建纪念馆的热情对我是极大的鼓舞。

  

  2018年迎来了转机,重阳节那天(10月6日),我特地从外地赶回参加简阳市委召开的老干部座谈会。会上我把《恳请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将兴建都江堰龙泉山水利工程纪念馆列入2019年简阳政府工作计划的报告》呈交给几位领导。

   2018年11月2日,我在参加简阳中学上海校友会的返程途中,接到市府的回复:一,在简阳市规划馆中,设立“东灌”展厅;二,“东灌”纪念馆地址 ,已与高新区商定。

  我没想到的是,原本希望列入2019年的计划,居然2018年就敲定了,倍受鼓舞。



2019年4月19日,简阳市委书记赵春淦同志亲自打电话通知我参加4月22日,关于市规划馆“东灌”展厅设计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我倍感欣慰和兴奋,东进的简阳,各位领导、朴实的人民和这片热土散发着特别的激情和魅力。

我按预约参会,会上得知设计团队,专程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借鉴,加班加点精心设计出的方案。会上我还得知,为了办好这个展厅,特地聘请四川著名文字家魏明伦撰写《简阳赋》作为展厅内容一部分,可见把“东灌”精神和简阳精神融为一体,是“东灌”展厅主办者的明显意图。从此,我对敬仰的“东灌”精神更加充满了信心。

  2019年4月,参加东灌建设的待分大学毕业生举行了相逢50周年主题聚会。参加聚会的有当年震动碾的研制人,后来曾任内江市副市长 ,四川省机械厅副厅长的郑时源。其中还有好几位我在简阳中学的同事和其他学校,行业的朋友。到会的同学们热情回顾那段难忘的岁月,积极提供了关于“东灌”的史料。我应邀列席会议。

从他们发言中,我再次受到“东灌”精神的感染。

  2019年,简阳举行了隆重的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东灌”被评为简阳十大工程之首;《简阳之声》以《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为通栏表体刊载有关“东灌”的报道,赞扬“东灌”精神。在国庆晚会上,由当年的原领唱者重新登上舞台高歌《快快打通龙泉山》。同期《简阳发布》相继发表了《致敬,龙泉山水利工程!》,《发扬不朽“东灌”精神,建设“三新”简阳》 ,《巍巍龙泉山见证简阳城市发展新格局》等信息。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简阳市规划馆特别开辟的“东灌”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展厅的观众中的青少年,正是当年龙泉山水利战士子孙后代。造福子孙的“东灌”精神,终于在“东灌”动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以这样生动形式与他们子孙温馨地齐聚一堂!

   2020年4月23日,就在龙泉山隧洞全线贯通48周年的前三天,“东灌”管理处召开纪念馆选址征求意见座谈会。建立纪念馆的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会上展示几个方案,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对比 供到会人员进一步分析比较和研讨。

远在千里之外北京的我,从微信上得到这一喜讯和这些资料后,彻夜难眠,当晚(22日)就拟发微信意见稿,第二天一大早,又重新修改。

完稿之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之下几句:

     造福子孙千秋功,

      铭恩记德万代情。

      建馆彰显创业伟,

      壮志激励后来人。

      东灌精神光无际,
            世世代代永传承!
20200426_2606434_158785731099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