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13|评论: 1

[转帖] 吹捧导师作者:为何他是“原罪雪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因7年前的一篇论文“被挖坟”,受到广泛关注。诡异的是,研究员论文中谈及的导师就是涉事期刊的主编。据悉,在论文中,有章节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被指“吹捧导师”。但是,当事研究员在回应中却说:“30岁已是中科院博导,无需拍马屁,文章有深层含义,后有研究支撑”。

    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论文是“正能量”,觉得媒体乱扣帽子,有炒作嫌疑。不过,在最新的报道中,涉事刊物的主管部门,已经作出动作。并且声明称:“经初步了解,论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并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

    言外之意,就是论文本身确实是“存在问题的”,具体是什么问题,会给公众一个交代。另外,涉事期刊编辑部也发布撤稿声明并致歉。而且已接受该刊主编(涉事导师)请辞申请,暂停该刊专职副主编职务,并着手尽快启动该刊编委会、编辑部整改工作。

    坦白讲,“挖坟”到此,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考证过程,不信,我们先“看一看”具体的“吹捧图鉴”,研究员在论文中称,从“无才便是德”,到“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最后到“见利思大义”的举动,师娘的事例分明就是在倾诉,“无限小,小一点,小中见到大一点”。无才便是德,就像色即是空一样,名义上归于无限小,实际上却有所得,印证了安分守己就是贤。

    我们先不说论文中是否存在“吹捧的勾兑”,但就论文的思想水平,也值得商榷。因为,其中所阐释的逻辑中,很明显的违背基本的“性别平等”理论。所以,立意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当然,作为学术探讨,尽可能的不设禁区,也是可以的。但是,起码的共识还是不能违背的。

    另外,他强调“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堪称圆满”。我们很难说,他是客观的,无功利的。他说“30岁已是中科院博导,无需拍马屁,文章有深层含义,后有研究支撑”,本质上跟是否“吹捧导师”无绝对性关系。因为,“30岁成博导,无需拍马屁”根本不是绝对性成立。可这背后的逻辑,却值得深思和玩味儿。

    自古以来,“溜须拍马”都带有某种原罪。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曾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对于“中科院”的这位研究员来讲,显然就是一片“原罪雪花”。他自己的辩驳,虽然也不是完全的不可信,但是,就因为主编是导师,他这样写论文,就会成为一种原罪。而且,竟然还能过审,这就更让人不可思议。

    因为,在专业领域做事,谁都清楚,避嫌比专业技能本身更为重要。要不然,就算真的是出于专业,也可能被诟病。当然,就如当事研究员论文的举例来看,其实将其导师换成任何人,都可以说通(在其论文的逻辑中),可为何他要直接以导师为例,这确实值得质疑。

    当然,作为他的导师,自己学生在刊物上发论文,竟然没有特别的指出其中的“问题”,是真的没有太注意,还是自己热衷被吹捧,这也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因为,在这场“论文吹捧事件”中,人们最关心的是,研究员和当年的导师有没有利益勾兑,至于论文的水平,谁都清楚,不怎么样(立意中,明显带有男权思想)?

    从“吹捧导师”,“吹捧上司”,“吹捧甲方”,这好像总是被诟病,但是,却总是潜藏在真实的生活中。甚至,“导师被当成老板”,“上司被当成干爹”,“甲方被当成爸爸”,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秩序。虽然,在具体的互动中各自欢喜,但是,背后往往会瞬间嘴脸扭曲。

    坦白讲,“导师和学生”的狗血事件,已经不稀奇。有搞破鞋的,有玩控制的,有搞利益输送的,有玩床上批论文的。总之,花样百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陷入狗血的导师和学生,都是活该的)。至于,“上司被当成干爹”,“甲方被当成爸爸”的事情,可能更加残酷,不可想象。

    但是,作为“吹捧”来讲,为何总有市场,这确实值得深思。从人性的底色上而言,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语,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如果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评价体现,而仅靠外部评价活着,自然就容易被世俗裹挟,直到被残酷的社会染成面目全非。

    当然,从“吹捧导师”到“论文过审”,很多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学术腐败”。可事实上,这分明就是谄媚的人情腐败。甚至,比起论文中的言语谄媚,很多人干脆洗干净屁股送上门谄媚,并且,这种现象很普遍。所以,人们总说,所谓美好,总是千疮百孔。

    但是,就现实中的人格分裂也是很足的。人们一边仰望星空,一边却鸡贼地堕入深沟。从根本上讲,人们对于研究员的行为肯定是看不上的,但是,如果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勾兑机会,可能也会牢牢抓住。于此,人们才会出现“想富裕,却也仇视富人”的现实悖论。

    就如,当事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自己搞研究十多年,是单位经费最少的”(可有媒体查阅质疑:研究“导师夫妇”论文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言外之意,自己的经费少,就足以证明自己并没有谄媚导师。这其中的逻辑,看似成立,却也经不起推敲。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评价他是否存在“人情勾兑”,并不是以经费作为参考证据的。

    另外,很多人说,涉事研究员有才没用在正经地方上。可事实上,在现实的困境中,有才不一定就能上去,毕竟,在社交关心中,狩猎逻辑总是存在的。所以,如果是研究员是“原罪雪花”,那么构筑他的雨水,可能早已变质。

    不得不承认,作为“吹捧导师”的研究员,可能显得有些“冤枉”。因为,从其回应的逻辑里,显然能看出来。因为,“没有太过爬得高,好像自己就显得比较清白”。可事实上,他没有爬得高的现实,在这件事情上,却无形地救了他。

    如果,他现在位居“中科院”的重要职位,可能这次摔得会更重。不得不说,“爬得高跌得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这种“人情勾兑”的事件上,道德审判往往更为明显,而法理层面,原则层面,可能并不会伤得太重。毕竟,论文的溃败,在学术领域,已经不是个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1-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二个论文都没看到,,,就在网上大放厥词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