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86|评论: 1

[转帖] 科学家评论 “ 一见钟情 ”是生命的最原始定义 “ 生殖美 ”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0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科院科普博览来科普人类究竟如何定义“ 美 ”?

       我们常常用帅气或美丽形容一个人,那我们的审美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比较看重异性的哪些方面呢?

       弗洛伊德有言: 男人的身体如机器,机器越强大越好; 女人的身体如风景,风景自然越美越好。

       谈到人体美,不同文化、时代背景对美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唐朝以肥为美,现代以瘦为美。如果从文化角度看,对于人体的审美错综复杂,要追寻美的来源还得从古老的进化说起。

       地球上生命最大的欲望在于 繁衍,自然选择的终极之道在于 后代。 如果有哪个基因让你的后代数量比别人少或者质量差,若干代之后,就会被淘汰。

       因此,人类所有关于“ 美 ”的定义和描述都逃不出生命最原始的定义 —— 生殖美。

       Part . 1   男人最吸引女性的地方 —— 腿占身体的比例

       什么样的男人在女性眼中最有吸引力?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对吸引力的判断、衡量,直接关乎未来配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因为具备吸引力的配偶可以更好地提供资源和保护,避免传播有害病原体,并将“ 良好基因 ”传递给后代。而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和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正如中医所谓“ 望闻问切 ”,看一个人的脸色就知道其是否健康。

       从进化上讲,一个人越健康,自然越有吸引力。于是,反映健康程度的形态特征就和吸引力挂上钩了 —— 人们可以从形态上感知其是否具有吸引力。这些形态特征包括面部形状、身体脂肪百分比以及四肢比例等。

       那么从形态上看,怎样才具备吸引力呢? 是要颜如宋玉,貌比潘安,还是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从美国大约 9000名 男性中收集了平均身体比例,并用它们来创建男性模型图像。科学家们将模型的胳膊和腿部稍微拉长或缩短,然后要求 800多名 美国女性对每个模型的吸引力进行排名。

       该研究小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并不关注手臂占身体的比例,只关心肘部或膝部的位置( 它们如何分割肢体 )。女性最最最关心的是男人 腿长 占身体的比例,她们喜欢腿长占身高一半的男人,腿太长或者太短的男人都不喜欢。之前也有研究揭示,腿部略长的人更有吸引力。这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参与者特征在性别、年龄、种族或文化差异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为何女性会对男人的腿如此感兴趣呢?

       这还要从古老的进化说起。 常言道:长得好看不能当饭吃。可是男人的腿却很关键,在长期的进化中腿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比如太短的腿容易得 2型 糖尿病。怪不得潘金莲要出轨,原来这和大郎的腿短有关啊。

       可是这里也有个疑问,男人的手臂与身高的比例,或者肘部和膝盖的位置,也可能和健康相关。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手臂或者膝盖肘部的比例不容易被感知和察觉,但是一个人腿过长或者过短,很容易被发现。

        Part . 2   女性美始于脂肪的积累 —— 由三维呈现

       女性的怀孕和哺乳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撑,而脂肪是人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单位质量脂肪能提供的能量比蛋白质高两倍。同样,脂肪也是是女性生殖的必要条件,脂肪含量低于一定的阈值便无法成功生育。因此,女性之美从脂肪的积累开始。

       远古的狩猎和采集,人类饥一顿饱一顿,脂肪的积累尤为重要。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女性的脂肪备受青睐。在中国的唐朝以及现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依旧以肥为美 —— 肥代表脂肪的积累,预示着生殖的潜力。

       有了脂肪的积累,这些脂肪在身体中的分配就尤为重要了。现代女性身体的脂肪分布集中于胸部和臀部,构成典型的 “ 三围 ” —— 胸围、腰围和臀围。因此,女性的三围成为美的标准。那么为何三围成为男性眼中美的标准,而不是其他? 从进化上讲,女性三围的产生,恰恰是男性性选择的产物,就是男性的偏好铸就了女性的三围。

       在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的乳房最为特殊,其他灵长类动物只是在哺乳期的时候,乳房稍有膨大,并无性的含义。乳头周围的皮下组织里有丰富的乳腺,是分泌乳汁的场所,原本只是纯粹的哺乳器官。人类远古的祖母并没有现在突出的乳房,那么乳房是如何进化的呢?

       假如有一天,人类的祖母基因发生了突变,有一部分女性乳房隆起。这就产生了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可以遗传的,于是进化就开始了。在乳房隆起的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性选择。稍微隆起的乳房利于哺乳后代,带有生殖潜力。于是,这一微妙的变化自然会被男性发现、选择。男子偏好较大乳房的本能一旦进化出来,那么乳腺较发达、隆起稍大的女性将会得到更多的生殖利益。她们能享受更多的交配机会,得到更多的男人青睐。于是这部分女子所生育的后代就多,后代的乳房也大( 可以遗传 )。

       而那些乳房没有隆起的祖母就渐渐被边缘化,经过若干代之后就被淘汰了。相比于祖先的乳房,女性的脂肪开始不断向胸部聚集,慢慢隆起( 注:现在女性的乳房有大有小,但是和历史时期的进化不是一个概念。历史时期的进化是乳房隆起的过程,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是0到1的突破,是质变。而现代女性乳房只是大小的问题,是1到多的突破,是量变 )。 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存在不喜欢大乳房的男性? 当然不会。在求偶选择上有一个著名的“ 随大流 ”原则,既大家喜欢的你也喜欢。当社会上普遍偏爱大乳房,假如出现一个男子不喜欢大乳房。那么,他女儿将不受选择,这种背道而驰的基因就得不到传承,只能淘汰。

       胸围体现生殖潜力,受到男性青睐,同样腰围更好理解。古有楚王好细腰,现在女性依旧以瘦腰为美。男人好细腰更好解释:

       1) 怀孕的妇女腹部膨胀,腹部膨大说明她已经怀孕。男人对于孕妇不敢兴趣,因为无法繁殖自己的后代;

       2) 如果脂肪在腹部淤积将有碍于怀孕后期胎位的不断上升,不利于后代的生殖。因此,女性腹部不适合积累脂肪,细腰成为美的标志。

       再说说臀围。从古至今,女子的臀围一直受到异性的青睐。这也容易理解:

       1) 盆骨小的女子面临难产和死胎的危险,其生殖力因此受到限制;

       2)骨盆小的女子即使顺产,那么生下的婴儿的头颅肯定较小,而头骨的发育和智商相关,这样的后代将处于竞争的劣势。

       Part . 3    性感的标志:女性三维比例

       在进化上脂肪的分配形成了女性三围,以此延伸出的脂肪分配比例和三围比例自然而然地成为性感的标志。

       前面说过脂肪在女性生育过程中至关重要,虽然男性以瘦为美,但是却不喜欢过瘦的女子。这其中有一个比例,可以称之为性感比例。

       调查显示:男性多喜欢体脂肪含量(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约为 30% 的,凹凸有致的女性 —— 脂肪在腰部分布较少,臀部和大腿较多,呈沙漏型。此外,女性的腰臀比也是吸引异性的重要指标,理想腰臀比是 0.7 ( 腰臀比的计算是用髋骨上方的腰部周长除以臀部最宽处的周长 )。

       从进化上讲,男性的审美从本质上都是生殖美。上面性感的比例,也有生殖上的意义:

       1) 在人体所含的脂肪类物质中,有一种叫做 DHA 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大脑皮层重要物质,它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十分重要。女性将它们储存在臀部和大腿上,以便怀孕时供给婴儿的大脑。而 BMI( 身体质量指数 )值偏高,腰臀比较小的 S型 女性,证明不饱和脂肪酸的储存比较充足。

       2) 腰臀比是反应女性雌激素水平、肥胖风险,以及对糖尿病、卵巢癌和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易感性的重要指标。

       除了三围之外,还有哪些吸引男性的地方呢?  当然有,那就是:平均外貌和对称原则。一个人种的“ 平均外貌 ”符合该人种共同的审美标准,是大家都认同的美。一个美女越接近这种平均值,也就越发显得美丽。而对称性是指身体发育良好,外形越对称,人也越美。

       在进化上,漂亮女性具有选择优势,在群体水平上,生的孩子更多。根据芬兰一项跨40年的大型调查研究表明,外貌漂亮的女性生育的孩子数量比普通女性平均多16%。而且,女性的漂亮可以遗传,所以经过一代一代的性选择,在宏观趋势上女性也越来越漂亮。

       以上讨论是进化上的审美。人类除了具备生物学属性外还具备社会属性( 文化属性 ),否则就与禽兽一样了。男性对于女性的审美立足于生殖美,同时也兼具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人体审美的影响更是朴素迷离,这里姑且不表。美终究是建立在生殖美基础上的,在道金斯看来,人体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繁衍后代才是生命最大的欲望!  但是人类的审美又受到文化的熏陶。两者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要有性行为?

       许多人的答案或许会提到繁衍后代。性行为是造人的基本方法。

       但如果性与繁衍后代几乎没有关联,我们又会如何看待它呢?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 试管婴儿 ”诞生。 自此,大约有8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来到这个世界。而且未来随着鉴定胚胎基因风险的工具变得越发成熟,这个数字还可能极大地增长。

       格里利( Henry T Greely )著有《 性的终结及人类生殖的未来( The End of Sex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Reproduction )》 一书,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 我最大的预测是未来人们仍然会有性行为 —— 但以生小孩为目的的比例将不再那么高。在未来的20到40年,全世界大多数享受良好医疗保障的人会选择在实验室里孕育下一代。”

       格里利 在书中探讨了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 )技术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挑战。“ 如常,很多人会对这件事产生本能的排斥,但时间证明,利用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出生的孩子也并没有出现两个脑袋、一个尾巴的情况,”  大众就会包容这种方法,倾向于通过无性的方法繁衍后代。

       在那样一个世界里 —— 婴儿在实验室里诞生; 仅有少数女性选择通过性交怀孕; 性道德与生育率无关 —— 性行为的意义是什么呢?

      “ 性的目的是什么?”

       哈尔伯林( David Halperin )有一篇以此为题的论文,大胆出位,其中也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性行为总要有一个“ 理由 ”。这种观点未必是坏事,毕竟,人类要在心智和情感上有好奇心。作为一种花大部分时间进行高层次批判的动物,体验性行为并将这种行为可能的含义总结成理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人类性行为有显而易见的生理原因,它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是繁殖和建立亲密关系的必要驱动因素。事实上,西方传统里保持至今的正是这两个原因,都围绕着我们哲学上所说的“ telos ”既终极目标。

       古希腊的 斯多葛学派( Stoics )为了遏制自我放纵,尝试赋予性行为一系列含义:如果沉迷于性爱的欢愉是为了繁衍后代,就没有问题。  众所周知,这一道德思想也通过 奥古斯汀( Auguestine )被基督教传统思想所吸收,进而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框架,只要性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育,那么性就是道德的。( 在此说明,虽然这一理论是作为基督教道德观呈现的,其起源却是其他地方。事实上,圣经中的《 所罗门之歌 ( Song of Solomon )》就用自己的表达,赞颂了一对并不是夫妻的爱侣之间狂野、色情的性爱。随后,基督教评论家错误地阐释了这一首诗。)

       正如 哈尔伯林 指出,发生性行为的其他重要原因则是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提出的。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在公元前4世纪所著的《 前分析篇( Prior Analytics )》中写下了以下的三段论:

      “ 根据情欲的本质,比起性交,人们更愿意被爱。

       情欲更多是对爱而非性交的渴望。

       如果情欲主要是为了性,那么性就是情欲的终结。亦或者性交并不是一切的终结,也可能是为了被爱。”

       正如 哈尔伯林 指出,对 亚里士多德 而言,“ 爱是情欲的终极目的。爱并不以性为目的 …… 而是性以爱为目的。 ”根据 亚里士多德 的论证,人们发生性行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这么做,而是因为我们想要爱人和被爱。性并不是为了某一些事情而做,而是为了某一些更高层次、更高尚的东西。

       像许多人一样,亚里士多德 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性和爱是同时存在的 —— 但他从未试图证明这种假设的合理性。然而至少按照 哈尔伯林 的解读,他确实证明了“ 性并不是情欲的最终目标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 哈尔伯林 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并不是关于性和爱之间的关系,而是性和情欲之间令人惊讶的关系。如果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那么性并没有任何情欲的目的 —— 它真正的目标在别处。简而言之,性实际上并不是关于性本身。

       那么人们为什么发生性行为呢?  为了生育和建立亲密关系,那当然。但是这些只是许许多多可能的答案的其中两个。和许多文化现象一样,性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发生的原因。以食物为例,从生存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吃东西很容易理解,而且我们要一起吃东西 —— 毕竟,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把资源集中在一起是有优势的( 更多是为了集体而非个体 )。但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放在现代饮食文化的场景中,就越来越难确定我们和食物之间这种关系的确切目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经常乐于做无用的事情。我们做这些事是因为很享受,因为参与这种活动能带给我们快乐 —— 这种快乐不会让我们问出“ 为什么? ” 这种问题。哈尔伯林 写道,有可能“ 性行为本身毫无意义的时候才真正有意义。”

       或许是时候承认,大多数人发生性行为是为了享受 —— 即便是我们之中最虔诚的人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性行为总是有某些意义的,否则我们就会去做其他事情了。但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一直在挑战这一个观点 —— 只应该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进行性行为。

       在这一方面,口服避孕药是革命性的,让一些人充满恐惧。赛珍珠( Pearl Buck )在1968年《 读者文摘 》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人人都知道避孕药是什么。它很小,但对我们社会的潜在影响甚至可能比核弹还要具有破坏性。”和许多传统人士的观点一样,赛珍珠的论点似乎是基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看法,认为没有目的的性行为会让文明走向终结。对这些人而言,所谓的性解放就是当代性行为容忍度放宽的罪魁祸首。

       虽然性解放常被认为是邪恶话题,会让有意义的谈话不欢而散,因此在许多重要的对话中常常被避讳,但研究人员发现,公众对性的看法开始在20世纪60年代悄悄改变。在2015年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圣地亚哥州立大学(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心理学教授 特恩( Jean M Twenge )研究了美国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对性的态度。她的结论是:“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美国人对婚外性行为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这与过去研究发现的宗教倾向下降、个人主义特质增加的现象一致,许多美国人认为性行为不需要受到社会习俗的限制。近几代人也用行动支持了这一观点。与20世纪早期出生的人相比,他们成年时期的性伴侣数量显著提高,而且随性所欲的次数也更多。

       特恩 指出,出于种种原因( 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 ),一个地区的人对性的态度仍然可能不尽相同,但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 每一代人的性态度和性行为都会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 ”。

       因此,我们对性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地点有关。我们的性道德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发生过变化,也会继续改变,或许速度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什么是自然的?

       性行为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都有来源,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从宇宙生命起源、远早于人类起源的时期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蜿蜒的动物进化旅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性行为、性态度、性道德观。

       但即便我们仅关注人类这一物种,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证据,证明有些传统的性观念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自然而然形成。我曾经听过一位美国福音派( American Evangelical )传教士谴责同性恋,在他的教会信徒听来,他的论据像是一个笑话。“ 我无需提醒大家,两个男人不应该在一起。即便是农场里的动物都知道!”  这位牧师认为同性恋是不自然的,因此动物并不会进行同性性行为。

       但动物确实会这么做。有500多种动物有同性性行为,而日本猕猴、果蝇、面粉甲虫、信天翁、宽吻海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确切来说,动物并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也不会认为自己不是同性恋。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但鲜有考虑过的事实 —— 人类按照自己的性行为定义自己,这至少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异性恋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意义;具体来说,它的意义在于其被塑造之时就处于同性恋的对立面。如果你想要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可以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 卡茨( Jonathan Ned Katz )在《 异性恋的发明( 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 )》一书中也提出这个问题:“ 把世界按同性恋和异性恋划分到底符合谁的利益?” 任何一个和我一样、因为看起来像同性恋而被嘲讽的儿童都知道,这种划分方法并没有考虑他们的利益。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这种按照同性和异性恋划分的方法还将持续多久。2019年舆观( YouGov )公司的调查发现,千禧一代中,每10人就有4人不认为自己“ 完全是异性恋 ”。这或许更能说明了性取向的意义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性取向本身发生了改变。简而言之,与30年前相比,根据性取向来界定个人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大多数人认为同性性取向和同性性行为是健康自然的,那么根据性取向来界定社会身份也不再那么重要。

       或许我们越是将性与其原因分离,人们就越不会去想性行为可能的含义以及其对个人身份形成的影响。

       探究性目的更多是异性恋文化的绊脚石,而非同性恋文化。同性恋人群没有了怀孕和( 直到近期实现的 )婚姻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为了性而发生性行为。

       这里并不是说同性性行为并不带有目的:当然,它可以有很多目的,包括爱在内。但历史上来看,同性恋文化似乎更能包容这样的观念:性并不一定要有目的,也并不总是想要一个目的。当然,这似乎可能会破坏人们长久以来坚信且珍惜的关于性的文化观点和道德观,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歧视同性恋。

       和许多儿童一样,我接受的教育让我曾建立起这样的唯一道德判断标准 —— 性行为应当仅仅发生在忠诚的、一夫一妻的关系( 通常是婚姻 )内。但最终,我开始质疑这一标准,特别是因为教导我这些东西的人也同样告诉我,人类是几千年前上帝创造的。如果他们的生物学知识这么差,那我为什么应该在性这个生物学相关话题上相信他们呢?

       我意识到他们所认为的道德,对于无法通过性行为生儿育女的同性恋人群毫无帮助。宣扬一种让相当一部分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性道德标准,往好了看就是虚伪,往坏了看就是残酷。许多异性恋性行为并不会让新的生命诞生,但从来没有人会像谴责同性恋的非生殖性行为一样,认为异性恋的非生殖性行为是不自然的。

       值得庆幸的的是,反对同性恋的意见大体呈下降趋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威廉姆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对141个国家的不断变化的态度展开了调研。1981到2014年间,其中57%,也就是80个国家的人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但也有坏消息:研究人员发现,虽然那些传统上接受同性恋的国家( 冰岛、荷兰、瑞典、丹麦、安道尔、挪威 )容忍度越来越高,但那些原本接受程度就不高的国家( 阿塞拜疆、孟加拉、格鲁吉亚、加纳 )容忍度变得更低。虽然一贯的反同性恋态度仍然不容小觑,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调研的大多数国家对同性恋的容忍度都是增加的。

       对同性恋的广泛接受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包括媒体树立的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正面形象、大众对医疗和心理学机构的支持,以及大多数人自己就和这些人相熟。(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钢琴老师、花店店主、牧师或者当地消防员是同性恋,他就更不会认为同性恋人群想要摧毁文明了。)

       当然,同性恋人群并不总是完美性道德的范例。在这里我针对男同性恋群体展开讨论,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群体。男同性恋对特定身型( 比如肌肉型、精瘦型 )的持续推崇传达了一种信息 —— 那些达不到这种审美标准的人( 也就是绝大部分人 )劣于那些达到标准的人。有了 Grindr( 同性恋社交网络平台 )等技术,这些严苛的标准只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在 Grindr上,男性被简化为自己身体部分的照片,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很快就被人屏蔽了。羞愧的是,“ 胖子和娘炮勿扰 ”这句话在同性恋交友软件上常被使用,这意味着在性道德方面同性恋们仍然有待提高。

       但即使有这些短处,同性恋文化也一直在为思考性道德提供新的角度 —— 这些角度并不掺杂生育、婚姻、爱,甚至不涉及忠诚或一夫一妻制关系。就以2005年的一项调查为例,40%的同性伴侣支持开放式关系,相比之下,仅有5%的异性恋伴侣表示支持。如果这类性经历真的成为常态,正如某些人所说,一定是同性恋人群开启了这扇门。

       我想一些异性恋人群可能对这种观点感到不满,但我们很难假装异性恋文化就占据了性问题的道德高地。2019年的流行文化充满各种有问题的异性恋关系、出轨和婚姻。这种历史学家坚信始于19世纪的“ 传统的 ”异性恋性道德,已经被人尝试过而且现在已经缺失了。

       许多年来,各类未来学家都在预测未来的性会是什么样的。从虚拟色情片和人工加强性器官技术到远距离性行为( 即人们远程通过触觉技术互相让对方达到高潮 ),未来的性会变得更数字化、更具合成性,不那么有机,也不那么混乱。

       然而虽然毫无疑问未来会伴随着重大技术革新,但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到,将来发生的最重大的一些改变将涉及新的想法。

       关于生育会有新的想法出现。自1978年以来,通过试管技术出生的婴儿已超过800万。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越来越负担得起相应的费用,试管婴儿人数必将大幅增长。计划生育和避孕也有助于在文化想象中分离性和生育。如果格里利关于移植前基因诊断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在接下来的40年中的某个时刻,婴儿出生的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的发展,移植前基因诊断将变得“ 简单 ”(易获得且价格合理)。以下是 格里利 在《 卫报 》中对研究的总结:

      “ 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妇将去诊所看病 —— 丈夫会留下一份精子样本;妻子会留下一份皮肤样本。一两个星期之后,这对即将成为父母的夫妻会收到关于用他们细胞制成的100个胚胎的信息,告诉他们根据胚胎基因组的预测,这些胚胎的未来会如何 …… 然后他们选择将哪些胚胎移植到子宫进行怀孕和分娩。”

       人们可能对“ 设计婴儿 ”的想法感到愤怒。但我们要记得,大多数生小孩的人都基于各自的特征选择配偶,而且完全清楚这些特征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这样以来,我们就很难在传统的性行为生育以及格里利所描述的这种技术之间画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人们对一夫一妻制和忠诚也会有新的看法。人类预期寿命较低时,一生仅有一个性伴侣似乎更容易实现。但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在上升。从1960年到2017年,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20年。到2040年,人类寿命预期将再增加四年。对一些未来学家而言,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例如,奥斯塔德( Steven Austad )认为,第一个活到150岁的人是在2001年之前出生的。如果我们要求某一个人在130年只能有一个性伴侣,这有多现实呢?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看那么远。即使是现在,离婚和再婚率仍在持续攀升。2013年的 皮尤研究中心( Pew )调查显示,十分之四的美国婚姻夫妻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再婚的。也许,随着预期寿命变得更长,“ 直到死亡让我们分开 ” 将不再是我们的目标。

       人们对性认同也会有新看法。如果性不再有除了性以外的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会因为“ 不同 ”的性取向被人嘲弄;如果繁衍后代发生在实验室;未来的人类可以随意与男女发生性关系吗?或者他们是否愿意培养自己的性欲?  性取向和认同的概念是否与古老的生育概念联系在一起?  将来,只有在历史课堂上才能听到“ 异性恋 ”和“ 同性恋 ”这样的词汇吗?

       这些想法将继续变得更加主流 ——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多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引发主流文化重新思考其对性道德的看法。

       我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听到哲学家和性别理论家 巴特勒( Judith Butler )说:“ 也许与性有关的真正奇怪的事情就是享受它。”  我当时并不同意,但我现在意识到她说得恰到好处。

       也许性永远都是有目的的 —— 但这个目的将会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什么事或什么东西。性的目的将变为服务我们这些有性行为、享受性行为的人。除了性带给人们的同理心和享受 —— 除了身体上的愉悦感受、与人建立社会联系和实验之外,性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未来,性的意义就在于性本身。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