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62|评论: 0

[文学艺术] 何必在红楼中寻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3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何必在“红楼”中寻“梦”
          ——谈《红楼梦》的索隐与探佚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至今已经二十余年,对《红楼梦》的痴迷和“红学”的关注至今未减,且日益剧增,虽才疏学浅,但因此也应算个“红迷”罢。今读罢《三大师谈〈红楼梦〉》以及《刘心武揭迷〈红楼梦〉》三部后,很自然地将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与刘心武的探佚联系起来。蔡老着重探索《红楼梦》中的隐射,认定《红楼梦》为政治小说。刘心武先生重《红楼梦》的探佚,也考研出《红楼梦》中的政治元素,认为《红楼梦》隐含了“日派”与“月派”的斗争,还对秦可卿身世等相关内容进行探佚,并形成“红学”中“秦学”一派系。
   “红楼”本出于白居易“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在《红楼梦》开篇中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故“梦”是作者一种感悟,以“梦”来推演,又明白地告诉阅者,既然是“梦”也就没有深究之必要了。“红楼”理所当然地界定了“梦”的主体。作者没有揭示的非“梦”的故事,或者真像“梦”一样虚幻、或者像“梦”一样不值一提的,是不是应该探究索隐呢?《红楼梦》作者称的这些故事如“梦”如“幻”,因此,他可没有预料后来的人们还要去“梦”中寻“梦”。如果这些“梦”真味趣十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时也应当将其收录的了。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确实是《红楼梦》的特点,更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到女主人公林黛玉尚且知道避讳母亲的名字(见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对话),作者岂有不知避讳和隐射王公大臣甚至皇上、皇子皇孙的危险。没落贵族的后裔在贫困中借他十二分的胆子也可能不敢为。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红楼梦》在乾隆后期已经广泛流传,如果真像蔡老、刘心武先生所考证的那样,这本隐射并同情“废太子”的书岂有不禁之理?如果要把蔡老考证的内容全部联系起来,曹雪芹虽然命殇九泉,但也足以抛尸灭族,但至今未考证到历史档案中的相关内容。
   胡适先生所著《〈红楼梦〉考证》对在此之前的考证认为是做了许多《红楼梦》的附会外,就作者生平、家世以及小说流传、版本和高鄂后续等进行了考证。应当说,胡适先生考证方法是科学的,所引用的典籍、文献等都比较客观真实,少有自己主观认定,其开创了“红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胡适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包括刘心武等人在内的一大批“红学”家的认可。想当初,曹雪芹的创作绝不是为了版权和稿费,创作原动力,对场景描述细腻和感受的丰富性无不透露出,作品是在自述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也正因有家族的没落和由富到贫的经历,作者对人、对事的视野也更为丰富,也更能平等地看待奴婢和下人,也更能真实全面的看待各种封建礼仪制度。正如有了受过宫刑的司马迁,才有《史记》的伟大。同理,家族的没落造就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这样的经历,也许我们现在就看不到《红楼梦》了。作者自言“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敦诚《寄怀曹雪芹》中有“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如此之贫困窘迫,其创作既不能得稿费又不能饱肚子的《红楼梦》,确属作者自云“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曹雪芹确实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红楼梦》也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如果要强调自然主义的作者创者中的政治因素,确实勉为其难。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普通庶民议政和言论只能停留在口传心授,达官贵人、仕大夫们还可以自已出资印个家刻版来记载和传承。“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曹雪芹连生活都存在困难,哪有费用来刻印自己的著述。政治的目的得不到传播,相反还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可不像是曹雪芹的智慧,岂能用已经产生报业的现代文人的做法来与曹雪芹对上号呢?
   同音寓意、谶语、影射、引文、化用典故等确实上《红楼梦》创作的又一大特点。同意寓意中有的一看就知道寓意,有的结合前后也就知道了,如娇杏为“侥幸”,贾雨村为“假语村言”或“假语存”等。谶语、影射、引文、化用典故等结合前后文也很容易理解。曹雪芹虽然在创作中用尽心思,虽然将寓意暗藏起来,但他本意还是告诉大家,只是告诉的方式不同罢了。他的寓意、谶语等还是很容易被人们理会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中考证:亦说贾宝玉,宝玉者,传国之义,即指胤礽;又说巧姐,巧与礽相似,亦指胤礽。叔侄两人都影同一人,不仅有逻辑上混乱,在封建礼仪中岂不乱了辈份,虽然曹雪芹思想中的反现实性,但也不至于判逆到如此地步。如果按此方法,薛蟠完全可能影射康熙“削藩”;次子贾政同贾母居住在一起,袭了爵位的长子贾赦却另居别处,有违礼仪,影射雍正继位不合法,因为政同“正”嘛,雍正也非长子,且皇位也有争议嘛……。至于“日派”与“月派”也更是从字里行间找出来的莫须有的牵强附会。如此这样,我也可能成了索隐专家。如果这样附会下去,曹雪芹具有如此多的政治意图,且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有赋予他反封建等革命进步意义,他岂不成了不折不扣的“革命家”,这种“政治待遇”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能笑纳吗?
   提一个简单问题,《红楼梦》是小说、历史文献还是生活记述,可能谁都能回答。对于庞大的家族和庞杂的事务要选择出来作为小说的素材,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干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个人写起方妙”(见第六回)。要考研和探佚素材背后的人和事,也许可以将真实生活场景揭示出来,最终可能再现全部的生活,平淡的、重复的、无任何艺术价值的再现有何意义呢?也许说探佚的并不是那些平淡而重复的生活琐碎之事,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都能起到帮助作用,也能释疑解惑。但我们也别忘了“维那斯”也应当是有手臂的,因为他应有健全的手臂,我们是不是就要去恢复他呢?这种笨拙之举既不利艺术,反而会影响别人的欣赏,岂不成了现代版的“画蛇添足”。《红楼梦》的重要艺术价值之一就在于断臂之美。但我们又能从那些同音寓意、谶语、影射、引文、化用典故中去理解和描绘我们心中的“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相信,《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曹雪芹压根就没有创作,或者说他声嘶力竭后,从人性的思考和艺术需要让他不得不停止的创作。《红楼梦》也正是在残缺和诡谲中得到升华。
   作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要附会和探佚《红楼梦》其实也无可厚非。如果要作为学问来探讨,并要传播开来,研究“红学”的价值和社会责任不应忽视。特定的身份和对社会的特定影响,在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考虑并举的同时,应适当偏颇。现如今的语文教育模式,要让一个非汉语专业的且对文学不偏爱的高等教育学子领会和欣赏《红楼梦》,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多媒体的普及必然造成单一的文字阅读走进一目十行、对语言缺乏敏感、对细节缺乏直觉把握的胡同,文学艺术的欣赏也变得空洞和不可能。引导人们阅读和欣赏《红楼梦》也许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很心慰,蔡义江、周锡山等一大批学者做到了。
                                                                       

                                                                                                        分享:                                                

                       

                                                               

0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喜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