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64|评论: 3

[转帖] 奥巴马生平第一部电影来了 《 美国工厂 中国老板 》:镜头对准在美国办厂的曹德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美国前总统 奥巴马 旗下公司发行的纪录片《 美国工厂 》 将于本周三在流媒体平台网飞 ( Netflix ) 上线。这部纪录片由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 史蒂文 · 伯格纳 和 朱莉娅 · 莱切特 执导,两位导演曾在2008年拍摄了通用汽车工厂的关闭,在福耀玻璃接手投资后,导演又拍摄了中国管理者到来后的故事。影片聚焦于2014年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次著名事件:中国福耀玻璃在美国本土建厂,原本打算带动当地经济和促进工人就业的企业投资,却引发一系列管理和文化层面的摩擦。

  法新社19日报道称,这部纪录片是 奥巴马夫妇 创立的制作公司首次发行的电影作品,今年初在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时大获好评。“ 奥巴马夫人 说这部影片让她感到共鸣,从中感受到中西部地区和自身家庭的重要性,” 两位导演表示,“ 奥巴马 则在片中感受到一系列政策问题和全球化的广阔。” 法新社称,《 美国工厂 》聚焦的不只有美国“ 铁锈带 ”地区经济困境,还有中国企业家 曹德旺 带来的希望。他接手通用旧工厂和雇用当地蓝领时,原本也有意弥合两国间的文化鸿沟,工人们一开始也营造出共同生活的融洽氛围。

       " 事长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伯格纳说,“ 他看过我们早期的电影,并喜欢它,” 本片获得了福耀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的特别访问权。

       在纪录片的开头,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带来了希望,他接手通用旧工厂和雇用当地蓝领时,原本有意弥合两国间的文化鸿沟。美国和中国工人之间似乎也很融洽,双方在一起共同钓鱼、体验射击课程以及共享感恩节晚餐。

       尽管如此,中美之间商业惯例之间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电影强调了美国工人在全球化经济中受到的影响 —— 虽然工人们对于再次受雇佣很高兴,但他们知道情况永远不会回到过去,因为公司很容易把这些工作转移到其他薪水比美国低的地区。

       一名工人表示,在通用工作时,她每小时赚29美元;在福耀工作时,她的报酬为12.84美元。“ 那时,如果我的孩子想要一双新的运动鞋,我可以买,”她说,“ 我现在不能这样做。”

       一位福耀的高管表示,玻璃工厂将配备三个不同的班次,包含一个无薪的半小时午休时间。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位美国工人问道:“ 这是一家工会治下的工厂吗?”

       然而随着新工厂利润不尽如人意,中国企业家解雇美方中层管理人员,远离家园的中国工人的自我激励也与美国工人的诉求大相径庭,双方流露出不小的困惑和失望。“ 文化鸿沟比预期的还要大 ”,导演的镜头对准这起事件中的芸芸众生,“ 你在人类层面上看到了全球化真实情况的一部分,”莱切特补充道:“ 我认为这部电影让你感到不安 ”。

      “ 文化鸿沟比人们预期的要广泛,” 伯格纳说,并指出新的中国老板同样感到困惑,并对美国工人的态度感到沮丧。“ 值得赞扬的是,由于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没有把我们赶出去,他们肯定可以随时把我们赶出去,” 曹德旺补充道。

       这部纪录片此时开播也别有意味 —— 俄亥俄州正是特朗普的票仓,“ 希拉里 · 克林顿 在这里不太受欢迎,”莱切特说。特朗普曾承诺给当地工人带来再就业机会,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却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骤减,像福耀的这家“ 美国工厂 ”反而成为当地仅存不多的“ 重要生命线 ”。

  “ 奥巴马 的第一部电影将成为今年最强大的纪录片吗?” 英国《卫报》等媒体都对这部影片很感兴趣,“ 这本是一部低调的电影,却因为 奥巴马夫妇 担任制片而被推到聚光灯下”。 专业影评网站 Metacrtic 打出 76分 的不错成绩,美国《 银幕日报 》赞扬影片“ 既有私密性又有史诗性,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冲突的轻松审视”。《 好莱坞报道者 》则认为“ 片中人物大都缺少情感弧线,导致影片整体有些平。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前总统奥巴马与夫人创立的制作公司首次发行的电影作品《 美国工厂 》将于8月21日在奈飞和部分院线上线。而奥巴马的这第一部电影作品讲述的竟是中美经济交流的故事。

       在电影节上首映时大获好评

       在自传挣了6000万美元之后,奥巴马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转型,方向是电影制片人。奥巴马夫妇今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购买了《美国工厂》剧本,奥巴马出任制片人。而高地制片公司是针对奥巴马夫妇与奈飞的合作框架专门成立的公司。

       据法新社报道,这部电影是奥巴马夫妇创立的制作公司首次发行的电影作品,由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 史蒂文 · 伯格纳 和 朱莉娅 · 莱切特 执导,将于8月21日在奈飞和部分院线上线。今年初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时大获好评。

       专业影评网站 Metacrtic 打出76分的不错成绩,《 银幕日报 》赞扬影片“ 既有私密性又有史诗性,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冲突的轻松审视 ”。

      《 美国工厂 》是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中美经济交流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聚焦于2014年发生在俄亥俄州的一次著名事件:中国福耀玻璃在美国本土建厂,原本打算带动当地经济和促进工人就业的企业投资,却引发一系列管理和文化层面的摩擦。

       故事梗概是,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俄亥俄州代顿市,曾经是通用汽车的厂区,因汽车制造业兴旺发达,但金融危机后,代顿已经衰败。

       后来,这里迎来了中国福耀玻璃集团,工厂重新开张。社区民众对中国投资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随后,中国管理层对工人们提出了严格要求,并解雇了那些不守规矩的工人,文化冲突由此爆发。不过,最终大家弥合了分歧,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

       北京《 新京报 》报道称,这个故事作为新闻,曾被新华社报道过。而作为电影,则分成了两部分才拍摄完。2008年,导演先在这里拍摄了工厂凋敝的部分,在福耀玻璃接手投资后,导演敏感地察觉到了这其中有纵深空间,于是又拍摄了中国管理者到来后的故事。

       影片昭示:全球化不是美国经济的毒药

       对于奥巴马夫妇选择《 美国工厂 》为第一部电影作品,米歇尔的解释是,电影中关于铁锈地带的那些镜头,让她深感触动。

       因为那些镜头与她的家世和成长环境类似。但不会有人怀疑,奥巴马的政治理念在购买这部电影中起了作用。在经济上,奥巴马是全球化的主张者,《 美国工厂 》的光明结局也在昭示,全球化不是美国经济的毒药。

       选择这部电影作第一个投资品,是奥巴马对于他的继承者特朗普的“ 逆全球化 ”政策的一次委婉反击。而且,他找到了一个发出声音的好路径。

       这部纪录片此时开播也别有意味 —— 俄亥俄州正是特朗普的票仓,他曾承诺给当地工人带来再就业机会,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却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骤减,像福耀的这家“ 美国工厂 ”反而成为当地仅存不多的“ 重要生命线 ”。

       法新社称,《 美国工厂 》聚焦的不只有美国“ 铁锈带 ”地区经济困境,还有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带来的希望。两位导演表示,“ 奥巴马则在片中感受到一系列政策问题和全球化的广阔。”

       影视圈已形成反特朗普新传统

       好莱坞在传统上就与民主党更亲近。克林顿时代,他就经常与 汤姆 · 汉克斯 等一帮美国主流电影的明星聚会。自2016年以来,好莱坞多数明星就与特朗普不对付。批评特朗普甚至俨然成了这几年美国影视界颁奖典礼上的固定仪式。

       基本上,在美国影视界,除了 伊斯特伍德 等少数老派共和党人,整个气氛都是反特朗普的。

       奥巴马夫妇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奈飞是全球最大的版权视频网站,两者的结合肯定不止会产生商业利益,还会产生新的政治能量。

       这正是民主党现在最需要的。

       民主党政治光谱向极左偏移的现状,还有可能进一步造成与社会的疏远。因此,通过视频网站培养新粉丝群,是民主党恢复元气的聪明选择。

       而且,影视作品具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这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克林顿与他人合写的第一部小说《 总统失踪 》,虽然声望一度很高,但其实受众有限,没有形成现象级热潮。




.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西雅图时报 》( The Seattle Times )25日发布了该报独家撰稿人、非营利组织“ 工作带动美国 ”( Jobs to Move America )执行总监 马德琳 · 贾尼斯( Madeline Janis )题为《〈 美国工厂 〉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国工厂 》的文章。贾尼斯 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在美建设工厂的外国企业要想与其雇员达成双赢的因素,而这些均与这家工厂是否来自中国无关。

       全文编译如下:

       Netflix 平台的用户和电影爱好者们现在可以欣赏到这部名为《 美国工厂 》( American Factory )的纪录片,这部新上映的纪录片讲述了一家制造厂落户在一个失业的城镇,但工厂的所有者们对工人们麻木不仁,对工会充满敌意,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攫取利润的故事。

       而这样的故事已在美国的许多城镇与城市中上演了几十年。在我为工人的权益而奔走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曾与数不清的公司所有者们打过交道,他们就像《 美国工厂 》中描绘的所有者们一样,坚称自己“ 有权 ”只支付贫困线的工资,“ 有权 ”反对工会、“ 有权 ”污染环境。

       这张由 Netflix 发布的照片展示了 Wong He 与 Kenny Taylor 、Jarred Gibson 三人在福耀玻璃厂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工厂的熔炉回火区工作的场景。纪录片中有许多内容是正确的,但还有一些让我感到不安。电影记录了俄亥俄州代顿市( Dayton )一家汽车玻璃制造厂的工人的生活,这家工厂由福耀集团经营,集团董事长是一位中国的亿万富翁。纪录片中,工人们不仅挣扎在福耀公司管理层提出的骇人要求( 工作时间长,安全标准缺失,降薪 )之下,也对美国工人与中国管理层之间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开展生产与安保的方式不同而感到苦恼。

      《 美国工厂 》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事。但让我担心的是,对一些观影人来说,这部电影会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建厂之后的经营方式。我曾看到许多生产企业也有电影中所描述的福耀工厂的陋习,而它们大多由美国、加拿大或是欧洲国家所有。

       此外,我还曾与另一家中企有过密切接触,而那里的情况与《 美国工厂 》中所描述的完全不同。比亚迪 也是一家在美国开设了工厂的企业,与福耀公司一样,这家公司为全世界许多城市的公交车队提供环保巴士。比亚迪的工厂建在洛杉矶县 羚羊谷( Antelope Valley )北部的 兰开斯特市( Lancaster ),这家新工厂不仅承诺要给当地的工人带来工作岗位,还承诺要造福生活在全球变暖环境中的所有人。

       起初,对于与当地的工会和社区团体交好符合公司利益这一说法,比亚迪 公司也曾有过质疑,但最终,与《 美国工厂 》中福耀公司的结局不同,兰开斯特市 的工人们与社区成员、工会领袖、神职人员和环保维权人士一起说服 比亚迪 公司做出了能让公司和工人达到双赢的选择。如今,比亚迪 已成为当地的模范雇主。

       公司做出的反社会性的行为并不被某一个国家所独有。不论总部是在中国、加拿大还是美国,都会有公司将利益看得比人重要。

       而当面临工人待遇和环保问题时,来自任何地方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好的或是坏的雇主,如果无人监管,它们通常会成为后者。根据我的经验,90%的情况下对公司的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政府官员、工人和当地居民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让企业负起责任,建立起对待工人和保护环境的公平标准。这才是这部纪录片应该引导公众去讨论的,这相比针对中国工厂的危言耸听要有意义得多。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