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73|评论: 13

[转帖] 不到一年17人离职,扶贫干部为何纷纷“逃离”?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4-2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县扶贫系统干部不到一年有17人离开;另一个县的扶贫信息员有1/3辞职;还有的村连换3名第一书记都干不下去,调离后自感“脱离了苦海”……部分基层扶贫干部反映,考核压力大、问责风险高、工资待遇低,让他们不堪重负,渐生退意;又时逢地方机构改革关键期,面临是去是留的选择。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某些基层扶贫干部的叫苦、畏难、厌战情绪乃至逃离行为,值得警惕和正视。

  1

  一个县扶贫干部不到一年17人离职

  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某县,乡镇扶贫工作站少的五六人,多的十几人,加上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全县扶贫系统干部约有120人。去年该县先后有17名县乡扶贫人员辞职或调走。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人以事业编制人员为主,在大半年内"扎堆"离开扶贫领域。”

  其中一个镇扶贫工作站的两任站长辞职。第一名站长在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一年后,又在县扶贫办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一年,于2018年10月辞职。她说:“越到基层,任务越重,而落实的人越少。镇扶贫工作站负责对接县上好多部门,除了搜集信息、上报数据、写各种材料、开展培训等,还要经常下乡检查。人少事多压力大,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

  另一名站长辞职后去了广东工作。她对记者说,刚到扶贫工作站时觉得工作光荣,后来发现想法太理想化。上级部门什么事情都扔给乡镇,个个都急要,做得不好或不及时就被通报。

  "5+2""白+黑",元旦跨年都在加班,加到开始怀疑人生。”一名去年7月辞职的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说,“基层扶贫工作各项政策太多了,我们所有的任务几乎都来自省里,县里只是把任务分派下来。我们压力能不大吗?”

  西部某深度贫困县扶贫办副主任透露,2017年该县招聘了85名扶贫信息员,基本上每个村有一人,截至2018年底,大约1/3的人已经辞职。

  2

  一个村两年换了4任第一书记

  基层责任重、压力大,让某些扶贫干部滋生厌战情绪,不愿久留。中部某村村民介绍,这个村两年里换了4任第一书记。

  第一任第一书记在2017年10月的一次督查中,因工作不扎实背了一个处分后,“高高兴兴”回到原单位,逢人便说“脱离了苦海”。

  第二任第一书记进村后看到成堆的材料当场就蒙了,只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就卷铺盖回了县城。

  原单位派不出人,部门领导只好托关系,从其他单位借了一名50多岁的老干部,先顶一段时间。目前在村里工作的是第四任第一书记,村民也不知道他能干到什么时候。

  3

  一个县乡镇副科岗位空出20个名额,只有三四个人选

  待遇低,留不住人。西南某县一名公务员编制的扶贫干部说,他有20年工龄,10年副科经历,收入一个月到手还不到3000元,养家糊口让人发愁。而当地事业编制人员收入更少,每月2200元左右。一名去年7月辞职的扶贫干部说:“我去年每月到手工资2000元,加班从来没有报酬。现在,不少县乡扶贫干部努力考到省里市里。”

  基层扶贫干部,特别是事业编制的扶贫干部,晋升空间小成为他们的心病。在基层,事业编制人员的数量是公务员的数倍,承担了大量繁重工作。在近年基层公务员待遇提升、部分事业单位参公改革后,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人员面临的困难愈加凸显。

  记者在中部某县了解到,前些年事业单位参公改革后,目前当地县直事业单位只剩下两三家,可选择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时,按相关规定,县直单位事业人员不能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该县一名扶贫干部说,乡镇工作繁重、考核压力大、问责风险高,县里公务员、参公人员宁可在原单位苦熬资历,也不愿到乡镇。而县直单位事业人员想去却去不了。“前段时间机构改革中,乡镇副科岗位空出20个名额,只有三四个岗位有合适人选,其余位子碰到了选人难。”

  4

  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

  削减基层无谓的形式主义负担,才能让基层扶贫干部轻装上阵,将时间精力用到脱贫实事上。近期,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今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赢得基层干部一片掌声。基层扶贫干部期待,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尽快将减负落到实处,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给基层扶贫干部减负、打气的同时,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早在2014年,中央就推出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今年3月,中办又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其中明确提出,改革公务员职务设置办法,建立职级序列,畅通职级晋升通道,拓展职级晋升空间,促进公务员立足本职安心工作,加强专业化建设,激励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广西大学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莫光辉等专家认为,这些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基层干部的困扰,但政策效果的显现,特别是涉及事业编制人员的改革效应,仍需要一个过程。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可适度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提拔、任用方面的倾斜。基层干部呼吁,对于在脱贫攻坚战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在职务提拔、职称评定、待遇提升等方面,应给予特殊关爱,鼓励其继续奋战在基层一线;对长期坚守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和扶贫工作站干部等,可不受年龄、身份、学历、级别等因素影响,给予破格提拔使用。

  要尽快健全激励政策机制,出台吸引基层扶贫人才的专门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教授盘世贵说,可根据各地实际,建立专门的待遇保障机制,尤其要对事业编制的扶贫干部在公务员招录中给予照顾和倾斜,让他们看到未来发展希望。

  扶贫工作是个良心活,有赖于广大扶贫干部的倾情奉献和艰辛付出。在为基层扶贫干部做好机制保障、畅通其上升空间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他们“心灵对话”,开展情怀教育,扭转消极思想情绪。要让他们了解脱贫攻坚的意义,明白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价值,积极担当作为,乐此不疲。

  文

  何伟 王井怀 半月谈记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4-2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9-4-2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基层,中央机关是不是应该带头下基层啊?

发表于 2019-4-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地方都是原先改土归流没有到达之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一直是宗族管理,宗族又归土邦王(土司)管,外人没有插手。

后来打破宗族,外人参与管理多半容易水土不服。

什么到了“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还早得很。。。

发表于 2019-4-2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漠化地区,即便脱贫了,一次洪水、一次旱灾就可能重新返贫。

扶贫,是长期的重任, 除非全部搬迁。

发表于 2019-4-2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19-4-24 20:43
石漠化地区,即便脱贫了,一次洪水、一次旱灾就可能重新返贫。

扶贫,是长期的重任, 除非全部搬迁。

      凉山州有些地方为山上的彝民修了房子让他们搬到山下来住,要不到好久那些搬下来的彝民又全部跑回山上去了,理由是要生病,住不惯。幸福观因人而异,让那些山上的猡猡搬下山来住洋房还没有在山上披个查尔瓦围着火塘烤洋芋舒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发表于 2019-4-2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4-2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信仰,假积极,真心想钻营........怕苦怕累才是真.........

发表于 2019-4-2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点、累点、收入少点,恐怕都不是主要原因。如果这些都经历了,还挨个处分,那才最大的冤枉!

扶贫工作重要,但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估计更重要。

发展农村经济,用的都是工业那一套,不出问题才怪。因为,农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力完全不同。

我写了一篇“东方现代农业的服务业解决之道”,给个链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https://user.qzone.qq.com/379874 ... e=namecardhoverstar
lkq

发表于 2019-4-25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在新时代的表现,有些机关和部门把责任一级一级往下推,自己坐在上面只是发号使令,中央有安排,他们开一个会,转发一个文件,把所有责任推到基层,然后堂而皇之地拿着令箭去基层考核、问责。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westwind33 发表于 2019-4-24 17:59
下基层,中央机关是不是应该带头下基层啊?

发表于 2019-4-2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9-4-24 21:54
凉山州有些地方为山上的彝民修了房子让他们搬到山下来住,要不到好久那些搬下来的彝民又全部跑回山 ...

让他们自治也不行——早已没这能力了。

这事是不好办。
dxp

发表于 2019-4-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扶贫也要实事求是。

发表于 2019-4-2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19-4-25 14:03
让他们自治也不行——早已没这能力了。

这事是不好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出钱帮他们改善交通、水电、通讯,派技术员下乡指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如果搞形式上的扶贫,只能培养懒汉,永远也改变不了贫困面貌。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