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96|评论: 0

[玄龙门阵] 袁世凯称帝他愤然辞官,面对成都难民奄奄待毙,他痛心不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成都春熙路与总府路北面,一条短短的小巷在周围林立的高楼掩映下 ,并不起眼。然而,这条名为慈惠堂街的小巷在90年前,却是成都乃至全国最大的民办官助慈善机构“慈惠堂”总部所在地,街巷也因此得名。而且,民国时期,这里还是成都培养扬琴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一位名叫尹昌龄的人。

01.jpg

归乡不得闲,接手成都慈善事业

尹昌龄,字仲锡,成都华阳人,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他学识出众,曾入翰林院,后在陕西为官,大力兴学、劝工、推行新政,可见绝非寻常腐儒。民国初年,他曾任四川军政府政务厅长等职,后因袁世凯窃国称帝,愤然辞官。此后他闲居于成都,因其德高望重,被成都市民尊为“五老七贤”之一(注:“五老七贤”,是民国初年,成都人对十多位在清朝有功名的缙绅、文化领袖的尊称,实际上人数并不固定)。

02.jpg

一天,时任成都市政督办的陈鸿文突然登门拜访,但他一开口就让尹昌龄犯了难——他想请尹昌龄出任成都慈惠堂的总理一职。

说到慈惠堂,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背景。中国的慈善事业其实起步很早,历代王朝都会在大城市中专门成立一些机构,用于赈济灾民、收养孤儿和残疾以及寡妇和老者。但在低效、腐败的官僚手中,这些机构往往会沦为摆设,甚至成为压榨弱势群体的工具;如果遇上战乱,所谓的慈善也就根本无人关心了。

成都慈惠堂创办于清朝雍正年间,官府划拨了300亩田地,每年也有一些固定经费,可养活鳏(guān,指无妻或丧妻的男人)寡孤独残疾者三四百人。民国初年,天下大乱,各路军阀在成都展开巷战,繁华锦城沦为战场,无数人因战乱而残废或失去亲人;而此时本该发挥作用的慈惠堂,救济经费却往往被挪作他用,眼看就要办不下去了。

03.jpg

陈鸿文新任市政督办,对此事责无旁贷,却难为无米之炊。他听说尹昌龄一向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便厚着脸皮上门求助,希望他能够接手此事。

尹昌龄一开始却犹豫不决:这事说起来是有大功于民,依着自己的人脉和名望,找些军阀、富人“化缘”,一时间也能够把慈惠堂撑起来;但办慈善一要以身作则,二要持之以恒,三还要有固定的财源,这些都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尹昌龄认为自己已经年过五旬,精力有限,自家也不是什么豪商巨富,便婉言拒绝了。

哪知这陈鸿文一根筋地缠上了尹昌龄,一次说不通就两次,两次说不通就三次,几乎天天上门。尹昌龄实在推脱不过,几经深思,终于答应了此事。

仁心非空谈,办实业补财源

1922年,尹昌龄正式上任慈惠堂总理。然而他一踏进慈惠堂的门,眼前的景象就让他痛心不已。此时堂中收留有孤寡老弱残疾300多人,个个面黄如蜡,身体浮肿,奄奄待毙。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每天只吃得上两顿见不着米粒的稀粥,只是吊着一口气不致饿死而已。

所谓“仁者爱人”,尹昌龄的仁心在此刻被激发起来。他大幅削减行政开支,把钱大部分用在增加饮食上面;自己每天尽职尽责到堂办公,却一分钱工资都不要,中午自掏腰包买根粑红苕填肚子。然而经费本就少得可怜,只节流而不开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时成都有一家火柴厂,系清末官府开办。但在民国的战乱之中,火柴厂无人经营,终致停产,竟沦为驻兵之地。造火柴工艺、原料简单,也不是重体力活,正适合老弱残疾之人。尹昌龄听说之后,便向盘踞成都的大军阀杨森讨来了这座厂房,并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从银行贷了一笔款,终于让火柴厂恢复运转。

04.jpg

一座火柴厂,点燃了慈惠堂慈善事业的星星之火。

尹昌龄将该厂更名为“培根火柴厂”,这个“培根”可不是现在我们吃的一种食品,按笔者理解,应该而是指培固慈善的根本,也就是资金来源——没钱,慈善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后来慈惠堂名下增设的机构,也多以“培根”命名,如培根小学、培根工厂等。

培根火柴厂大门两侧,曾有尹昌龄先生亲撰的一副对联:

慈善事业在良心,假公济私,绝非人类

生产艺能求进步,殖材振乏,恃此资源

以联语申述自己的态度和主张,既以自明,更以警世。曾有军阀将领提出注资火柴厂,尹昌龄都坚决回绝,因为他们不过是想借此分红牟利,与慈善观念相悖,可见这对联绝不是故作姿态。

他还通过火柴商标,宣扬慈善理念。厂里生产两种火柴,一种是销往农村,以儿童手捧饭碗作为商标图案,称为“娃娃牌”;另一种多在城市中销售,以一把张开的折扇作商标图案,称为“扇牌”,以“扇”喻“善”。扇面上还有尹先生拟的四言六句:“厂中余利,专血孤穷,敢有私心,天地不容,以扇喻善,奉扬仁风。”以期得到社会的理解、监督和支持。

厂中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亦本慈善之旨,对待工人体谅照顾多于要求与约束,尤其对待女工更是如此。对她们既不规定入厂年龄,也不问其体力的强弱;既不规定上下工时间,更不限制其进出厂的自由。厂中免费供应开水与炉火,以便她们安排生活,因此扶老携幼、全家入厂者甚多。另外对那些不便离家或居住较远的允许领取原材料,回家自作。厂里还在附近修建民房,低价租与职工居住。录用职员也不排斥那些年老体弱的,使他们能有谋生的机会。

尹先生以身作则,在主持慈惠堂20年中,从未领取过报酬;厂中职员,工薪虽薄,但都能自爱自律,奉公守法,使厂中生产不断增加。培根厂最终成为全川首屈一指的火柴厂,其产品在抗日战争时甚至还能占领沦陷区的市场。

培根火柴厂的成功,让尹昌龄坚定了“靠救济不如靠自救”的信心,他先后办起了三四十个作坊和工厂,如成衣铺、鞋帽铺、裱褙铺、印刷铺等;还在东门外的凤凰山,用废旧军营的材料,建起商业一条街。靠着充足的财力,慈惠堂逐渐接管了普济堂(相当于敬老院)、育婴堂、孤儿院等官办慈善机构;日常可收留救济的民众,也从300人增加到近4000人。慈惠堂因此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慈善机构。

05.jpg

640.webp.jpg

注:
1.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2.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成都Go]原创,搜索[sccdgo],更多成都历史人文故事等着你哦。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30 收起 理由
野道士 + 30

查看全部评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