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37|评论: 0

[转帖] 流量明星数据造假:泡沫的破灭,疯狂的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量时代的神话,以央视的这次报道为节点,大概就此终结了,即使流量明星依旧会有,但转发量过亿,将会成为只属于这个疯狂时代的遥远传说。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庞贝能在一夜消失。
早在央视报道“流量明星数据造假”之前,1月8日,微博管理员就发布公告,“为了构建健康的微博内容生态和关系生态,鼓励良性互动,微博站方将于近期对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进行调整:微博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均为100万,超过100万时显示为100万+。”
2月3日,有粉丝发现,偶像微博的前端数据显示已经调整,以前大家还有个比较,现在是齐刷刷的100万+了。
二十天后,央视新闻直播间用近7分钟的时间披露了“数据造假,流量作弊“的产业内幕,画面中出现蔡徐坤、易烊千玺、朱一龙等当红艺人的微博账号,并以蔡徐坤的一亿微博转发量为例,道出了“人为操纵流量,数据造假”的平台乱象。
一时间,风声鹤唳,靠流量数据造假维生的互联网黑产,和深陷“唯数据论”“唯流量观”的眼球经济,仿佛走到了尽头。
流量明星,粉墨登场
天下苦流量久矣,但对于少部分人来说,流量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
2011年,宫斗穿越剧《宫锁心玉》热播,主演杨幂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从《神雕侠侣》和《仙剑奇侠传三》里的女演员身份跳脱出来,击穿圈层,晋升为全民偶像,微博粉丝突破千万,成了热搜常客。
微博顶级流量的身份,带来的是巨大的商业价值,杨幂身上穿的,手上拿的,头上戴的,都会被粉丝和网友疯狂扫货,前脚照片出来,后脚在淘宝上就有了同款,成了前所未有的“带货女王”。
7年后,杨幂微博粉丝突破一亿,成了中国第三个粉丝过亿的明星,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杨幂划时代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把高人气直接变现的偶像演员,她出演的一系列影片都是“高票房,低口碑”,高额片酬和代言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品牌商和广告主都看清楚了,一个明星商业价值的高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气。
但人气这东西,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一个制造人气,“制造”偶像的时代到来了,经纪公司和媒体平台推波助澜,亿万粉丝武装上阵,为流量展开了搏杀。
2012年,男子偶像团体EXO在韩国出道,不久后,组合中的几个中国成员纷纷解约,回国发展,成了微博上吸粉无数的“归国四子”,许多故事将为他们谱写。
其中鹿晗最为亮眼。2014年,鹿晗刚刚回国,热情高涨的粉丝们就送上了一份“大礼”,在他的一条微博下评论1300万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鹿晗人气一路飙升,直到2017年10月6日,在微博公布与小花关晓彤的恋情,引发微博崩溃,鹿晗从此再不复当年辉煌。
如果说杨幂让商家看到了人气的价值,那鹿晗就是创造了一种模式,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明星只靠数据而不是作品就能赢得公众瞩目,相比好作品需要的积淀和偶然性,数据制造可谓轻而易举。
有了这样的造星手段,粉丝永远不怕缺少偶像,脱坑了一个,还有下一个,而且与杨幂、鹿晗不同,通过刷数据,粉丝们可以亲手制造偶像,也只有粉丝自己捧出来的,才能真正重视粉丝,疼粉丝,不会像鹿晗那样说恋爱就恋爱。
2018年的选秀热潮中,蔡徐坤冉冉升起,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粉丝给的,粉丝选出他,捧红他,为他砸钱,为他买鸭蛋,但在每个粉丝心目中,蔡徐坤都是努力而优秀的,值得粉丝对他如此这般,但局外人有时还是分不清,到底是粉丝的爱造就了蔡徐坤的“优秀”,还是蔡徐坤的优秀吸引了粉丝的爱意。
为了让出道不久的新人蔡徐坤有更好的资源,粉丝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但怎么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偶像的努力优秀和正能量,尤其是被品牌方和广告商看到,这对于一个艺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无数先例在前,答案不言而喻,有了数据,应有尽有。
八仙过海刷数据
2018年3月,偶像练习生比赛期间,豆瓣网友“画大饼”就粉上了蔡徐坤。那时蔡徐坤的一条微博只有80万的转发和70万的点赞,她也只是单纯转发点赞偶像微博,不知数据为何物。
有饭圈的人说她们这些粉丝战斗力不行,不努力,蔡徐坤的数据太差,看看别人家微博的转发评论比,再看看蔡徐坤的,差距实在太明显。
她不解,有人告诉她,在中国娱乐圈,流量怎么看,已经被别人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转发最重要,靠转发量来为偶像挣资源,包括4A公司和公关,都是看转发,而想要捧起一个小透明,买转发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越多转发,越多路人才能看到,人气才能涨起来。
一个粉丝道出真相:“流量不是实力派,就是要看数据,转发是转、赞、评里最重要的,这是基本常识。”
以万为单位,粉丝们会实时向“战友”们更新偶像的微博转发数据,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数据变化,激烈时,每次刷新都会有数万的涨幅,凝聚了众多人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当然,还有真金白银。
央视新闻中提到的“某艺人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转发量过亿”,正是粉丝们送给蔡徐坤的一件礼物,表达了她们对蔡徐坤第一支MV的喜爱,也破了蔡徐坤的“轮博”记录,只是粉丝们没有想到,这一“礼物”会成为蔡徐坤被点名的导火索。
轮博,顾名思义就是轮番发微博,饭圈术语,指粉丝疯狂转发偶像相关微博,以制造数据泼天的流量效果。每位流量明星的诞生,都是大批追星少女没日没夜转赞评,沦为轮博女工的结果。“娱乐硬糖”曾经专门对轮博女工做过报道。
轮博的目的,是为了在微博屠版,使得没有作品背书的流量明星成功“出圈”,吸引大众关注度,这是品牌方最乐意看到的结果,而平台也会利用这种模式,为了更好看的运营数据和更高的广告价值,用推荐位、排名、榜单等手段刺激粉丝,让她们心甘情愿地把时间精力贡献出来。
爆肝,脱发,萎靡不振,“为爱发电”四个字,可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人类的本质不一定是复读机,但懒惰大概是逃不掉的。如果只是真人刷数据,那可苦了千万粉丝,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提高流量的生产效率,各种高科技刷数据手段应运而生。
“央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了新浪微博的名称,系统优先给了大量帮助用户涨粉丝,或是数据增量的业务选项,这些所谓的商家给记者推荐了不同需求的套餐,基本上是十块钱就能买到400个粉丝,或转发指定微博100次,还可以根据需求实现粉丝活跃程度和地域真实性的专门定制。商家表示,有很多艺人和网红购买过,并和他们有长期合作关系。”央视报道称。
“记者还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流量’关键词,发现有多个与刷流量相关的第三方软件及平台,提供涵盖几乎所有时下热门平台的刷量业务。有的软件自带创建粉丝和自动转发功能,客户只需要按要求付费,就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数量实现数据的篡改。”
微博平台自有检测机制,同一账号重复转发同一内容即可能被封号,一个敬业的粉丝,手上往往都有几十上百个小号,这些小号要么是自己从淘宝购入,要么是粉丝管理人员派发,小号也得经常发原创内容降低封号风险,转发时不同的转发语也成了一种“更智能化”的体现,可以有效防封。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微博也对某些情况束手无策。在微博管理员最新的说明中提到:为了使转发评论数据能够“欺骗”微博平台的作弊系统,“外挂”所承载的账号来源已经从批量注册的机器账号“进化”到了盗取用户的正常账号,甚至蓝v机构账号。针对以上现象中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从去年开始微博已经多次向公安机关提供所掌握的证据材料进行报案。
大量功能丰富的专业软件的出现,帮粉丝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在“懒”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技术迭代加快,稳定、安全、高效,成了刷数据工业的不懈追求,投入钱财,就能解放双手,数据造假的产业升级,永远都在路上。
潮水退去之后
蔡徐坤粉丝很委屈,“别家都在刷,又不是只有ikun刷,我们也希望数据脱水,ikun的购买力是有目共睹的,真的脱水了,谁在裸泳还不一定呢。”
粉丝们的委屈是有来由的,她们爱偶像不假,但也没有谁愿意成为刷数据民工,在很多粉丝心中,她们是被逼无奈,平台和品牌方勾结在一起,用资源和曝光度要挟她们,为了偶像的前途,只能忍气吞声。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这场流量泡沫的堆砌中,平台和品牌方难辞其咎。
“新浪娱乐日常发布转发解锁奖励的活动,有的对偶像有利,比如给推广位,给App弹窗,帮偶像增加曝光度,有的是粉丝福利,什么微博之夜的门票,给偶像定制的专属礼物,花样百出,品牌方也是,常常以数据不好来要挟,或者以好数据给额外奖励,看着代言同一产品的对家偶像,人家的数据蹭蹭涨,产品销量那么好,我们要是不努力刷,不努力买,怎么对得起偶像?”一位资深粉丝抱怨道。
这场流量生意就像一个做蛋糕游戏,有人要奶油,有人要蛋糕,有人想要蛋糕好吃,有人想要蛋糕好看,同理的,平台要活跃数据,品牌方要销量,互联网黑产要薅羊毛,偶像要资源,粉丝要精神满足感,数据就是盛蛋糕的盘子,把不同人的欲望承载到一起,盘子越大,他们得到的也越多。
数据造假早已形成了一个闭环,圈内的人都能收益,但这种“唯数据论”“唯流量观”,不知不觉中也破坏了社交媒体的舆论生态,表现之一就是,高企的数据让部分粉丝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幻觉,变得强势,专横,不容侵犯,一言不合就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甚至高傲到连权威媒体都不能批评,控评、反黑、举报成了常用手段。
饭圈文化还不断拓展边界,尝试延伸到体育圈、文学圈、游戏圈,败光了本就不多的路人缘,引发了一次次圈层冲突。
物极必衰,流量泡沫的破灭,2018年开始就屡现端倪。
粉丝们用尽办法为偶像挣来了资源,一次两次还好,长期才不配位,就如经脉不稳非要练绝世神功一样,必遭反噬。
投资人们发现,以往屡试不爽的“大IP+流量明星”的影视剧路子走不通了,多部大制作扑街,反倒是那些长期沉寂的演技派,重新找回了场子,章宇、王传君、任素汐等人,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关注度,无数迹象表明,观众们已经受够了流量明星自带偶像光环,演什么都像演偶像剧的尴尬演技。
甚至于在“流量”二字的长期荼毒下,大众意识中已经产生了抗体,形成了“流量=演技差=烂片”的固有印象,在豆瓣上,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很多人看都不看,直接给出差评。
一股反流量的浪潮已经兴起,爱奇艺和优酷先后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三大视频播放网站和六大影视制作公司抵制天价片酬,延伸到其他行业,向流量看齐的自媒体乱象被多次整顿,小视频平台、资讯平台也都多次自查自纠,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流量”不再势不可挡,裹挟资本的流量热潮逐渐冷却,人们的理性也慢慢回归。
挤泡沫当然会有阵痛,但疼痛过去后,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电影陆续收获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流浪地球》,在提高受众鉴赏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把从业者从流量思维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有些老牌流量明星也开始寻求转型,努力创作经得起考验的作品。可惜的是,刚刚尝到流量滋味的年轻偶像,和他们不可一世的粉丝,依旧沉浸在人造的幻梦中不可自拔,以数据论成败,动不动抬出数据打压异己,现在终于吃到了苦果。
泡沫不是一天吹起来的,但泡沫能在瞬间破裂,流量时代的神话,以央视的这次报道为节点,大概就此终结了,即使流量明星依旧会有,但转发量过亿,将会成为只属于这个疯狂时代的遥远传说。
而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明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