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78|评论: 10

[转帖] 中国用工荒真相: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4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动态

   

    一、年后招工难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二、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三、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四、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

    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五、90后们的好日子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

    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8-1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一句话:在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千元,那想问,在大多数车间辛辛苦苦三班倒,拿得到4千元吗?原因在这里吧。

发表于 2018-8-1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 “ 终身雇佣 ” PK  中国的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我一个朋友在一家日本大财团的伦敦分部工作。他供职的是核心部门,日本老板手下除了他一个中国人外还有一个美国人。二人工作出色,在业界也是有点名气,算是老板的左右手,倍受器重。  


    日本企业的工资奖金在伦敦同行里比起来并不高,两个人虽然在公司职场春风得意,年终的数字跟同行的小伙伴们比起来却总是差了一截。朋友跟我说这是因为日本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尽力做到不解雇人,自然在好的年景也无法肆意发奖金。不过有这样的终身职业保险,好年景里牺牲一点奖金也算值得。  


    那年遇日本海啸,核电站事故导致日本能源紧缺,几大财团发挥了爱国精神,拼命从全世界各地不惜血本买能源,却被各大奸商抬高现货价格所困,处境艰难。


    伦敦这边年底业绩虽然出色,奖金却几乎颗粒无收。美国佬气不过,当时正好JP摩根扩展相关业务,新老板轻松地就说服了他跳槽到自己的麾下。  


    这个行业圈子很小,新旧老板其实相互都认识。收到辞呈的旧老板很快猜到其去向,便约请了他的新老板吃了顿饭。这可把美国佬吓坏了,怕旧老板说他什么坏话,结果新老板回来跟他说这顿饭吃得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位日本人整整一个小时板着脸一句话不说,新老板是个英国人,被弄得莫名其妙。  


    美国佬把故事传到了我朋友那里,朋友恍然大悟,说了缘由:原来旧老板是在憋着等新老板给他道歉挖走了自己的属下!
   
    朋友跟我说,因为日本公司有不太解雇人的文化,公司老板也把员工当作大家族的成员,自己主动担起“族长”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自然会被认为等同背叛“家族”,挖别人墙脚就更是大大的恶行了。只是英美文化没这一说,所以美国佬的新老板被那位盛怒的日本“族长”弄得莫名其妙。


    之前在看《失去的二十年》,这书是说日本经济的,但是里面有大半内容其实是在说就业市场的事。里面专门对终身雇佣和派遣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们现在都认为终身雇佣制是日本特色,与日本文化相符合,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过去日本最流行的其实是类似现在中国农民工体制的自由劳动力模式。员工完全自由,只和包工头联系,厂家要用人必须找包工头,工资按件结。其实这也是19世纪西方主流的企业模式。  


    而日本的现有体制,是二战后美国人带来的。福特等公司最早开始推行流水线,进而产生了从头到位所有工序全包的现代大企业。这是工业技术进步的客观需求,生产精度的提高要求各个生产环节能够更好的配合,把员工纳入统一管理更方便提高技术。  


    但这样就遇到一个问题,同一个工厂内不同工种之间的技术含量其实差别很大,有的工作干30年也积累不了技术,这对工人不利,高技术含量的工人大家都想抢,这对企业不利。美国的模式是收入与能力捆绑,工人干活,除了拿到工资外,最重要的是学习技能,有了一定的技能就通过跳槽这种方式提高收入,而技能无法提高的人,就只能在底层转。美国模式整体上是用金钱来使资源获得最佳分配,效率很高,但是收入差距增大,阶级问题突出,而且底层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  


    日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套封建学徒制转化而来的新制度。对于新员工,安排给他们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收入并不和你的贡献挂钩,最要命的是你被安排的工作可能是完全无法增长技能的,员工要老老实实熬过这段时期,中年后再安排有一定技术含量,相对轻松的工作,最后转到管理岗位。这点在工厂里不明显,在贸易会社中就很明显了,而且日本虽然不能解雇,但是调动转岗却是强制的,这是一种隐性的降级。也就是说,员工在年轻的时候,累死累活,却技能收入双亏,这部分亏损实际就是放在公司的存款,年纪大了,企业再通过年功序列把存款返还给你。  


    这种做法对于增强企业内部团结很有好处,尤其适合日本制造这种强调生产流程磨合度的模式,而且日本不同等级员工收入差距远远比西方国家国家要小。  


    但是在日本经济停滞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既然员工年轻时是存款,那么年老取款时必须保证能取得出来,大面积停产和裁员的日本公司恰恰做不到这点。于是派遣工制度应运而生。过去交给新人的工作,现在交给派遣工,不能积累经验,收入也不高。本社只养有能力的主要员工。这其实还不如美国那种雇佣体制,美国好歹是直管的,日本中间多加了一道派遣公司。  
   
    另外,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终身雇佣也不完美,因为日本大公司的生产有很大一块是发包给中小公司的,小公司员工收入要比大公司少很多,这其实和美国一样不公平。而且遇到风吹草动,中小公司先破产,他们的终身雇佣自然成为笑话,只是小公司倒闭比较零散不引人注目。


    所以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是针对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做法,到了停滞甚至衰退,它的灵活性就不如西方常见的模式了。


    我当年曾就职过某灰常知名跨越多行业的超大型日企。


    1. 有次某中方工程师调错一个设备参数,导致百万元(当然不是日元了亲)材料报废。 最后,对他的处分是,该年年终奖为零,该年不加薪。 除此以外啥处罚都没有。。。


     2. 经济危机,产品卖不出去。其它公司大量裁员。 此公司的做法是:全员休假XX天,休假期间发80%薪水。


     终身雇佣制其实只是针对正社员的,80年代之前基本都是正社员,派遣员的比例是很低的,不过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派遣的比例越来越高,貌似现在的日本超过1/3的员工是派遣员了(具体数据忘了)。相比来说因为福利少了,派遣员工的薪水比正社员高出一截,不过不安稳就是。


    正社员不能随便解雇,除非他犯了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而且解雇正社员是要遭受当地政府调查的。不过如果一家单位实在渴望踢掉一个人,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比如一直不给他派工作任务,全体员工疏远孤立,让他整日无所事事如坐针毡,除非这人脸皮太厚,否则一般人都会自己走人的。


    目前刚刚结束就职活动,明年三月成为某大手企业正社员。在我看来正社员的保障还是很让人有安全感的,前段时间听到有大学老师患癌被离职觉得很震惊。


    日企这种不离不弃至少保证了生活的下限不会低。 年不到1%的离职率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流动性太大干什么培养员工。 接触过一些派遣社员,在组内犹豫派遣是新来的感觉有点被边缘化,打杂较多。派遣的工资很多是由母公司发,奖金福利啥的都不关本公司啥事,确实生活比较艰难。


    所以一句忠告,来日工作请一定要正社员


    我现在就在一家日企工作,日本同事很不理解国人为什么老是跳槽,在他们看来,要想得到发展,对公司的忠诚是很重要的。在这里,内部升迁,考虑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公司的忠诚度,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也有效的节省了培训员工的成本。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不说这些大道理,一个新人进入公司从零开始,公司花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你,谁舍得就这么把你解雇了?以日本的人工成本工资待遇培养你付出的那些,未必就比你犯一两个大错代价低了。


    日本是真的有终生雇佣制度的。当然这个“有”不代表每个人享受终身雇佣制度,只是指在日本,终生雇佣这种现象更普遍。  


    终生雇佣制度应该来自于 lifetime employment 一词,。但是这个 lifetime 其实真正指的是长期雇佣,即 long-term employment。 所以lifetime employment 和 long-term employment  经常可以同义替换。  


    一般认为日本的终生雇佣制度最早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彼时的日本急需发展各种工业,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来操作一些现代化机械。但是当时的毕业生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日本的工厂直接雇佣了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在职培训。这些在职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1. 工厂不想解雇员工。因为他们不想再重新花钱去训练新的员工 2. 员工不好跳槽,因为他们的技术已经专业化了。(更加专业的分析涉及到了工人的边际产出,培训之前和之后的工资水平,等有空再来填坑。)  当然。还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解释这样的长期雇佣的关系的存在。比如年功制度,即你在一个企业呆的年数越多,你的工资会涨得越多。  


    那到底用什么来衡量终身雇佣制度呢?目前来看,15 year job retention rate 是一个很好的考量。举个例子来论证一下这个 rate 是如何运作的。在2005年你随机抽取年龄段30-35的人,询问他们呆在一家企业的年数。15 年以后,即2020年,你抽取年龄段45-50的人,并询问他们呆在同一个企业的年数。后者的人数除以前者的人数,就是 retention rate。  最后,来烂尾一下。目前的研究表明,日本的 15 year job retention rate,在各个年龄段,都高于其他国家,所以终生雇佣制度的确存在(Source:Long-Term Employment and Job Security over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pan and the U.S.)


    结论就是,真的有终生雇佣制。  炒鱿鱼也就是解雇,在日本基本上是一种特别严重的行为。被解雇,说严重点,基本上相当于国内的双开吧。这人以后的后半生就完了。  一般都是自己提出辞职的,也给双方留点面子。调工作有的时候是在整人,让你不舒服,然后逼你自己辞职。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契约社员和派遣社员,都是区别于正社员的。


    那啥,我们公司是一家规模在全国排名10-20之间的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挖人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比如我们从外面挖来的高管签的都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身雇佣)!


    当然,国内的企业吗也就是说说而已,你要是完不成指标照样分分钟让你靠边站,逼你主动辞职所以无限期合同也没啥意义我身边已经N多高管因为业绩不达标被靠边站,逼着辞职了~~~







.

发表于 2018-8-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农二代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既没有在城市扎根的本钱,总相当管理者,不想下车间干具体工作,更不想再回到农村种地吃苦,就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说穿了,“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这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表于 2018-8-14 11: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银釭梦中 发表于 2018-8-14 09:52
我看到一句话:在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千元,那想问,在大多数车间辛辛苦苦三班倒,拿得到4千元吗?原因 ...

说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待遇不好自然没人去,待遇好了,自然找人走关系。
原来不都说那些是血汗工厂吗?大部分迁到越南,去剥削其他国家了。
单方面把屎盆子扣在年轻人头上,不合适。
没有数据支撑,就盲目得出结论,不合适。
总之,这个文章,不反思现在工厂自身的原因,肯定是有问题的。

发表于 2018-8-14 23: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是  实业误锅  炒房兴邦嘛  看看咱们国家几个顶级集团是啥子就知道这社会怎么样了

发表于 2018-8-15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说去就不说中国人口多这个问题,就业岗位有限。大街上迎面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90后给我鞠躬敬礼,递给我一份广告传单,一看是温水游泳池,这幅正装打扮居然是撒传单的工作,自称西华大学本科毕业,我好奇的去了广告上的温水游泳池,令人失望,简直就是个澡堂大池而已无法游泳!他这工作就是豁一个算一个..........。很是替他们担心今后的前程...........

发表于 2018-8-15 06: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辣瓣* 发表于 2018-8-15 00:52
说来说去就不说中国人口多这个问题,就业岗位有限。大街上迎面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90后给我鞠躬敬礼,递给我 ...

环境好、待遇凑合,就有人干,环境不好,但也不好,怎么可能有人干吗?
一份工作还是有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没有吸引力,自然没人去。
当年,沿海经济发达,去沿海打工,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在家几年收入,吸引力非常大。
现在沿海的工厂,外贸受到影响,内销受到限制,卖的是前几年的鞋。不可能开很高的工资,又特别累。
真的,话要分开,两方面说。
发表于 2018-8-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玩抖音去了

发表于 2018-8-1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年轻人在街头散商业小广告,

发表于 2018-8-15 12:2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中国是这样子的,建筑行业也需要转型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