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61|评论: 0

[群众呼声] 投用12年让四川造水稻走出国门 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将搬迁扩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摄影 刘陈平
   10月23日,成都天气晴好,在绕城高速和沙西线交汇处,水稻田里异常热闹,收割机走过田垄,金黄的稻粒迸发而出,一片秋日丰收盛景。这里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试验田,当日,上千个杂交水稻科研新组合迎来丰收。
     同一天,成都锦江绿道规划方案正式发布,锦江绿道将途经这片杂交水稻试验田,试验田将整体搬迁扩建到郫都菁蓉小镇,面积是现址两倍,将打造西南首个水稻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来蓉建起试验田,投用12年间,它让四川造水稻走出国门,如今走进新历程。
2.jpg
成都分中心负责人彭甦(右)与袁隆平(中)在一起。
    A·秋日稻田
     上千个科研新组合丰收
     从成都主城区出发,沿沙西线驶过绕城高速后,一片不起眼的稻田映入眼帘:12年来,一群戴眼镜的“农民”,挽起裤腿下到农田,播种、治虫、秋收……
     这片农田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试验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手建起。
     23日一大早,试验田里响起轰鸣声,一台收割机开进田垄,水稻齐刷刷倒下,在收割机尾部,脱粒后的稻谷,汇聚成一条金黄色的纽带。
     作为杂交水稻试验田,收割的方法也和平常不一样,在小面积的品比筛选田,技术人员要挽起裤腿下田,用镰刀人工收割,不遗漏每一束稻穗,一束稻穗,便是一个新的杂交水稻科研组合。
     在较大面积的杂交水稻展示田,机械化收割速度更快,在持续半个月的收割后,成都分中心试验田收获上千个杂交水稻科研新组合,一年劳作告一段落。
3.jpg
    搬迁扩建
     新址面积为现址两倍
     2006年,袁隆平亲自来蓉为成都分中心揭牌,这是他专门为四川、乃至西南的气候地理环境“量身”定制的,直接受他领导开展科研。
     10月23日上午,试验田丰收的同一天,成都市规划局正式发布锦江绿道规划方案,这条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出发,沿着锦江,最终抵达双流黄龙溪古镇的绿道,将途经成都分中心的试验田。
     彭甦说,不仅是锦江绿道经过试验田,绕城高速环形绿道也要经过,试验田也需要进一步扩建发展,综合多方原因,成都分中心试验田将整体搬迁至郫都区德源镇菁蓉小镇。
     试验田的选址并不简单,要考虑土壤、光照、温度、湿度、水源等因素,菁蓉小镇也交通便利,有成环路、轻轨,区位优势明显。成都分中心目前占地58亩,扩建后的新基地占地130亩,是现址两倍。
4.jpg
成都分中心负责人彭甦
    B·新基地长啥样?
     杂交水稻新试验田如何选址?定位如何?未来长啥样?25日,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彭甦也向封面新闻记者进行系统阐述。
    定位菁蓉小镇
     打造国际杂交水稻硅谷
     彭甦说,新基地的选址,并不是只看自然条件,要着眼于农业产业聚集,比如水稻产业,在成都崇州、大邑便有十万亩示范农田,有利于水稻育种以及推广。
    “目前,成都分中心的水稻选育科研水平,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他说,郫都区有8万亩水稻,是传统农业灌区,土壤、水资源、光照条件都很合适,通过科研推广,可以实现水稻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让农民种稻致富。
     同时,郫都区也是首批国家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有良好的政策优势,周边有一万亩农业用地,土地资源充足。
     另外,新基地选址在菁蓉小镇,也靠近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以及成都农林科技院,通过这种产业聚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打造一个国际杂交水稻的“硅谷”。
5.jpg
     水稻科普基地
     让年轻人投身农业
     从成都分中心成立到整体搬迁,彭甦在试验田里度过了12年时光,谈起做水稻科研,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不怕吃苦”。
     每年开春,基地都会到各大农业高校,专门选取农业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实习期间,新人要从插秧、除虫等基层做起,同时也要学习杂交水稻理论,老一辈的技术员经常在农田里,手把手地教导新人。
     因为工作条件艰苦,新人吃不了苦,十几个大学生实习完就离开了,能坚持留下的人更少,最近几年,团队只进了三个新人。
     “在很多人眼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是个苦力活。”他说,年轻人不愿意投身农业,但没有人从事农业,粮食从哪里来?因此,袁隆平院士也有一个愿望,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农业、投身农业。
     在搬迁扩建后,新基地的定位,也不仅仅是杂交水稻的科研选育,新试验田将会被打造为集杂交水稻科研、农业观光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基地。
6.jpg
     C·试验田趣事
     上一次来 袁老脱鞋就下了田
     袁隆平上一次来成都分中心,是在2012年夏季,袁老来到成都专门查看“Y两优973”。
     水稻收割之际,太阳时常火辣辣,那天正好烈日当空。“他不戴草帽也不打遮伞,走路像跑,脱鞋就下了田。”彭甦说,看到“Y两优973”长势喜人,袁老很高兴。
     在“Y两优973”试验田里,袁老一眼就看出优点:稻穗压得低能防倒、稻叶尖且直,能更好吸收阳光,很适合在四川及西南等光照不足的地区生长。
     2012年,经历6年的反复培育,一个新诞生的两系品种“Y两优973”,实现了四川两系杂交稻新品种选育零的突破。
7.jpg
       车祸殃及稻田
       机油泄露5年无法试验
       试验田位于沙西线公路旁,交通固然便利,但也因此受损。2009年,一辆奥拓轿车突然失控,冲入了紧邻马路的一块试验田。
       这块田,当时正种着袁老正在试验的,适合机插的新型巨穗稻品种“炳优900”,损毁面积达到70多平米。
       “这个根本没法拿钱来衡量,70平米水稻被毁,工作人员也就无法收集到试验最重要的拷种数据。”水稻播种后 ,大家都把稻子当宝贝一样呵护着,没想到出了这个意外,当年的活儿算是白干了,只能第二年重新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试验田的耕作层遭到机油污染,这亩地不仅明年不能做观察培育田使用,未来5年也恐怕无法用于正常试验。
8.jpg
       D·未来
       2019年9月建成
       邀请袁隆平院士来成都揭牌
       25日上午,在成都分中心基地内,望着刚刚秋收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彭甦感触良多,作为十二年前成都分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在投用十二年后,试验田将整体搬迁。
       “做农业一定要勤快,对农民要有感情,从内心热爱农业。”他说,从产业角度来说,农业投资周期也长,根本在于潜心科研,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带动水稻产业发展。
       近年来,不断有东南亚、非洲国家来到成都取经,如今四川造的水稻育种,已经在印尼、巴基斯坦和非洲进行试种,如果品种适合当       10月23日这一场收割,也是成都分中心旧址的最后一次收获,明年开春,选育的水稻品种将到菁蓉小镇播种、培育。
       彭甦说,大约下个月,他要去找袁隆平院士汇报这个搬迁扩建方案,新基地有两年建设期,预计2019年9月建成,“新基地建成后,也会邀请袁隆平院士亲自来成都揭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