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80|评论: 0

[转帖] 陈中华:有案必立公正审判执行,才能使百姓信法不信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中华:有案必立公正审判执行,才能使百姓信法不信访



现代社会里,司法是矫正社会失公的最后防线,所谓司法公正,从纵向分析,涉及立案、判决、执行三大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正义链”。作横向分析,民诉权充分保障固然不易,公民的行诉权充分保障更系任重道远。“道”之“远”恰好说明司法改革有着巨大的待改空间和迫切性。在我国现阶段基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现象。老百姓作为“理性人”,他们之所以选择信访而不选择信法,从根本上而言,这是他们从自身出发,权衡利弊得失的结果。


当前,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老百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然而随着国家对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的增强,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在朦胧中不断增强。当遇到认为对自己不公或者有自己不满意的问题时,不再会忍气吞声,而想到的是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和根本利益,然而由于老百姓朦胧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所限,又不知道如何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或者是不愿意走正规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便使得老百姓选择走信访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国家对普法教育力度的加强,部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虽然也有老百姓在遇到矛盾纠纷时选择向法院走诉讼程序,但诉诸法律,其高昂的成本又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这里的高成本,并非体现在诉讼费用高,而是高额的律师代理费和耗时较长造成的损失。与诉讼相比,信访成本的投入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效率更快、效果更好、影响更大,加之现在国家对不法信访又欠缺有效制裁措施,因此,方便的信访渠道就成为到法院诉讼的最好的替代品。


执行难问题是中国当代基层法院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也是造成信访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追溯到根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当越来越多的判决无法得到执行的报道出现时,老百姓逐渐对法院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从而导致了司法权威在老百姓心目中大大降低,也就有了“赢了官司输了钱”的说法。在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利益根本无法通过司法手段得到保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老百姓自然走上信访之路,寄希望于上级政府来主持公道。


司法公正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一场双赢游戏。司法公正,牺牲掉的只是少数权势人物,而赢得胜利的则是整个政权。 司法的相对公正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任何社会,司法是保障社会正义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说得简单一些,司法关乎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一旦司法失守,社会公正和正义就会荡然无存。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将公平正义的渴望更多地投向了司法的公正性。但在一些地方法院,由于利益驱动和监督缺失,司法腐败行为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近年来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吃了原告吃被告”,说的就是枉法的法官。一旦出现司法腐败,解决社会纠纷的法院就开始在制造新的纠纷。一些遭遇不公的当事人甚至直接绕过法律程序,作出危及他人危及整个社会的极端举动;又或者利用自己的某种关系解决纠纷,向“黑社会”求助,这将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冲突。


因此,老百姓“信访不信法”的主要问题并不完全是出在老百姓身上,政府和法院也存在一定责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必须规范信访秩序,政府绝不可以对信访采取“管、卡、压”,甚至搞花钱买平安等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只要百姓来政府上访,政府应当无条件受理,然后直接交给相关部门查处。另一方面,必须改进司法作风,提升司法公信力,改变司法形象,司法机关要做到有案必立,公正审判,严格执行,才能使老百姓信法不信访。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


转载;

陈中华.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