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成都幼升小入读公办小学大多遵从市教育局制定的“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入学学位和制定实施办法”——区域划片入学。 那么政府是如何划片的呢?官方依据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情况,结合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尽量客观公正地划定各校入学范围,热点学校的划片范围要根据情况逐步扩大,确保符合规定的适龄儿童都享有相应的学位。 虽然片区确定后,在一段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每年或多或少会有细微的调整,以致于部分家庭原定计划打乱,孩子没不能划分到目标小学;也有些家庭不满足入读条件,只得另寻他法。这两类非正读学生的家长就得为孩子读名校付出择校费,也叫建校费。 我特么最看不惯“择校费”这三个字N久了!明明是直截了当伸手要钱,非要说得像爹妈们自愿给学校送一样! 还有一个问题。就算你背来十几斤的钞票,你确定有门路让你砸钱么?砸了钱真的有用么?
据一些过来家长透露,“2015年泡小的择校费没有超过12万,今年15万都不顶用了。”择校费大幅上涨,原因是多重的,主要是聚焦名校的正读学生多,可供择校的学位稀缺,而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重点关注内容,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千金难买一学位。 择校不光看钱,还看关系。有家长就说,“同样是读蒙彼利埃小学,有的2万就解决了,有的12万也没有解决到。”关系决定了孩子能不能顺利入读名校,影响了择校费的高低。(本文所列出的择校费金额是取自数位家长提供数字的大概值,仅供参考。) 其实呢,对于我们这些平民或者说贫民家小孩来说,读不读书都一样,反正都是搬砖给别人盖房子,然后自己永远买不起房子。 所以我的看法是:这辈子还是不孕不育最好。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