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顾名思义:就是官方用民脂民膏造的窑子。 百余年前,官窑专为皇宫贵族、达官贵人烧制瓷器,不但凸显尊贵同时也管制严格,决不允许民间与之共享。 百余年后,官窑还是那个官“窑”,依然为皇宫贵族、达官贵人服务,从烧制瓷器升级为编撰“窑”言;不但捕风捉影同时也独断专横,强迫民间相信瓷器国官窑的真实性。 互联网时代,造“窑”也是千奇百怪,见惯不惯,不仅是网民造“窑”,官员更是造“窑”的高手,牠们代表党、代表政府、代表官方,其性质更加恶劣,特别是一帮官员组团造“窑”、串联造“窑”更加显得恐怖。牠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近十亿网民的判断,一旦误导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造成民众对党和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 官方在打击私“窑”方面可谓是穷尽一切可能之手段,从删帖、封堵、销号到抓人、关监、上电视无奇不有,让所谓的“私窑”者认罪、悔罪、伏罪更是游刃有余。然而事实证明,一些私“窑”最后都变成了证据确凿的事实,官方辟“窑”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窑”言,不仅欺骗了党和政府也忽悠了亿万民众。危险的是,这些被证明的官“窑”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不是不了了之就是继续制造官“窑”,这其实也是官民对立的根本原因之一。 某媒体曾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被实名举报,该局新闻发言人官方称“纯属污蔑造谣”,随后刘铁男却被中央“双开”;微博曝“郑州夜店打字幕欢迎项城田局长”,项城市相关部门称“可能是一场恶作剧”,一周后查明确有此事;广东佛山一货车被治超执法车拦停,司机称遭执法者殴打,交通部门则声称“绝对文明执法”,却因车载视频录下相关情况不得不承认并道歉,被调侃为“不见视频不认账”等事件为例盘点官“窑”现象。
以前,官窑不仅从质量上控制甚严,对其流向也把控有度。如今,官“窑”不但随意性极强,而且完全失去了该有的控制,其泛滥程度已经超出了人民群众忍受的范围,早已深深的影响到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然而,官“窑”泛滥的背后无非是为掌握公权力的官员个人背书,官“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替罪羊。 官“窑”出台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领导的权威,不管是部委领导、地方领导还是事业单位领导、国企领导,无论是为了单位利益还是官员个人利益,牠们利用掌握在手中的媒体资源,编造取悦领导的谎言,不但可以获得提拔和重要,甚至还可以打击异己获得远大前程。
官“窑”出台的后果无足轻重、成本低廉,所有被证实的官“窑”都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法律制裁,也没有影响到发布“窑”言的责任主体的升迁、仕途,有的人甚至还因为造“窑”有功获得提拔、重用,无疑于给了官“窑”泛滥的空间和官“窑”肆意生长的土壤。 有笑话说,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继续骗,一层一层下文件,骗得百姓团团转。牠们不但变着法子欺骗普通老百姓,也编着框框、画着圈圈忽悠上级,对法律、制度、规矩置于脑后,将诚实、信用、文明踩在脚下,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掩盖事实真相,不断用暴力和恐吓维持欺骗。 虽然,为维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惩治、打击“窑”言制造者非常必要,但不能够厚此薄彼、任性而为。打击私“窑”,官方一直都是不遗余力、见缝插针,不管隐藏的有多深都可连根拔除。对于官窑,却没有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更别说打击、惩治、约束官“窑”的举措,甚至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纵容、袒护、鼓励官“窑”的意图。 既然,一再提倡要依法治国、依法理政,为何连一部惩治官“窑”的法律都没有,这种欲盖弥彰的把戏长期玩下去只会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想带来负面效果,这样的危机相信只要是正常人都应该清楚和明白。千万不要因为“官窑”这么小的瑕疵,助推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变成一场白日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