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26|评论: 3

[转帖] 《欢乐颂》:一场中产阶级的自我意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摘要】比曲筱绡的飞扬跋扈更令我反感的,是安迪和奇点对于他者人生居高临下的评论和指摘,这样的对白几乎以一种正面说教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剧中。这无疑是一部被中产阶级价值主导的电视剧,但剧中人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产阶级的自我意淫。

  近期被各种刷屏的都市题材国产电视剧《欢乐颂》,无疑是《欲望都市》本土化尝试的又一次失败,本来以《粉红女郎》为对照坐标的观众,追着追着,却发现它俨然变成了成人版的《小时代》,五个职业女性成长互助的故事急转直下,变成了一出狗血撕逼大戏。

  单在《欢乐颂》几位主角的关系中,就产生了划分阶级的两重标准:第一重是财富,或者叫资本;第二重,则是文化、素质,或者叫人力资本(humancapital)。这两重标准紧密交织,在阶级分化的过程中,后者经常作为前者的掩护,甚至(在中产阶级话语中)正在逐渐压倒和取代前者,成为阶级分化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这部剧集的阶级金字塔中,看似洞明世事却不泯真心、实则贪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凤凰女”樊胜美在最底层,因为听不懂知识精英高谈阔论而惨遭出局的“富二代”曲筱绡在第二层,而位于顶层的则是以安迪、奇点和赵医生为代表的所谓“中产阶级知识精英”——他们要么是高知海归,要么既懂天文还会引用诗经向女友示爱,光顾的每个娱乐场所都是“朋友开的”,要么边听德沃夏克边看东野圭吾……他们凑在一起的集体活动是:分享书单,谈论莎士比亚和王小波。

  被污名的“凤凰女”:流行文化中的阶级呈现


  在“凤凰女”樊胜美的故事中,穷是她无法突破的玻璃壁垒,酒桌上对着脑满肠肥的土豪赔笑的她,却从来不曾真正融入那个她向往的阶层;然而她的虚荣、拜金却给了玩弄她再罚她出局的人以借口,通过“穷不可怕,贪才可怕”的论调给来大城市打拼的“凤凰女”污名,从而名正言顺地揭穿她,看她笑话。


  国产剧中不乏樊胜美这样被污名化“凤凰男”“凤凰女”(《新结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中都有典型的凤凰男形象),他们往往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父母“无能”又有大家长式的强势,观念保守,重男轻女。“凤凰男”“凤凰女”们虽然在大城市立足,却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榨取”,一人工作贴补全家,导致他们往往在大家庭和小家庭(或者个人感情生活)之间难以两全,所以网上到处都是诸如《好女不嫁凤凰男》这样的热帖;另一方面,出身寒微让许多凤凰男女自卑心和自尊心都极强,敏感多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会经常因为“死要面子活受罪”而让人觉得不值得同情。与“凤凰男”靠自己打拼、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不同,在同样为出身所累的“凤凰女”身上,却多了一层“飞上枝头当凤凰”的意味,暗示她们利用性别优势走捷径——在“富二代”曲筱绡的眼里,她们就是“捞女”。

  即便我们可以用“凤凰男”“凤凰女”这样的刻板印象给人归类,那他们也只是一些个体,然而事实上我们却在用这样的称谓给所有原生家庭条件不好的人粗暴地贴以标签,将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建构为“道德上的他者”。

  虽然“凤凰男”“凤凰女”们的“三观不正”可能体现在慌不择路的功利主义、对既定阶级分野的被动接受,或者如安迪对樊胜美的评价——精于世故却缺乏远见,陷在斤斤计较的小得小失之中。但比起这一群体自身的缺点,个体无法左右更无法逃脱的结构性不平等,才更应该受到关注,正如樊胜美自己所说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面对这种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宿命”,我们除了要求“凤凰男”“凤凰女”们能摆正心态,靠自己的清白努力改变命运之外,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给每个个体更平等的受教育、就业机会,让他们不需要一直背负这个原生家庭的宿命。

  “凤凰男”“凤凰女”这类话语,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价值转码”(valuetranscoding)的方式,将经济意义上的价值转化为人的价值,将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文化、素质、道德或观念上的不平等,利用后一种不平等来合理化对他们的的歧视与排斥,从而掩盖了这种不平等背后结构性的城乡差异、阶级差异,也使我们针对这种结构性不平等的反思和批判成为不可能。

  “习得的品味”:中产阶级的文化政治

  如果说“凤凰女”樊胜美和“富二代”曲筱绡之间的阶级差异一目了然,那么,曲筱绡和“精英中产”安迪、奇点之间的阶级差异则更加微妙。在这里,钱不再是入门唯一的通行证,除了有钱与金钱带来的社会地位,你还得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高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比如经常光顾室内音乐会、周末去农场吃有机蔬菜、能随口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这些听起来不像单纯谈钱那么俗气、那么赤裸裸,是不是?但在教育和这些“习得的品味”(acquiredtaste)背后,又怎么可能没有金钱作为支撑?

  诚然,教育的结果由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而成,既包含先天的资质,也有后天的努力。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方式,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这些投入对教育的结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所谓“知识精英”的养成中,教育投资所起的作用似乎系统地被低估了。试想“高大上”的安迪如果不是从小被领养到美国,而是在她的故乡小镇黛山长大,那么她驰骋华尔街的机会有多大?上一代人的经济积累,通过同一种价值转码的方式,转化为下一代人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在中国当下,这种“价值转码”正在塑造新的中产阶级主体,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在他们中间逐步内化为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要活成一个企业,先有投入,才有回报,而对投入和回报的计算影响着人生中每一个决策。

  而无论是欣赏音乐、阅读经典这类高雅趣味,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偏好、衣着打扮,都透露着趣味的等级与社会的等级之间牢固的对应关系。布尔迪厄在《区分》一书中指出,任何文化实践都难以摆脱阶级属性的色彩,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方式,个人的爱好、品位,或鉴赏力,并非是基于个人天赋之上的独特内心感受,而是根源于与阶级教育与教养相关的社会地位。因此,所谓“区隔”并非针对审美趣味的内在性差异,而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同阶级通过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塑造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品味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同经济资本一样起着维系群体边界的作用,标识着个体在社会空间中的不同位置。


  比曲筱绡的飞扬跋扈更令我反感的,是安迪和奇点对于他者人生居高临下的评论和指摘,这样的对白几乎以一种正面说教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剧中。这无疑是一部被中产阶级价值主导的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这一新兴阶级不断成熟的自我意识,以及为寻求更大的话语空间所做的努力,但剧中人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产阶级的自我意淫。现实中的中产生活充满了风险、焦虑和不确定性,而这种焦虑是无法通过进一步的阶级分化缓解的。

  作为一部描写都市女性的作品,在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的同时,它仍在不自觉地暗示:只有成功的女人才配有爱情,才能收获幸福,在努力突破性别壁垒的同时,却加重了阶级分裂。《欲望都市》中的友谊与爱情也并非没有阶级的底色,租住在房租管制公寓(rent-controlledapartment)的专栏作家Carrie嫁给了华尔街的银行家Big,律师Miranda的老公则是一名酒保,但阶级并没有成为他们相爱的障碍,成功也不是幸福的唯一来源。无论是对于都市题材国产电视剧,还是对于现实都市生活而言,更自由的个体生存环境和更多对于他者的包容,都是我们所欠缺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5-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好说  

发表于 2016-5-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拉拉

兔拉拉

L Z 是不是 老了 ?

发表于 2016-5-11 13: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淫过后就是笑话。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