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70|评论: 3

[川剧知识] 【荐文】兼收并蓄 五腔共和——川剧声腔艺术简述 (重庆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兼收并蓄 五腔共和——川剧声腔艺术简述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 火舞轻云



     川剧是四川的地方戏,可它的演唱声腔井非土生土长,而是多由外省传入,经过融汇、改造,兼收并蓄,形成有高腔、昆腔、胡琴、弹戏、灯戏“五腔共和”的丰富多形的格局。
     高腔,源于江西弋阳一带的弋阳腔,特点是徒歌干唱,只用打击乐伴奏;一人独唱,众人帮腔.曲牌丰富,帮控因曲牌而定。明代时传入四川,形成川剧的主要声腔。
昆腔源于江苏昆山的昆山腔,曲调细腻婉转,多用笛、箫伴奏.表演的舞蹈性很强。清同治年间,苏州昆伶“舒颐班”、“义泰班”到成都、南充、阆中一资带演出,使昆腔流入四川。后因语言关系,营业不佳,昆腔艺人搭川戏班子混合演出,昆川艺人互相学习,便形成了“川昆”,为川剧声腔之一。
     胡琴,由湖北汉调和安徽徽调演变而来,并吸收四川扬琴的特点,逐渐形成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一大声腔。其伴奏以胡琴等弦乐器,主要有“西皮”、“二黄”两大类,又称“丝弦”、“皮黄”。
     弹戏源于明代的陕西梆子,用木梆打节拍,以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名“盖板子”。曲调分主要表现欢快喜悦的“甜皮”,和襄现悲愤凑苦的“苦皮”两类。其特点字少腔繁.表现力很强。
     灯戏源于四川农村庆祝丰收的祝贺仪式——秧苗戏,其中采用了不少四川及邻省的民间小调,伴奏常用川二胡,胖简简(杆短简粗的弦乐器),诙谐风趣,乡土气息很浓。
高、昆、胡、弹、灯五种声腔,最先都是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后,因艺人的流动.互相同台表演,并吸收四川语言的特点,逐步形成共同的风格.清代末期,就出现了兼收并蓄、五腔共和的“川戏”,后更名“川剧”。
     上述五种声腔,以高腔剧目最为繁丰,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剧目之说,胡琴、弹戏剧目次之,昆腔、灯戏剧目较少。尤是昆腔,流传至今的只有《醉隶》、《醉打山门》等少量的单折戏。常见的是在高腔中插用几支昆控曲牌、或者把一支高腔曲牌的首句用昆腔演唱.称为“昆引”或“昆头子”,仍用笛子伴奏。在胡琴或弹戏中,也可插一两支昆曲曲牌,用唢呐吹奏,使其突出。
     川剧中,原则上一戏用一声腔。若有两个声腔合用的,称“夹黄路子”,三个声腔、五个声腔合用的称“三下锅”(如《三祭江》)、“五下锅”(如《易胆大》)。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戏既可用这个声腔又可用那个声腔演唱,这是因地域不同、演员不同而形成。如《三击掌》通常是高腔,演员天籁却用胡琴演唱。《断桥》通常是高腔戏,但川北却是弹戏声腔的陕《断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川剧奖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5-2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8051557fca9609593da911b[1].jpg

发表于 2015-5-29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5-2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短文很客观,绝无地域偏見!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