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27|评论: 9

[川剧知识] 《观剧者说》19、是谁的“悲哀” (曾祥明 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风飒飒,黑月无辉,
    相似血泪旧盈腮,
    到如今化为孽海!
    锣鼓激越,已成鬼魂的焦桂英,得到阎王的批准,带着阴曹地府的刑事警察,到王魁住地,捉拿这个忘恩负义人来了!这个时候的焦桂英,是带着愤怒的霹雳,复仇的烈火来的。她行动如风,动作矫健,明显带着“鬼狐旦”快捷、灵敏的特点。这一点,是几乎焦桂英的扮演者都能做到,也几乎都做到了的。
    可是,当拿鬼告诉她,“前面黑气罩天,便是王魁寝室”之后,一些焦桂英的扮演者,忽然就变得痛不欲生的“悲哀”起来了,真不知她们这情绪是怎样转变的?再细想,大约是被那几句唱词弄得悲痛欲绝的吧——
    悲哀!
    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
    哪还记凄风苦雨卧倒长街!
    问题就在这里!一些焦桂英的扮演者,一看到“悲哀”二字,不问青红皂白,就照本宣科地“悲哀”起来了。
    试问:这里的“悲哀”,是谁的“悲哀”?
    不要孤立地看待这个“悲哀”,让我们结合这段唱词的前前后后看看——
    整个《情探》的前一段戏,焦桂英的任务是明确的,就是来捉拿王魁。她不可能在刚刚想到了“相思血泪旧盈腮,到如今化为孽海”——旧日挂满腮边的相思血泪,到今天化作了仇恨的海洋之后,就立即改变主意,要去试探王魁了。你看,她与拿鬼上路的飒飒阴风,不是惊得王魁从书桌惊起,长叹“人生莫作亏心事,处处风声是祸胎”吗?王魁满怀如秋的心事,凭着先前的“凄风一派”,后来的“阴风飒飒”,他的直觉就感到今晚怕要出事。这时的焦桂英,还是一个复仇者,她不可能“悲哀”。
    是拿鬼“立拉入阴阳界,索还命债”的如雷的烈火,使沉浸在仇恨情绪的焦桂英,在拿鬼要对王魁口立即执行死刑、王魁明冥咫尺、人鬼殊途之际,她猛然震惊——毕竟只是看到王魁的修书,没见到王魁本人,没直接耳闻目睹王魁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她要“缓思裁”——万一他是有苦未能言,举措违素衷呢?她毕竟是爱过王魁的,现在也还爱着当初的王秀才,她要亲自了解王魁对她的态度,如果王魁是“从前恩爱依然在”,她是可能会放王魁一码的。所以,她要拿鬼“权相待”,等着她以情试探的结果再做决定。
    鉴于我们对焦桂英后面一段唱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焦桂英在拿鬼如雷的烈火的呼叫之前,是没有改变复仇行动的。因此,前面的这个“悲哀”,不是焦桂英的“悲哀”, 这个“悲哀”的感叹,是“可悲”的同义,是她对死到临头的王魁的一种轻蔑、鄙视,是觉得王魁的可悲——为了今日的“楼台”“绿窗灯火”。就忘了当年的“凄风苦雨”;或者说正因为忘了当年的“凄风苦雨”,才换得了今天的“绿窗灯火”“楼台”。不管怎样,负心人都没有也不可能逃出一个可悲的下场!这一个“悲哀”是属于王魁的,王魁是可悲的!
    如果这个理解无误,焦桂英在“悲哀!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的三句唱词时,仍然应该是一个复仇者,一样应该风驰电掣地赶到王魁寝室去“捉拿王魁”。这样,焦桂英的前后情绪的变化就能更充分一些,形象也能更丰满一些。
                                                                                                                                                      2012年9月11日
                                                                                                                                       (载2012年第6期《重庆文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4-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4-1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好,见解卓卓。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5-4-1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戏理解柝、好!学习了!挺!

发表于 2015-4-1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1710y4pfttprcfz84fzf.gif

发表于 2016-7-1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分析是牛头不对马嘴,断章取意。说明一个问题,文者对《情探》不了解,根本没有经过仔细的观看,对于人物的分析更是主观意断,这样差的水平也敢发文章乱评,一句话,我服了你!

发表于 2016-7-1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有理,渔樵赞同!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从简 发表于 2016-7-17 20:53
这个分析是牛头不对马嘴,断章取意。说明一个问题,文者对《情探》不了解,根本没有经过仔细的观看,对于人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迎把你的高深见解发文在论坛里!

发表于 2016-7-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观点。当年把《活捉王魁》改为《情探》时,赵尧生老先生就集中在以“情”相“探”上,待焦桂英仁至义尽后、王魁的原形毕露时方才将其拿下。毕竟王魁是曾经所爱,也曾为结发夫妻,在这里“悲哀”二字就是对王魁“负义忘恩”的下场发出的、带有预警似的感叹。毕竟后边还要用“情”去“探”那封“休书”的真实性和王魁的真实想法。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7-2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老师为经典折戏常作些釋疑解惑,对川剧观众和学艺不精的二簸簸演员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再顶曾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