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南郭散人

[诗词歌赋] 寻诗问道——田园牧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郭散人 发表于 2015-1-16 10:24
《行露》6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     露水湿草路,早晚要出去,
谓行多露。           ...

这些男女情愫才纯。

发表于 2015-2-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郭散人 发表于 2015-2-2 09:35
《北门》15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缓步出北门,忧愁如黑云。终窭且贫, 莫知 ...

有的历史上的事情真的是一个个迷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5-2-2 10:54
有的历史上的事情真的是一个个迷

    谢谢班竹为我加上副标题,因为《寻诗问道》的下部《楚楚动人》,与《田园牧歌》完全不同,增加副标题以示区别。
谢谢啦!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 共十篇
    题解:
    武王灭商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的祭祀,因为是先朝嫡子,便封为公爵。武王怕武庚死灰复燃叛周,便将殷商旧畿三分。殷商以西为鄘国,地点便是今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蔡叔姬度为国君,侯爵。蔡叔度参加三监之乱后,被废为庶人,鄘国遭除国,土地人民并入文王第九子康叔的新卫国。鄘国存在的时间只有蔡叔度一代,三四年时间,但在西周的历史上却为后人留下浓浓的一笔。鄘风中的诗歌,大多是除国后鄘地的民歌,也可算为卫风,都在卫河两岸。鄘国是武王所封建的,又是亲兄弟,可能还有点隐情不敢明说,这场“三监之乱”,多少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但又不能直接批评圣贤,因而故意排在第四。这就是春秋笔法,用显扬抑,以表达别有隐情。
                    《柏舟1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     柏船荡悠悠,就在河中游。
髧彼两髦,  实维我仪,     髡发那小伙,正是我追求,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誓死不回头。娘亲与天命,
不谅人只!                 体谅我自由!

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     柏船靠了岸,树干已拴缆。
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     髡发那小伙,正合我心愿,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誓死心不变。娘亲与天命,
不谅人只!                 难道看不见!
   诗经》中有两篇《柏舟》,另一篇是邶国的,
柏通北,背离之意,请记住这一点。古人婚姻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讲“门当户对,不克不伤。”还有“相、望、算、观 等等,规矩多得不得了。但也有例外,这首就是,“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俗话就是“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管他天王老子,爱咋咋的。”够大胆的。老话说女人定了心,十牛拉不回。我说岂止十牛,天崩地陷也未必会回心转意,铁定了嫁他,他真有福。
    有一首汉代古琴曲:“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绝!”与此篇如出一辙。《毛诗序》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这个内涵今天理解不了,可以不信。中国古今有一大批学者,先用土石树木制造一座坟墓,然后制造舆论假设,最后挖掘考证,学术成果就形成了。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大半都是这样的赝品。
    名句: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墙有茨2
墙有茨,  不可扫也。    墙上长蒺藜呀,扫也扫不掉呀。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内室有秘密呀,说也说不出呀。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如果说得出呀,脏了我的口呀。

墙有茨,  不可襄也。    墙上蒺藜长呀,拔也拔不完呀。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屋内秘密事呀,千万别张扬呀。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如果能张扬呀,说来话就长呀。

墙有茨,  不可束也。    蒺藜墙上长呀,怎么捆得住呀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秘密出深院呀,到处在流浪呀。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到处在流浪呀,羞辱遍四方呀。
    这是不讲不说吗?是生怕天下人不晓得。但他指名道姓了吗,指认具体方国了吗,好象有,好象没有。当年蔡叔管叔联合武庚造反,被周公太公康公的同盟军打败,后人心里疙瘩还没解完,正愁没新闻呢,宣公就制造了一个大大的。康叔的后人这么搞,蔡叔的后人当然乐得屁巅屁巅的,什么东西!听见邶国人唱《新台》《二子乘舟》,鄘国人岂能闲得住口,嘴上痛快也是痛快嘛。“中冓”就是中宫或宫庭,也是“”, 媾合之意,也可译为达官贵人高堂大院内媾合的事情,这里面的秘密,历来不绝,今天还有《红墙内外》的书籍,叶永烈等很多作家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书,有多少真实就不知道了。后来的宫妇怨“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面前不敢言,”“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全是如此这般。这正应了一句歇后语,大便拉在鞋跟上---没法提啦!
    名句: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君子偕老3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牵手到白头,簪钏摇风流。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自在又自得,如河绕山游。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       裙裾很合体,品行难言传,
云如之何?                 没法说出口!

玼兮玼兮,  其之翟也。     佩挂多绚丽,翎毛出锦鸡。
鬒发如云,  不屑髢也;     黑发似云霞,哪用假装饰。
玉之瑱也,  象之挮也,     耳环摇又摆,牙钗脑后戴。
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   仰首溢光彩,仿佛天上来,
胡然而帝也?               帝女降尘埃!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玉瑳多滋润,轻纱罩温存。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葛绉水纹荡,内衣更宜人。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明眸秀眉长,艳丽随风扬。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仪容真正美,邦国绝色靓!
    美刺美刺,就是用赞美来讽刺,这又是一例。这个美丽的女人有人考证是宣姜,是卫宣公从儿子花车上截下的媳妇,比唐玄宗下手早一千多年。整篇诗歌只有一句是刺,“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刺的是谁就不好说了,我看是宣公。那时女人再有权有势有色,比起男人来,也是弱者,公公抢儿子的媳妇,她敢拒绝吗?然后是对她头饰,衣服的赞美,最后是对人的赞美,赞美她的倾城倾国,多少也讽刺了一下在美的笼罩下有一片“不淑”,但这“不淑”却说不出口,“云如之何”, 老百姓家爬灰的事都不好说,公候家的更不好说了,所以焦大被塞了一嘴马糞才止住口。 君子偕老 是反疑句,是可能斯守到老吗的反问,这样用法的句子,结句应在起句上,真是难得一见。还有人说第三章最后两句去掉兮也字即为七言诗,辜妄听之,当不得真的。七言诗不是句子由七言构成,而是二二三的平仄顿挫。
    名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桑中4
爰采唐矣?  沫之乡矣。    菟丝伸何方?沫邑那地方。
云谁之思?  美孟姜矣。    思念会是谁?动人美孟姜。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桑林来相会,悄悄入宫墙,
送我乎淇之上矣。          别时难舍淇水旁。

爰采麦矣?  沫之北矣。    麦田好隐藏,北边地幽宕。
云谁之思?  美孟弋矣。    思念又是谁?孟弋盼成双。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桑林犹未尽,越墙别声张,
送我乎淇之上矣。          淇水扬波心花放。

爰采葑矣?  沫之东矣。    摘蔓地垄畔,沫东好留连。
云谁之思?  美孟庸矣。    思念随水流,孟庸在那边。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桑林乐无穷,邀约进深院,
送我乎淇之上矣。          粼粼淇水滋美颜。
    这就是《诗经》中淫奔”诗之集大成,被朱夫子骂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佛转体。其实男欢女爱,何罪可蘖?细考此诗,不过是一个男子的性幻想,妄想与一家三姊妹幽会,在桑林,在上宫,在淇水岸边,即便是真实的故事又如何,悦于心则不后悔,谁人又能如之何。有人考证说这三人其实指一人,或不止三人,多事么。世界上最难考证的事,莫过于男欢女爱,从有伊甸园开始,到地球毁灭太阳熄灭,永远都不可能考证解释清楚,否则,东哲西哲便不会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句真理了。与其眼馋,莫若身行,身行不力,眼观别处可矣,后人就是他们这么生出来的。后人斥祖淫,你当要回炉呵,玩笑玩笑了。这篇诗歌,一点也不输给《关雎》《静女》,还更大胆恣肆,比惠特曼艺术多了,情神趣浓烈芬芳,是原浆茅台。“唐矣”是情丝,“麦矣”是情帐,“葑矣”是情趣,“期我乎桑中”, 是女盼女望女求,都是有隐指的隐密隐替之语。
    名句: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鹑之奔奔5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    鹌鹑双双飞,喜鹊对对翔。
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那人太无耻,让我称兄长。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    喜鹊双双跳,鹌鹑对对奔。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那人太无耻,居然是我君。
    卫宣公半途截纳儿媳为妃的事,诗经中至少有七八篇,可见这件事的国际影响有多大多广多强烈,比克林顿和莱温斯基大多了,与戴安娜有得一比。中国人中国事常这样,好事天下第一,比如周公制礼作乐,孔夫子有教无类等,再比如这件事,都是那个时代的天下第一。这首诗不须再解释了吧,不隐不藏,看了前几篇还不懂,那就是该补点诗情了。这篇诗以女性的角度看男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名句: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下节《定之方中6)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之方中6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定星在空中,楚丘筑新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度量测方向,造房正开工。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栽种榛和栗,还有梓椅桐,
爰伐琴瑟。              成材琴瑟用。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登临高墟上,来到楚林望。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屏藩护堂邑,景山对高冈。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    下地问农桑。占卜兆吉祥,
终焉允臧。              预示得安康。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好雨知时节,车倌可暂歇。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天睛早起身,沿途劝农耕。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    正直有作为,庄重又深沉,
騋牝三千。              良马多如云。
    天上有很多星星,每颗星都对应地上的每个人,今天多了几颗星,说明地上生了人,天上少了几颗星,说明地上有人死了,流星正是魂飞魄散的状态。还有的星星很大很亮,正如地上的公侯伯子男和大夫将军,管领一方的事情,定星就是专管修坟建屋定风水的司空星,每年十月在天上东北方出现,二月一过就隐退了,这是古人的认识,千万别用科学观测和实验证据批驳,说这是迷信。这里面其实是有自然道理的,现在讲环保,古人讲风水,差不太多,都是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十月收获后是农闲,也有吃的,正好请人帮忙修坟造房,添人进口,二月一过又开始春耕了,再也没闲时了。为了这闲时起事的正当应该,找颗天上的星星来应证,表明天地合其德。这颗星在哪儿,我不认识也不知道,得去问风水先生,现在农村修坟建房还信这个。不过现在的风水先生是三把刀,连罗盘的定星取势对朝向都未必看得来,更不用说卜筮龟角了,乱说的多,还不如听我说。修坟造房要讲前有照,就是诗中的景,后有靠,就是诗中的冈,也称后皇,屈原的《橘颂》一开篇便是“后皇嘉树 大多数都译为“天地间堂皇的嘉树,”把“后皇”译为皇天后土,这就是不知“后皇”是什么原故的乱译解。天地间的一切物,莫不是皇天后土,岂止橘树。楚与堂是左右的流水和避风弯,楚宫在王城南方,也叫夏宫,不是楚国的宫室。后来发展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景山又叫案山,堂又叫倚圈,要流而不激,环而不塞,昂首藏腹,伸肢牵蔓才好,中国古城大都是在此理论指导下修建的。老百姓住的房屋和君王的宫殿虽有大小尊卑之别,但大环境和小地势也是要讲究坐朝对向的,否则,就会出现灾殃。所以今天房地产开发商要请风水师,不是地产商想请,而是好卖,心理安慰。理解了这个知识,也就知道这篇《定之方中》的本意了。
名句:匪直也人,秉心塞渊。

                 《蝃蝀》7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虹霓出东方,无人敢凝望。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有女出嫁了,远离父母邦。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虹霓跨向西,整日雨凄凄。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有女嫁人了,远离兄和弟。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  此女悖大德,婚姻失礼仪!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贞德谁人信,命数难长依!
    蝃蝀,读若帝冻。在古代,做女人是很难的,少不可与顽童戏,长不可下楼梯,认识的人不出三五里的亲戚,德行女红靠媒人夸耀,这就是“大无信 的由来,要想自配自嫁,上自高门大户,下至升斗小民,几乎不太可能。古星术家认为蝃蝀为淫气凝结而成,引人思想跨桥而去,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 天人感应,以示昭彰,也叫讖,还有许多说法猜想,与今天的学术考证差不了多少,大多妄言,不看也罢。
    有行、于飞、于归,都指出嫁,但义有深浅之别。单这两句似乎看不出诗人的褒贬之意,联系前面的起兴,无疑是将淫邪的虹霓来象征这个出嫁的女子。所以前两句虽是兴,但兴中兼比,比兴合一,讽意在不言中显露了出来。此诗本说女嫁,但意义却是指人臣离邦他就,自嫁嫁人不过是托词,那有这种事,如此而己。
    名句: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相鼠8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老鼠有毛皮,人却没容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若人没容仪,活着不如死。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老鼠磨牙齿,人却无廉耻。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若人无廉耻,不死等何时。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老鼠动肢体,人却不知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若人不知礼,跌倒就断气!
    上世纪袁水拍《马凡陀山歌》“民国万税万万税 用的就是这种谐音讽刺法。还有一则,说有一天,纪晓岚与和珅二人早朝下来,和坤看见一只狗从前面跑过,便问纪晓岚: “是狼是狗侍郎是狗,当时纪晓岚是侍郎)?”纪晓岚看了一眼和珅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当时和珅为户部尚书)”,这也是谐音讽刺法。现在网上也有很多,花样不少,不好举例,都是从这学来的,可能学的人还不知道源头出处。至于诗歌中讽刺的是谁,估计再过一万年,也没人能考证得清楚服人,别钻那个牛角尖了。还有人说相鼠是老鼠中的一个种类,是大而肥的那种鼹鼠,还不是老鼠吗?相,也是看的意思,如此而己。
    名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干旄9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旄头旗帜飘,浚外招英豪。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白丝镶衮边,四马随后轺。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贤能莫等待,归来建功劳。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旗展鹰隼飞,浚都有犒劳。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丝绦垂流苏,伍马迎大道。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俊杰逢此时,倾心来回报。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旌旗彩羽翥,浚城欢声高。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丝绦舞翩跹,六马供驰槽。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高士骋良策,吐哺展怀抱。
    《干旄》一诗,古今释解据说有十三种之多,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毛诗序》 “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朱熹认为是“卫大夫访贤说”、现代学者“男恋女情诗说”三种,推敲起来,“卫大夫访贤说”比较可信,我也是按这个观点译解的。这首诗难译不是词意而在名词解释上,“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 这涉及到周礼中的车驾服饰制度,卫是侯国,不当驾驷,越礼则不诚;清代学者马瑞辰稽考古文献指出“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召贤者之所建。”就依此吧。这首诗全用赋体,词句铿锵,节奏明快,意在象中,兴发自然,一点也不突兀生硬,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小变大同,烘托出求贤得士的渴望和重礼。“彼姝者子,何以畀之、予之、告之?”本是反问句,“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爱人?(台湾歌曲【奉献】)”我把它译成肯定句,也是可以的,故在此说明。以后求贤,大多用《干旄》之典。
    名句: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载驰10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轺车正飞奔,归唁娘家人。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挥鞭路遥远,漕邑已接近。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大夫跋涉来,阻行令我悻。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既然不肯同,哪能再返身。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尔等眼不见,我怀故乡恩。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既然不言好,难助渡河津。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你们心不善,我恋祖国情。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登山至高冈,嚼草抑心病。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女子怀柔善,思绪正纷纭。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许国有责难,短见又愚蠢。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野田缓辔行,麦垄密密生。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欲赴大国诉,凭谁援凄零?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大夫皆君子,尤怨莫再横。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百虑有何益,亲往知浅深。
    蝱是覆盆子,中药,治妇科病。也是一种山果野珍,味道酸甜。也有一说是贝母,治咳嗽,可能不太对。另一说可能是百合。
    这是诗经中最有名的篇什之一,说的是公元前660年左右,卫国被狄人占领,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边城曹邑,想亲眼见一见祖国危亡的情况,写下了这首《载驰》。归于她名下作的诗还有《泉水竹竿》。写的是她,未必是她写,但她为什么不可以写呢?因为《诗经》中的诗,都是集体加工创作的,没有一篇归于个人名下,而是归于邦国之内。“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说的太深刻了,意思就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亲眼见。这也是后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词源。
    名句: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下节、【卫风】 十篇)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卫风 十篇
    题解:
    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先是霍叔处,文王第八子,因参与三监之乱,被除国流放。周成王将鄘国,邶国大部分土地与卫国合并,成为新的卫国,新卫国国君便是文王第九子康叔。康叔名叫姬封,侯爵。因康叔在平三监过程中立有大功,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照顾与爱护,还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文章,让他据此治理卫国之人。周成王执政后,将康叔封为司寇,执掌天下司法大权。卫国是周代命数最长的邦国,比周代还长四五十年,经历了四十六代国君,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仍保留了卫国, 但土地缩减了多一半,末代卫国国君也自行降爵为县君,委屈求全,直到秦二世时才废卫国国君为庶人,超过八百年。《卫风》虽然只有十篇,但加上鄘风,邶风,又是最多的。因为康公对周成王有保驾之功,因而《卫风》便排在第五。
                 《淇奥1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淇河水弯弯,绿竹舞翩翩。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君子多清秀,切磋如玉圆。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琢磨更灵珑,神彩笼庄严。
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地位高而贵,俊雅似神仙
终不可谖兮!             一望记心田。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淇河水弯弯,翠叶青云连。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先生是君子,玉琇垂耳边。
会弁如星,瑟兮僩兮。    宝石如星熒,琴瑟响指间。
赫兮咺兮,有匪君子,    家族显辉赫,不怒自威严,
终不可谖兮!            难忘风度闲。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淇河水弯弯,竹林起群山。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    丰雅君子来,棱角青铜坚。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    圭壁礼天地,宏大又和善。
猗重较兮,善戏谑兮,    车驰倚厢坐,幽默吐趣谈,
不为虐兮!              粗俗也不怨。
    《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卫武公,据说是卫国的武和,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等级低于周召二公。据记载,武和九十多岁了,还能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善于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尊敬,人们作了这首赋体诗《淇奥)来赞美他。先是用绿竹形容他的风度,又用 “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来赞美他的服饰。通过对外貌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高雅君子的形象,高是地位,也是身材,雅是风度,也指教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是指教养后的才能。卿大夫为天子君主服务,没点工作能力、言语技巧是不行的,“猗重较兮”、“善戏谑兮”, 便是这种能力的反映。用 “如圭如璧,宽兮绰兮 体现君子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作风。“不为虐兮”, 在这里“ ”是粗旷通俗的意思,简称粗俗,友善而粗俗,百姓听得懂,记得深刻,正是高士达人追求的特殊的品质,汉代的东方朔,后唐的敬新磨等,历史上很不少。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写赞美,也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意,公忠体国,平易近人。
   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考槃2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隐居涧溪畔,心宽体自健。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独宿还独言,高洁铸志愿。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筑庐倚丘陵,疏朗得傲岸

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独行还独唱,去过仍复还。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避世上台原,旷放尽眼看。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独身守独行,誓言不改变。
    考槃”就是老树疙瘩或用此物做的碗,古人又叫钵盂。考就是老,槃就是蟠,根屈曰蟠。从这篇诗中,好象见到了楚狂接舆或巢父许由的伙伴。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这位端木碗的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中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硕人是心胸宽阔的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情怀的人。这为后世的仙隐诗开辟了诗路,晋代不少。到了唐朝更甚。
    贾岛《寄无可上人》:
僻寺多高树,凉天忆重游。
磬过沟水尽,月入草堂秋。
穴蚁苔痕静,藏蝉柏叶稠。
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
    刘得仁:
无事称无才,柴门亦罕开。
脱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
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
终南云渐合,咫尺失崔嵬。
    几乎就是《考槃》的翻版。王维更多,大都跟这儿学的。
    名句: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硕人3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修长又丰满,披风亮闪闪。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齐侯的女儿,卫侯的新欢,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太子的胞妹,邢侯的小姨,
谭公维私。              姐夫公侯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指若春笋嫩,肤似凝脂润,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颈如蝤蛴动,齿比编贝莹。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额圆眉弯长,笑靥动人心,
美目盼兮。              眼光摄人魂。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丰华神韵娴,快步过农田。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四马多雄健,障泥尘不沾。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    彩羽缀车蓬,大夫退朝还,
无使君劳。              莫使君王烦。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黄河水茫茫,北来波漾漾。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    水下罟网动,鱼儿跳进舱。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    芦苇叶牵叶,陪侍亦一样,
庶士有朅                媵臣更堂堂!
    这里先要做一点说明,“”指瓠瓜子儿, ”指犀贝;说通“,停车, 也通“”, 快过。“朱幩镳镳”,红绸马勒,我译为障泥是按诗情,也可算通达。
    《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第一章说她出身的门第,父兄姐婿,皆是诸侯各国的君主太子,她自然是门高身华的贵夫人。第三章写迎亲的隆重和盛大,第四章七句之中,连续六句用了叠字以加强语调。
     诗的第二章全用比拟,成为千古美人颂,被历代诗文家誉为“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二句八字, 是怎样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的眼神和惊鸿一瞥,那么令人销魂摄魄,那么亮丽生动的美词典句,曹植的《洛神赋》便采摘了不少。直到今天也仍在大量使用,取名叫倩倩、盼盼的上网一搜,至少打印几十张纸。
    “庶姜孽孽”是陪嫁的庶出姐妹多,“庶士有朅” 是陪侍的媵臣有风度。这种陪嫁,只有诸侯才享受得到,士大夫及庶人,除了羡慕外,想都别想。
    名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憨厚笑嘻嘻,抱布来换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换丝是借口,借机谈婚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送过淇水西,顿丘情依依。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佳期不可误,媒人知礼仪。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望你莫发急,秋后是佳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那堵墙,复关凝神望。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关遥不得见,心忧泪千行。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忽从关外回,说笑喜洋洋。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卜卦知天命,象数兆吉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赶着马车来,财礼装满厢。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叶未凋榭,枝头绿荡漾。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斑鸠喜鹊叫,桑葚甜心上。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寄言闺中友,对人情莫荒。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迷一时,恋后便轻狂。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子若痴迷,脱羁不可挡。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摘家去,啃食任毀伤。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嫁到你家来,三年饿经常。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水泪滔滔,湿帷浸衣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妻子何舛误,奸刁你缺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做人无标准,心意屡换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三年为你妻,任重劳不奖。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晚见日月,里外总繁忙。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目的一达到,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兄弟恨我痴,见我尽讥笑。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心想一想,黯然伤怀抱。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白头当年誓,如今生怨旷。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淇水有河岸,低湿归泽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少时多欢娱,说笑情无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山盟海誓在,反目成仇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不想以往事,恩情已用完。
    这是首赋体抒情叙事诗,写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从被“”追求,允婚后对“”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的前期幸福感受。“按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史》中的解释,是住在城外的平民,不是奴隶,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便可得到证明。这首诗俳句复沓,渲染出一种甜蜜急切的感受,至“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止,是一大段关于婚姻过程的描写,今天依然能见到。以下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的婚后生活的感受,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遭兄弟的讥笑,“”的变心并最终抛弃她,与前段的甜蜜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的虚伪与薄情,自己的悔意和怨恨。最后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结,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豁达看透看破的境界,人生百年,不能系在一人一家的身上。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然后是叙事抒情的章法,选词用语成句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以后《木兰词》《孔雀东南飞》作了极佳的模范。其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贴切。与诗歌联系紧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自己婚前的青春美貌;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喻婚后容貌的变化;“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鸠鹊贪吃桑葚比喻自己迷恋“的饥不择食而导致的不幸。很符合女主人的身份。
     名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竹竿5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竹竿细又长,钓鱼淇水上。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思念抛成饵?路远怎还乡!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左泉清细流,右淇水悠长。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姑娘嫁他邦。父母各天方。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右边淇水深,左边泉水汪。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笑脸多娇容,玉佩响叮铛。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淇水不回头,舟楫已开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驾船沿河游,释解心忧伤。
    在古代,女子出嫁后回娘家是很难的,老百姓家近还可几年走动一两次,贵族妇女远嫁他邦国,也许终生都难回一次,语言声音都会忘记,回家时要车船畜驮和人脚走,哪象现在这样方便,慢的坐车,快的打飞的,再快视频。想家是人之常情,但用竹竿表示想得清瘦,用丝竹乐器演奏,表示连绵不绝,是会勾起无限情丝的。所以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说是“许穆夫人作, 许夫人是有很多回娘家的思念理由,父死国灭兄亡弟继都迁,信吧。最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就是散心,移情别恋,转移悲哀的意思。古代民家夫妻吵架,女人腿一抬就回娘家了,不求不接不回,今天大多是外出旅游或购买奢侈品,道理差不多。
    名句: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芄兰6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刚挂枝,童子解佩觽。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虽然已佩觽,难道我不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一脸得意相,腰带乱晃荡。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芄兰连着叶,童子拉弓射。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虽然指韘在,可与我亲热?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一脸得意相,腰带乱晃荡。
    全诗上下两章,只换三字,除了是歌,诗是很难做到的。本篇主旨说法很多,多则难信。把玩诗意,颇有打情骂俏和洋洋自得的炫耀,“芄兰 为女红代指,“ 读若西,弯指玉器或角牙器, 今天还在少数民族的牧人手里解帐蓬绳带用。“ 一解为扳指,一解为带挂,都是一种有实用功能的装饰。“”就是“”,从“能不我甲”反问句中推,就是女子武士在互相勾引。涵蓄而直接,欲现而显隐,一种少男少女才可能有的轻昵戏谑跃然而出。“容兮遂兮,垂带悸兮。”一脸诙谐的佻达神情下,腰肢扭昵的动作,像今天跳迪斯科踢踏舞那样。诗经中的诗情之真切,是诗人亲身感受的,动于内心,才会向外漾出水波,溅人激泠,哪像后来矫柔糙作的扭昵。
    名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河广7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说黄河宽?苇筏便可航。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说宋国远?踮脚可眺望。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说黄河宽?小舟难隐藏。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宋国远?半天便到堂。
    短而精便是此诗的特点,在短短的八句诗里,运用夸张的语言形容黄河窄小,用意是说目的地宋国不远,急切的心态正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由襄阳下洛阳 的原始版。《文心雕龙·夸饰篇》说:“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刘勰把《河广》列入夸张的修辞格,并指出夸张的特点便是言过其实。夸张是艺术上的真实,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唐人李白杜甫最善于使用这种手法。“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名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伯兮8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我哥真威猛,邦国显英雄。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我哥执长殳,君王命前锋。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自哥东行后,发松乱如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虽有膏脂在,为谁修颜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下雨接下雨, 太阳又照红。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心想我的哥,头痛心也痛。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哪有忘忧草?屋后就没种。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心想我的哥,想得浑身疼。
    诗的第一要义是情,情动于衷而行成言,所以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便不能动人。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诗言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更有深刻的痛苦与哀愁,“邦之桀兮”“为王前驱 是自豪与夸耀,“首如飞蓬”“谁适为容!”是无人欣赏亲近的现状,杜甫新婚别》 “罗襦不复施”,“当君洗红妆”,与本篇可谓一脉相承。“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正是“其雨其雨怨朝阳 的出处,所以我说《诗经》是星宿海,所有江河都在她的滋养下发育壮大,而星宿海呢,还是亿万小水凼和沼泽,黙默承接天地精华,涵养亿万后世子孙。
    名句: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有狐9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独狐缓缓来,淇河石梁走。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此时心忧郁,无裳怎出游。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独行为求偶,水中有沙洲。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此时心忧伤,无带怎系留。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孤独狐步慢,就在淇河岸。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心中百忧集,无衣令人急。
    这篇诗中的“有狐 是有人,“无裳、无带、无服 是无家,狐是机灵的象征,却“绥绥”地在石梁上行走,这是故意摆的“泡司”, 是引人“心之忧矣”, 好一个有心机的小伙子。有人说是寡妇思春,那也差强人意。其实这首诗是在说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没人聘用他求他呢?是野有遗贤的遗憾。
    名句: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木瓜10
                    译诗一           译诗二        
投我以木瓜,    你将木瓜送给我,   你送我木瓜,
报之以琼琚。    我用美玉来回报,   我用玉回报。
匪报也,        不是简单的赠答。   不是互赠答,
永以为好也!    是求永远能相好。   是盼永相好。

投我以木桃,    你将红桃送给我,   你送我木桃,
报之以琼瑶。    我用琼瑶作回报。   我回赠琼瑶。
匪报也,        薄来厚往是礼仪,   薄来应厚往,
永以为好也!    更是相好能牢靠。   相好才牢靠。

投我以木李,    你将鲜李送给我,   你送我鲜李,
报之以琼玖。    我用琼玖相回报。   琼玖酬回报。
匪报也,        你来我往能亲近。   往来可亲近,
永以为好也!    亲近定能成永好。   亲近会永好。
    这首诗的难点是“木瓜”,这个木瓜不是今天南方的热带水果番木瓜文冠果,而叫海棠梨,主产安徽河南,又叫宣木瓜,宣城产的才道地,宣城就是产宣纸的地方。木瓜主要作用是作药用,主治内分泌不畅的疾病。“木桃木李”其实也是木瓜的另一个别称,但木李也包括李子类药食兼用的干鲜水果。投桃报李”的词语,今天仍在大量广泛地使用,这篇诗用不着多解,中国人都知道。

下节、【王风】 十篇)

发表于 2015-2-1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郭散人 发表于 2015-2-5 09:35
【鄘风.】 共十篇    题解:    武王灭商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的 ...

哈哈哈,在情爱上中国古人还创造世界第一呢。

发表于 2015-2-1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郭散人 发表于 2015-2-12 09:42
【卫风】 十篇    题解:    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先是霍叔处,文王第八子,因参与三监 ...

先生古典诗词根基雄厚,格外钦佩。
问新春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5-2-13 10:49
哈哈哈,在情爱上中国古人还创造世界第一呢。

越往后看这类诗越劲爆,说是世界第一,不是我乱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5-2-13 10:54
先生古典诗词根基雄厚,格外钦佩。
问新春好。

复钟杨兄:
   我的第一本书便是余冠英的《诗经选译》,1956年第一版,只有80首。此书得来有缘,是1966年底在红卫兵破四旧现场遗落捡拾的,跟了我50年了,以后读书,也多有留意。现在发出我的《寻诗问道》,其实是我读《诗经》的笔记,也是对50年有缘的纪念。
   《诗经》是一座不可忽视的高峰,是中国的第一座文化座标,以后的《唐诗三白首》,《宋词三百篇》,《元曲三百首》,都是跟《诗经》三百篇学的。读《唐诗》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读《诗经》我们会感动得亲切。所以写中国诗歌,还是从源头学点东西好,顺着水流,就会进入江河湖海。


春节好!拜个早年,羊年大吉!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风】 十篇
    题解
    王风是周天子采幾内的诗歌,西周天子的京城最早在镐京,也就是今天西安,采邑本是八百里秦川和二南,周昭王后,王室神话破灭,幽王之乱后,镐京破败,又落入犬戎之手,成了敌占区,周平王只得将王城迁往辅京洛阳。广义说,周王室采畿内一千里是中央王国,简称中国,狭义说洛阳才是中国,国的中央。夏商周三代近二千年时间大部分都在河南,也是中华文化圈的中心和发祥地。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从此衰微了,已无能力和权力再统御诸侯各国,地位也等同于诸侯,甚至不如中等的诸侯,但保有天子尊号,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历史上将迁都前称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诸侯分争,先后有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周代共存在八百年左右,经历四十几代国君,最后一代国君周赧王被秦所灭。《王风》便是国都东迁洛阳后王畿地区的诗歌。
    按理《王风》应排在第一,与《周南》《召南》一样是正风,因为周天子是东迁之后的,地位降了,所以《王风》便排在第六。

                  《黍离1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黍禾长成排, 稷苗绿茵茵。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迈步多迟缓, 郁闷神色昏。
知我者谓我心优,        理解我知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理解问我所企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天高悬在顶, 谁堆这等愁?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黍杆连成墙, 稷穗花粉扬。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迟缓难移步, 心中正迷惘。
知我者谓我心忧,        理解我知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理解以为别有企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苍天高而远, 谁酿这气候?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黍米弯了腰, 稷谷低了头。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行步更迟缓, 郁闷压胸口。
知我者谓我心忧,       理解我知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理解以为别有企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天高听不见, 是谁造愆疚?
    毛诗序说“此诗是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时,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此说可信。用物是人非来描绘情景,对今昔作了强烈的对比。杜甫《忆昔》二首便从此处来,有必要再重读一遍: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 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 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 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 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杜诗直白,《诗经》含蓄,都是经典。“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在大声的疑问中结句完篇,手法技巧比老杜高明。
    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君子与役2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丈夫久服役,忘了有多长,
曷至哉?  鸡栖于埘,  何日回故乡。鸡群回窠栖,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山后歇太阳,牛羊下山岗。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丈夫久服役,如何不思想!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丈夫久服役,忘了日月长,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何时能圆房? 鸡群栏杆卧,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太阳西山落,小路走牛羊。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丈夫久服役,不知多饥荒?
    “苟无饥渴 表面上是说不知他的饥渴状况,其实是隐指性生活难谐。以后出此意者很多,但不如这篇风情别致。
    唐诗:
    打走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余冠英译】
丈夫当兵去远方,谁知还有几年当。
哪天哪月回家乡?鸡儿上窠,山落太阳,羊儿牛儿下了冈。
丈夫当兵去远方,要不想怎么能不想!

丈夫当兵去得远,多少月呀多少天。
几时团来几时圆?鸡儿上窠,太阳落了山,羊儿牛儿进了栏。
丈夫当兵去得远,但愿他粗茶淡饭不为难。
   名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阳阳3
君子阳阳,  左执簧,      丈夫喜洋洋,左手握笙簧,
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右手牵进房。乐得美又爽!

君子陶陶,  左执翿,      丈夫乐陶陶,左手抖羽毛,
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右手开由敖。乐得开口笑!
    这里的君子,可能只能解释为丈夫,因为里面有“右招我由房、由敖 的话。“由房、由敖”有说是乐曲名的,有说是乐器名的,还有说是新婚行房演奏的,理由是“其乐只且,”乐得美又爽。我同意第三说,也按此译解。因为乐曲名失传,无证可明;乐器不管是哪种,都需双手才能演奏,不可能左器右招,除非有很多人分音度部合演,因而只剩第三种合理。“由敖”也可能是门或门帘、惟幕,匈奴蒙古族将帐蓬叫敖包,也把有特殊意义的土石堆挂彩条叫敖包,这是外民族,中原华夏民族有吗?有,“”的本义是游,游者玩也,其义与诗正好合适。
    名句:君子阳阳
          君子陶陶

                   《杨之水4
扬之水,不流束薪。         水流再湍急,难冲成捆柴。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远人虽忧郁,不戌申国寨。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想念想念你,何时回故里?

扬之水,不流束楚。         水流再湍急,难漂成捆草。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远人虽忧郁,不戌甫国堡。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想念想念你,何时回故里?

扬之水,不流束蒲。         水流再湍急,难冲蒲苇枝。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远人虽忧郁,不在许国戍。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想念想念你,何时回故里?
    征人戍边,有一种苍凉之慨,回环复沓,是加重这一感情的艺术手法,三章诗歌只换了六个字,便将“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推向高潮,这是歌曲相互激励的作用。诗歌中的束薪、束楚和束蒲, 是戍边的征人,“申、甫”和“”是三个姜姓的诸侯国,是平王母亲申姜的娘家。“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甫、许”,也有几种释解,一种是“你的儿子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守申、甫、许,”另一种是“为什么要守卫申、甫、许”,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又不是保家卫国,凭什么让我们替别国卖命?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好诗往往是这样,意兴繁复,多义共存,随你怎么解都行。在句式上,采用不齐整的三四五六言,带有鲜明的激愤倾向,以后的边塞诗派,往往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这首戍边的诗歌,虽然过去了近三千年,细读之后,仍使人感动不已。
    名句: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中谷有蓷5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谷中益母草,枝叶同枯槁。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女子被离弃,唶嗟叹悴劳。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唶嗟叹悴劳,嫁人不良谁知道!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谷中益母草,枝叶同干燥。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女子被弃离,叹息声声号。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叹息声声号,嫁给恶人真懊恼!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谷中益母草,焦黄似火烤。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女子被弃离,抽泣双泪掉。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抽泣双泪掉,追悔向谁告。
    草有益母,人却弃妻,便是此诗的眼。益母草已“乾矣、修矣、湿矣”,表明夫妻感情也遭遇同样的情况。但是,若仅以此来证明此诗歌是一位弃妇的哀叹之诗,可能便会沦入以诗论诗的浅表现象,诗歌中的弃妇,极可能是失位失宠的大夫,
   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 与“何嗟及矣”的结论,才是此篇需要重点揣摸的内涵。“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问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若解为新娘子早起拜爹妈,那就大错特错啦。
    名句: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兔爰6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野兔任逍遥,山鸡罗网叫。
我生之初,尚无为;    幼小那时候,兵役没多少;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成年这岁月,苦难齐来到。
尚寐无吪!            闭嘴但睡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  野兔任逍遥,山鸡网难逃。
我生之初,尚无造;    幼小那时候,不用服役徭;
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成年这岁月,忧患盈怀抱。
尚寐无觉!            闭眼睡不着!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  野兔任逍遥,山鸡挣脱毛。
我生之初,尚无庸;    幼年那时候,生活不辛劳;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  成年这岁月,灾祸逞凶嚎。
尚寐无聪!            塞耳不知道。
    春秋时代还有多少方国?不能确知,但打出了五霸,周天子大权旁夺,凤凰落毛,“雉离于罗、于罦、于罿”,所以《毛诗序》说此诗是“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这是《左传》有史实根据的记载。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鸡凤易位,真不如长睡不醒。 “无吪、无觉、无聪”,不过是不想、不见、不听而已,能做到吗?后人评此诗“词意凄怆,声情激越,阮步兵专学此种格调”, 确实如此,但阮籍只学了“无吪、无觉、无聪”, 其它的不敢学,还要隐晦得多。
    名句:尚寐无吪!
          尚寐无觉!
          尚寐无聪!

                 葛藟7
緜緜葛藟,在河之浒。   葛藤绵绵长,在那大河旁。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兄弟已离散,认爹心悲凉。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别人认作父,他也不赏光。

緜緜葛藟,在河之涘。   葛藤绵绵长,在那大河旁。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骨肉不知去,认妈更悲伤。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他妈非慈母,哪里会续绗。

緜緜葛藟,在河之漘。   葛藤绵绵长,在那大河旁。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兄弟骨肉散,认哥哥不让。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他哥哪知弟,只会聋哑装。
    此诗是乞儿声,孤儿泪,沉痛语,不可多读,不忍卒读。”诗中唱出的父母兄弟离散,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的痛苦的呼声,相信也能唤起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倒是朱夫子说的切中肯綮:“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其实,这里面还有孤臣弱国求告大邦的意义在里面。
    名句: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采葛》8
彼采葛兮,    采葛麻的好姑娘,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心发慌,
如三月兮!    好像三月那么长——

彼采萧兮,    采茼蒿的好姑娘,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无主张,
如三秋兮!    好像三季变了妆——

彼采艾兮,    采艾叶的好姑娘,
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无处忙,
如三岁兮!    好像三年换了样——
    这首诗极难翻译,难不在字词句,而难在大家太熟了,译不好韵味就没了,韵味是诗歌的灵魂呵,因而用现代歌词翻。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哪怕短暂分离也是天隔地远的痛苦,古人说“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 正是这种思恋的写照;如果你也曾经年青过,这种感觉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心领,不可语达的。《毛诗序》说是“惧谗”, 哪儿跟哪儿呵,这是把爱情换成了政治,虽可通,不近情,还是别信吧。
    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如三秋兮!
          如三岁兮!

                  《大车9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大车声隆隆,毛毡做车篷。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难道不想你?怕你不敢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大车声轰轰,毛毯好松绒。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难道不想你?怕你不来同。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车居两厢室,死埋一坟中。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如果还不信,太阳照天空!
    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他让她与自己私奔,她却还在犹疑观望思考当中;小伙子急了,指天发誓“有如皦日”,让天上的太阳作证,“毂则异室,死则同穴”,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爱的强烈坚定,情的至死不渝。这样解肯定错不了,但有“毳衣如菼、毳衣如璊 的大车是谁的?谁有资格坐这有两厢室的豪车呢?小伙子往低了说是车伕驾驶员,往高了说也就是少仆太仆,虽是亲贵,地位也不会太高,他敢往车上偷载一位姑娘么?读诗欣赏,看前解就行,因诗循意,要多长一个心眼。
    易中天先生译的是:
    牛车款款,毛衣软软。
    我想私奔,怕你不敢。

    活着不能睡一床,死了也要同一房。
    你要问我真与假,看那天上红太阳。
    易先生解的好呵。
    名句: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丘中有麻10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坡上有麻田,留郎情深浅。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留郎情深浅,还会再见面。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坡上有麦田, 田埂意缠绵。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田埂意缠绵,邀你来吃饭。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坡上有李树,酸甜久不去。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酸甜久不去,赠我美佩玉。
    麻田麦田,青纱帐人,李树婆娑,子多叶润;正是初夏风光,女子盼人相会,正是野外幽合的最佳季节。《诗经》时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相当宽松自由,从郑、卫、陈等诗歌中便可知晓,“贻我佩玖 一句,闻一多先生说:“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 今天也一样,叫定情物,大多是戒指耳环胸针而“彼留之子 与“丘中有李”相结合,更有希望孕育诞子,延续生命的意义。
    江南民歌:
    姐儿唤郎割大麦,一转子讲的听不得。
    听不得就听不得,割完大麦割小麦。
    四川民歌:
    坡上田坎人影来,幺妹喊哥看油菜。
    菜子花花朵朵黄,幺妹身上蜂子忙。
    名句: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下节、【郑风.】 共二十一篇

发表于 2015-2-1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有的东西偶尔得来,却陪伴终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遗产中,偶尔一得即是缘分;这是冥冥中不知啥子的安排呢?祝贺 先生这样的大作能够将这些古典精华精心修饰为既有自己观点又有创新的 新作;为你的努力高兴,为你的刻苦而钦佩,为您的成就而而由衷 的感动……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为此衷心祝您全家新春快乐,顺利安康。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钟杨兄:
那时才十一二岁,根本不懂,诗还是经,更是不知,现在想来,是有一些奇怪的回忆。我真佩服那些五六七岁就会做诗的神童。
拜个早年,新春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三十,来桌大菜
                           【郑风 共二十一篇
    郑国又称奠国,郑在卜辞中写作“”, 加“”旁,是成为封邦建国后。郑国建国较晚,是西周第十代天子暴君历王封给小儿子姬友的邦国,伯爵,封邦建国时先在镐京附近。周幽王时期,姬友是幽王的叔父,担任了周王室的司徒,也是三公之一。郑国见幽王废后黜子,知道大乱将出,便于郑桓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国和郐国之间的地方,在今天河南省嵩山以东,号称新郑, 今天还是这地名,这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郑桓公是郑国第一代君主,在幽王之乱时被犬戎杀死。郑桓公的儿子姬掘突是第二代,掘突的儿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霸主郑庄公姬痦生,是他拉开了春秋五霸争雄的帷幕。郑国地处中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有溱洧等河流,民风开放活泼。郑国立国432年,经历21代国君,最后在战国中期被韩国灭亡,国土人民并入韩国。郑风是诗经中出产诗歌最多的方国。郑国封建在西周,又是王室嫡系,便排在第七。
                      《缁衣1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朝服多合体,旧了换一袭。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官署高又大,正好穿新衣。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朝服式样好,破了改一套。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官衙宽又多,新衣亮眼迷。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朝服铺满榻,旧了作衬里。
适子之馆兮,还授子之粲兮。  官人配官署,新官配新衣。
    锱衣发亮,亮就是粲,新米饭放光的那种熒亮。这首诗有多种解释,连句读也有三种,一说君主赐新官,一说官员办公穿,一说妻子送丈夫早朝穿,都对着呢。以此证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是要穿上官服的,官民有别、贵贱有阶嘛。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是歌诗的主人亲手赐或缝制的,所以极口称赞穿的是如何得体、如何称身,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会再为你做新的,“浣洗”是我加的酱油,因为有“蓆兮”, 那时没椅凳,席地而坐是很容易脏的。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史》中说商周时代男上衣下裳,上下两色,女人上衣下裙一个颜色。
    锱衣有两种颜色,素白不染,染得黧黑。
    名句:适子之馆兮,还授子之粲兮。

                 《将仲子2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我的仲子哥,别钻进院里,
无折我树杞。             压断杞树我心伤。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不是舍不得,是怕父母望。
仲可怀也,               你让我牵挂,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父母的教训,也让人害怕。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     我的仲子哥,别钻篱笆墙,
无折我树桑。             压断绿桑蚕无粮。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不是惜桑蚕,是怕兄长狂。
仲可怀也,               你让我牵挂,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兄长的狠话,更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     我的仲子哥,别攀檀树枝,
无折我树檀。             压断青檀难成丝。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不是舍不得,是怕邻人疑。
仲可怀也,               你让我牵挂,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邻人的谗言,岂止是害怕。
    这首诗把我译得头都大了,主要是与前人多有不合。不合不是诗意,而是名词解释;杞,都解为枸杞,非,应解为杞树,灌木的一种,结红果,酸甜,今称为火棘或山棘沙棘,沙棘树剥皮后可抽杞麻纺线织布,桑,檀皆是此用。枸杞是藤本多年生植物,诗里说的清楚,“树杞”, 就是我解的沙棘树。仲子,都解为小二哥,二哥哥,怕是照了《红楼梦》中疯和尚的风月宝鉴,仲可以是排行,更可以是姓。仲姓在春秋是大姓,我至少可以举出有名的仲姓十人以上,比如孔子的高足大徒弟仲由,便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死后孔子说“天丧予天丧予”,第二年孔子也死了。现在电影演员中也有姓仲的,仲星火。仲在今天也不是小姓,不信可打电话向钱文忠先生证实我言不非,我家居处都有不少人姓这个姓。诗中的女子对仲子充满爱意,却怕父母责备、兄长管教、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不敢大胆吐露情怀,这种欲罢不忍,欲迎还拒的心理,在两难中烘托出一种旋转交炽的气氛,谁又敢说这不是小女子的心机呢。“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便是成语“人言可畏”的出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一代名伶阮玲玉,便死在这四个字上,引出了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官司,连鲁迅都为这四个字著文论说,今天还在央视频道《法律大讲堂》上讲呢。
    名句: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叔于田3
叔于田,巷无居人。       小叔出了门,巷空无别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真的没有人?没人与之比,
洵美且仁。               俊美又谦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猎获在闲时,巷空无酒旨。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真是没酒喝?没人与之比,
洵美且好。               俊美又雅致。

叔适野,巷无服马。       打猎在山野,巷空无良骑。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真是无骏马?没人与之比,
洵美且武。               勇武有本事。
    这也不好译,损失了很多内涵,能力有限啦。叔是个多义词,即可是长辈,也可是同辈,还可是姓氏,更可是排行。这是首赞美诗,眼中除叔以外,别无他人,倾城空巷呵,可见此人俊逸非常。章段复沓,变动几字,也是现在多段歌词的贯常用法,不必多说。倒是钱钟书先生看出了点名堂,他在《管锥编》中说: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句法正出自本诗。此诗对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名句: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大叔于田4
叔于田,乘乘马。       大叔猎在田,马群撵得欢。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绾缰再执组,骖辆舞翩翩。
叔在薮,火烈具举。     大叔进深丛,号令冓火燃。
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赤膊斗猛虎,献礼祭主前。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大叔勿轻率,处处要防严。

叔于田,乘乘黄。       大叔猎在田,车马黄一片。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骈马头高起,骖马如行雁。
叔在薮,火烈具扬。     大叔进林丛,猎火烧得欢。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射箭上下飞,御车左右旋。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勒马控前进,纵马驰广原。


叔于田,乘乘鸨。       大叔猎在田,马色斑驳斓。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齐头如阵进,分骖手调捻。
叔在薮,火烈具阜。     大叔进森林,猎火响声乱。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   控马慢搜巡,见物方施箭。
抑释冰忌,抑鬯弓忌。   掀开鲤鱼筒,弓
隐进渊。
    两个叔于田,这篇叫大叔,前篇只有叫小叔了。这篇把一个孔武有力,又威风阵阵,气慨懍懍的叔刻画得维妙维肖,好象在看一部纪录片或通景画,气势恢宏,场面开阔,描摹工艳,铺张得淋漓尽致,还突出了中心人物叔,真不愧是经典,大赞一声。这首诗是有真实历史故事的,春秋正是从此春进入彼秋的不安阶段。中学课文“郑伯克段于鄢”正是这首诗的出处。孔颖达疏云:“叔负才恃众,必为乱阶,而公不知禁,故刺之。”这也是美刺之一种,养狗杀肥的王者心术。
    杜甫的《戏作花卿歌》便深有此意: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杜诗好在有来处,来处就在《诗经》中,也被江西诗派尊为老祖。古代围猎,三面放火烧“火烈具举。火烈具扬。火烈具阜。”守在出口射,那阵势,想想都壮观。
    名句: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清人5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清邑军驻彭,甲马真强壮。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两矛缀红缨,河岸正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    清邑军驻消,甲马威武跑。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矛挑野雉翎,河岸多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清邑军驻轴,甲马乐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左旋右砍杀,兵将武艺好。
    据孔子《春秋》载,鲁闵公二年,即郑文公十三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约定驻守的时间到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军队溃散而归,高克也只得逃到陈国去了。郑国人为此赋《清人》。《毛诗序》讲诗作者为郑公子姬素。
  自己国家的军队到期不换防,任由嘻闹到溃散,郑文公毫国安意识,居位不良。而郑公子姬素作诗讽永,是在斥责郑文公的昏庸,用自己个人的好恶拿国家的军队作赌注开玩笑。“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这不是打仗,是打猎,更多是花拳绣腿的“泡司”呵。

                羔裘6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羔皮油光润,正直好为人。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温柔又坚毅,保节可舍命。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战袍镶豹皮,威武又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勇猛有担当,司察主正义。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裘绒洁而净,三花饰前衿。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智慧又豁达,邦家是精英。
    小羊皮袄细而绒,又轻又保暖,做一件这样的皮袍,至少七八只羊。华服配英才,叫配伍相当,衣以人贵,否则,衣以人污。穿得起羔裘皮装的人,都是大官人,大官正直,百姓真服,穿这身衣服配;大官贪鄙,百信不服,穿这身衣服不配,不配叫遭踏。今天的官员有官袍官衣吗?很多人说没有,我说有,你们睁眼细看看。“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这是结句,肯定之词。“彼其之子 不好译,直译便无味“他这个人呵”,我只得从后句反推前句,实了点,砸了个小坑,但无伤大体。
    名句: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遵大路7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 沿着大路走,牵着你衣袖。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莫嫌心有怨,旧情难分手!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沿着大路走,抓紧你的手。
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莫嫌我貌丑,恩爱也
有!
    短小语妙而韵味盎然,本篇突兀而来,无首无尾,只见一个男子离家出走,一个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描绘的这幅平常而惯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世界上的事真说不清楚,说清楚了反而无味。
    名句: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女曰鸡鸣8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女说鸡叫唤,男说天还暗。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推窗看天上,明星仍灿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宿鸟将翱翔,射鸭又射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套子加弓箭,总能猎一点。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斟酒再佐饭,偕老不离散。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正如琴与瑟,和谐唱美满。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道你要来,珠珩挂胸前。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晓得你愿意,以玉表缱绻,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相好即真情,佩玦
报情愿。
    诗经时代,诗就是歌,歌就是诗,合乐以唱,诗歌的第一标准是能唱,不是写出来传看的,看得懂的人怕也不多。连那时的诏告命谟等公文,也都是以吟唱的方式向外传达。这篇明显是男女对唱的歌,很多人说是夫妻,但从赠达的情形看,不象平常意义的夫妻,太客气了,因而有人说是偷情的歌。那时夫妻都是与家族共居,分居独处几无可能,防患安全是首要的考虑。因而这首诗很可能是半路夫妻搭伙,也不是什么偷嫖,那时还没有这个概念,也不可能有这种情况,那时的情况可能更多的是男少女多,女人更主动些。这首诗配乐对唱的效果,肯定是很不错的,比现今的对唱不会差,后来的对答体诗,源流便出于此。
    名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有女同车9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同车好姑娘,脸像花一样。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裙裾飘飘飞,珠玉闪闪亮。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孟姜不寻常,美丽又大方。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有她来同车,心若鲜花放。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发丝如鸿羽,玉佩响叮当。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孟姜真多情,风度不能忘。
   现在译来看,这也是首极美的歌词,短而精,无力可再褒,但其中一些字词,颇有些趣事玩味。舜华”之“”,朱熹《诗集传》说“芳无反”,“”字读音为“”,因此与以下的“”、“”属于一个韵部。 “”字读音为 “户郎反”,即音;“”字读音“於良反”,即音,与以下的“”、“ 归属于一个韵部,完成了从 “六鱼”到 “七阳 的韵音转换。这种后推强押古代河洛古音的情况,对写诗是极为有害的,按一三五不论的规矩,强押也没有意义,诗中情绪兴发的变化,哪是律韵限制得了的。如按此音咏唱出来,听得懂才是奇闻。     
    名句: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山有扶苏》10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山上有岩桑,池里有荷花。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没见我子都,见你小娃娃。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山上有青松,池里有水荭。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没见我子充,见你小狡童。
    打情骂俏是青年人调情的常见伎俩,每个适龄的男女都曾有过,而且还拿心仪的梦中情人比较,理想与现实在这里一碰,就会闪出火花。“子都、子充”, 是古代美男的代称,可能她连见都没见过,但并不仿碍心想欣慕。就象前些年对港台明星的追捧,狂热到以命相酬,那种颠痴,还不准说追捧对象的坏话,连对方结婚否都不准提,好象自己有希望。其实,她连三百里外的家门都没出去过,更别说见到真正的活人了。与其追星抽疯,还不如狡童来得实在,至少在面前看得见。“荷花、水荭”,伸手可摘,“岩桑、青松”,高不可攀呵。理想与现实,到底选择谁?
    【余冠英今译】
     有枎木长在高山,有荷花开在浅潭。
     见不着子都美男,倒碰上一个疯汉。

     山头上松树高高,洼地里长着红草。
     美子充不曾见着,浑小子倒来盯梢。
    【易中天译:】
    山上有棵扶苏树,池中有株玉莲花。
    不见心中美男子,撞上个轻狂坏娃娃。

    山上有棵扶苏树,池中有株玉莲花。
    不见子都美男子,撞上个欢喜俏冤家。

                  《萚兮11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笋壳一片片,风吹成卷卷。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兄弟踏起歌,你倡我来和。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笋壳一片片,摇落风中颠。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兄弟跳起舞,收捡回家转。
    “”就是笋壳,收捡擦毛压平,与棕笆一起是做鞋子的好材料,又轻又隔水,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一起捡拾“”了。以往诗家把“”译为落叶或枯草,那是不对的。今天在南方,仍有不少竹农管笋壳叫“萚卷”,依然在用笋壳做斗笠蒲包和鞋子。诗歌中女子要求“叔兮伯兮”同歌,在劳动中欢乐,在欢乐中劳动,那效率,肯定事倍功半,好得一踏糊涂。
    【余冠英今译】
    草皮儿,树叶儿,好风吹你飘飘起。
    好人儿,亲人儿,领头唱吧我和你。

    草皮儿,树叶儿,好风吹你飘飘上。
    好人儿,亲人儿,你来起头我合唱。
    【易中天译】
    落叶遍地,秋风吹起。
    哥哥你就唱吧,妹妹我跟着你。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狡童》12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你这小滑头,不和我说话。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为了你的情,饭也吃不下。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你这小滑头,不同我吃饭。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为了你的意,觉也睡不安。
    恋爱中的男女,免不了小口角,这样反而会加深双方的理解与爱慕。这就是真正的民歌的灵魂所在,有些人打闹了一辈子,过得却有滋有味,有的人不打不闹,不久就劳燕纷飞了,爱情,是恋人生的尝试,婚姻,是生活中实践,明代冯梦龙编过一部民歌集,捜集的大多是这类情调的歌曲,老实说,没有诗经中的《山有扶苏》《萚兮》和这篇《狡童》有韵味内涵,吃不下睡不着的一切,都在显隐之间浮沉。


                   《褰裳》13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如果你想我,提衣过河来。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你若不想我,他人就要来,
狂童之狂也且!             张眉逛眼莫发呆!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如果你想我,提衣涉水来。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你若不想我,他人更会爱,
狂童之狂也且!             傻啦巴叽还等待!
    郑卫多淫声,是历代道德君子的同斥,但爱情本就是男女相悦、两厢情愿的事,倘若对方不爱你,又何必强拉硬扯放不开呢?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正可为“岂无他人”四字作注。现在各地原生态民歌中,大部分都是这种情歌,有的对唱起来,撩拨得更欢。“张眉逛眼,傻啦巴叽” 是俗语嗔骂,与“狂童之狂” 相应。
    名句: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
》14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容貌真丰润,巷口把我等?
悔予不送兮。             后悔没有跟!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   身材多魁伟,堂前等结亲?
悔予不将兮。             后悔没相认!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锦缎做嫁妆,薄纱罩娇影。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叔伯快些来,驾车将随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罩纱风鼓舞,锦缎靓眼新。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叔伯莫迟疑,车载梦成真。
    增字解经是今天的贯常手法,但增多少是个技术问题,增后不减味更是才力问题,有些大家解诗经,三五字解成十几字或几十字,除了卖弄腹笥丰厚,读来味同嚼蜡,趣味顿失,怀疑这是经典吗?经典是肯定的,蠢笨是解读释义的办法能力。我虽不才,尽量只增一两字解释译注,大部分用五言,结合现代阅读习贯,味道失没失读者自己啧几声后品味了再说。这首诗歌应为对唱的三三四四结构,可能还有帮腔也未可知。青年调侃中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是本诗歌的艺术特色,没有什么伦理道德的约束或突破,诗不可以理解释,情才是内涵。


                《东门之墠》15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城外多平坦,茜草绿如毯。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你家咫尺近,你心那么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城外有栗树,你也有家室。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想你不敢想,不敢只为你。
    东门是个恋爱之地,比上海的外滩一点也不差。易中天说是古代红灯区,好像过了。东门在陈郑诗中都有,其实每个地方城市乡村都有一处或几处这样的隐密之处。此诗上章男唱,下章女和,风韵婉约,情思隽永。此诗章句,多被汉魏隋唐诗人引用。“有践家室”, 多义,“”通“”,一是门第不称,二是身份不明,三是年龄不配,另一层是说有妻有妾,如栗树一样有排有列,有先有后,有大有小,不细说了,各位按自己意愿理解更好。
    名句: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易中天译】
     东门之路,多么平坦。
     栗树成行,茜草丰满。


     他的家离我这么近,
     他的心离我那么远。
    我喜欢胡适的这首:
     也想不相思, 免得相思苦。
     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风雨》16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同凄凄,鸡鸣声声急。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见到你的面,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膠膠。    风雨同潇潇,鸡鸣声声绕。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见到你的面,心病全撤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风雨天地昏,鸡鸣声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见到你的面,怎能不欢喜。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这副清代名联,就出自这里。这是风雨怀人的名作,历代都有很多名人从中汲取养料。风雨中鸡鸣不已,凄凄潇潇中天地昏暗,正是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的意境。李清照的天空没晴,但人心中的天地因为“既见君子”而豁然开朗,一片阳光普照,病也好了,笑容象花一样开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第一代通俗歌手程琳演唱的成名曲《风雨兼程》,全取自这篇《风雨》,只是多了两个副词。歌词正是此诗的解释:
今天你又去远行,正是风雨浓
山高水长路不平,愿你多保重
记得那年初相识,也在风雨中
风浓雨浓情更浓,祝你早成功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明天我也要登程,伴你风雨行
山高水长路不平,携手同攀登
还是常言说得好,风光在险峰
待到雨过天晴时,捷报化彩虹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子衿》1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你衣领, 悠悠我心情。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去,难道你断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你佩带,悠悠我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去,难道你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踮脚眼张望,等在城楼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面,三月没这长 。
    这首诗太有名了,其中章句被人引用最多,天籁之声,至今不绝。“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挑兮达兮”,是从头看到脚,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深情。深情无寄又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你不来我就上城楼望,心烦意乱中来来回回地在走动中蹦跳不停,这就是“挑兮达兮” 的本意,度时如月、度日如年的感受古今没什么两样。但这首诗还有一层意义,《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什么是“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那是贵族的学生装,所以学生又别称“青衿子”。朱子为在其主持的白鹿洞书院作的《白鹿洞赋》中,就称其有广“青衿”之作用。陈子昂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杜甫 “训谕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明 袁宏道“当时稚齿青衿子,平揖方伯古诸侯。”可见都以“青衿”即学子代称。《子衿》咏唱的就是学子的恋情。“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就是《静女》中的场景郑国版。
    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扬之水》18
扬之水,不流束楚。      水流再湍急,难冲成捆荆。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娘家少兄弟,只有我和您。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别信人闲话,骗你别有因。


扬之水,不流束薪。      水流再湍急,难冲成捆柴。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娘家少兄弟,你我互关怀。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别信人闲话,外人难依赖。
    三篇《扬之水》,篇名相同,《郑风》与《王风》每章第一二句完全一样,可见这篇诗歌在当时,应是时调或流行歌曲,只是按谱填的歌词。王风是不愿替别国打仗,这篇是劝别听闲话,两篇基调是一样的,听了女人的话,让士兵替别国守边疆,不听女人的话,别人便会挑拨离间,听不听呢?自己选择。
    名句: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出其东门》19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漫步出东门,美女多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虽然多如云,没有我爱人。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白衣绿头巾,愿慰我爱心。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漫步壅城外,美女如花开。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虽然如花开,没有我所怀。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白衣红围裙,可以娱相来。
    欲迎先止,都是小儿女俏闹娱戏的惯常作派,口里说“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其实是专盯“缟衣綦巾”的女子,口里说“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其实把人家身上看遍了,“缟衣綦巾、缟衣茹藘”。这种情调,便是俗得那么雅的典型。郑国三月三,与陈卫两国一样,都是士女集体出游寻春,神仙君主,在这时也不会设防阻拦,三国都在中原,水流相通,风气相闻,情色相近,情音相通,自然情景如一了。有人说“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贫贱的平民服饰,那又怎么样?贫贱者就没有爱和恋的权利吗?野草闲花一样有春天!更多的时侯,春天就是依赖这些叫不上名的野草闲花,才得以发生万紫千红的绚丽。那些上了高台名堂的奇株名卉,与这些生机万象又活泼又热烈的野草闲花比,只会觉得冷清孤独,感受不到一丝春风春光的气息,它们仍在忧怨天地不予呢。
    名句: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野有蔓草》20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蔓草正青青,露珠缀莹莹。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美丽好姑娘,眉目最传情。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有缘巧相遇,一见便倾心。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蔓草茵如毯,露珠亮闪闪。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漂亮好姑娘,情色多婉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巧遇结良缘,携手同向前。
    《野有蔓草》与《野有死麕 》是姊妹篇,还可能同乐曲。《野有蔓草》说的是“巧遇结良缘”的事,这种事古今多了去了,在九州人口大流动的今天,更是多到数不清,不信到随便哪个村社去访问,每个村社都有多一半的是外县外省的媳妇女婿,甚至外国的也不在少数。这是时代提供的机遇,不仅可以情丝飞扬“野有蔓草”, 还可以情有所寄“零露漙兮、零露瀼瀼”, 更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思维鉴赏能力。“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小小一转,便成名句,柳永的词中用了不少。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白蛇传、四大传奇中的牡丹亭、红梅阁,都是“邂逅相遇” 的结果,连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而“适我愿兮”, 没有“邂逅相遇” 的第一直觉,再怎么培养,可能也永远是冰炭难同的。“邂逅相遇” 不仅用于男女,也用于朋友、师生、君臣、将帅,这个词组是鲜活的,今天还在大量使用,今后也不会消失,这篇诗歌真是给我们的太多了,要记不住,真该挨板子。
    名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溱洧》21
溱与洧,方涣涣兮。    溱河与洧河,春来荡绿波。
士与女,方秉蕑兮。    少男和少女,斗草多快乐。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姑娘说过河? 小伙说去过。
且往观乎!洧之外,    再去又如何! 洧河岸那边,
洵訏且乐。维士与女,
快活多。少男和少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戏谑挽调笑,芍药订盟约。

溱与洧,浏其清矣。   
溱河与洧河,绿水开碧波。
士与女,殷其盈兮。    群男和群女,岸滩聚集多。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姑娘说人看,小伙说不躲。
且往观乎!洧之外,    试试又如何! 洧河岸堤外,
洵訏且乐。维士与女,  快乐没法说。少男和少女,
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相互戏而谑,芍药酬欢乐。
    这首诗与《桑中》为姊妹篇,但更艺术化些。我敢说古今没有一首诗有这首诗的解释多,连句读都有多种,为了免得我自曝其陋,我还是从此诗的风俗说起。这首诗发生时间在春秋中前期,中原风俗是在三月三的上巳日,要在溱河、洧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所以国人相会邀集于此,并借此日游春、相亲、订约。此传统至今仍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承续,叫游春、赶摆、转山、叼青,火把节,有的游一天,有的游三天,最多的是五天,在这三五天天地父母夫妻都不管的时间里,可在外与相约的情人玩乐过夜,婚否无忌,过此节日后则回归常态,否则便是乱来了。这首诗便是这种情况。到现在也还有羌族的走婚和摩娑族母系婚姻的遗存,也还有其他民族收继婚的存在,旅游中也随处可见(族名不提,免惹事端,但至少不止一个),连文革也没革得去,强行推行的固定二人对偶婚姻,也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如初,各自自由无羁的情爱表达方式,都几千年的习惯了,哪是人为世间法可限制得了的。
    诗中仅换数字,回环往复的重叠,“观乎、既且、洵訏且乐、伊其将谑,” 这些涵意很多很暧昧的字词,为后世经学家道学家称为 “淫诗” 就一点不奇怪了。从这些古老的民歌中,一种淳朴自然的鲜活风味,跃然空中纸上眼前。
    宋明以后的理学,对上古这种人间情爱大骂,其实是不懂理的。儒家讲仁道,仁者,二人为仁,二人者,男女相偶为二人,阴阳相合为二人,二人即为仁。二人为偶即媾合,媾合就是天赋人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媾合才是天道,没有人,便没有一切,这才是性理之学的根本。没有男女相偶的二人,哪有世上的万代亿兆?所以说男女情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其它一切学问和科学技术,都在其次。儒家的老祖孔子都肯定,还编入《诗经》教学生,后世的瞀儒看不见仁孝的根本,斥为滥淫,真该回回炉重新锻炼几回。这是讲了一点理论,但决不是乱讲歪理,也是我读书的一点心得。读那些古今大师的著作,你会在他们布下的迷魂阵里弄得晕头转向,他们故意把浅显的道理写得深奥无比,不如此则不显其高深,其实只要读一读原装经典,都浅显得平白如话,亲切如爷爷含饴弄孙,比如《论语》《孟子》《圣经》《古兰经》《佛经》,再比如这《诗经》,都是如此。
    再引一篇胡博士的诗: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这是胡博士的名篇,各位可以复制收藏,是理性中的真话,有诗境,就是少点诗情诗意,也真难为他这个旧道德的楷模了。
    名句: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下节齐风】共十一篇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长了就发不出来,分两次发又不好编辑,时间过了就编不动了,请看官谅解老夫技艺差,不服老不行。
向大家拜个早年,羊年大吉!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齐风共十一篇
    武王伐纣,周得商朝天下,太师有指挥调度的大功,被武王封在齐地,也就是今天山东淄博,齐国至此封邦建国。第一代国君是姜尚,又名太公望,最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姜子牙。齐国虽只是侯爵,但在武王死后,成王就位周公旦摄政时,管、蔡、霍三监与武庚联合造反作乱,带动原来商朝东南方的很多小邦国叛周。在此危急存亡之时,齐国积极参加了周、召、康公领导的同盟军平叛战争,战争中齐国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战乱平定后,周成王便对姜太公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获得征伐诸侯的无尚权力,在政治上,齐国成了一等一的大国。齐国也是最后被秦始皇消灭的诸侯大国,齐国比周王朝还长二十几年,历经四十代近八百年,但从三十三代起,姜姓齐国便被田姓齐国取代。齐风只十篇,都是春秋时代的民歌。齐国虽是太师之后,但是外姓姜,便只排在第八。
                 《鸡鸣》1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公鸡已叫唤,早市已开栈。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不是公鸡叫,苍蝇嗡嗡闹。”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东方曚曚亮,早市闹嚷嚷。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不是东方亮,月亮散光芒。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别象虫子嗡,与你续好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早市快散啦,恨你大懒虫。
    这篇诗歌岐义很多,大多是说官员赖床不想上朝。对吗,可能不对,因为这是齐风,齐国的民歌。齐国是春秋中前期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有东市西市和街铺,天下客商都喜欢前来贸易,政府还补助食宿草料。做生意赚钱成了齐国民间的原始动力,看一看太史公的《货殖列传》和《管子》便知究景。老婆让老公要赶早入市,老公不想那么累,赖在床上不起来,还找出各种借口推诿,正是顺理成章的事。要是官员上朝,他敢不早起吗?不去万一别人进谗丢了官,那还是小事,丢了命就太不划算了。还有人说是赞美贤妃,劝君早起而临朝视事,那这太小了点,人声脚步都听得见,君主怎么休息得好。中国很多学者就是这样,用微言提大义,拐几十个弯最终又会回到起点,勤政。用意很高尚,但选题不准确。
    钱钟书《管锥编》在比较东西方文学特点时,说“莎士比亚戏剧中写情人欢会,女曰:‘天尚未明;此夜莺啼,非云雀鸣也。’男曰:‘云雀报曙,东方云开透日矣。’女曰:‘此非晨光,乃流星耳。”钱先生用的是文言文,要是用白话口语,可能更合莎翁原意。这当中也没有上朝入市,反而是女人留男人多睡会儿。
  【易中天】译的更添油加醋:
    亲爱的,鸡叫了,天亮了!
    什么鸡叫,那是苍蝇。

    真的天亮了,太阳都出来了!
    什么太阳?那是月亮!

    接下来男的说,别管那些虫子,让它们乱飞吧,我们再亲热一会。女的却说,不行不行,真的不行,我必须走了,你别恨我呵!
    看来这个女人是别家夜奔来的。
    我认为易先生是故意为证文而曲解的。好了,我认为我译解的是正确的,你们要是觉得不对,不看就是了。

                            《》2
子之还兮,    遭我乎狃之间兮。   敏捷又矫健,相遇在狃山。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共追两头猪,揖让我身先。


子之茂兮,    遭我乎狃之道兮。   英俊又貌美,狃山道路险。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共追两头鹿,好位让我占。


子之昌兮,    遭我乎狃之阳兮。   强壮又勇武,再逢狃山南。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共追两只狼,夸我技高强。
    借对方的口夸自己,用自己的眼赞对方,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豪杰所见大概,圣贤所见无几。对比是诗歌中兴发的原点之一,但一般是高低优劣对照,以显己高于人见,其实最拙劣。聪明的技巧是日月同辉,这首诗就是傍样。

            《》3
俟我于著乎而,  等你等在屏风边呼而嗨哟……
充耳以素乎而,  帽带洁白垂耳边呼而嗨哟……
尚之以琼华乎而。珍珠玛瑙多明艳呼而嗨哟……


俟我于庭乎而,  等你等在大庭院呼而嗨哟……
充耳以青乎而,  丝带青青披在肩呼而嗨哟……
尚之以琼莹乎而。琼玉晶莹真粲烂呼而嗨哟……


俟我于堂乎而,  等你等在厅堂前呼而嗨哟……
充耳以黄乎而,  黄带飘飘随风翻呼而嗨哟……
尚之以琼英乎而。英华俊朗正翩跹呼而嗨哟……
    这是迎宾歌曲,从屋里的屏风前开始唱,唱到庭院,又唱到大门外的堂阶上,“乎尔”就是现在“呼而嗨哟”或“哟嗬嗬”类的助语词或帮唱腔。这里需要做点说明,有“充耳”的冠帽不止只有天子和诸侯有,陪臣大夫的高冠帽也有缨带,也叫充耳,充耳不是把耳朵塞起来,而是从耳边过,别往心里去。易中天讲《三国》说是把耳朵塞起来叫“充耳不闻”,他是把充作塞义讲,只怕有明白人不同意此说。这篇诗就是证明;“充耳以素、充耳以青、充耳以黄”,如果只是天子诸侯的冕旒冠上才垂有“充耳”,能要三色六带那么多吗?难道长了六只耳朵?是迎宾的人很多,各色充耳的飘带在风中抖动。
    诗好歌好帮腔帮的好,由此证明《》是迎宾歌曲名。这篇诗歌特点突出,全用赋体,每章前两句顺韵,“著素、庭青、堂黄”,六七言交错,顿挫感极强,有一种余音回还的韵味。

                 《东方之日》4
东方之日兮,             东方红彤彤——
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美丽大姑娘,就在我房中。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就在我房中,对我情意浓。

东方之月兮,            
东方月儿白——
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歇。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就在我家歇,对我情不竭。
    两章诗的第一句明显是领唱, “” 为色、“”为貌,是一首幽会的情诗,炫耀中又满足的得瑟,那陶醉中的深情,连日月都不忍离去。这是稷下学宫里的学士或齐国士人商贾的感受,因为那时的齐国,有天下第一的女闾(国营妓院),“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类似的写法多了,寻根找源正是此诗,后世更多,不胜枚举。顺便说一句,以前妓院供的祖师爷,正是首开女闾的管仲。

                《东方未明》5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东方天未亮,衣裤反穿上。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衣裤颠反穿,公家公事忙。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东方天未明,乱穿衣裤行。
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行走衣裤乱,忙把公事干。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柳条扎篱笆,狂汉真橫霸。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夜里睡不稳,早晚都挨骂。
    这是小公务员的烦恼。用通俗易懂的常事,开门见山地写出慌忙兀乱的情形,既铿锵又富于变化的节奏,诙谐幽默的语言,使《东方未明》这首齐地民歌情感鲜明,气势贯通,语浅意深,读后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它不仅是一事一人的写照,也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所谓名篇,不止长言壮歌,小曲独令更是难忘。后人用“颠之倒之” 的句子也很不少,宋人词“容易抚之何草草,颠来倒去直至老”“颠颠倒倒,倒倒颠颠” 等。为什么《东方未明》这首小诗好,好在体现了高层管理者的驭人术,食俸禄者不可有闲,闲者嫌,闲了就会提意见建议,貌似忠心,其实是想偷懒躲奸耍滑。从古至今,小公务员总有无数的运动学习整顿等事勒嚼口,哪有闲着的时候。
    名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南山》6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南山高崔巍,雄狐步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鲁国大道宽,文姜由此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既然已嫁人,她
何所为?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葛鞋配成双,帽带垂耳旁。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鲁国大道平,文姜嫁他郎。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既然嫁他郎,为何又同堂?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葛麻如何种?挖沟起畦垄。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娶妻怎么办?父母有主见。
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既已禀告过,为啥任她变?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寻柴枝杈乱,无斧砍不断。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怎么
?媒人嘴巴甜。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既然有归宿,为啥还乱转?
    诗曰:如之何如之何?佛云:不可说不可说!这是民国年间的一副名联,也与婚姻有关,好像是徐志摩与陆小曼二人的事。这首讽刺齐襄公、鲁桓公和文姜的诗也是大大的有名。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鲁桓公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陪罪,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并在车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这是上了史书的信史,赖不掉的,古今学者至今也无异议。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
    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用鞋子、帽带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有正式的配偶,影射齐襄公乱伦的行为。用种麻必先整治田垄,砍柴必具刀斧,引出娶妻必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鲁国是周王室第一圣人周公的封国,当然的礼乐之邦,所以用“鲁道有荡” 来体现,周公的后人不能克绍其裘,还落这么个下场,真是“如之何” 呵。而太公的后人更混帐,以后田齐代姜齐,就是从此埋下的隐患。“如之何”三个字, 在使用文言文的时代,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名句: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甫田》7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田宽难耕种,野草势蓬蓬。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怀念远方人,忧心正忡忡。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大田广难犂,野草密丛丛。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不见远行人,惆怅意慵慵。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孩童逗人怜,发髻朝天冲。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几年
见面,加冠成公。
    郭沫若在《周代农事诗考中》曾译解过此诗,证明西周奴隶制社会的井田制和集体劳动的过程。甫田就是邻接公田的私田,也称辅田哺田,今天叫口粮田。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口粮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面对如此荒芜的田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髻的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设景自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本诗应是诗经中较早的诗篇,直来直去,较少装饰语,质白无华是其最大的特色。无思就是有思的意义。
    名句:无思远人,劳心忉忉。劳心怛怛。

                 《卢令》8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颈上响丁当,猎手俊而良。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颈上套双环,猎手毛发卷。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颈上连环铃,猎手有才能。
   卢是头颅,“令令”、“重环”、“重鋂”,是写头颅下颈项上悬挂的东西, “重环”是两三个套环, 套的是铜铃“
”(读若梅),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令令”,大有美女爱英雄的味道。后来六句诗是从这里来的吗? “美且仁” 是眼大瞳深,美且鬈” 是天然卷发,“美且偲” 是络腮胡(有解为才能的),恐怕有胡人血统呵,华夏农耕民族,这种像貌的怕不多。有人把此诗译为写猎狗, 虽可通第一句, 但与第二句不好接, 因此,译为青年猎人更洽当些。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对的,你们以为呢?

                  《敝笱》9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鱼篓拦石梁,鳊鲲心惊慌。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齐女回娘家,随从如云长。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鱼篓拦石梁,鳊鲢心凄惶。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齐女回娘家,随从如雨滂。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鱼篓拦石梁,往来有模样。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齐女回娘家,随从如水淌。
    三章内容基本相同,各章仅换了几个字眼,逐层意义便大有递进,这是典型的一唱三叹法。“敝笱在梁” 敝通篦,笱通苟,梁通凉,都是隐指,意味实在很深。明是说捕鱼需要有严密的渔具,用竹筢排在用卵石磊起的石梁上,可是篓筢是如此地敝烂,各种鱼都能轻松钻过,形同虚设的“敝笱”还有什么作用? “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其从如水”。这一比兴的运用,除了无能外,也揭示了礼制、法纪的敝坏,更是兼指“齐子”文姜的不守礼法。
    名句:其从如云。

                   《载驱》10
载驱薄薄,簟笰朱鞹。    马蹄车声响,帘帷飘红妆。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鲁国道路宽,文姜夜奔忙。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    四马黑又亮,绳辔上下晃。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鲁国道路宽,文姜忙到亮。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汶水滔滔流,行人纷纷让。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鲁国道路宽,文姜
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汶水浪滔滔,行人侧身瞧。
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鲁国道路宽,文姜去游遨。
    一篇《载驰》,一篇《载驱》,载的都是两个名女人,一个叫许穆夫人,一个叫文姜。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齐襄公与文姜是堂兄妹,两人感情很好,并与之发生了乱伦的事惰,齐姜后来嫁给了鲁桓公。但齐襄公不知礼义,经常盛装游行,并借通都大道与文姜私会。据孔子鲁《春秋》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四年、五年、七年都曾与齐襄公私会过。鲁桓公叫姬允,是鲁国的第十五代君主,也是靠阴谋诡计杀人后登上的君位。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三桓把持鲁国朝政一百多年,把孔夫子摒弃在外,老夫子会给他好文字吗。鲁桓公最后是被齐襄公找刺客,杀死在归国的车上的,他儿子庄公继位,庄公的亲妈就是文姜。这里有一点要说明,古代夫人要是没有得到允许,私会外人闺密或娘家兄弟是不行的,小议是淫,大议是乱。后来孔子流落到卫国,在没有得到卫君的允许下见了宠妃南子,也引起了淫色的议论,弄得老夫子在弟子们面前诅咒发誓,很没面子。  
    本诗的特点是联绵和形容词的运用,“薄薄”“济济”“濔濔”“汤汤”“滔滔”“彭彭”“儦儦”, 有极强的音乐效果和旋律节奏,有助于反覆吟咏,朗朗上口的作用。
  “鲁道”二字还有深意,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天下公认的礼仪之邦,怎么还会出这种丧德失礼的事呢?这就是春秋笔法。
    名句: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猗嗟》11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长得真是棒,身高体又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眉毛浓又长,大眼明中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步履多笃实,射箭更擅长。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长得真英俊,瞳仁多清纯,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仪式已成礼,整天射靶心。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箭箭射得准,是我好外甥。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长得真妖巧,目光荡秀汶。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踏乐舞翩跹,羽雉穿靶心。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四箭
都射中,可以保安平。
    就诗论诗,不过是赞美一位少年射手的诗作。诗分三章,每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赞美形象之美,二是赞美技艺之高。
    这首诗每章均以“猗嗟”发端。按“猗嗟”为赞叹嗟美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或“等语。用这种赞叹嗟美词语开头的诗句,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汉代梁鸿的“五噫”之歌,李白的“噫吁戏” 便是这样开篇,译过来就是“喂呀呀”“哟嗬嗬”, 是提醒读者注意诗人所要赞美的人或事。
    而这首诗突出他身体强壮的特点,一开头就写道:“猗嗟昌兮,颀而长兮。”“”,粗壮结实;粗壮结实的少年又是一名优秀射手,还不引人吗。“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 “”“”“”,都是刻画他目光明亮,炯炯有神。有人考证说此人是鲁庄公,齐姜的儿子,因为有个“字,是不是,姑妄听之吧。
  名句: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下节、魏风共七篇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风共七篇
    题解
    魏国建国较晚,殷商灭亡后,周武王将自己的庶弟姬高封在毕,即今天陕西咸阳市东北,侯爵,后代于是就以高为氏。毕国传了两代便亡国,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在晋献公处作大夫,出征居车右,立有战功,被封到,立为“魏氏”,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晋献公死后,四个儿子争位,公子重耳出走,毕万之子魏犨(读若抽)跟随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让追随自己不离不弃的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魏氏渐强。到春秋末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左右,晋阳之战发生,魏桓子、韩康子与赵氏共灭智伯,并瓜分其所有领地,从此赵、魏、韩三卿独霸。魏斯、赵籍韩虔三家大夫,获得了周朝官方承认,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伯爵,脱离晋国,并将晋国领地瓜分,晋国王室只剩绛城与曲沃两处,史称“韩三家分晋”。魏国自此建立后,在一百多年中,经过李悝变法、吴起振兴等富国强兵等措施,魏国一度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经围魏救赵这个历史事件后迅速衰落,终于沦为战国七雄中的二流国家。在战国中期,魏国地处中原,在诸国争雄的中间是四战之地。魏国从文侯魏斯至惠王假,共立国180年左右,经历了八代君主,在秦始皇灭六国中,第四个被灭国。魏国虽出于姬姓,但是庶出,又是以大夫僭越上位的,爵位不正,排在第九位己经很高了。

                  《葛屦1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葛麻编单鞋,行走满地霜。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纤瘦双手巧,只能缝衣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举衣比长短,恭候试新装。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主人觉得意,转身走悠祥。
佩其象揥,维是褊心。   牙簪晃步摇,褊襟锁心肠。
是以为刺。             背后骂她狂。
    缝衣女穷困,天气寒冷,脚上仍着夏天的单鞋;瘦弱无力,还是必须为主人缝制新衣,“好人服之”。 然后笔锋一转,描写“好人”的傲慢,看都不看她一眼,还拿起簪子自顾梳妆打扮起来。“好人 是模样美好女人的简称,“褊心 是褊襟,也是中国传统服装的式样,也隐指偏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比是贫富的距离,所以她要刺,刺是背后埋怨几句,当面哪敢。

                 《汾沮洳2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汾水浸湿地,采模心欢喜。
彼其之子,美无度。     见我意中人,英俊美无匹。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潇洒有风度,官佐哪能比。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汾水水流旁,最爱去采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能见意中人,鲜花朵朵放。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鲜花貌若他,公行比不上。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汾水弯弯处,采藚心欢愉。
彼其之子,美如玉。     能见意中人,仪表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瑭璜自莹润,公族哪得具。
    不论何时,不伦何地,心中一样亲。 “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 英俊潇洒 的口语版。称心爱的男子“美如英”, 像玉英那样容光焕发。也是说自己的心情像怒放的鲜花,看什么都美;“殊异乎公路”、“殊异乎公行”、“殊异乎公族”, 是进行对比,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这种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
    莫就是现今田边的酸模,也叫野波菜,牛儿大黄,是一种可食的蔬菜。藚读若续,是中药泽泻,也可读若卖,是苦菜的一种,与莫一样,嫩是菜,老是药。
【李敖】: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

                   《园有桃》3
园有桃,   其实之殽。       园里有桃树, 果实滋味佳。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心中有忧郁, 唱歌发一发。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     不解我心伤, 说我多骄夸。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他们虽有耳, 不懂我的话。
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       心中有忧愁, 愁往何处发。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谁知此心悲, 怎能不想它。

园有棘,  其实之食。        园里有枣树, 饿了当粮食。
心之忧矣, 聊以行国。       我心多感慨, 游历就靠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不知我的意, 反说我难察。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他们哪有心, 反问我想啥。
心之忧矣, 其谁知之。       忧人复忧世, 忧愁成疙瘩。
其谁知之, 盖亦勿思。       此心多忧患, 哪能放得下。
    这篇译得有点结巴,主要是内情把握不好,把反复吟唱的歌词译成朦胧晦涩,主要是因为此诗多用虚词成句,“心之忧矣”“子曰何其”难以释译,能力有限,只能如此。这首诗意兴不甚明了,象阮籍的怀古,不知所云。桃与枣,是定有所指的两种代称,若以安居田园讲那又忧什么呢?肯定还有别的指向。“聊以行国”,是散忧解郁到处逛,还是不管不顾乱走,均不得而解。其实这样也更合诗意。至于这首诗三四五六言参差其间,一是为适应曲调,二是较早,早声难正呵。这首诗分章有两种,另一种分两章。

                  《陟岵4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登临上山峦,把我爹爹望。
父曰:    嗟!          似听爹爹说,说得很凄怆;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我儿苦行役,早晚都奔忙。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时时护身体,莫要留他方。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登临上秃梁,把我亲娘望。
母曰:    嗟!          似听亲娘说,声音更凄凉。
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我儿行役苦,早晚睡不香。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你身是我育,莫要将娘忘。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登临上高岗,把我哥哥望。
兄曰:嗟!              似听哥哥讲,为国拒强梁。
予弟行役,夙夜无偕。    兄弟征戍地,日夜要警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同胞即同体,他乡非故乡。
    这首诗的句断有几种,我按我理解的译解。
    这是首征人思亲之作,全用赋体,并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三章叠唱。常言说“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哭未必是心悲,壮怀激烈是哭,慨当以慷也是哭。登上山顶,远望父亲,望母亲,望兄长也是哭。“”后面本是歌曲的长拖甩腔,我加了三句,以配合诗的齐言,也是因为这一长腔不用字词拖不出味道来。
  这首诗的妙处还有一种开创,在他登高思亲之时,亲人此刻也正登高望他,并听到亲人体贴关怀、提醒叮嘱的声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此意。我说阳关三叠即从此来,你们未必信,但我真有这种感觉,不信多读几遍吧。

                   《十亩之间5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十亩好桑园,采桑得悠闲。
行与子还兮。               同行把家还!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十亩桑园外,人多笑语喧。
行与子逝兮。               同行把手牵!
   碧绿的桑田宽大而隐密,采桑女悠闲又放肆,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田园风光。我曾在蚕种场工作了十七八年,对此情景再熟悉不过了。全诗只有两章六句,是典型的田歌山歌体式样,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至今不绝。歌词与意境,意境与环境,环境与人物,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正所谓天机自垂,雕刻无象,俗的那么雅正在于此。

              《伐檀6
坎坎伐檀兮,           坎坎伐檀树,
置之河之干兮,         树干河滩晾,
河水清且涟猗。         水清起波浪。
不稼不穑,             不种又不收,
胡取禾三百廛兮?        为啥取我粮?
不狩不猎,             不狩又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貊兮?      猎物挂你墙?
彼君子兮,             大人老爷们,
不素餐兮!              不长素心肠!

坎坎伐辐兮,           坎坎削车辐,
置之河之侧兮,         辐条河岸放,
河水清且直猗。         水清拥波浪。
不稼不穑,             不耕又不割,
胡取禾三百亿兮?        凭啥取谷粮?
不狩不猎,             不狩又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兽肉挂满墙?
彼君子兮,             老爷大人们,
不素食兮!              吃饭流油汤!

坎坎伐轮兮,           坎坎凿车轮,
置之河之漘兮,         轮毂堤岸响,
河水清且沦猗,         河水波纹荡。
不稼不穑,             不耙又不除,
胡取禾三百兮?          谷米堆满仓?
不狩不猎,             猎狩皆不
胡瞻尔庭有县鹁兮?      腌腊红又亮?
彼君子兮,             大人和老爷,
不素飧兮!              闲饭更精良!
    这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知的篇目之一,多年来都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但对这首诗的看法,分歧也有多种,刺贪是主要说法。但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社会等级和个人身份是不变的,连行业也不可能更换,几十年上百年做同一种工作是家族延续的普遍状况,治人者鲜衣美食,治于人者与牛马无异,心有不平是肯定的,发发牢骚是可行的,要想改变命运,最多是三生娃子进到二生娃子,白骨头是变不成黑骨头的。有解诗者说是反抗剥削压迫,哪儿有呵,就是抱怨牢骚。
    三百廛(读若缠)是个量词,三百是概说,廛是多少不知道,肯定不是以前译解的“束”, 那不多,值不得一恨。亿也不知道多少,都译为捆,与束大点,肯定不准确。漘译为水边,不对,应为水边的堤岸,正如唇一样。

                  硕鼠7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何其酷,别吃我的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多年养活你,我你不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发誓离你,寻找新乐土。
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乐土呀乐土,是我安居处!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硕鼠何其赖,专吃我的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多年养活你,你感恩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发誓离你,寻找新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乐国呀乐国,劳动才值得!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硕鼠何其痨,专吃我的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多年养活你,我苦你不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发誓离开你,去找新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乐郊呀乐郊,不会再悲号。
    这是首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人民忍受不了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硕鼠一般解为大老鼠,不准确,硕有大之像,更有肥之实,还有壮、重、狠之意,所以从诗中便可见大腹便便的老鼠掠夺黍麦苗的状况,苗是指蔬菜类。诗的重点不在此,而在对“乐土”、“乐国”、“乐郊”的强烈追求。讲的是硕鼠,而读者却能一目了然,原因就在于比喻非常精当,神与貌合,形与像生。有首《官仓鼠》中写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谴朝朝入君口?”显然是《硕鼠》的改良版。《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就把依托君主做坏事的奸臣比作社鼠。还有李斯的官仓鼠茅厕鼠理论更为人知,做人艰难,做鼠不劳而获,哪怕寻香逐臭,也比做人舒坦些。

下节、【唐风共十二篇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计划发快点,在退休前把上下两部发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风共十二篇
  题解:
  唐国就是晋国,是传说中上古先王唐尧的故地,因此称唐。又因国内有晋水,便改唐为晋,是在晋国第二代君姬燮位上完成的。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周公旦还在辅佐年纪尚小的周成王时,看到成王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梧桐叶,撕成圭状,交给身边陪游的亲弟弟叔虞,说“以后我要把唐国封给你。这就是信物。”叔虞啥都不懂,只知道圭形梧桐叶挺好玩,就收着回家了。叔虞走后,周公旦问小成王:“你打算什么时候把唐国封给你弟弟呀?”成王回答:“刚才不过是开玩笑罢了。”周公旦的脸色马上晴转多云:“你要知道,你贵为天子!天子无戏言,怎么能跟臣下开这种封国赠土的玩笑呢?”几年后,周成王谨遵周公的教诲,将唐国封给叔虞,为公爵,从此叔虞被唤作“唐叔虞”,这个封弟的故事就是有名的“桐叶封弟”, 上了史书教科书的,更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是周公所说的“天子无戏言”,被后世概括为“君无戏言”,永远成为君王的教诲。三家分晋后晋国实际灭亡,共经历了46君近六百年。唐晋得位于戏语,要不是成王之弟,同姓共祖,哪能排第十位。

                 《蟋蟀1      
蟋蟀在堂,岁聿在莫。    蟋蟀鸣后堂,岁月已苍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今日难开怀,离去无时光。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福寿没多长,责任得承当。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欢乐丧心志,贤士应谨防。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蟋蟀鸣后堂,岁尾己相望。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欢乐难开颜,光影留短长。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享福不及时,遗憾恸肝肠。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乐事两不误,贤士知升降。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回。  蟋蟀鸣后堂,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乐,日月其韬。    今我不寻乐,追悔空悲伤。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享受虽满足,也把忧患想。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娱而不荒唐,贤士知过往。
    蟋蟀是一年期的节肢门昆虫,又称“”和“促织”,在野外随处可见,但它却比世界上所有的昆虫更具知名度,这是因为它以好斗闻名。斗蟋蟀是自唐天宝以后至今长盛不衰的娱乐活动,上至皇帝丞相大臣平民百姓,无处不斗,无时不斗,可谓上得厅堂,入得民房,宣德叫蟋蟀皇帝,贾似道称蟋蟀丞相,你要有一只宣德青花蟋蟀罐,今天可买一栋楼。而且还有《促织经》《蟋蟀谱》《虫品相经》多种,蟋蟀还分品级段位呢,高品级的一只,一辆宝马或法拉利都换不走,死了还有用玉棺金棺葬的,几克重的小虫,那可真比同重量的血钻都贵重多了。今天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蟋蟀还成了一种产业,数十万人赖此谋生存、搞产业呢。而蟋蟀进入诗歌,则更为久远。古人在深秋凄清的夜晚,听着蟋蟀的鸣叫,引起对生命将逝的伤感。杜甫的诗中感叹:“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蟋蟀不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但它感受生命将尽,虽能及时行乐也将死亡而发出的哀鸣,不一样能打动人心吗。晋国此时的情况,正如蟋蟀一样,能听的也只有哀鸣了,哪还敢行乐呢。
    今天新诗也有写蟋蟀的,我见过读过,说真话,写得真不怎么样。

                《山有枢2
山有枢,  隰有榆。     山坡有刺槐,湿地长榆杨。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你有好衣裳,为啥压底箱。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你有高车马,驰驱都不忙。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如果明朝死,他人乐得享。

山有栲,  隰有杻。     山坡生栲树,檍树洼地长
子有廷内,弗洒弗埽。   你家庭院大,洒扫都不讲。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你有钟和鼓,不敲列空堂。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如果明朝死,他人捶得响。

山有漆,  隰有栗。     漆树在山坡,栗树生低宕。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你有美酒肴,何不鼓瑟尽情赏?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以此得喜乐,永远不散场。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如果明朝死,他人进你房。
    这篇诗歌,好象是把晋人守财奴形象,描绘得维妙维肖,山上有林木,田地有果树,有高大的庭院,有高车驷马,有钟鼓琴瑟,有美酒佳肴,但就是不会享受,一天到晚在算计数钱玩,就象葛朗台。但这不很好吗?在春秋中晚期战事频仍,为难知的后来准备后续没什么不对呵,为什么要鼓励别人“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的铺张浪费,奢侈淫靡呢?然后终于看明白了,这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君王大权旁落了的现状,有车马也“弗驰弗驱” 有庭堂也“弗洒弗埽”, 不是不想,敢吗?晋国此时已由六卿把持国政。这六卿是范氏,智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这六家分分合合,打打争争,一会儿好一会儿孬,把景公、历公、悼公、平公、哀公五代君主弄得大门不敢出,政令不能行,就只好守着宫庭数钱玩,看你们几家怎么狗咬狗。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编着歌讽劝,没用的,舆论和文学的作用,在这时还不如放个“夏器通”, 真的是应该“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到三家分晋,真的是“他人是愉、他人是保”了。这篇《山有枢》大多数译释家都在乱讲,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朱夫子还用《蟋蟀》证诗,通不可靠。此为正解,不信翻着晋国年表,看从文公以后大夫们的行径,便可知吾言不虚。

                《扬之水3
扬之水,  白石凿凿。     水流再湍急,难凿白石硬。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素衫耸赤诚,跟你曲沃行。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见了君子面,为何不开心。

扬之水,  白石皓皓。     水流再湍急,更使白石明。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素衣映红绣,跟你到鹄城。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既然见君子,为何更忧心。

扬之水,  白石粼粼。     水流再湍急,白石镇清澄。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我既领命令,不敢告外人。
   《扬之水》把人扬得差点站立不稳,《诗经》中有三篇之多,而且可能还同调。这篇诗也是被译解得七七八八的岐义乱生。有一点要明白,曲沃与绛城是晋幽公最后的安身亡国之地,绛是否是诗歌中的“”,不得而知。诗歌的年代大多数认为在昭公时代,居于曲沃的桓叔为乱,这离三家分晋还有几十年。但不能以诗证史,只能以史解诗,所以老夫认为这是平昭哀三代中的故事,君子是其中的一代,“白石凿凿、白石皓皓、白石粼粼。”白石是移不走坚定的象征,是君子,“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臣下,见了君子为什么会“云何不乐,云何其忧呢?这是军阀权臣恣意、君主弱势的时代,敢乱说会要命的,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便是指此。就诗歌而言,隐晦艰涩,阮籍的《咏怀》诗便是这种调调。想得到,讲不出个理来,因此最好少讲为妙。不过,三篇《扬之水》起句全一样,肯定不是互相借鉴抄袭的结果,而是当时流行的乐曲,所以我说诗经的篇名,很多是乐曲名的由来。

                 《椒聊4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花椒红艳艳,多得装不完。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子粒繁又密,硕大比珠圆。
椒聊且,  远条且。   青叶翩翩动,枝条引长蔓。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 花椒茂丛丛,双手捧不完。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子粒莹又润,果实更饱满。
椒聊且,  远条且。   细枝牵长条,风香传久远。
    “多子多福”是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的传统理论实践,本诗以比兴的手法,写景状物,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以此为铺垫相比兴,以椒喻人,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古人将后妃的寝宫称椒房,就是以求多子的祝愿。另外,花椒也是最古老使用最久的香料和药材,姑娘媳妇的绸细衣物内,也要夹上椒包避虫蛀,作药材有顺气平喘的作用,俗话说含颗椒子顺口气。有解诗的称此诗“比喻新奇”, 那是真不懂古人对植物的了解和使用情况。有人译作“一串串”,见过真花椒树吗?乱译。
    花椒非葡萄, 哪能一串串。
    花椒非冬青, 不是一团团。
    花椒若礼花,星点到处散。
    多刺难采撷,因而价非廉。
    这才是花椒。

                  《绸缪5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软绳捆干草,三星天上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今夜是何时?得以会佳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要问不能问,随你怎样行!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青草多鲜嫩,三星眨眼睛。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今夜是何时?姻缘结真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激动语不停,最爱这良辰。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软绳把枝缠,三星窥在门。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今夜是何时?莹润促兴奋。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话语真好听,让人可劲疼!
    “干柴烈火”是民间对新婚洞房的形容,词源就出自此处,一经使用,千古不忘。《诗经》中关于男女婚事常用“ 来暗示, “翘翘错薪” “析薪如之何” “烝在栗薪” “析其柞薪” “樵彼桑薪”等多得很。古代娶妻礼,白天迎亲送亲,黄昏后才举行三跪九叩的婚礼,当然需要燃薪照明,也形容男火女薪行将燃烧,所以有“束薪、束刍、束楚”。黄昏后参星出现在东南天空,参星是三星同起,有添人增口的祝福豫示。后面四句是隐昵的话语,即可是亲朋的祝贺调侃玩笑,又可是新夫妻悄声诉情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语言风趣又亲昵,极富生活气息。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惊喜到忘乎所以的地步。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被大量引用,扩展内涵。杜甫赠卫八处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还有一首就用《今夕行》作题:“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读诗臆评》说:“淡淡语,却有无限情境。”《诗志》说:“淡婉缠绵,真有解说不出光景。”那就不说了,经过的人不可言传,未经过的人总有这一时刻。
   “绸缪束薪” 是形容胳膊互相搂抱的状态,不是真用绸缪来束柴草。
    名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杕杜6
有杕之杜,  其叶湑湑。  棠梨虽孤独,枝叶密层层。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  独行多凄凉,很难见别人。
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  哪能同父母,嗟叹无人怜
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  人不与我亲,兄弟无依凭
胡不佽焉?              何处得帮衬?

有杕之杜,  其叶菁菁。  棠梨正零落,叶片黄又青。
独行睘睘。  岂无他人?  流浪无止处,无
诉衷情。
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 同姓不同亲,不如外族人。
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  不知远与近,兄弟不相生,
胡不佽焉?              何时得安平?
    这是中国版的《流浪者》之歌。起首用孤单的棠梨树起兴,与同样孤单的流浪者相对。棠梨树虽孤单,还有枝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一个,树比人幸运。这是“比兴”转“兴比” 的手法。 杕杜有几解,杕最难,树大曰杕,木独曰杕,高也曰杕;杜为杜梨无疑义。“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心中好象还有一丝对家族的温情。“来之食难咽,所以一声长叹。今后“嗟来”多为乞怜的同义词。

                 《羔裘7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羔皮油光润,正好被上身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诚信为他德,坚守保根本。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皮袍缀豹纹,威武又有神。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正直为他体,忠义判曲伸。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羔裘多纯洁,光彩罩琼英。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忠厚有仁善,贤良多才能。
   《诗经》中《羔裘》有三篇,都是以衣喻人,以人饰衣,从而联想到人品,这是创造性的比寓。要把一个人的品质、德性说得很生动形象,就需要从外在所见体现内心的本质,此诗的高明之处正在这里,后世有很多借鉴。有人说是褒誉,有人说是讽喻,有人说是讥刺,有人说是夸赞,但我更多是赞同夸赞褒誉,“彼其之子,邦之彦兮。”这是结句,肯定之词。

                  《鸨羽8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簌簌鸨羽来,蹲在大木上。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王事做不完,没空种黍粱。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    爹娘无依靠,老天不帮忙,
曷其有所?              何时回家乡?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鸨翼簌簌展,跨在枣蔸上。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王事无尽头,难种黍和粱。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父母少衣食,高天不顾望,
曷其有极?              何时能收场?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鸨雁肃肃行,落在桑树上。
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  王田无闲处,难再种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    慈亲难尝鲜,天爷空中望,
曷其有常?              何时得安常?
    首先要对鸨羽进行点释义,才能理解此诗的内容。鸨羽指达官贵人,但达官贵人为什么是以鸨羽代称呢?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棉花,只有丝麻,冬天保暖有钱人用兽皮,羽毛,而大鸨正是产毛最多最绒细的飞禽之一,这就是鸨羽代称达官贵人的来处。另外,大鸨据说不能做窝,强占大雁天鹅为其孵卵,这就是后来妓院老板代称老鸨的由来。鸨雁是水禽,水禽无后趾,不能栖树上,抓不住枝条,而今反栖树上,是一种反常的状况。这也是后来诗歌“昨日入都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借鉴。

                   《无衣9
岂曰无衣?  七兮。       谁说没衣裳?七件不同样。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非你亲手做,舒适又漂亮。

岂曰无衣?  六兮。       谁说没衣服?六件有短长。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非你亲手做,温暖又绵长。
    短诗最难译,从诗意来看,本篇为览衣感旧之作。 “七件不同样。六件有短长。”可是没有一件是你亲手缝制,体会不到人情的温暖,语言自然流畅,借物抒情,真挚绵长。历来把“七兮、六兮 单纯译为七件,六件,不递进处理,削弱了诗中的含意和厚度。我译解的是正确的。

                 《有杕之杜10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棠梨真孤独,长在大路旁。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君子得风气,屈尊来唔访?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心有欲倾诉,何不共一觞?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棠梨自独孤,大路僻处傲。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君子可任行,屈驾就我道?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贤友怀衷惰,饮食不在饱!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孤独的蹇客切盼友人来访,以解寂寞冷清之苦。人类是群居动物,都有一种“共生欲望”,相互帮助、彼此交流,哪怕远距离相望、近距离敌视共生,也有依托感和生存欲望。“道左道周 正如江东江右江左,站的方向不同而已,都在路边上。

                 《葛生11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葛藤缠苦荆,蔓草遍山铺。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爱人葬于此,荒岭谁同住?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葛藤绕枣树,蔹草笼丘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爱人葬于此,荒野谁同趣?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枕山有颜色,锦绣缀被缛。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爱人葬于此,莾原同朝暮。

夏之日,  冬之夜。    夏日火炎炎,冬夜冰雪固。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待满百年身,同归葬一处。

冬之夜,  夏之日 。   冬夜互温暖,炎热共荫蔚。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百年共白头,穴中同庐墓。
    只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之差可比。这首悼亡诗表达的感情,苏东坡也达不到。人生只有在这时,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这份真挚中的虔诚,虔诚中的真挚,从外到内,从冬到夏,最后归于互暖共庐,足以感天动地。真可谓是词至义尽了。
    田汉写的《关汉卿.蝶双飞》与珠廉秀的下半阙全出于此
    ……
    提什么黄泉无处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山杜鹃红,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本指入敛时的枕被,但我不以此直译,而是以枕山覆草来表达,可能更有诗意些,想必诗人也不会反对。

                 《采苓》12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出门挖大黃,首阳山顶找。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有人爱乱说,别信那一套。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离他远一点,蜚语不地道。
人之为言,胡得焉?      造谣生是非,什么捞不到。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出门剜苦菜,首阳山脚找。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有人胡乱指,跟他难上道。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看听都不用,流言不可靠。
人之为言,胡得焉?      有人好此言,什么得不到。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采芜菁,首阳东找。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假话能害人,切勿随他跑。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远离它难存,坦荡最重要。
人之为言,胡得焉?      虚伪爱谣言,到头一泡尿。
    先释名词:苓即牛儿大黄,嫩是菜,老是大泻之药;苦菜药食兼用,有轻泻排毒作用;葑是芜菁,也叫青头菜大头菜,药食兼用,有通气利尿的作用。这下就可以理解此诗的用意了。
   诗三章,以托物起兴的手法开篇,“采苓采苓”“采苦采苦”“采葑采葑”,都是先言他物强调对虚词伪言的“无与”“无从” “无信”,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覆叮咛。“首阳”是道德君子伯夷叔齐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为言 即伪言,前面采的药菜就有了用场,一泻了之。我最后一句用俗话“到头一泡尿 译也是循此意,伪言到头来可不就是一泡骚尿么。古人写诗,诗中景物皆有作用,不会是虚置乱用的,后来译者要深知。  
    前人评译此诗多不讲名物作用,大失其趣。

下节、【秦风共十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