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卖锅盔 每月收入一两千
(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特约记者 邓四平 文/图)
2008年10月8日下午6点多钟,笔者在蓬安龙角寺拍摄旅游宣传资料照片下山返回途中,在经过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画圣广场歇息时,只见傍晚临近前来画圣广场跳健身舞、做健身操的人们络绎不绝,在画圣广场东侧的一个锅盔摊前,购买锅盔吃的客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笔者忍不住也上去购买了两个锅盔灌和另一个陪同我一起拍摄照片的成能友老师吃了起来,在和卖锅盔的摊主聊天时,我得知摊主名叫黄亚琼,黄女士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今年39岁,家就住在周子古镇里的新华街10号,原来是蓬安县织布厂的女工,10年前因为厂子倒闭,就成了下岗工人,先后在街上摆地摊,卖过水果、蔬菜、也卖过毛线等等,丈夫是个屠户,几年辛苦,挣的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女儿18岁,在南充卫校读书,儿子16岁,在蓬安高中读高一,每年儿女两人的学杂费、生活费便需要近两万块钱,因此现在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所以就新学习了个打锅盔的手艺,考虑到景区里人气旺,所以就选择了到这里来摆摊卖锅盔了。
我对黄女士作为一个下岗职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所感动,就表明了想把她艰苦创业的事迹报道出来的想法,陪同我一起去拍照片的72岁的成能友老师不小心表明了我是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的特约记者身份,黄女士居然拿出我们刚才买锅盔的四块钱硬是要退还给我们,在我们的坚决拒绝下,黄女士又愉快地开玩笑地对我说:“我的天,我今年都39岁了,还是第一次看见记者呢,原来南充频道的记者就是这么年轻的帅哥哈!”说得我当时十分不好意思起来。
接着,黄女士真诚地告诉我,作为一个下岗职工,以前曾一度时间全家的生活十分清苦,但是现在的蓬安旅游开发搞起来后,尤其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每天四面八方到景区来游玩的客人都很多,她每天至少都要卖出一两百个锅盔灌,最多的是2008年9月份的有一天,居然还创下了卖出400多个锅盔灌的历史记录。我悄悄地大致算了算,每个锅盔灌2块钱,以每天最少卖出200个锅盔平均毛收入400块左右计算,每月30天,最少每月就可以卖出12000多块的营业额。于是我笑着问黄女士每月收入有多少,黄女士居然很爽朗地告诉了我:“反正你又不是我的同行,告诉你也无妨,平均每个月纯收入有一两千块钱!”
听到这里,我心里倍感羡慕和高兴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相如故里蓬安人民大力开发旅游事业的决策的英明和正确,旅游事业是黄金产业!旅游事业是朝阳产业!是啊,如果不是蓬安县委、政府对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开发和创建,像我们的黄女士一样的下岗职工每月能够纯收入超过一两千吗?
华灯初上,龙角山上的夜色更加美丽而迷人,沐浴着徐徐的山风,愉快地走在下山返家的途中,我只觉得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创建宣传工作有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自豪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