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青白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2012-6-29 09:28| 发布者: 菲雨| 查看: 3202| 评论: 0

摘要: 青白江,一座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的城市,区域内集中了成都市主要的钢铁、化工、建材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污染严重的区域,却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

青白江,一座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的城市,区域内集中了成都市主要的钢铁、化工、建材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污染严重的区域,却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批复,同意青白江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据悉,这一试点资格在全省仅9个市(县)获得,青白江区是成都市唯一的示范区(市)县。

 

打造有机生态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对于我市生态工业高地青白江区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过去几年科学发展的‘一号工程’,也将是开启新航程,在下一个5年建设生态田园示范区、实现竞飞赶超的重要保障。”青白江区区委书记廖仁松表示。

近年来,青白江区坚持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效益并重,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生态产业转型,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初具雏形,以现代物流商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有机生态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势崛起。

 

 工业上,青白江区累计投资28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97个,先后投入6亿元资金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构建形成川化股份公司、攀成钢钒公司、台玻成都玻璃公司、巨石公司等企业余热蒸汽、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煤气、二氧化碳废气等内部循环体系,在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链之间探索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合作模式,全区现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个;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节能环保住宅研发生产、商用车汽车制造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正加快形成,将逐步取代冶金、化工为主体的传统工业,成为新的工业主导产业。

 

服务业方面,依托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和30余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初步实现现代物流商贸业集群发展,同时现代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业加速发展,正逐步成为地区性支柱产业,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主体向服务经济主导演进。

 

农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特色菌蔬、高档花卉苗木、两用药材、伏季水果等为特色,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支撑,以冷链物流为引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1年全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39.3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达到67.6%,累计18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认证。

 

打造低碳化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按照“森林长在城市中,城市建在森林里”理念,青白江区将全方位打造成都北部的生态屏障,从2011年到2015年,继续在人和乡、清泉镇、福洪乡等乡镇新增植树造林1733公顷以上,不断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按照“全面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的要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流域污染防治、大气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同时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资源环境条件得到有效保护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不断提高。

“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率达93%生态环保产品消费比重达75%市场包装限塑比重达90%。”廖仁松指出, 除了生产,传统的消费习惯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不可小视。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青白江区将实行用地管控,控制新增用地总量,实行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优化用能结构,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鼓励生态产品消费,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网络管理平台,实时收集节能产品信息,不断扩大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份额,从而实现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生产环保产品消费范围不断扩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逐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市场包装限塑比重等指标持续提高。

 

优化生态消费模式  引导市民树立低碳环保理念

 

以制度设立、舆论宣传、生态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青白江区将积极引导市民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加快构建全区生态文化体系。

    首先是抓好制度建设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其次要强化舆论宣传,建立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及社会再教育的生态文明培训体系,组织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氛围;最后以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青白江段)、凤凰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毗河两岸生态休闲旅游带、七星岛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城市生态绿廊、川西植物科普馆、文博馆、运动休闲中心、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生态文化配套设施,赋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展示功能。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