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2|评论: 6

佩服BBC的独立精神

[复制链接]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3-3-20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佩服BBC的独立精神
                                   ――读赵灵敏《BBC的辉煌与挑战》有感
                          袁真飞

      事实上,赵灵敏这篇文章只是刊登在2003年第9期《看世界》杂志上的一篇旧文章,可是,却在今天重新被我从旧杂志里面翻了出来,而且,在读过以后,令人若有所思。
      文章总共分为三段,即《历史记忆中的BBC》、《特立独行的BBC》和《老字号遇到新问题》。这里,我感兴趣的是第二段,即《特立独行的BBC》。
      BBC的辉煌来源于历史:她曾经是二战中人们对胜利期盼的源头;BBC的辉煌根植于现实,她在国际传媒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公信力。然而,造就辉煌的另一个原因是她始终维持着媒体的独立,对于重大事件不屈服于官方的压力,从而更加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文中列举出几个例子:1926年,BBC因为客观报道了当时的大罢工使英国政府相当恼火,英国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试图收购BBC,但遭到拒绝;1940年,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又企图“有效控制BBC”,再度遭到BBC的断然拒绝;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当时的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策划接管BBC,又一次遭到失败;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军造价昂贵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被阿根廷导弹击沉,为了稳定军心,英国政府严禁媒体报道,但BBC顶住压力,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这使撒切尔政府大为恼火,指责BBC为“卖国贼”,勒令BBC总裁道歉, BBC却坚守媒体独立原则,拒不服从;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BBC国际新闻主编辛普森亲赴贝尔格莱德采访,他的战地报道被英国政府指责为“塞族人的工具”。面对来自政府的指责,辛普森反唇相讥,说:“英国历届政府都是一样的:他们害怕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独立,害怕客观而真实的信息。”结果,辛普森得到BBC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没有被封杀,反而获得英国新闻界当年度的最高荣誉――“年度最佳记者”……
      不过,文章的重点在2003年。作者留意到,曾经长期支持BBC独立性的英国工党在执政以后也发生了变化。在伊拉克战争期间BBC却依旧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布莱尔政府的伊拉克政策进行报道和评论,这使英国政府极为不满,频频指责BBC“报道失实”、“不负责任”。到了当年5月29日,BBC根据英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材料,曝光英国首相府新闻官坎贝尔在2002年9月的有关伊拉克的武器文件中“添油加醋”、“塞进了”萨达姆45分钟内即可部署生化武器的报道。这让布莱尔政府极为尴尬。为此,唐宁街10号两次致信BBC,要求他们收回报道,BBC拒不接受,便宣称法庭上见。因为,在BBC看来,作为新闻媒体,能否保持住独立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从BBC历次为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而与政府抗争的事例中,我们看到BBC对新闻媒体独立性始终如一的坚持;从英国政府历次想限制甚至收购BBC的事例中,我们又看到即使是民选的政府,一旦它掌握政权,总是希望媒体与它保持一致。应该说,政府的这种立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人希望,在自己作出决定的时候,还得顾及反对的声音,这恐怕也是一些独裁者或威权政府不喜欢民主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正是在坚守新闻独立的过程中,透明、公开,成为习惯;暗箱操作难以得逞。与此同时,在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对抗中,我们还看到尽管政府并不喜欢新闻媒体唱反调,却不得不遵从克制理性的原则处理事情,而并不是用暴力解决问题,也没有强制接管新闻媒体,这一点却是值得赞赏的。
      真的希望有一天,中国也会产生象BBC那样的新闻媒体,能够以事实说话,不再只是作政府的传声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10 收起 理由
wdlazl1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2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将设最严厉机构管媒体 有权开出百万英镑罚单


    英国三大主要政党18日达成协议,建立一个新的媒体监管机构。根据这项被英国首相卡梅伦称作“英国史上最严厉”的传媒业协议,经2/3议员同意后,新监管机构有权责成报纸修改头版文章的错误,也可以向媒体开出百万英镑的罚单。陷入“悲伤和愤怒”的英国媒体批评政治人士像马戏团指挥一样介入媒体,慨叹再也没资格对普京的俄罗斯指手画脚。然而与此同时,丑闻还在继续吞噬英国媒体。英国高等法院18日确认,因窃听丑闻关闭的《世界新闻报》还有超过800名新受害者。有媒体认为,这可能是新一轮媒体丑闻大爆发的序曲。德国媒体评论说,在“世界最古老的民主国家”建立新闻监管机构是个讽刺,但正滑向深渊的英国媒体需要一个警示。
  英媒惊呼“新闻自由终结”      
  “在卡梅伦当众承认各党派分歧之后,在长达数月的幕后讨论之后,在谈判进行到最后一分钟时”,18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题为“协议是如何达成”的文章中如此描述这一艰难过程。当天,英国三大主要政党同意建立新机构监管媒体,并于稍晚就该议题进行投票。BBC评论说,最终在丢脸和避免引爆政治定时炸弹之间,所有党派看上去都选择了后者。      
-
  这之前,英国虽然传媒业发达,但政府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规,承担“媒体监管”功能的是一个名为“新闻投诉委员会”的机构。这只是个行业自律机构,由各媒体出资维持运作,其决定对媒体没有约束力,也无权对违规媒体进行处罚。2011年《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曝光后,该委员会被解散。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人们认为新闻投诉委员会就像个巧克力茶壶,毫无用处。英国《新政治家》杂志的民调显示,70%的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建立一个有法律实权的独立媒体监督机构。        
  这也正是英国独立法官列文森的建议,他负责调查英国媒体窃听丑闻。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18日,卡梅伦同意依据王室宪章和“某些”法律建立一个媒体监管机构。英国《经济学人》说,王室特许有1000年历史了,18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和当代的BBC都拥有王室特许的相关权益。如果媒体监管机构也有王室特许,那意味着无需媒体立法就能拥有坚实的监管基础。按照卡梅伦的说法,监管机构凭借王室特许可以开出百万英镑罚单、制定媒体从业标准,以及为受到媒体侵害的个人提供仲裁。工党副党首哈曼18日说,新监管机构还将有权责成报纸修改头版文章的错误并在头版刊登道歉声明,媒体无权否决对监管人员任命。          “新闻自由的终结?”在协议达成之后,英国《快报》这样惊呼道。该报道说,反对窃听和新闻侵权的倡议者很高兴,但这简直就是“整个英国媒体悲伤的日子”。“审查制度索引”首席执行官休斯批评,政治人士像“马戏团指挥”一样介入媒体,令英国民主黯然失色。英国《卫报》抱怨说,赢得自由表达的权利很难,失去却很容易。英国新闻也从来不是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伦敦“诉讼之城”的绰号就缘于这里是寡头、大企业扼杀批评的理想港湾。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以后英国媒体还有什么资格对普京的俄罗斯指手画脚,还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查韦斯的委内瑞拉?   不过《每日电讯报》18日在另一篇报道中质疑,此次谈判结果其实是一种妥协:支撑根据王室宪章设立监管机构的是一个“不起眼的法律条款”,它禁止政府在未经2/3议员同意的情况下干涉媒体监管机构。保守党据此宣布自己取得胜利,因为不会有明确涉及媒体监督的新法律。此前卡梅伦一直反对在法律基础上设立一个新闻监管机构,担心这会终结长达300年的新闻自由。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则支持这样做。          在达成协议前,包括《太阳报》、《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在内的英国三大报业集体威胁,将抵制政府出台的措施,并称要建立自己的监管机制,令这一协议徒有虚名。不过英国《周刊》杂志报道称,英国《快报》称赞卡梅伦是在“为新闻自由而战”,《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和《镜报》集团的代表都没在英国报纸协会的抵制声明上签字。这说明新闻界在回应媒体监管问题立场上已经不再团结。   一场与媒体无关的政治斗争?          “这是一场残酷的宣传战,考验卡梅伦是否眨眼。”英国《卫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此轮谈判的意义。英国“新政治家”网站称,卡梅伦代表的保守党在与反对党的交锋中败下阵来,答应了它们3个条件,却认为这种让步避免了进一步的立法要求。一名保守党党员告诉《每日邮报》,“我们并没有投降,这和我们认为的皇家宪章差不多”。不过“差不多”的意思就意味着反对党的胜利。          “和平时期的战争:工党和保守党的攻防战。”英国“政治”网站以此为题讽刺说,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协议“具有独创性”,尽管双方立场相左,但还是能确保达成各自的盘算。英国《卫报》评论说,这场辩论现在已经成了政治斗争,与媒体无关。对工党来说,这是个复仇机会。窃听丑闻曝光后,许多人认为总算抓住了默多克和新闻集团的把柄,有左派议员甚至说,“现在到了整死这杂种的时候”。而保守党则不想把《每日邮报》总编辑达科里这样的媒体人惹毛了,他被自由派圈子称做“毒药”。《卫报》称,工党左派或许实现了某些具体目标,卡梅伦则像个傀儡一样随势而动,局势完全是政治性的,有谁在真正关心新闻报道自由?          但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看来,英国媒体操守已经超越媒体与政治之间的矛盾,成为民众公愤。英国《卫报》说,公众对不同矛盾的态度是一样的:如何抓到老鼠。《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最新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如何更好地监管媒体和政府如何做预算时,公众的反应大多是“不清楚”。90%的受访民众认为惩罚不良报纸的手段是有错就登更正,但除此以外,公众的共识很少。文章说,与手段相比,他们更关心结果。协议已经达成,但真正的考验不在于此,而在于新制度如何运作。所有媒体公司都要签约受管吗?报纸会长期地抑制它们的恶习吗?它们还有能力曝光富人权贵的不端行为吗?优等生正在成为坏榜样          “新闻、丑闻和司法”,德意志广播电台18日以此为题说,这组成了英国媒体环境的“三重奏”。在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丑闻曝光两年后,英国媒体窃听丑闻并没有结束,而且已经向腐败和犯罪活动发展。3个专门委员会,150名官员,800多名被窃听受害者,仍没有完全揭开英国媒体的黑幕。          最近,根据一名神秘人物提供的信息,媒体大亨默多克旗下已关闭的《世界新闻报》再次面临800件新电话窃听指控。英国高等法院18日就此举行新一轮听证,据悉受害者包括披头士乐队成员以及英军阵亡士兵家属等。本月14日,4名和非法窃听案有关的《星期日镜报》记者和职员在伦敦被捕。法国《世界报》评论说,这将只是新闻集团乃至英国小报违规操作事件再次大爆发的前兆,不知究竟还有多少类似不可告人的秘密尚未被挖掘出来。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评论说,两百年前,英国就标榜“新闻自由在英与生俱来”,然而媒体爆出的一个个丑闻却损害了这种机制。英国作为全球最优质的新闻报道标准正在慢慢被蚕食,甚至正成为坏榜样。德国《斯图加特新闻报》称,英国媒体的图像正在“严重失真”,英国媒体必须深刻反省。

发表于 2013-3-21 10: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bbc。这论坛美狗太多了。草。bbc也能信……

发表于 2013-3-21 10: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wdlazl1 发表于 2013-3-21 1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bc。这论坛美狗太多了。草。bbc也能信……

    毛狗,如果世界上著名的BBC你都不信,难道你觉得“日人民报”、CCAV这类猪流霉体最可信吗?

亩产36900多斤.jpg


141658161.jpg


喜迎油价上涨.jpg


有害气体不会伤害环境和人员.JPG

发表于 2013-3-21 15: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你好 发表于 2013-3-21 14:10
毛狗,如果世界上著名的BBC你都不信,难道你觉得“日人民报”、CCAV这类猪流霉体最可信吗?



尼玛看你发的太多五分帖子了。也没人管。5毛拿到了你就可以消失了。不用脑思考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3-3-2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几位讨论很久了。理性发言吧,都是文明人。其实大家都知道,极左极右都是不对了!是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