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离退休老同志及其家属子女们:
作为离退休的你、作为离退休家属的他(她),作为离退休子女的我们关心过自己乃至他(她)们离退休后每年的门诊医疗费到底打了多少在卡上吗?我们都被蒙骗在鼓里。我们的权利在逐年被一些部门给侵犯,谁又维权过呢?这里提醒我们每个离退休老同志,每年的上半年把自己的医疗卡拿到卖药的门市刷卡查一下就知道你当年门诊医疗费上了没有,若没有上就直接去县医保局找他们试问。
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2001年1月启动,截止2009年8月,实有参保人数17254人,是想至2012年底参保人数大约45000人吧,为社会和政府排忧解难、为我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做了大量的工作,更为我县大批的离退休人员看病就医难解决了燃眉之急,在这里你局所做的工作人民群众是肯定的。在此,我受部分离退休人员的委托,想就你局每年给全县离退休职工门诊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拨付情况了解一下。
1、为什么你局每年拨付给每个离退休人员的门诊医疗费不一致?每年都是一部分人医疗卡上有,绝大多数人医疗卡上没有呢?无形中成了你们的潜规则,有些人知道你局常年都是这样操作的,后来到你局来咨询此事你们又给他们划到卡上,试问,若不来问你们是不是会主动划款到他们卡上呢?我问过很多人,也亲自验证过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是什么原因助长你单位有这么大的胆子要克扣离退休人员的门诊医疗费?
2、请你局向全县离退休人员公开公布自2008年至2012年底按年应支付、已支付、未支付离退休人员多少门诊医疗费?这里说明一点,这个数字不是机密,可以公布,这是民心工程,民心所向,没有什么保密的。
3、请你局自2008年至2012年公布一下离退休人员每人每年该多少门诊医疗费?(我只知道2011年每人每年800元,据说2012年每人每年900元)。
假设:全县有离退休人员1.5万人,已给0.5万人划拨了门诊医疗费,还有1万人被蒙骗,按2011年每人每年800元计算,南江县医保局一年该截留门诊医疗费800万元。试问,这么多年这些钱在何处去了?
4、以前年度你局没有把门诊医疗费划到每个离退休人员的医疗卡上的该怎么处理?能否请你局逐一核对,该个人的部分应该及时补发给他们,按时弥补工作中的过失,行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江县医疗保险管理局
关于网友“梁家巷”发帖“请南江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局作解释“的回复
网友“梁家巷”:
首先欢迎对医保工作的关注,针对你发帖提出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1、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是两个概念,适用的政策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提此事与离休干部无关。
2、关于个人账户问题:根据《巴中市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办法》(巴府办发〔2011〕73号)第三章第十四条:“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按比例划入部分组成。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45岁以下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1%、45岁以上(含45岁)按个人缴费基数的1.5%计入职工个人账户。
退休人员按本人年退休金的3.5%计入个人账户,本人年退休金低于本市上年度全部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按本市上年度全部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5%计个人账户”。巴中市市平工资标准为:2010年每月1680元,2011年每月1916元,2012年每月2199元,由此计算,2010-2012年退休人员个户分别为:705.6,804.7,923.6元。所以同样是退休人员因工资不一样,每个人的个人账户不一样。
3、部份单位职工(个体)个户未划拨的问题确实存在,根据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巴中市财政局《巴中市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细则》巴人社发〔2011〕151号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用人单位和个人未及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暂停计入个人账户资金,但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继续使用。”未划个户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部份单位未及时申报、缴费;
二是因为个体参保人员每年都需要本人持有效身份证明到我局核实生存状况(同养老保险验证一样),而很多参保人员因各种原因未到我局办理。
4、南江论坛作为一个公共论坛,应该理性地发表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无根无据地使用过激词语,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并会时时受到良心的煎熬。
5、南江县医疗保险管理局办事程序规范、流程清晰、政策公开透明,随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相关政策在我局公示栏、巴中市医疗保险管理局网站均可查询,同时,我局每年都印发政策宣传单在人员密集场所和我局每个办公室发放。因我县参保人员多,特别是退休人员居住在外地的多,我局不可能逐一通知。请广大参保人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联系我局(电话:8228622),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服务好每位参保对象。道听途说、主观臆断、以讹传讹、无理取闹,既是对个人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