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一中学竞选班级干部竟有学生到广告公司定制巨幅竞选海报,更有学生拿蛋糕、巧克力,等物品贿赂其他同学以拉取选票。校园俨然成为了社会的缩小版,一个活脱脱的“小江湖”。所谓有人即竞争,权势金钱换,校园也江湖。
很显然,该校学生的做法是一种恶性竞争的行为。我国选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任何人不得以金钱或其他财务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碍选民和代表自由行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校学生的行为往小了说是违规,往大了说是违法。一旦学生在校园里通过这种手段获得了甜头就会继续使用这种方式,当他们步入社会时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完全可行,他们恨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帮助”他们竞选的家长和老师。
学生竞选班干部是一种锻炼的行为,以前竞选班干部老师总是鼓励学习能力稍差或是不善于交往的学生担任。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担任班干部是一种服务的行为。而现在则是学生与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地进行恶性竞争,把大把大把的钱浪费在竞选班干部上面。这不仅仅是一种金钱上的浪费,还是对于脑细胞的浪费。试问从竞选准备到竞选演讲再到竞选结束,这一系列的策划和具体行为都是家长告诉或参谋的,这样的竞选有什么锻炼可言?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校园竞选变成“江湖”缩影。为什么这些学生都要挤破脑袋参与竞选?很显然这班干部(学生干部)背后的一系列附加的利益,成为了学生们参与竞选班干部的兴奋剂。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干部都享有优先参与校内外各种奖项评定的资格。同时学生干部也是教师、校长,眼里的红人,可以受到特殊照顾。如果学生干部背后没有这些“优势”与“利益”,相信学生干部的竞选大会一定非常冷清。其实,学生干部本来就是服务于学生的职务,如果一味地看重附加利益而去竞选这样显然没有任何意义,也反映不出学生的心声。建议各高校剔除学生干部的“特权”,让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谋利,的学生干部浮出水面。
据了解,目前该校规定免除贿选学生的竞选资格。暂且不论执行效果,学校有这一态度就已经非常让人欣慰了。青少年,应当树立正确的竞选观与职务观。帮助学生竞选的家长不是爱护而是糊涂,你能帮他竞选一次但却帮不了一世。还学生以学生的,还职务以义务。不要让校园这片净土,染上一丁点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