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青花瓷器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在中国范围内,最早发现唐代青花瓷为1970年代,在对江苏扬州唐城遗址的发掘中陆续出土了唐青花残器(片),解决了“青花瓷”最早是在唐朝还是宋朝出现的争论。以后在杭州、洛阳也陆续发现唐代青花瓷,但多为小件或残片。19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专门对在扬州出土的唐代青花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巩义唐代窑烧制的。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巩义市黄冶村大片耕地和民宅下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目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鱼藻纹罐。
一件高达40厘米、保存完整,罐体绘有古代“曲棍球图”的唐代青花塔形罐引起世人关注,这件在郑州出土的唐青花瓷器为研究唐代体育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填补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长期以来未发现完整唐青花的缺憾。瓷器鉴定专家耿宝昌、王莉英专程到郑州鉴定,认为这两件唐代青花塔形罐是国宝级的文物,弥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未发现完整唐青花的缺憾。张松林认为,此次发掘的唐代青花塔形罐不但为研究唐代青花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寻找巩义唐代窑址提供了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