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墨客天静

[群众呼声] 海螺水泥是不是属于高污染产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20 |
自贡荣县1食品加工厂氨气泄漏 300居民紧急疏散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09/04/013293822.shtml
http://www.newssc.org】 【 2011-09-04 07:45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http://pic.newssc.org/0/12/09/76/12097664_987227.jpg

食品厂泄漏氨气的开关阀门
  ●300居民因为食品厂泄漏的氨气被紧急疏散
  ●消防仅用2小时,迅速排除毒气险情
  “食品厂冒出好大的‘厕所臭味’,熏死人了!”昨日上午11点26分,自贡荣县锁江桥旁的一食品加工厂内发生氨气泄漏事件,厂房周围的300余群众安全受到威胁。自贡公安消防支队荣县大队二佛街中队出动了3台消防车和16名消防官兵,2小时后排除了险情。
  据介绍,这起让居民惊魂的安全事故,源于食品厂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讲述
  满屋熏人“厕所臭” 几百人跑出家门
  “好臭哟,不晓得是啥子气味?”昨日临近中午11时30分左右,二佛街的居民张先生一家正在做午饭。突然,妻子李女士用鼻子猛地嗅了嗅,连喊“不对劲”;可张先生还有些不以为然:“天热了,厕所味道有点重,正常的。”不一会儿,张先生夫妇感觉味道越来越浓,这才引起了警惕,“不对哟,肯定有什么东西泄漏了?”李女士做事果断,赶紧拉起女儿出门去看个究竟,而张先生临出门前,还记得把灶上的火关了。虽然饭煮熟了,但他们一家不放心,没敢在家里吃。
  “等我们跑到马路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有好几百人。幸亏跑得快,要不留在家里吃饭就遭了!”张先生和邻居们发现,附近的一家叫“新世纪食品公司”门外人声嘈杂,120、消防、公安等单位的抢险救援车,纷纷呼啸着朝该厂方向开去,而那种类似厕所便臭的刺鼻味道,正是从厂里面弥漫出来的。不少经历现场的居民告诉记者,闻了那种味道,他们到现在还有恶心、胸闷、咳嗽等反应,有些人眼睛还发痒、刺痛,浑身都不舒服。
  抢险
  疏散300余人 竟是人为惹祸
  二佛街消防中队官兵到达现场后,带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立即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出;同时向政府、公安局及安监局汇报事件情况,紧急组织疏散周围的群众。“由于泄漏的气体为氨气,这是一种有毒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后,轻则出现流泪、咳嗽、胸闷等症状,重则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消防中队指挥员告诉记者,他们立即决定会同当地政府、公安等人员,挨家挨户疏散周围群众上百户共300余人。
  中队指挥员询问厂方技术人员得知,液氨泄漏原因是工人未按规程操作,未提前关闭阀门所致。由于在厂区大门就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消防人员立即组织侦查小组身着防化服,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侦查,最后,中队官兵根据厂方技术人员提供的情况,很快找到了泄漏的阀门开关,立即关闭了阀门,排除了人员中毒、氨气爆炸的危险。随后,中队官兵将车间内外残留氨气用水进行了稀释,确保了周围群众的安全。
  文/图 刘俊 记者 罗暄
  □小资料
  氨气是一种碱性物质,氨气吸入人体,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的进入血液,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26 |
成都市区再次被浓烟笼罩 又是广汉在烧秸秆(图)
http://www.newssc.org】 【 2011-09-04 05:52 】 【来源: 成都晚报 】

http://cdwb.newssc.org/res/1/281/2011-09/04/01/res01_attpic_brief.jpg

  时隔4个多月,那恼人的浓烟又现蓉城上空。昨日,本报记者特地驱车前往广汉查看,沿途可见到处都是焚烧后留下的黑斑。据悉,目前市农委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相关点位进行巡查,若发现焚烧秸秆现象情节严重者,将由环保部门依法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晚上6时,成绵高速两侧田地里,大批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露出了土黄色的秸秆桩,从新都到青白江乃至广汉均是如此,高速公路旁并未见到焚烧过后的痕迹,但在广汉境内,已经能够嗅到刺鼻烟味。广汉出口下高速后,广汉城区内已被浓烟包围,让人感到极为不适。由广汉到南丰镇道路两侧,已经可以看到火光四起,道路两边的农田,随处可见大片大片黑斑和腾空而起的浓烟。
  记者在南丰镇元盛村八组看到,田地里一位老妪正在将谷草聚在一起,几米开外便是正在燃烧的秸秆,当记者询问是谁家田地何人焚烧时,老妪摇头表示不知。而在一户村民屋外,秸秆烧得正旺,几名正在收拾谷子的村民并不忌讳:“这些谷草没有用,难得收拾只有一把火烧干净。”
  “目前我们已经派出了人员对相关的点位进行巡查,若发现火点将进行查处。”据市农委农建处处长殷小伟介绍,在前晚蓉城上空出现浓烟后,就派出相关的人员前往周边巡查,而到昨晚10时为止,仍没有收到成都地区相关点位发现火点的反馈。
  “太扫兴了。”昨晚兴致勃勃地去市体育中心观看张惠妹成都演唱会的市民陈小姐也被熏得够呛,整个体育场内到处弥漫着秸秆焚烧的烟味,让观看演唱会的歌迷们嗓子都不敢完全放开。张惠妹真容若隐若现,看不清楚。“真是让人扫兴。”陈小姐说,后来演唱会尚未结束便提前离场了。
  成都市空气质量是否受到影响?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空气质量日报获悉,9月2日、3日,成都空气质量为良。
  记者 刘文藻 张照华 李奕 摄影 谢辉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1/09/04/013293763.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28 |
加强重金属污染和高危企业环境监管防治(图)



2011年09月04日08:27
来源:四川新闻网-凉山日报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40907.gif

  • 复制链接
  • 打印


  • 大 中 小



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太和铁矿坐落于西昌市安宁河河畔,与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隔河相望,矿区东西长3700米,南北宽3500米,铁矿石储量达到9亿吨,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矿山前景广阔,是国内铁矿山中最优越的矿区之一。目前,太和铁矿正在抓紧进行300万吨改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采选生产将使太和铁矿的发展再一次提速,进入高速发展的新

  本报讯 为切实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和加强高危企业的环境监管,有效防范和控制环境风险,防止污染事故发生,近日,凉山州环保局在州政府综合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全州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加强高危企业环境监管工作会,就当前全州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一是就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要求各县市环保部门、相关企业要全面认识重金属及其危害,高度重视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弄清辖区内重金属污染现状,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对重金属企业的规范管理,及时向各县市主要领导汇报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情况,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重金属污染规划,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二是就高危企业监管方面,要求对高危企业严管严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高危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州环保局相关科室、全州17个县市环保局分管局长、污防股长、监察大队大队长、全州107家涉重金属和24家高危企业和法人及环保专职人员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报通讯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2:37 |
  中国75个大中城市地下水污染较重2011-8-3015:37:0721

http://www.er-china.com/PowerLea ... 0110830153707.shtml
  世纪经济报道字号:【字号大中小】点击:502打印转发

  【导读】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社会,水资源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基脉。当地上淡水逐渐枯竭时,城市生活和工业延续的水依赖伸向了地下。
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社会,水资源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基脉。当地上淡水逐渐枯竭时,城市生活和工业延续的水依赖伸向了地下。


地下水过度开采、污染严峻,已成为各路环境专家的呼声。或许技术资金、部门职能交叉原因,地下水状况究竟如何,全国的摸底图谱无法形成。也或许形成了,因为敏感,我们从未看到官方表述。

可幸,酝酿5年的污染防治规划即将揭开面纱。但我们担心: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大型整治工程,仍旧是惯常的防治思路。这仅仅能带来各方利益群体的市场欢宴,最后,整治效果无人问责。

中国的地下水污染到底有多严重?随着近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过,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据记者采访获悉,事实上,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酝酿制定,早在2005年就开始启动。于2008年形成了初步草稿。即《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这份厚达百页的草稿(《征求意见稿》),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规划任务、重点项目等,有了详尽的描述。”一位曾参与该规划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一份全国地下水污染图谱轮廓已经清晰。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官方并没用公布全国“摸底”状况,但最近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在2000-2002年。当时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其污染物调查对象主要为无机物。

这次调查中,除了污染状况,还包括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水开采状况、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分别画出了全国图谱。

“十年之后,地下水的污染早已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家底不清已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障碍。”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记者表示,“因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除家底不清之外,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其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水利部从2005年起草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虽已成文,但仍停留在水利部内部讨论的阶段。

地下水污染图谱成型?

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

显然,对于一份污染防治规划,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摸底”地下水状况,包括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开采与利用状况、地下水污染状况。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上述知情专家透露,《征求意见稿》中,对地下水状况给出了“摸底”图,包括污染状况。

如整体来看,中国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北方污染程度要大于南方。

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也就是说,大致有75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属于较重污染区。

轻污染的城市占33%。在区域上,我国地下水“三氮”污染突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上述知情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中显示,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有一定程度的检出。其中,农药类六六六、滴滴涕,卤代烃类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单环芳烃类等有机污染指标检出率一般为10%~20%,部分地区为30%~40%,甚至80%以上。

而在我国中东部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下水主要污染组分为“五毒”(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和其它重金属元素等。石油烃污染问题突出。

除了整体状况,对于特别区域,相关“摸底”情况也有所清晰。

比如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问题。据上述专家称,《意见征求稿》显示,淮河以北10多个省份约有上千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而淮河流域埋深小于20米的地下水已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区分布面积为16,215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27.3%;中度污染区分布面积32,221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54.4%;轻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0,829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18.3%。

“上述数据还未获得官方最后确认,还需要进一步核查、调整。”上述专家表示,地下水监测、摸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获得完全“清晰”的状况图不是简单的事。但是基本情况是,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严峻。

  9年来未作全国“摸底”

  14个平原盆地地下水污染调查即将完成

  记者获悉,《征求意见稿》对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的描述,主要参考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做的一次“摸底”。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室主任高存荣对记者介绍,在2000-200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详细地对中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底,涉及地下水资源的水层类型、补给资源、开采潜力、咸淡水分布、环境背景、污染状况、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等,并绘制了《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

  记者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子网站中国地下水信息网了解到,该污染状况图,以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为依据,将地下水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

  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污染较重;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西北地区地下污染较轻,兰州、西安等城市污染较重;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武汉、襄樊、昆明、桂林等污染较重。

  在中国地下水网上,记者发现了一张《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的视频截图,该图详细描述了全国各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组合,但该图模糊不清,无法放大。记者联系中国地下水网,被告知无法提供清晰电子图。

  对此,高存荣解释说,包括这张图在内的调查详细结果都已汇编成册,并上报给了国家发改委,但考虑到很多数据比较敏感,所以没有完全对外公布。

  尽管此次摸底了全国地下水状况,但对地下水污染调查存在一些缺陷,“受勘测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当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无机污染,而现在地下水污染中的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程彦培说。

  记者采访获悉,自2002年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全国范围内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调查,因此目前尚无最新的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状况的详细数据。对此,高存荣认为,“这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没有资金去做。”

  程彦培分析,地下水污染调查所需资金量很大,单就珠三角地区进行一次为期三年的调查,就需要1000-1500万,所以要对全国再调查一次,大概需要上百亿的资金。

  虽然十年间没有开展全国性地下水调查,但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在2004年启动14个平原盆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这些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江汉平原、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等地区。

  资料显示,上述平原盆地地下水分布面积273.89平方千米,占全国评价区总面积的28.86%;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686.09亿立方米/年,占全国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47.79%。

  “调查是分两批进行的,第一批是在2004-2007年,第二批是在2008-2011年,现在还剩下松辽平原和河套平原、关中盆地这些地区没有完成。”程彦培表示。

  五大工程“挽救”地下水?

  600亿投入筑起防治长城

  尽管目前《规划》还未公布,但从2008年草拟的《征求意见稿》中看出,政策建议者们试图从五大层面,给出“挽救”地下水的政策措施。

  首先,提及的任务就是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包括涉区域地下水保护工程、地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其中,水源地的保护尤为令人瞩目。《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应该以全国2150个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现状为基础,不断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补充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保护区防护、生态修复等工作。

  第二大工程是“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

  也就是说,国家将针对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点不足,监测网不完整的突出问题,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规划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现国家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连片分布区地下水的区域性有效监控,对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矿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区地下水骨干点的实时监控,使之成为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网,及时向全社会发布监测信息。

  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即构建地下水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包括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为第三大工程。

  在工程、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之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根据《征求意见稿》,关键技术将是重中之重。如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第五大工程则是,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对此,《意见征求稿》中提到两项立法任务,一是制定“地下水污染损失补偿规定”,建立污染责任认定、损失核算、补偿等地下水污染补偿机制;

  二是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条例》,以解决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法律之间不协调等问题,全面提升地下水保护的管理水平。

  “五大工程涉及资金投入量,大约是600亿元左右。”上述知情专家表示,一旦《规划》出台,围绕这些工程的相关政府投入或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实施。

  部门“打架”管理权限

  “矿泉水归谁管”的争议,凸显职能交叉的管理体制掣肘

  摸清污染家底只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第一步。

  “地下水污染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和难以恢复性等特点,所以其治理难题远远超过地上水。”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对记者表示,“要想实现《规划》提出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理顺目前的地下水管理机制。”

  记者了解到,地下水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国土资源部门、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根据2008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部委三定方案,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组织拟订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国土部地质环境司负责指导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评价,而水利部则负责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水利部的一个官员对记者指出,地下水的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多有交叉,且其职能划分非常模糊,“根据三定方案本应水利部门负责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可是国土部则提出由于矿泉水属于一种特殊的矿产,所以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归国土部管,尽管矿泉水只占到地下水的很小部分。”

  “单从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而论,其职责归环保部门,但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又牵涉到住建部和水利部,而环保部门经常与水利部门打架,因此这些部门之间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指出。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认为,促使这种协调机制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地下水污染信息的充分公开,由公众和NGO参与到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中去,并以此倒逼部委之间合作机制的成熟。

  同时,环保部门除需与其他部委之间的协调外,还必须与地方政府之间厘定责任范围。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分析,在许多地区地下水管理条例与规定中,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但大多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和防治措施,在地方环保部门的财权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情况下,使得地下水的保护很难落实。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水利部就开始组织起草《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现已成文。今年8月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刚调任甘肃陇南市委副书记的孙雪涛对记者表示,该条例目前还在水利部内部讨论,有望尽快在水利部部务会议上通过,“希望再上升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以更好地促进部门合作。”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4:10 |
中国75个大中城市地下水污染较重
http://www.er-china.com/PowerLea ... 0110830153707.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8:28 |
回复 墨客天静 的帖子

苹果在华供应商涉嫌污染环境 工人称经常流鼻血


http://news.qq.com/a/20110906/001221.htm


2011年09月06日15:55北京晚报丁文亚我要评论(32)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2/76/856/55680782.jpg

渔民万正友说:这一代喝污水,下一代就要喝毒水。2011年4月15日马军摄
转播到腾讯微博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76/856/55680781.jpg

2011年4月19日调研过程中,村民突然跪在镜头前。 王晶晶 (微博) 摄

你是“果粉”吗?如果是,那一定要注意,无论是手中的Ipad,或者Iphone4,在光鲜靓丽的品牌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血汗工厂。

现在,苹果“涉毒”事件有了新的证据链。继年初多家环保组织批评苹果公司供应商污染问题后,8月31日,5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苹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的调查报告,再次集体指责“毒苹果”现象。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南京绿石和环友科技五家环保组织报告指出,苹果在华的生产线供应商多家涉嫌污染环境、侵害员工身体权益等问题,证据确凿。

流鼻血

在凯达电子

已司空见惯

在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首页,巨大的黑色苹果冲击着人的视觉神经。

“如果你知道在苹果品牌光鲜靓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批批在华血汗工厂,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黑苹果’就不奇怪了。”邵文杰说。

邵文杰,达尔问环保组织的一名23岁的调研员,曾与本报记者一同前往渤海溢油现场调查。在收集涉嫌“毒苹果”供应商证据链的7个月时间里,他先后赴太原、上海、镇江等工厂实地调研。

如何确认是苹果产品的供应商?“很简单,问公司的员工,他们会告诉你到底有没有苹果的配件。”邵文杰说。

“招工的时候,7成的人来看了厂子的环境就走了,只有3成左右的人会留下来,忍受工厂里那种难闻的气味。”邵文杰说,受影响的不仅是工厂周边的居民,更多的证据来自工厂的工人。在他所调查的太原富士康,工人一般都是来自四川和河南这样的劳动力大省,“都是刚步入社会,很年轻的”。

太原富士康的工人这样向邵文杰形容:“怪味闻了4个月,每次闻到都想吐。”对此,环保部门的官方说法是:怪味系由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涂装车间和切削油车间所排放出来的。

资料显示,“疑似”苹果供应商的太原富士康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主要从事手机、笔记本电脑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生产项目包括镁铝合金表面处理项目、2400万套手机零组件工程项目和配套散热器系列产品。

与富士康类似,在供应商江苏昆山凯达电子的调查视频中,出现这样一组镜头:居民们陈述称企业排放废气有时令他们不敢打开窗户,半夜会被呛醒,小区幼儿园与凯达电子之间只隔着一道墙。

“有些时候我回来写字的时候都会心很痛,你(妈妈)来接我的时候我头也很晕,有时候上学感觉到很怪怪的味道。”一个名叫彤彤的男孩在调查人员的镜头前边说边流鼻血。

“因为长期受污染,工人流鼻血的情况也经常出现。”邵文杰说,视频中的小孩子流鼻血的镜头“很常见,并不奇怪”。

“牛奶河”

名幸电子排污

最终流入长江

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在调查苹果的供应商武汉名幸电子污染情况时,差点掉到了“牛奶河”里。

所谓“牛奶河”,是武汉名幸电子的一条排污沟。含有重金属的液体顺着水渠流入武汉当地的南太子湖,导致湖水也呈现灰白色,白色的泡沫伴着一团团黑色的漂浮物缓缓涌动。而南太子湖直接与长江相连,污水也随之流入长江。

“我们俯瞰那条排污渠,当时船工把他的船从那边划过来,我一方面觉得梦幻般感觉——乳白色的河,其实也挺好看,但是又让你觉得很可怕。”马军说,他从船上跨到岸上的时候,反作用力一下就把船推走了,要不是被人猛推了一把,相机和人就全掉到河里去了。

马军等人对渠水体取样送武汉市一个环境保护监测站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重金属铜和镍。

2009年,名幸电子被当地列入“违法企业整治重点”的7家企业之一,遭限期治理;它的姊妹工厂,广州名幸,在2010年名列广东省20家挂牌督办企业名单第一家;2010年6月,广州市环保局负责人曾说:“名幸电子,一年半时间我们去检查了29次,15次都超标排放。”

2011年6月3日,自然之友武汉小组和谱尼公司对通往南太子湖的渠水再次采样检测,COD浓度为192 mg/L,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40 mg/L)4.8倍。而南太子湖底泥中铜的含量竟高达4270毫克/公斤。

让马军始终难忘的是,在浆声浊波之中,渔民万正友感慨:“我们这一代人喝的是污水,下一代就只有喝毒水了。”

“毒苹果”

22家供应商的蛛丝马迹

在记者面前,列着一长串22家“涉毒”的苹果中国供应商目录。不过,为保护自己,马军等人特意加了“疑似“两字。

为何说是“疑似”?环保组织的解释是,因为苹果公司始终不肯公布其供应商名单。此前,环保组织多次致信询问苹果公司关于工人中毒工厂是否是其供应商,但对方的回答是“不能确认”,并表示NGO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证明是其供应商。

“我确实拿不到苹果公司与之签订的供货合同,所以把他们都标注为疑似,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证据。”马军说,但调查人员发现的线索有如证据“拼图”。

“凯达电子——在美国,苹果把它的一个采购经理告上了法庭,说这个采购经理从供应商那儿收受了100美元的贿赂。我们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再看哪几家供应商给了他贿赂,最后发现了凯达电子。而且这家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站出来声称那不叫贿赂。”

发现了第一条线索,环保组织的调查人员于是再回过头调出凯达电子在环境数据库里的污染记录,发现它果然上榜,随后又从网上再查,也发现有很多当地公众的投诉。

对之前提到的武汉名幸电子,也遵循了这样的取证线路。

“我们之前看到名幸电子是台湾媒体在报道中提及了这家企业,称其在苹果ipad2扩展的时候生意特别好。但是武汉的这家企业到底是不是它的供应商,我们一直拿不准。”但马军发现,在日本发生了地震海啸之后,武汉媒体报道,地震把名幸在日本的工厂震坏了,很多订单转至武汉名幸电子。这样,就确认了名幸的苹果供应商身份。

“总之,我们就是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来对照,虽然苹果对供应商管理高度保密,要拿到名单比其他企业难度大得多,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连串的证据链把苹果和中国的血汗工厂对接起来。”马军说,22家企业几乎都是这样发现的。

不过,接下来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马军说,他们向“涉毒“供应商都发了信,“但每次说到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封信要送达管理人员,电话就会转到前台,而前台一听到是环境问题就直接掐掉电话。再后来,看到是环保组织的电话号码都直接掐掉。

“癌症村”

村民不再搭理

环保组织人员

十三位村民齐刷刷跪了下来,马军也跪了下去——这是在江苏昆山发生的一幕。

马军说,这次环保组织一共对22家苹果公司的“疑似”供应商进行“取样”,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一座癌症村。

江苏昆山同心社区娄下村,毗邻苹果的“疑似”供应商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居民提供了当地癌症患病统计表。自两家企业入驻之后,2007年以来仅同心村8组患癌症或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9人,而该组的总人口不过50余人。

今年4月,在马军等人第一次调查时,罹患胃癌、胃已经切除的朱桂芬手持装满污水的饮料瓶,带着十几位中老年村民来到调查人员的面前。面对马军的摄像机,十三位妇女突然齐刷刷跪下:“求求你们,帮帮我们,帮帮我们老百姓!”看到这里,马军也不禁“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第二次,因村民提供了一份癌症患者的名单,调查人员必须一家一家访问到,以确认名单的真实性。当时村民们刚刚为一个患癌症去世的村民举办葬礼。葬礼完了之后,村民在一起吃饭,但却不再搭理前来调研的环保组织者。

“看上去他们心情很不好,几乎都不理我们,而且已经不太相信我们了。因为之前他们太相信我们了,所以才跪在我们面前了。”

“后来村民们问‘为什么中央电视台还没有来?’”马军说,这个问题问得他一头雾水。“原来他们认为凡是拍摄的,就是央视,肯定就会播出了。村民们一直在看电视,一个一个看过去,都没有,没有反映他们的问题,所以他们非常失望。”

为核对癌症村村民的名单,马军形容自己是“看着一张一张的冷脸”做完笔录。

“很不容易。但是真正不容易的是他们,他们对我们袒露了他们所遭到的伤害,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份责任一瞬间就落在我们肩头了,不公布出来,我们就无法面对他们。”马军说。

“公布了这份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脱。”说完,他长出了一口气。

部分企业并非供应商

苹果回应

部分企业并非供应商

8月31日上午,苹果公司给环保组织发邮件称,苹果对于任何问题都严肃对待,并提出愿和环保组织进行私下电话会议。

苹果同时在邮件中说,已评估了所有环保组织提交的供应商名单,称有好几家企业并不在苹果供应商名单中。

对此,马军的看法是:“无论是有直接的合同关系,还是供应商的供应商,或者是合作企业,都是苹果供应链条的一部分。”

在对媒体的最新回复中,苹果公司称“Apple承诺致力于通过我们的供应链管理推动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求供应商在制造Apple产品的时候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尊重和关注他们的员工,并采用环保的制造流程。”

据苹果最新提供的《苹果公司2011年供应商责任报告》显示,过去3年,苹果共审计288个供应商,去年审计了127个供应商。自2008年起,苹果已对30万名工人进行了培训。

苹果在报告中称,苹果要求供应商采用对环境没有破坏性的金属原料,企业家庭式经营的矿山、冶炼厂等都不符合苹果要求,但由于供应链冗长,制作工艺复杂,苹果很难彻底追踪这些材料,“下一步我们将审计这些矿石冶炼厂是否对环境有破坏。”

不过,苹果公司至今仍然没有公布其供应商的目录,对环保组织所调查的污染证据链也避而不谈。 J145http://www.qq.com/favicon.ico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8:37 |
六种饮用水被检出含高浓度致癌物“溴酸盐”

http://focus.scol.com.cn/zgsz/co ... ntent_2811323_3.htm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饮用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哈药六厂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榜上有名,令人震惊。

  弱碱水、沙漠水、富氧水、冰川水各类企业近年来纷纷抢滩饮用水市场,名目新奇的“概念水”不断涌现,让消费者一头雾水。为揭开饮用水市场内幕,“新华视点”记者追踪调查了内蒙古“景友”沙漠水生产企业,所见所闻令人忧虑。

  “沙漠优质水”竟成“致癌水”

  鄂尔多斯市景友鸿鹄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过大打“沙漠牌”,重金宣传和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短短几年就名声远播。这家企业声称其产品来自北纬40度世界公认的牛奶和矿泉水的优质生产带,是一种偏碱性的“纯天然沙漠水”。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概念水”的包装,“景友”沙漠水之所以快速“蹿红”,还因为它拥有多重光环: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两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唯一指定用水”。为此,“景友”沙漠水的安全和品质曾让消费者“深信不疑”。

  然而,正当“景友”沙漠水准备进军全国市场之时,却陷入“致癌水”危机之中。

  9月2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时,企业正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此前,经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发现,一个批次的“景友”瓶装水被检测到的溴酸盐实测值为标准值的8倍之多。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神奇的沙漠水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从200米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过石英砂、活性炭将原水中的杂质滤掉,过滤后经过臭氧灭菌进入储水罐,最后进行灌装。

  “溴酸盐超标主要出在工艺老化问题上。”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继明分析了“沙漠水”变“致癌水”的主要原因。

  “景友”公司董事长刘冬青承认,今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间发生塌方,出现水质发红现象。当时为了生产需要,并没有及时更换水源地,而是采取延长水处理冲洗时间、加大臭氧浓度的办法控制微生物,没想到会导致溴酸盐含量超标。

  “新国标”缘何难管致癌物?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为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我国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随着饮用水“新国标”诞生,溴酸盐含量这个隐藏多年的行业“秘密”浮出水面。

  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问题。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王莉说,今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业的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产品中,一些小企业产品的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明显没把好质量关。

  内蒙古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矿泉水生产要比一般饮料难,其原因是矿泉水产品不能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生产厂家。目前解决矿泉水中细菌超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臭氧灭菌消毒法,行业应用最普遍。二是采用膜过滤技术,因成本费用高,许多饮用水企业没有采用。

  “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以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但检测却有难度。”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玉山坦言,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靠企业自律很难,靠政府部门监管也难。“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往往会留下很多漏网之鱼。”陈继明坦言,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质检部门只能根据情况安排抽查,不可能监督到每个企业和每批次产品。要真正解决问题,“仅靠每年一两次检验肯定不行。”
 饮水安全人命关天“准入门槛”为何这么低?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饮用水市场鱼龙混杂,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门槛过低,主要表现为行业内小企业林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蜂拥而至,盲目跨行业经营。

  据介绍,在水源并非最优质的内蒙古,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

  一位资深矿泉水经营者透露,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矿泉水除了溴酸盐这个“老大难”外,藻类等其他微生物超标也是一大麻烦。

  “如果我们厂出来的产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厂问题肯定还要多。”刘冬青说,“景友”饮用水创建初期,为寻找水源和购买设备就投入1700万元,而一般小水厂不足百万元就投产。“我们这几年基本没怎么赚钱,大量投入都用于市场宣传和营销了。”

  “我国饮用水行业门槛低,不管大小企业都开发水产品,这存在很大的隐患。”内蒙古地质调查院教授李志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一些国家管理经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注重保护优质水源地,控制好开发步伐,否则必将危及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

  “说到底,饮用水安全还是个市场诚信问题。”呼和浩特市民李宏说,过去喝河水、井水、自来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以为喝桶装水、瓶装水更干净、更安全,没想到却出现了“致癌水”。“希望企业要有良心,监管部门也要肩负起百姓的信任。”

  “如果连天天喝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安全,人们还能相信什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企业没有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作为支撑,只会花重金做广告、买名誉,终究会被消费者踢出市场。(“新华视点”记者张丽娜、邓华、刘越、严蕾)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8:39 |
四川首次启动汞污染排放源调查


http://roll.sohu.com/20110906/n318476334.shtml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相关说两句(52918人参与)2011年09月06日06:28来源:四川新闻网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根据现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毫克/立方米。这就是说,1支水银温度计中的1克汞蒸发后,大约可以使一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大厦的全部房间出现汞超标,若长期居于其中将会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09年以来我国发生的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已将重金属污染推上风口浪尖。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全国和四川应对重金属污染的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别经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批复后,四川省环保厅已于日前启动了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工作,这是全省首次专门就汞污染源开展的全面调查,调查评估结束后将提出汞污染防治的地方监管对策建议。根据规划,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已将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五大杀手”列为重点防控对象。而汞污染问题已从2010年起展开国际谈判,联合国规划署拟就此确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中国列为重点防控的重金属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防治越早越好。”成都市环科院专家称,重金属污染广泛来源于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等行业的排放。它们造成的危害除了“血铅超标”,还有汞污染引发的水俣病等典型案例,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为何调查?

  基础信息薄弱 污染防治技术滞后

  成都商报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针对环保部和四川省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的重金属,四川已部署在全省开展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评估,计划在年内完成调查报告。省环保厅污防处工作人员介绍,我国汞污染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基础信息和污染防治技术与对策等都滞后于形势需求。这次全省汞污染源的调查,准备通过对省内主要涉汞行业调查,明确全省汞主要排放源及其污染现状。

  四川省内典型的涉汞领域包括: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生产、电池生产、电光源生产、铅锌冶炼、铜冶炼等。这次调查也重点包括这些涉汞领域,在深入调查后将提出汞污染防治地方监督监管对策建议,同时提升环保部门对汞污染环境监督管理的能力。

  如何调查?

  各市州调查后 环保厅将开展核查

  “根据各市州初步上报的情况看,还有4个市州称自己辖区内没有涉汞的企业。你要真没有,就要书面报告,而且盖上公章,口头说不能算数。”省环保厅污防处副处长薛唏说,此次调查要求非常严格,省环保厅已要求各市州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并如实报告调查情况。按照计划,这次调查先由各市州开展,省环保厅对重点地区的典型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调查过程进行监督和抽查。最后,由环保厅组织编制全省的调查报告。薛唏表示,环保部门还将在今后的环保核查工作中,纳入对汞污染排放源的重点核查。“环评和总量减排是以前环保部门惯用的武器,现在核查就是第三大武器。”他说,达标排放只是最基本要求,卫生防护距离也要纳入重点监管,核查将使环境保护政策更好地落实。

  国家重点监控的涉及重金属污染的企业

  我省共有218家 其中成都33家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四川和云南、陕西、贵州、青海等省份一起,被列为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四川7个县(市、区)被列为重点控制区域。四川在省级规划中又列入14个县(市、区)为省控重点区域。

  成都商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得的资料显示,四川省列为国家重点监控的涉及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共有218家,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多,达56家。其次为德阳,有48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较少,只有1家。成都有33家,其余分布在攀枝花、绵阳、广元、遂宁、内江、南充、眉山、宜宾、达州、雅安等地。其中,凉山的涉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多数为有色金属选矿、冶炼等行业,成都则主要包括电镀厂、蓄电池厂、皮革厂等。

  污染物方面,除汞之外,还列入了铬、镉、铅和类金属砷,这五种重金属成为今后全国和四川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

  成都市环科院总工程师周来介绍,这“五大重金属杀手”主要来源于采矿、冶炼、铅蓄电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学原料及其制品等行业的排放,其中汞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燃煤发电厂。
  点击进入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延伸阅读

  五大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重金属危害到底有多大?成都市环科院副总工程师、环境健康研究所所长王琴玲介绍说,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五大重金属引起的人体症状不一,但都对人体危害巨大。她对这些重金属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整理。

  汞:

  急性中毒 严重的致肾衰竭

  ●急性中毒:患者发热、胸闷、气急、咳嗽、多痰等,主要引起肠胃坏死,循环衰竭,严重的致肾衰竭。致死剂量约1g汞盐。

  ●慢性中毒:多数病例是因长期吸入金属汞蒸气引起,最先出现一般性神衰症状,如轻度头昏头痛、健忘、多梦等,部分病例有心悸、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现象。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三大典型表现:易兴奋症、意向性震颤、口腔炎。

  铬

  六价铬会引起鼻炎、咽炎、喉炎等

  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二价铬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不稳定;惟有三价铬具有生物活性,为人体营养所必需。正常成人体内含铬总量仅有6毫克左右,主要分布在肝、肺组织内。六价铬会引起鼻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

  镉

  食入量过大 或致急性肾衰竭

  主要是经由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能够蓄积于肝脏及肾脏。

  急性健康危害:可分为吸入及食入,主要发生在镉污染的作业场所。经由吸入熏烟在某些工人身上会发生类似“金属熏烟热”的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更严重的会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甚至死亡。若一次食入的量很大(150g二氯化镉),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肝损伤甚至死亡;慢性健康危害:大部分非职业性的镉暴露皆属慢性危害。

  铅

  小孩铅中毒 会出现发育迟缓

  铅进入人体后,除部分通过粪便、汗液排泄外,其余在数小时后溶入血液中,阻碍血液的合成,导致人体贫血,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困倦、便秘和肢体酸痛等;有的口中有金属味,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和眼底出血等症状也与铅污染有关。

  小孩铅中毒则出现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行走不便和便秘、失眠;若是小学生,还伴有多动、听觉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现象。铅进入孕妇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类金属砷

  以“急性胃肠炎型”较多见

  急性砷化物中毒多见于砷化物污染食品或饮水,误服或自杀。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型”较多见。重症可出现休克,肝脏损害,甚至死于中毒性心肌损害。

  砷矿冶炼及三氧化二砷生产工人以及因大气、饮水长期受砷污染或长期服用砷剂等,可发生慢性砷中毒。突出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或疣状增生,也可致白细胞减少或贫血,已公认长期接触砷化物可致皮肤癌和肺癌。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8:43 |
  土壤重金属污染祸及子孙PostBy:2011-7-1811:13:13

http://www.ichuanda.info/dispbbs.asp?boardid=20&id=6735
  前一段引起广泛关注的镉超标大米风波尚未平息,最近一篇有关云贵湘桂川等重金属矿主产区周围已形成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报道又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国内近几年来土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请看——

  重大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近几年,重大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事件以砷、镉最为突出,其中以位于昆明市和玉溪市交界处高原明珠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引起的反响最大:2008年,云南某化工厂违规排放,竟使高原明珠变成了“毒湖”。阳宗海水体含砷量为0.16mg/升(饮用水含砷量标准为0.05mg/升),相当于近70吨高纯度砷进入水体。治理成本高达数十亿元,危害或迁延数年。2009年,位于大沙河上游民权县的成城公司使用劣质矿石生产硫酸,大量砷随废水直接排入大沙河,致使河水含砷浓度超标899倍。

  近年来,镉污染事件也频发。如湖南省株洲市马家河镇新马村,2006年1月曾发生撼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对附近村民造成了健康危害。还有湖南浏阳市镇头镇一工厂超量排放镉,导致环境污染;韶关冶炼厂在检修期间污水处理缩短工期,严重超标排放含镉矿渣等。

  健康损害教训惨痛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污染来源主要为采矿尾渣堆积、冶炼工厂炼渣排放、含砷农药降解、工业制造厂含金属废水排放、数以亿计被丢弃的废旧电池、大气沉降等。污染方式常与废水排放联系在一起。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较强的元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高,多数无法被生物降解而长期存留。有的可被植物吸收转换,但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有的可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甚至可转化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多数会进一步污染水源,是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

  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因镉中毒导致的“痛痛病”已经作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例记录在历史档案中。该病最初流行于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调查发现,该河上游某铅锌矿排出的含镉废渣废水污染了下游土壤和水源,居民因长期接触污染的镉而得病,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形。患者极易在轻微的外伤下,发生多发性病理骨折,主要病变为骨软化症和肾小管病变。基本病理生理是缘于肾小管损害和钙的丢失。妊娠、哺乳、缺钙及经产者容易诱发。患者晚期因骨骼变形、长期卧床、体质衰弱发生废用性萎缩,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砷污染可引起皮肤癌和肺癌

  砷是一种古老的毒物。多种无机砷100mg可致人中毒。其能与酶的巯基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进入人体内分布到所有组织,并富集在角化蛋白较多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中。砷可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在血中浓度的半衰期为60小时。砷污染土壤后,可使人长期慢性接触后贮积中毒。中毒者除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外,突出表现为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及皮肤癌,还可有胃肠功能障碍、肝脏肿大及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者肝功能有明显损害。近年调查证实,长期接触砷者可致肺癌。

  镉污染易导致肾脏损害

  镉为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多以氧化镉、氯化镉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镉主要用于钢、铁、铜、黄铜和其他金属的电镀,也大量用于生产颜料和荧光粉。镉还可用于制造体积小和电容量大的电池。镉的毒性较大,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

  长期接触镉及其化合物可引起肾脏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的蛋白、肾小管的回吸收功能减低、尿镉排出增加。严重者还可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骨骼疼痛难忍、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死亡。

  
gdg

发表于 2011-9-6 22:42 |
GDP惹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9-8 08:39 |
:D:D

发表于 2011-9-8 16:44 |
:@:@:@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8:52 |
温家宝下令彻查渤海溢油事故 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
(2011-09-08)
早报导读

[url=http://lhzbafp.allyes.com/main/adfclick?d=lhzbafp&i=z29,67402,327&k=&p=0&v=539794406&rf=http%3A%2F%2Fwww%2Ezaobao%2Ecom%2Fzg%2Fzg110908%5F007%2Eshtml&u=http://ad-apac.doubleclick.net/clk;245234737;70615942;k?http://www.omegawatches.cn/cn/?xtor=ADI-976]http://1.allyes.com.cn/1x1.gif?local=1x1.gif[/url]

[
● 沈泽玮 报道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令彻底查明渤海溢油事故,并依法追究责任,除了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必须严格控制新上的石化项目。   美国康菲石油因瞒报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连日来被中国舆论炮轰,昨天事件还上升到受中国国务院关注的层级。   根据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信息,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溢油风险点仍未彻底查清,溢油隐患仍未彻底排除,溢油造成的损失也仍在调查评估中。   中国国务院对溢油事件提出多项要求,其中包括下令责任单位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封堵溢油源,认真清理油污,并立即部署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生产检查。 此外,国务院也下令彻底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以及研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康菲公司渤海溢油事件发生在6月4日,但康菲和其合夥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却未即时发布信息。   另有媒体报道,溢油事件污染了河北浅海和滩涂,扇贝等养殖物大批死亡,养殖户遭受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约2亿新元)。   随着事态的持续放大,舆论除了关注溢油给渔业和沿海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赔偿问题,也开始把焦点放在中国国家海洋局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上,并呼吁官方加快完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   为此,中国国务院昨天要求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包括抓紧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完备、有效的法制保障,“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健全环境执法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渤海属于半封闭内海,由于周围重化工业高度集聚,一些河流携带大量污染物入海,加上围海填海过度,造成近岸海域水质退化,滨海湿地消失,渤海湾和辽东湾等污染严重。所以,国务院也下令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态严重失衡的地方进行围填海活动。

 而康菲公司在舆论的施压下开始做出回应,先是宣布从这星期一起溢油的油田全停产,前天又再次为溢油事件道歉,并宣布设立基金,为赔偿问题作出表态。不过,康菲未透露基金的具体数额及运作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15 |

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4642924.html

四川网友发帖曝化工厂污染或致村民患病 当地政府出面澄清

2011年05月16日08:31    来源:人民网-地方领导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杨伊)“洛水曾是一个美丽的边陲小镇,可随着化工厂的建立,洛水近几年环境越来越差,已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产”,近日,有网友给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留言,反映环境污染等问题。5月12日,什邡市人民政府以回帖的形式对网友留言作出澄清,指出网友所反映的企业实际上积极进行污染治理,其所有的污染排放都是经什邡市环保部门认可的达标排放,特别是留言中所反映的氟的排放更是纳入了国家环保部的网上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均达标。>>『详细』
   



  事件具体情况:

  【留言原文】
  洛水曾是一个美丽的边陲小镇,山清水秀。可随着洛水化工厂的建立,洛水近几年环境越来越差,已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产。洛水盛产蒜苔。以前落水的蒜苔为人们所称道,可现在洛水的蒜苔被人们嫌弃。现在的蒜苔又细又丑,和以前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经过环保部门鉴定,蒜苔质量与产量的下降是因为洛水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氟。氟过量会引起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牙齿畸形·软化等。氟骨症表现为骨骼变厚变软,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氟中毒晚期往往有慢性咳嗽,腰背及下肢疼痛,骨质硬化,肌腱韧带钙化和关节囊肥厚,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另外,机体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酵素会被破坏,导致多器官病变。
  现在洛水镇南元村就已有三人骨头坏死,可农民哪有钱给家人只这样的病。我奶奶也患有骨质增生不能干重活,爷爷已年过六旬还要去打工,只有这样家里才能过得比较宽松,有闲钱给奶奶买药止疼。靠庄稼赚点钱的希望已经被那些乱排乱放的污染物毁灭,我们没有别条路能走。
  南元村受危害是最严重的。村民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村名去找厂领导想要解决,厂里说赔了钱给镇上,可村民们一分钱也没有见到,这钱不翼而飞了吗?钱在哪大家应该都知道.
  还有两件让我有疑问的事;为什么一条路刚铺好就又毁掉再铺,而且重复四次;为什么修几间平房还没有任何装修,连门窗都没安就用了一百多万,物价有这么贵吗?钱究竟用在哪些地方了敢公开吗?>>『详细』
  什邡市人民政府回复意见:
  网友:
  你好!关于你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化工污染导致环境变差的留言收悉,现将什邡市人民政府调查处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大蒜受污染的问题。什邡市洛水镇南元村地处宏达什化分公司侧,分公司于1992年左右建厂。该公司的生产对南元村及周边村组的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多年以来,宏达集团逐步发展壮大,并成功上市。同时,宏达集团也本着对周边村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加强污染治理,所有的污染排放都是经什邡市环保部门认可的达标排放,特别是留言中所反映的氟的排放更是纳入了国家环保部的网上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均达标。
  2011年3月,村民再次反映大蒜在生长过程中叶片枯萎,影响生长及收成。经什邡市农业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现场调查,初步认定导致大蒜枯萎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其中气候和污染原因属主要的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什邡市农业局、环保局与该镇积极协调,本着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原则,与当地农户就补偿达成一致,现相关农户正在讨论分配方案。
  二、关于农户反映原污染补偿没有得到的问题。经调查,在2011年之前,宏达什化分公司每年给付南元村污染费16.2万元,所涉及面积包括南元村已被统征的另外2个组(还有1个组因离污染源较远没有作补偿),其中南元村1、2组共计污染补偿费约12.8万元。每年村组都进行了全额分配,没有任何截留。农户可到村组查阅相关分配方案及领款花名。
  关于留言中反映的其它事件,如建路、建房等情况,因反映情况不详,无法调查,你可到洛水镇政府或什邡市级相关部门咨询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29 |
达州与广元等地的化工厂也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化工厂制造沱江成四川污染最严重河流  http://llxiang3477.blog.163.com/ ... 728200952704519825/


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
http://news.163.com/07/1102/08/3S9GGKJB00011SM9.html


中国水污染严重 未来治理将耗巨资
2011年2月17日 路透社

路透北京/上海2月16日电(记者 Lucy Hornby/Jane Lanhee Lee)---中国已经是全球第大二经济体,但仍有不计其数中国人的生活依靠污染水源,对污水的清洁费用可能会达数百亿美元。

城市不断发展、肥料过度使用、工厂毫无顾忌地乱倒废水等等问题,导致中国水质已严重恶化,国内半数河流与湖泊都已被污染。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才有望实现城市供水达到标准。

富裕的大城市已经开始投入资金,但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水供应仍然短缺,大约有8亿人口饮用水源缺少清洁饮用水。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尤其重视今年的水利建设,文件计划未来十年向水污染治理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拨付4万亿元人民币(6,064亿美元)。

中国开发并运营中国水污染地图的非营利组织--公共环境研究中心的马军称:“中国面临水污染的严峻挑战。”

“沿着人口众多的沿海地区走,很难找出多少干净水……在中国北方,你会发现很多河流不是干涸就是成了公共排水沟。”

政策制定者担忧重度污染会影响农作物产量、污染食物链,逐渐富裕的城镇人口希则期望干净的自来水与洗澡水。

外资企业自2004-2009年间共计向中国水资源行业投资17亿美元,仅2009年一年就超5亿美元。相关工程涵盖污水处理、城市水供应、工业水供应及对中国水企业的直接投资等等。

但宏伟的计划却掩盖不了这样一个突出的事实:中国水价过低,居民与企业没有节水动力。

澳大利亚咨询机构Urandaline Investments负责人Michael Komesaroff称:“现在直接倒掉废水的成本依然很低,水价上升更多是会推动居民节水,而不是企业。工业水用户很清楚他们可以和当地政府讨价还价,避开高价水。”

据国际水务情报局(Global Water Intelligence)数据,虽然近年来中国平均水价已经翻番至每立方米39美分,但目前价格水平在各主要经济体中仍然非常低。在全球19大主要经济体中,仅有印度水价低于中国。

中国多年的投资开始初现效果。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自来水目前已可以饮用,不过很少人会饮用没有煮沸的自来水。

但是即使是在这些大城市,水价也是个问题。法国水务企业苏伊士环境集团(Suez Environnement)与威立雅集团(Veolia)是中国城市用水市场的两大重要企业,各自握有的水务合同都超过17项。

但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太低,水务部门又不上调水价,微薄的利润导致苏伊士环境与威立雅把目标放在了工业用水合同上。

苏伊士为中国1,400万人口提供服务,占到其服务对象的20%,但中国贡献的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7%。

世界银行城市发展分行驻北京的行业协调官Paul Kriss称:“我想(外国水务公司)发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挣钱很难。”

“中国的水价受到控制,你要确保能挣到钱。这不是一个利润空间很大的行业。这不是iPad。”(完)

http://www.fuleis.com/CJ/2011/02/17-07.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36 |
中国水污染治理调查
http://jingji.cntv.cn/20110713/106779_2.shtml

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中国同时出现。

鲍邱河,一条有故事的小河。

  像很多河流一样,它也曾拥有纯洁美丽的身躯,鱼虾在水中自由游荡,孩子们在河中嬉戏打闹,妇女们在河边洗衣说笑。
  像很多河流一样,在工业化的大潮中,随着流域附近不断冒出的大小工厂,这条全长百余里的小河慢慢变黑变臭,鱼儿越来越少直至绝迹。
  今天,鲍邱河看似一潭死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鲍邱河的变迁展现的不仅仅是它自己的命运。
  逝去的美丽
  鲍邱河发源于北京顺义区李遂镇以东的丘陵地区,从河北省三河市东部穿过,流经燕郊镇、大厂县,最后沿东南方向经宝坻林亭口至八门城汇入蓟运河,全长50余公里。河北省三河市因境内三条河流而得名,其中之一就是鲍邱河,另外两条河流是洳河、泃河。
  这条河流曾经带给了两岸居民美好的回忆,在三河市燕郊网城论坛中,一位名为“鸿鹄”的网友用浪漫的笔调描述了记忆中的鲍邱河:也许是受大自然的恩典,远离都市的鲍邱河保持了它的粗犷,河水清澈,河床起伏不平,青草丛生,澄碧的河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像银蛇般蜿蜒而去。河面宽阔,潺潺流水似少女唱着情歌踏着浪花飘然而至。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鲍邱河一线的三河市、大厂县下属的农村采访时,多位村民有着相同的记忆。
  20世纪70年代嫁到夏垫镇夏垫村的中年妇女李秀芳见证了鲍邱河水由绿变黑的历史,她回忆说:“再往前推十几年,河里水可清了,我那时都在河边洗衣服。”夏垫村三面环河,处于鲍邱河包围之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水渐渐变黑变臭,几个人在河边边洗衣边聊天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夏垫村对面的兴隆庄的张大爷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他告诉本刊记者,原来河里有鱼有虾,大人小孩夏天都在河里洗澡,“现在一点活物没有了,什么水都往这里排,都成了臭水沟。”
  站在夏垫村村口,本刊记者看到暗黑色的污水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垃圾从桥下缓慢流过;桥上,环保部门的工程车正在清淤,一阵刺鼻的臭味突然袭来。一位卖豆腐的妇女推着豆腐车一溜小跑地穿过小桥。
  当地村民向本刊记者介绍,处于鲍邱河下游的夏垫镇需要定期清淤,尤其是枯水期雨量较少时,否则,这里就完全成了死水。
  那鲍邱河是如何“死亡”的呢?
  本刊记者在鲍邱河一线走访时发现多个暗渠,工业废水通过这些管道流入尹家沟(连接鲍邱河的排污沟)排入鲍邱河;同时,两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包括大量生活垃圾也直接进入河中。
  大厂县位于鲍邱河下游,该县环保局副局长陈立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鲍邱河源头已经没有水了,鲍邱河这个季节的水大部分来自临近的尹家沟。
  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鲍邱河似乎成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鲍邱河一天天变黑变臭,2006年曾专门对鲍邱河进行调研的华北科技学院环境工程系马登军教授在其学术性论文《鲍邱河水质分析与评价》中指出,鲍邱河中COD、石油类、氨氮、汞等指标已经严重超标,水质已经为劣Ⅴ类(不可饮用,不可工业用,不可农业用,丧失水功能)。
  因为污染问题,当地村民和流域附近的一些企业不时地发生矛盾和摩擦,廊坊市环保局2010年10月份发布的一份信访问题的督办通知显示,位于燕郊地区的华润雪花啤酒(河北)有限公司从2009年以来多次被村民举报,村民反映其废水和废气排放,给鲍邱河水质造成污染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污染问题从廊坊市环保局到河北省环保厅最后一直反映到了环保部。
  在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2011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这家啤酒业巨头赫然在列。
  另外,包括造纸、化工、屠宰、水泥等重污染企业都曾在此兴盛一时。2008年7月,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环境安全,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廊坊市曾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污染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关停镀锌、电镀、矿山、水泥、造纸、屠宰、化工等重污染企业518家,其中鲍邱河流域的三河市就有165家。
  水污染之忧
  除了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令人忧心的是,水污染已经直接危害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地进行全面普查,最终结论显示:一、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癌症高发;二、癌症高发与劣Ⅴ类淮河水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之外,多个地方都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癌症村”,只有新疆、西藏等少数不发达地区“榜上无名”。
  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2010年5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只有1个,Ⅲ类的5个,Ⅳ类的6个,Ⅴ类的5个,劣Ⅴ类的9个,占到了湖泊总数的34.6%。
  2010年,水利部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显示:由于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在地表水被污染之后,地方政府和农民们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水井越打越深,鲍邱河流域多个行政村原来自打的几十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完全报废,现在,村民们的饮用水来自300米深的地下。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是目前研究国内地下水状况的权威著作,它由12位国内外知名地下水专家组成的“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历经近三年时间调研完成。该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正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2010年7月,在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已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在会上发言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
  治污“两大难”
  在我国城市和众多村镇高速发展工业的压力下,以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不少省区市同时出现。当今治理水污染,有两大难题是绕不过去的。
  地方政府对GDP的亢奋和对环境生态的不重视是一直被诟病和批判的问题,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下发《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将环境保护优先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对弱势,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位受访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在三大基本国策中,环境保护是唯一一个无法落实到最基层的国策。
  “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说,即使到现在,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仍然不够,在政府中的地位比很多部门都低,很多时候,环保要给经济增长让路。他笑称:“扛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扛不住,不换思想就得换位子。”
  王灿发认为,这还是一个发展观念的问题,需要真正转变发展的思路,落实环境优先的原则。
  “十二五”期间,环境优先的原则有望落到实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专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同时,绿色指标的比重上升,不包括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十二五”规划的8个,占总数比重由27.2%提高至33.3%。
  发展理念转换之外,治污理念、机制的创新是水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现实课题。
  由于水的流动性,在水污染方面上下游之间往往很难形成默契,即使百里之长的鲍邱河,在治理中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因此,如何打破这种“楚河汉界”的困境,消除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限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成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但实践中始终难见实质性的进展。
  最近,从浙江传来了好消息,4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为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确立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和机制。这是我国首个省域间合作治理、相互监督的环境保护机制试点。
  报道说,新安江流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
  鲍邱河的治理似乎也出现了转机,陈立军说,目前,鲍邱河水污染治理已经提上日程,未来将打造成观光休闲旅游区,资金已经到位。
  这条备受磨难的、悠久的河流会迎来新生吗?


郴州砷污染事故阴影犹在
  穿过一条被雨水冲刷过的泥泞小道,在一片长满杂草的枫树林里,孙六堂停下了脚步。他的脚下,原是一片农田。
  几年前,身为村民小组组长的孙六堂带领村民种下树苗,憧憬着长大后能卖到城里换钱。世代种田为生的村民,最终在专业苗圃技术面前屈服——这些枫树长得东倒西歪,枝叶稀疏。
  尔后,几近滞销的现实将梦想击碎,没人再愿去照管这片林地,枫树像一个个弃婴,任凭野草侵袭。
  孙六堂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水田弃稻植树,源于11年前的那场意外,整个村庄的生态格局也被改变:2000年1月8日,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邓家塘村发生一起严重砷污染事故。
  依旧是个未知数
  事发后,由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表明,离村庄不远的郴州砷制品厂,因生产过程中将不允许外排的闭路循环废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发生砷污染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相继有380名村民住院治疗,两人死亡。
  随后,经长沙市土地肥料测试中心监测:大部分水田轻度污染,暂不能继续种植水稻,需要长时间施大量磷肥改良土壤或改造成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其中,轻度污染189亩、中度污染107亩、无污染175亩。水田污染损失以10年间接和直接损失鉴定为84.7万元。
  “砷中毒事件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百姓都不敢下田。”5月5日,邓家塘村村长段华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邓家塘村12组组长李国金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受污严重的几个村民小组将污染企业告上了法庭,村民得到赔偿后,地方政府鲜有过问土地使用情况。
  对于受污水田如何修复,需要多久,依旧是个未知数。
  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亦向本刊记者坦承,事发至今,乡政府已经换届几任领导,在他任上,没有专门检测过,这么多年来,受污染土壤的砷金属含量是否降低,他也不知情。
  为解决农田大面积抛荒,村委会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田承包给租户,用于稻谷培种、种植烤烟等非农作物,出租农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租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相比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难解决的。
  郴州市、苏仙区两级环保局及农业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他们严控重管的领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他们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全面推广,且百姓容易接受的方法。
  时至今日,离事发已11年,近一个轮回,砷污染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当地村民和政府的一块心病
  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虽然总面积只有1.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500,但却拥有着储量居全国首位的钨、钕、铋和钼,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锡和锌,储量居全国第十三位的铅,郴州也因此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然而,赞誉的背后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色金属产业给郴州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后的十多年里,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处于掠夺式开采阶段,高峰时,这块仅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万采矿大军蚁聚于此,疯狂掘金。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最后动用武装警察力量,以及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非法矿区才勉强得以取缔。
  张继耀至今仍记得,2010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组织环保部、科技部等8部委来湘调研,看到三十六湾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山头后,一位官员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地说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这种粗放式排放留下的后遗症成了当地村民与政府的一块心病。郴州市农业局主任科员何红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郴州土壤重金属的自然背景值比湖南省有色金属平均值要高出两倍多,而土壤污染影响是根本性的,如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南冬博士告诉本刊记者,土壤重金属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粮食、蔬菜乃至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相关,耕地重金属污染成了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隐患。
  土壤修复的科学探索
  “与河流比,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一些,且土壤污染更加复杂。”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上,如何有效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一位受访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抵抗力弱、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最有效方法是寻找超富集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从1997年开始调查土壤污染状况的陈同斌发现,耕地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中国的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陈同斌说,只要找到合适的植物,就能对应不同的重金属。1999年,他在中国本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时隔一年后,恰逢邓家塘砷污染事件爆发。陈同斌通过对该村土壤检测,结果显示,砷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标准1倍至30多倍,大部分在两三倍,相比于污染前的土壤含砷量,污染后的土壤含砷量增加5倍至100倍。
  在全国考察重金属污染时,陈同斌也发现,最严重的就是砷污染。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三价的氧化物俗称“砒霜”,能让接触者患皮肤病或癌症等。
  这一年,陈同斌便带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修复基地。
  他告诉本刊记者,蜈蚣草是一种通过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通过根系,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并转移到地上部分。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修复。
  为了缩短净化的时间,原本一年割一茬的蜈蚣草,现每年割三茬。经陈同斌测算,蜈蚣草一年一亩地大约能吸附7公斤到13公斤的含砷量。
  陈同斌还透露,去年10月,由国家总投入2450多万元的蜈蚣草修复项目,已经在广西环江地区、云南个旧、湖南、江西等地成规模展开,总修复农田面积达到1000~2000亩,“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
  经过长期的摸索,陈同斌将修复技术从单纯的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逐步发展成超富集植物与经济作物间作的边修复、边生产的新型修复模式,即将蜈蚣草与经济作物套种的方法——一行种植农作物,一行种植蜈蚣草,以此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陈同斌介绍,除了蜈蚣草之外,超富集植物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数百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
  现实中的难题
  从理论上说,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推行中,却遇到了问题。
  何红军告诉本刊记者,因科研需要,他们之前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连续6年试种“蜈蚣草”,部分含砷的污染土壤得到改善,但是,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推广难度大。何红军解释,蜈蚣草种植时间长,加上成本大,没有经济效益,百姓宁愿抛荒,也不愿作这种尝试。
  何红军说,一方面是百姓不买账,另一方面,种植蜈蚣草所需的经费,地方政府也无法给予支持。
  陈同斌对大面积使用这种方法,亦持保留态度——问题出在资金上。
  他说,使用植物修复法平均每亩的价格达到了两万元,而且还要连续种植数年,“对于农民来说,这个负担很沉重,除非政府能有补贴”。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2001年,他们租了邓家塘村15亩地,租金为200元/亩。但种植约4年后,陈同斌退出了郴州。对于退出的理由,陈同斌说,除邓家塘没有大规模的种苗基地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对这一说法,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事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应,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拨付,乡政府无能为力。
  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公开报道显示,在广西,蜈蚣草就和制造工业乙醇的能源甘蔗种在一起。在其他地方,蜈蚣草还能和桑树、苎麻一起套种,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问题是,在郴州,套种也遇到了阻碍。
  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该局在郴州市嘉禾县进行试点,种植了200多亩苎麻,为解决销售问题,环保局通过协调,指定了一家定点加工企业,但由于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百姓传统的种植习惯问题,以及利润不高,“该厂至今没有开工生产”。
  更令人悲观的是,植物修复法也并非万能之策。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受污染的土壤,多数是量大面广的中低浓度污染,植物修复法是首选,效果也较为明显。可是,土壤中的高浓度污染物,则无法解决,即便采用植物修复法,时间漫长,也不是上乘之举,只能采取种植非农作物的方法。
  还在等待答案
  薛南冬认为,摸清家底应该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我国的土壤污染分布广,局部地区突出,只有调查清楚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才能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和治理措施,才能出台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
  谈及邓家塘蓄积11年的问题如何解决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郴州市苏仙区环保局副局长雷湘一个劲地倒苦水,她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缺乏技术支撑,以及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是摆在基层环保部门面前的现实困境。”
  “邓家塘村这种情况,基本解决不了。”雷湘直言。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资金短缺是提及最多的一个词眼,这也是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何红军亦表示,土壤污染修复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是经费没保证,设备没保障;二是人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
  雷湘认为,光靠县区环保机构还不够,应延伸至基层乡镇一级,目前,环保机构的构架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越匮乏。而乡镇往往掌握着最底层的环保信息,人员的配比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在环保机构中,多数省级环保部门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环境保护专门处室,县级环保部门工作力量更为薄弱,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
  在张继耀看来,日后的工作重点及重心应遵循“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土壤治理修复的关键在于技术问题,要做到百姓接受,方便实施,利于推广的方法,现在还未找到”,张继耀说。
  张继耀向本刊记者透露,他们上报了多个土壤修复项目,但这样的民生工程,上级部门拨付下来的治理资金却很少,往往都将重点放到了源头治理上。张继耀分析说,上级部门或许考虑到,土壤修复其一是资金数额大,其二是害怕效果不明显。
  同时,张继耀还表示,“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薛南冬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控制与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与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控制与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净化处理、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与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对于已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应该改种非粮食作物并调整耕作制度,降低人类健康风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在进行农业生产前,建议先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陈同斌认为,要解决土壤污染修复问题,除了资金、设备问题之外,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在很多城市,对土壤污染问题相关信息不公开,百姓不知情,甚至有些政府官员,都不知道哪些地方有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
  本刊记者离开郴州后收到一位邓家塘村村民的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着:“11年以后,对于田土和身体中的毒素,当地政府还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文件。我们这个田土到底能不能耕种?”
  这个被追问了11年的问题,何时才有答案呢?
  记者手记·垃圾围村
  村口、路边、墙角、屋后,一堆堆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垃圾堆星罗棋布,上面有白色的卫生纸、溃烂的水果、酸臭的剩饭、破碎的瓶罐、废旧的电池成群的大头绿豆蝇发出嗡嗡的声音,转战于这些粪便和垃圾中。村边小河沟中的黑水缓慢地流动着,散发出刺鼻的臭味,各种颜色的垃圾袋和纸片在风中肆意飞舞。
  这是目前中国中西部一些农村常见的景象。本刊记者在此次乡村环保采访中切身感受到,农村污染日趋严重。
  综合多方信息看,农村和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废弃物、种植业面源、农村生活垃圾和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等。
  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
  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全国农村年产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全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总排放量达27亿多吨。“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针对于城市和主要工业企业,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未完全纳入减排计划。
  目前,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缺乏环保基础设施。近年来,环保部接到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农村环境问题的分别占总数的70%和80%。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刊记者在河北、天津等地采访看到,不少农村地区的小河、溪流等似乎成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曾经空气清新的农村如今是阵阵异味。
  在天津北辰区西堤头村口,本刊记者刚一下车,村边数家化工厂的气味立刻扑面而来,村中央的狭窄小路颠簸不平,污水横流。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娘拉开玻璃门,从屋里将一盆污水泼到街道上,哗啦一声将门关上了。
  这个曾经因为环境污染被称为天津“癌症村”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恢复了往昔的安静和沉默,“能怎么着,又搬不走!”一位当地医生这样说道。
  这种无奈是受访村民中普遍的表现,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构成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即使心中怀有不满,更多时候,村民们往往也会选择沉默。
  由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对于相关地方政府而言,农村环境整治并不能给其带来GDP的大增长和光鲜的政绩,反而要倒贴不少财政收入,当然,它很难有积极性;对于农民而言,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其当然有好处,可是,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也不会给其带来什么特别直接的害处。
  由于各地农村复杂的因素,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村居分散性为垃圾回收处理制造了难题。现在,农村垃圾回收工作的基本程序,按要求是“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但是,限于相关公共设施的缺乏和村民环保意识的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垃圾处在随手丢、无人管的状态下。
  环保部门人手缺乏,监管无法覆盖到地域广大的农村,农村环保工作尤其是宣传工作的开展往往捉襟见肘。还有一点就是钱的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大笔的资金,环保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治理农村环境,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80多亿元,支持了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然而,120多亿元的农村环保资金对我国整个农村污染整治工作而言,应当说是杯水车薪。在今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三分之一,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中央财政就需要投入1000亿元。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了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但是,对于农村环保,很多地方未能提供配套资金,甚至在财政预算中没有安排农村环保资金。
  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明确指出,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严格禁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不过,钱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持续的投入并用到实处?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
  乡村生态嬗变
  曾经,中国的乡村是一片净土,它代表着美丽、清新和诗意。
  如今,乡村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大面积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先上车、后补票”,各种作坊式的污染企业呈现出一种无序发展的态势,乡村污染问题逐渐显现。随着城市环保不断得到重视,因为环保不过关、被“驱出”城市的高排放企业纷纷“上山下乡”,乡村污染形势急剧恶化。
  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处于随意堆放、无人管理的状态,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因之日趋下降,而化肥、农药、白色薄膜、除草剂以及各类激素长期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积累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水土危机。
  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但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据环保部的数据,全国污染排放总量农村占了一半,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坦承:农村环保总体滞后,已成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
  整治乡村污染的当务之急,是加大对乡村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建设和改进乡村的基础环保设施,尽快将欠账补回来,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要求和任务。
  需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环保的法律架构,使乡村污染治理能够有法可依并执法必严,为乡村环保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加强对于乡村环境危机意识的宣传,将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主题联系起来,明确乡村生态环境之于国家、社会、个人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环保的积极性。
  创新乡村环保的工作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乡村环保的市场激励机制,将生态环保政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政策,让老百姓能从中获益受惠。此外,还要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投身乡村环保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今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生活”,旨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
  没有乡村,“共建生态文明”不可能实现,没有乡村,“共享绿色生活”也名不副实。“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正如李干杰所言:“农村环保工作到了必须要抓的时候。”
 专访“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
  中国式乡村环保探索
  生活环保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理念上必须从生活环保走向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
  15年前,她创立了如今享有盛誉的环保组织“地球村”,并为了回国搞环保放弃了美国的绿卡。
  11年前,她获得了有“诺贝尔环境奖”之誉的“苏菲环境大奖”,是目前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中国人。
  3年前,她作为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的获奖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同年,她又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中接过了“公民社会奖”奖杯,她为环保事业作出的贡献再次获得肯定和褒扬。
  “5·12”汶川地震之后,她来到四川,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创建“乐和家园”,开始了中国式乡村环保的实践,并开拓出一种低碳生态乡村的模式。此后,她回到她的祖籍重庆巫溪县,参与家乡的乐和家园建设。
  她的思考和实践推动了中国的乡村环保和社区环保,成为用传统智慧践行“中国式环保”的先行者和守望者。
  如今,年过半百、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乡下的她,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农妇,为了心中的生态乡村、绿色家园梦想,她一直在努力。
  她,就是知名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廖晓义,5月7日下午,在“地球村”不到30平方米的会议室中,廖晓义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了她的中国式乡村环保的探索和实验。
  “我为什么要做乡村环保”
  1995年,廖晓义从美国回到中国,翌年,她创立了“地球村”。廖晓义告诉本刊记者,她自己有两次转型,一次是从西式环保到中式环保,一次是从城市环保到乡村环保。
  第一次转型,是因为她发现了西式环保的局限性:就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第二次转型是因为中式环保更适合在乡村进行,她认为,做环保,乡村比城市的条件好得多,大有可为。
  《瞭望》:你从事乡村环保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廖晓义:从1996年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就立足社区,和宣武区政府一起创建了绿色社区试点,受到政府的认可而推动了全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但是渐渐地感到其中的不足,于是从生活环保到生命环保和心灵环保深入,还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的创新,要立体地、整体地、综合性地去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西方式环保那种就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在城市有太多的限制,从盖房子到能源方式再到产业模式,很难完成整体文明转型,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乡村。2008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给全面试验乐和家园这种中国式环保模式提供了契机,而巫溪县委县政府和百姓对于乐和家园理念的认同和创新更是让我受到鼓舞,愿意为之献计出力。从2010年到现在,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巫溪。
  《瞭望》:那你觉得,在乡村推行环保事业,有哪些困难,与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廖晓义:乡村的居住比较分散,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那些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农村,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但对于西部的一些还没有被严重污染和破坏的乡村,特别在巫溪这样还保存了不少原生态环境的乡村搞环保,我觉得比在城市容易得多,首先,它的先天条件就比城市要好,产业转型也相对容易,敬天惜物的意识更容易恢复,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也比许多大城市的社区容易建立。
  《瞭望》:进行这种乡村环保的实验,如何解决“钱”的问题?
  廖晓义:其实,资金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一个机制的问题,现在,巫溪乐和家园建设的试点村,村民义务地解决垃圾的分片管理和定期清运,他们把环境管理当成自己的事情,并不用花什么钱。彭州大坪村乐和家园的生态民居,花费也不多。每平方米就600块钱,在城市可能吗?
  乐和家园模式不是万能药方
  “5·12”汶川地震后,廖晓义在深入地震重灾区考察后,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了建设“乐和家园”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拨了365万元人民币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建设“乐和家园”,包括两个村94户村民的生态房屋建设补助和相应的社会环保医疗等设施的建立。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昆明冶金建筑设计院的周伟、西南交大的董靓等人都作为义工参与了“乐和家园”的设计,“乐和家园”建设了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型生态民居。
  廖晓义理想中的乐和家园,包括绿色生计,就是建立乡村的生态经济;绿色生活,建设乡村的生态民居;绿色伦理,建立乡村的公共空间,包括文化活动、书院、活动站等;还有绿色参与,建立村民自我管理的生态协会;绿色养生,建立能够弘扬中医文化的乡村诊所;绿色安全,是包括从山体保护、水源保护到垃圾分类的整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如果说,彭州大坪村乐和家园主要是一个以生态民居建设为特色的灾后重建模式,那么在重庆巫溪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为综合立体的、由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创新所推动的环境管理体系。当日,廖晓义给本刊记者播放了一部短片,记录巫溪县羊桥村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们不拿政府一分钱,义务下河清理羊桥河里的垃圾,分片包干了全村的垃圾清扫管理,还开始了垃圾分类;在路旁等公共区义务植树种花,管护树苗,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村里环境整洁,绿水青山。
  《瞭望》:之前,羊桥村是什么情况?
  廖晓义:跟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垃圾随意乱丢,没有人管理,羊桥河就是倒垃圾的地方,臭不可闻。
  《瞭望》:乐和家园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村民会有那么大的改变?
  廖晓义:关键是两点,第一是社会建设,第二是道德建设,“村支两委主导、乐和协会协同、公益组织助推、网格单位支持”的社会管理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责任感,再加上环保的宣讲,激发了爱护家园的道德力量。
  《瞭望》:那如果有人不自觉,破坏环境呢?有没有相应的惩罚手段?
  廖晓义:惩罚好像还没有案例,更多的是通过表扬先进者来鼓励大家做好事,村里有荣誉榜,会定期表彰那些先进者。其实,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中,大家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相对来说,道德的约束力量是很强大的,表彰可以激发大家的道德意识。
  《瞭望》:这种乡村环保的模式如何推广?有些人担心,这种实验有一天会不会成为一个标签甚至一个形象工程?
  廖晓义:我想,如何推广是政府部门的事,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的工作是协同政府把现有的乐和家园试点做好,不断地完善。有一点我要强调,乐和家园不是万能药方,所有的地方都能通用,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像中医方子总是因人而异。
  《瞭望》:什么条件?
  廖晓义:最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必须支持。巫溪乐和家园建设的成效最关键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和力度。如果党委政府不支持,而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那乐和家园模式肯定行不通。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地方的环境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相对来说,我觉得,在西部地区,乐和家园的模式还是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瞭望》:那些已经污染严重的农村呢?它们如何改善自己的环境?
  廖晓义:这个只能靠当地的百姓和政府自己想办法。我认为关键是要改变政府政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如果在政绩评价中,把环境因素摆在重要的位置,环境管理好的加分,环境破坏的减分,出了癌症村的减分,事情就好办了。
  我一直认为,西方式工业化发展道路不适合在我们的农村发展。所以,我们努力探索以东方智慧为内涵的“乐和”理论,并努力与政府行动和民众行为相融合,践行“乐和家园”的落地模式,它包括乐和人居——物我相和的生态环境管理、乐和治理——个群相和的生态社会建设、乐和生计——义利相和的生态经济发展、乐和养生——身心相和的生态医疗保健、乐和伦理——心智相和的生态伦理教化。
  乡村环保关键在于社会建设
  对于乡村环保,廖晓义认为,应该跳出单纯的环境问题,将之放到一个更加宏大的背景之中,站在更高平台上,树立更加宽广的视野。她说,生活环保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从理念上必须从生活环保走向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
  《瞭望》:你的环保观念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廖晓义:是的,一开始,我只是在物质层面的环保,像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制品等,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生活环保的的思维中出来,进入到生命和心灵,也就是我一直倡导的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觉得,一个不关心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不在意自己吃的食品有毒的人不会真正地从内心关心环保,因为他连自己的健康都不在乎。
  《瞭望》:那乡村环保建设关键点在哪里?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用力?
  廖晓义: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乡村的社会建设,建立一种公众参与的责任机制,通过自治,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在自治的基础上,要有共治,有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机制,共治的原则是法治,社会法规,自然法则、道德法庭,还有乡规民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治,这种良治本身就是自稳定系统。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
  《瞭望》:那乡村的环境好了,农民靠什么生活,提高收入?
  廖晓义:我们乡村本来就有“耕、读、游、艺、养”五大产业。“耕”是生态农业,安全食品;“读”是教育产业;“游”是旅游产业;“艺”是我们的手工业,就是创意产业;“养”是我们的养生产业。这五大产业以乡村为依托,以一个乡村来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拉动周边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环保的法律课题
  中国环保法律的规定操作性不强,仅提出了原则,而无具体的操作规则,而且违法制裁相对于违法后果过轻,政府违法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实施了2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的修改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环保法》修订要对乡村环保给予足够的重视,弥补农村环保方面立法上的空白。
  实际上,在乡村环保领域,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法律上的设计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受访专家坦言,目前,乡村环保的法律课题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法律短板
  中国环保法律从数量上观察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已经颁布的与污染防治、自然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相关的法律超过了20部,环保标准300多项,各种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清华大学环境法博士后王社坤看来,这些环保法律实施状况并不乐观,这位近来一直关注乡村环保立法以及实施状况的研究者说,中国环保法律的规定操作性不强,仅提出了原则,而无具体的操作规则,而且违法制裁相对于违法后果过轻,政府违法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王社坤表示,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环境保护领域一方面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立法空白,现有的规范性文件中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即使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各类规定,也未充分考虑到在农村的具体适用情况;另一方面,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规则大多出于效力不定的国务院文件或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
  本刊记者查阅了《环保法》条文,其中真正涉及到农村的法条很少,而且都是原则性规定,譬如,第20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第23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王社坤说,尽管现有法律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保护制定的,但是一些基本的环保法律制度(如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等)完全可以适用于农村地区,而且还有很多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也主要是适用于农村区域的。
  王社坤甚至认为,造成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
  对于执法问题,北京大学环境法教授汪劲列举了“四大缺陷”:环境法律制度没有大错也无大用,找不到相关的规定来追究具体责任;从行政来看,政府执法机构的权威性和权力保障不足;从司法角度来看,司法救济非常不力,被害人的损害难以填补;从行政处罚和刑罚的角度来看,行政处罚措施不严厉,环境刑法条例很少适用。
  历史成因
  今日乡村环保法律体系滞后的背后有诸多历史成因。
  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分析说,环境污染都是从城市发展起来的,在《环保法》立法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尚未显现,因此,环保立法主要关注于城市。
  而且,乡村环保问题不像城市那样很快就能显现出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等问题出现时,立法已经跟不上了。
  同时,分工不明确,也是导致如今乡村环保落后的问题之一,王灿发告诉本刊记者,乡村环保和农业环保是两回事,前者由环保部门负责,后者由农业部门负责。这就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战,他认为,这种分离式的方式不利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
  王灿发举例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起草了好几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问题就在于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
  无独有偶,王社坤也指出了这一问题,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说,《环保法》关于适用对象的规定是以地域和环境要素为标准的;农村环境的具体范围可以通过我国有关行政区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划分来明确,而农业环境则不容易明确其地域范围,造成法律规范在适用范围和规范对象及其内容上的模糊不清。
  因此,王社坤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职权统一起来,明确各机构的职责,而且,鉴于农村区域分散的特征,必须考虑由环保部门在农村区域设立具体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权的派出机构。
  难题待解
  《环保法》的修改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11年立法计划。
  4月中旬,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蒲海清带队,会同环保部赴湘鄂两省,就修改《环保法》开始进行专题调研。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参加调研时指出,《环保法》的修改,在稳定基本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力争在一些重点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完善监管制度,维护公众权益。
  对此,王灿发建议,《环保法》的修改应该关注农村环境保护。王社坤也认为,《环保法》修改应该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特殊需要。
  王社坤的建议更为具体,他认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在弥补立法空白的同时,还要针对现有环境法律规范在农村地区的实施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定,贯彻城乡一体化战略。同时,发挥地方能动性,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激励机制,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经济福利。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40 |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41 |
四川茂县化工厂毒气泄漏未造成水源污染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4日讯: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10704/16629272.html
    2011年7月3日凌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南新镇出现强降雨天气,致使南新镇棉簇村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茂县西烨硅业冶炼公司(年产3000吨工业硅)、阿坝州天和硅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200吨工业硅)和茂县鑫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75万吨氯酸钠)3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其中,鑫盐化工氯酸钠生产线受损,大部分工业盐及成品氯酸钠被泥石流卷走。

    灾害发生时因生产设备损坏造成气体外泄,引起部分群众呼吸道不适,143人入院治疗。截止7月4日9:00,入院人员全部出院。

    灾害发生后,阿坝州环保局、茂县环保局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阿坝州环境监测站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并使用气体应急分析仪对厂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应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岷江干流茂县牟托村境内和岷江干流杂谷脑汇合处七盘沟境内所采水样所有指标达到标准,对水体无影响,未检出氯气及氯化氢气体;四川省环境保护厅还组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紫坪铺水库下游黎明村取水口和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附近柏条河取水口、徐堰河取水口布点监测: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六价铬、铜、锌、硒、砷、铅、铁、钡等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限值,符合国家饮用水源二级质量标准,没有受到污染。

    省环保厅接到泥石流灾情报告后,杨雪鸿副厅长受姜晓亭厅长的指派,带领省环境监察总队应急工作人员、省环境监测站专家前往茂县现场协助当地应急处置工作。为确保泥石流灾害地区及下游地区环境安全,省环保厅加强了应急值守,随时调度并向环保部报告现场信息;加密布点监测,及时掌握岷江下游地区水质状况。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43 |
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 ... /14081030096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14:08  中国绿色画报
  文图 / 绿色和平组织

  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知名服装品牌供应商向中国江河排放环境激素类物质
  北京,2011年7月1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经过一年多的采样调查后,于今日发布了最新调查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报告指出,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应商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能够干扰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绿色和平要求这些品牌立即承诺淘汰和消除其供应链中使用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

  “在倡导健康理念的同时,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知名运动品牌却正与污染者同流合污。”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李一方说,“在光鲜的另一端是这些供应商的排污管,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排入中国的江河。”

  自去年春天起,绿色和平曾数次对位于宁波的雅戈尔(9.97,0.03,0.30%)纺织工业城和位于中山的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所排的废水进行取样,并将样本分别送至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绿色和平研究实验室以及荷兰Omegam独立环境分析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废水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为壬基酚(NP)、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这些物质干扰生物的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并对免疫系统和肝脏有影响。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即使含量很少,也极具危害性。

  欧盟、美国及相关国际公约均已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管制。中国政府也于2011年1月将壬基酚列入《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壬基酚(NP)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但在中国,其用量却仍呈增加趋势。

  中国是全球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70%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的有机污染物是由工业废水排放所致。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纺织业消耗大量的具有持久性和危害性的化学品,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为众多国内外服装品牌提供了生产基地”,李一方说,“但同时中国却因此成了污染重地,中国公众的健康和环境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为了推动这些品牌和供应商积极响应“无毒未来”的号召,淘汰其在供应链和产品中的所有有毒有害物质,绿色和平志愿者今日来到位于北京三里屯Village的阿迪达斯和耐克专卖店门前,将多幅污染图片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在其店墙上写下“为中国江河去毒”的字样。“在纺织品供应链中,大品牌公司对整个服装行业起主导作用”,李一方说,“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这样的行业巨头完全有能力对整条生产链的改进做出贡献,带动整个行业向无毒方向发展。”

  绿色和平要求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等品牌起到领导者和创新者的作用,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逐步淘汰有毒有害物质。与此同时,绿色和平呼吁中国政府以预防性原则为基础建立系统性的化学品管理体系,以逐步减少并彻底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9:57 |
回顾十大中国水污染事件
http://www.hnhenghao.com/ns.aspx?id=407


中国水现状

http://www.hinature.cn/Nature/wh ... s/China_water.shtml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河流污染近况
    来自国家环保局的信息:自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3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发生一起饮用水源受到砷(砒霜)化合物污染。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岳阳县城饮用水源新墙河水质进行例行监测时,发现砷超标10倍左右。污染事件发现后,有关部门迅速通知8万多居民,要求不要饮用自来水,并安排18台消防车向居民提供饮用水。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光2001年到2004年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件。尤其是因企业违法排污和事故而引发的重大水污染事件也是接连发生。去年底至今年初不足3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3起。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部分江段污染,导致沿江居民用水发生困难。12月,广东一企业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下游10万人无法饮用北江水。2006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霞港湾因水利工程施工不当,导致含镉废水流入湘江。

    这些频发的事故对于我国本来就脆弱的水污染防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3.46万公里河流和322座水库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水系412个监测断面中,劣类的水占27.9%,即近1/3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都不合格,90%城市的地下水已经被污染。在部分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已经明显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



西南三省之云南仅仅就一例污染案子就足以说明该省的污染状况已经登峰造极

云南曲靖“镉污染”事件
http://yn.people.com.cn/GB/210654/210670/15427828.html
云南镉污染村庄成“死亡村” 村民已由害怕转为麻木(组图)
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1-08-16/0000061170s.shtml

西南三省之贵州省的污染也不甘落后


贵州桐梓80余名中学生被污染气体熏倒入院(图)

http://news.sina.com.cn/c/p/2011-06-24/120622699034.shtml

云南50吨偷运至贵州铬渣连同受污染土壤被运回
http://www.fjsen.com/h/2011-08/30/content_5754062.htm

贵州遵义:乌江污染致大批鱼苗死亡 渔民负债未获赔偿
http://www.cnr.cn/china/ygxw/201108/t20110816_508374669.shtml

中广网贵阳8月16日消息(贵州台记者金化冰)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贵州遵义部分渔民因乌江污染重致鱼死负债,至今没有获得赔偿。
  污染从2010年5月份开始。当时,乌江渔民们陆续发现养鱼的水面上有很多化学物不断往下游流去,自己所养的鱼不断死亡。而经过政府调查,水面上的漂浮物是磷。这次污染使得大批乌江鱼苗死亡,众多渔民血本无归。
  污染事件发生后,乌江大坝附近的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成了重点怀疑对象。2010年,贵州省人大代表关于督促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整治乌江河库区水体污染的建议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其办理情况显示,2010年底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解决了对周边河流水体的污染问题。自发现乌江水体被污染以来,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通过抽水试验等一系列措施,至今未找到污水渗漏的污染源。这也意味着乌江水的污染源一直没有找到。按照有关规定,排污单位如造成渔业污染事故应,由事故发生地渔政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赔偿。但无法认定排污单位,渔民未得到赔偿。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