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往事
翟平国
本来在我心里不想再去翻动那一页了,但1000多个日夜过去了,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惊心动魄的一场场生死救援、穿越生死的奇路之旅在让我留下了太多的泪水,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空前的洗礼。但是,这些日子总在看到一些灾区的消息,让我又忍不住翻开了那几个从灾区带回的采访本,本上的字迹非常潦草,又是在露天的雨中写下的,许多的话语已模糊不清,但那些精确到分秒的救援记录和不忍心写上去的获救(遇难)学生的名字还是清晰地跳进我的脑海。
我是驻京部队的一名战士报道员,5月初,因为下属部队的一名副总队长,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典型,我前往成都采访。 5月12日中午成都的强烈震感,使我毫无选择的加入抗震救灾的队伍行列。仅仅在震后7小时,我就和驻地部队的第一支救援队伍开赴重灾区什邡蓥华镇参加救援。而因为地震造成的通讯中断、交通中断,就连我跟随的救援队高最指挥官总队政委也不知道我们去执行什么任务。
从我采访本上看到,我们12日21时20分从成都营区出发,5分钟后,车队到一个叫蜀明西巷的加油站加油,而排队加油的车已排成了长队,当得知我们是执行救灾任务的车队后,在交警的奋力指挥下,我们才加到了油。而使上主路时发现交通已极度瘫痪,快行线上基本都是军车和拉着警报的警车、救护车,我们才感到情况一定非常严重。
21时35分,我们终于摆脱拥堵,驶入成绵高速,开赴德队方向,21时58分,我们得到一个不很明确的任务——开赴德阳,到德阳市政府领受任务。10时40分到达德阳,5分钟后接到德阳市指示,开赴什邡。
23点,天上下起了小雨,20分钟后到达什邡市,看到大街上搭满了帐篷,到处是惊惶失措的人群。在什邡市政府在体育场搭建的临时指挥中心,已经有一车又一车的伤员被运进,部队和地方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抢救。随后我们得到的明确的救援任务,赴蓥华中学执行坍塌教学楼被困师生救援任务。在时断时续的小雨中,我们艰难地向蓥华中学行进。那是一条正在施工的道路,路上堆满了沙石骨料,坎坷不平,由于余震不断,再加上电力中断,漆黑一片,行动异常难难。一路上有许多从灾区逃离的群众惊恐而过,看见我们的车队,大声的呼喊,至今记得最清晰的一句就是“快点去救人,前面埋了好多人!
13日0时5分,我们赶到指定地域什邡蓥华中学。这里已时一片废墟。一栋五层的教学楼整体坍塌,孩子们的书包、课本、作业本,散落一地,已被雨水打湿。紧邻的另一栋教学楼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残垣断壁中不时传来被困师生们求生的呼唤,情况十分危急。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由此展开。
在我的采访本上记载着这样一些数据和事件, 13日2时40分第1个学生获救、2时58分第二个、3时51分第3个、4时20分第4个、4时30分我的第二救援梯队到达,并带来急需药品,5时19分第5个生还者被救出,5时50分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漂泊大雨,7时8分第6个,8时30分第7、8、9个生还者相继救出,9时55分第10个,11时10分第11、12个,14时38分第13个,5月14日凌晨2时38分,经过35个小时的抢救,我们救出第14个幸存者、蓥华中学废墟中的最后一名生还者……
从那大雨不停的30多个小时生死营救到随后参加打通向震中汶川的生命通道以至到唐家山堰塞湖排险,许多往事一起涌上我的心头
5月16日,在我前往绕行马尔康前往汶川,路过宝兴县在一个叫“绵篪饭店”的小饭馆吃饭的时候,饭店老板因看到我们的车厢上喷写着“抗震救灾”而在我们的餐桌上点上蜡烛为我们祝福,而结帐的时候,被告知我们的帐单已有人买过,在老板的指示下,我看到几个已经走远的学生模样的男女青年正在向我们挥手……
还有在汶川县打通汶(川)茂(县)公路时,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的余光石、李会丽等十几个村民每天都用从废墟中挖出的粮食,在空旷山坡上,搭起灶台为我们做一锅热腾腾的饭碗……
5月24日,当我从汶川返回成都翻越依然风雪弥漫的夹金山顶时,一个满头白发的藏族老阿妈,非要给我塞上几个热馒头,当我执意不要时,她却重重在跪在了地下……
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我已远在北京,但我还是想灾区人们说一起,祝你们平安幸福!
通联:北京市莲花池南里11号
邮编:100055
xcczpg@163.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