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政府关于 “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指导意见精神,扎实抓好环渝腹地经济建设,现就武胜县如何做好“一区块”经济建设、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借势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建好三大基地
(一)建好农产品供应基地。立足重庆及“成渝经济圈”内城市市场需求,改善和优化农副产品生产空间布局,充分利用重庆发达的市场、信息和交通网络,跨越区域界限,发展农产品生产和交易。重点作好“一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建设一个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的示范园,依托省道304线的交通优势,建立沿线的生猪、蚕桑、果蔬产业示范带,以及依托嘉陵江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沿线的果蔬、水产产业示范带,突出生猪、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和蚕桑、水产两大特色产业,力争将武胜打造成为重庆市场重要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建好产业承接基地。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按照“整合要素、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合理分工”的要求,科学规划县城农副产品加工园、街子机电制造园、中心能源化工园、万善现代仓储物流园四大特色园区。着力培育以同化食品、安泰丝绸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春瑞化工、天然气资源深度开发等为龙头的能源化工企业;以银钢凸轮,鑫光铁塔等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产业;以福安药业,辉雅电子等为龙头的生物及电子新兴产业,增强与重庆企业的配套能力,把武胜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产业承接基地。
(三)建好能源供应基地。支持东西关电站和桐子壕电站满负荷生产,力争东西关电站扩能项目,全力做好在武胜拟建核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及早立项建设;依托武胜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支持和配合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将武胜打造成为重庆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二、承接四大产业
(一)承接装备制造产业。重庆是西南最大工业基地,形成了庞大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由于城市拓展,地处主城区的企业,需要向外转移。武胜以鑫光铁塔为载体,承接重庆的装备制造配件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内燃机及通用汽油机、仪器仪表、环保设备、输变电设备、机床,进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齿轮箱、内燃机、核电辅助装备等工业链。生产加工电线电缆,中小变压器,微小型普通球轴承,水泵,低压电器等配件设备。
(二)承接汽摩配产业。重庆在主城区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由于主城区功能转变,地价昂贵,劳动成本大,摩汽工业不利于在主城区发展,势必寻找新的出路,实行产业转移。武胜以银钢产业园为核心,承接重庆的汽摩配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主要生产加工摩托车凸轮、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汽车变速器箱体、壳体、模具、汽车曲轴箱总成、发动缸体、缸盖、摩托车系列缸体等各类汽车、摩托车零部件。
(三)承接电子信息产业。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发展速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重庆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布局。以辉雅电子为重点,承接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重点引进重庆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含汽车电子)、数字化仪器仪表(含数字医疗)、信息家电,光伏和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新型显示器件等工业链。
(四)承接轻纺产业。重庆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轻纺工业已成为转型或转移的重点。武胜应积极与重庆轻纺工业密切合作,利用丰富的蚕桑资源,依托安泰丝绸园区、欣欣纺织等,承接重庆轻纺工业产业转移,共同开拓生丝、纺织工业市场。
三、推进四位联动
(一)加强科技合作。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重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联合攻关、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承接和转化重庆的科研成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机制。紧紧抓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扩张、扩散的机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制造业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和科研院所中小型项目落户武胜提供优良、便利的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型龙头企业在我县布局科技研发中心,邀请重庆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来开展技术教育服务活动,选派干部和科技人员到重庆对口单位进行深造和挂职锻炼。推动与重庆市合川区科技局签订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共同孵化升级重庆科技成果。
(二)深化交通协作。重点打造与合川的快速通道,加强与合川的工作对接,推动已达成的共建边际交通协议书的实施。完成改造升级宝箴塞至合川燕窝公路、开工建设清平至合川古楼、清平至合川七间、中心至合川广贤农村断头公路;加快嘉陵江航道整治,建设嘉陵江水运码头,提升通达里程和运力。加快与重庆大交通、大市场连为一体,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公路、水运交通体系,缩短渝武两地时空距离。
(三)推进信息共享。开放武胜媒体市场,力争全部开通重庆广播电视节目频道,提高重庆广播电视节目在武胜的收视率。定期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开辟专栏、专版,介绍武胜有关情况,提高武胜在重庆的知晓率;定期在武胜电视台开辟“渝情动态”栏,介绍重庆与武胜相关情况。加快与重庆教育信息网的资源合作共建步伐,实现网站之间的链接和互通,搭建渝武工作信息平台。
(四)开展政策互动。学习借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优惠的财税奖励、融资、行政规费、土地、投资服务等政策和制度,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做好与重庆的政策衔接,形成政策一体化,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平台。学习借鉴重庆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的经验,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银、企、投、担多方合作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做好做大做强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组建投融资集团,推动武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壮大发展。 (武胜县政府办 余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