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87|评论: 17

贾母艺术形象赏析之一  贾母的慈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14:49 | |阅读模式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除了其他的成就因素外,就人物艺术形象而言,它不仅塑造了贾宝玉和钗、黛、湘、探等众多青年男女的典型形象,它还塑造了古今中外与众不同又难得一见的一个老太婆丰满而鲜活的艺术形象——贾母。我初步归纳了一下,,贾母这个形象最突出的有慈爱、智慧、文化、超脱和好玩这五个特点。今天先说第一个特点,贾母的慈爱:

贾母爱宝玉黛玉就不用多说了,二人是她的嫡亲家孙和外孙女,什么“心肝肉儿”呀,“不是冤家不聚头”呀,爱得来气的哭,爱的来瞎骂人。谁教她是宝黛的亲老祖宗呢?无论她爱到何种程度都不过份,都是人之常情。但惜春是五代祖的孙女,虽说是本家,也隔了好几代,父亲又还健在,又有哥哥嫂嫂,贾母却硬把她揽到自己身边呵护供养,朝夕不离的惯着她由着天性成长;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侄孙女,纵然父母没了,还有叔叔婶娘,也轮不上你贾母负责,但贾母还是从小就把湘云接到贾府自己养育,并安排最信任的袭人服侍,任其自由幸福的发展。对王熙凤爱得更特别,经常是在玩笑似的挤兑和调侃中增进祖孙媳妇间的感情,凤姐就是贾母的开心果,贾母就是凤姐的保护神。妙玉是贾政的私生女,贾府也不敢认她,但贾母不但让王夫人把她接到大观园的拢翠庵当尼姑掩护身份,还时不时的利用各种机会去看她,想方设法与她多说几句话。迎春和探春是姨娘所生,贾母也不歧视她们,把她们连同宝黛湘惜都拽到自己身边罩着,就像老鸡胞小鸡一样,叽叽叽,咯咯咯,热闹快乐开心,尽情享受着隔代亲的天伦之乐。

贾母对自家人慈爱,对外人也很慈爱。宝钗到贾府,贾母并没有因她对黛玉有直接威胁而产生丝毫的偏见和歧视,而是热情大方的一直爱着宝钗,如“我说这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呀,再如“千真万真,从我家四个女孩儿算起 全不如宝丫头”等,赞美之词不绝于口,甚至爱的来把辈数都整拐了,直呼“我的儿···”;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自己出钱给她举办盛大的生日宴会;见宝钗室内清素,立刻叫鸳鸯把自己珍藏的高级名贵古董找来作装饰。贾母对宝钗的爱心和气量,不能不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贾母一见到宝琴,就更是爱不释手了,又是让她与自己一屋睡,又把连黛玉湘云都没享受到的名贵衣服拿来给宝琴穿,还命王夫人立即认作干女儿,最搞笑的是,明知别人已有婚姻归宿,还装模作样的向薛姨妈问宝琴的生庚八字,意想把她介绍给宝玉。此外,她对岫烟李纹李绮也是很喜欢的,甚至还愿为岫烟嫁薛蝌当媒人。

贾母的慈爱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她上爱以前从未蒙过面的刘老老,爱得真心诚意,爱得有滋有味,下爱剪蜡烛的小和尚,爱的恻隐怜弱。她不但爱自家的孙儿孙女和薛李邢家的小姐,对丫鬟婆子管家们也广施爱心。你看她对鸳鸯、晴雯、袭人、紫鹃等丫鬟是多么的关照和器重,都把她们安排在十分重要的岗位上;让老了的管家婆子安度晚年,同他们一起打牌聊天。在此仅举一个例子,贾母的大儿子贾赦要娶鸳鸯为妾而鸳鸯整死不干,贾母为了顺鸳鸯这个丫头的心意,哪怕鸳鸯当众征对贾母的心肝肉儿宝玉说出了非常刺耳的话:不要说宝玉,就是宝天王,宝皇帝我也不嫁!如我是贾母听到这些气早就不打一处来了,而贾母不但丝毫没生鸳鸯的气,反而还给鸳鸯掌起,宁愿出一万两银子给贾赦买妾,也要把鸳鸯留下来。反过来如果鸳鸯一心愿意嫁给贾赦,我想就凭贾母的慈爱之心,虽有不舍之意,也不会去硬性阻止的。

都说贾宝玉是博爱,尤其对女孩子们是特别的爱,但他与贾母的慈爱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贾母爱得实在,爱得有力,爱得解决问题;而宝玉爱得虚幻,爱得无能为力,爱得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宝玉的博爱与贾母的慈爱之所以有如此的天壤之别,最根本的原因是贾母会爱,而且具备了爱的条件和资本;宝玉不但还没学会怎样去爱,更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博爱的条件和资本,你看金钏、晴雯、黛玉,哪个不是被他爱死的?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大观园的女孩子们才得以有一段相对快乐的生活,她们的成长过程才有一段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她们也才有了一段美不胜收的绚丽人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3-2 17:30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
-----------------------------------------------
衣食足,知礼仪;她有一种无私的真爱,还有一种出自恻隐之心的怜爱,这两种爱不好等同的。
问好毛先玉朋友!

发表于 2010-3-2 19:14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大观园的女孩子们才得以有一段相对快乐的生活,她们的成长过程才有一段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她们也才有了一段美不胜收的绚丽人生!

-----------------

评论精湛!

但个人以为,也正是贾母的慈爱,造成了宝黛的悲剧人生!造成了宝钗宝玉的不幸福……

发表于 2010-3-2 21:33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
分析精到,唯赞叹而已
发表于 2010-3-4 14:02 |
分析精到,颇有先生之同感,,无先生之笔墨。
以曾经的一首拙作相顶:  
       七    律 1978年8月                  
     看越剧电影<<红楼梦>>有感
                                                     
   宝黛终成千古恨,红楼歌唱续悲音.。        
   瀟湘绿竹斑斑泪,怡馆主人段段情。                     
   最恼凤丫桃李计,可怜婆祖悯惜心。               
   人亡花谢惊天地,暮鼓晨钟鸣不平。   
       见笑了!

发表于 2010-3-4 14:27 |
先生研究红学深透,非一日之功!欣赏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0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
-------------------------------- ...
又一村 发表于 2010-3-2 17:3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问好一村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2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 ...
萍水 发表于 2010-3-2 19:14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萍水老师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3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
分析精到,唯赞叹而已
秋水为弦 发表于 2010-3-2 21:33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秋水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4 |
分析精到,颇有先生之同感,,无先生之笔墨。
以曾经的一首拙作相顶:  
       七    律 1978年8月      ...
一潭碧玉水 发表于 2010-3-4 14:0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过奖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5 |
分析精到,颇有先生之同感,,无先生之笔墨。
以曾经的一首拙作相顶:  
       七    律 1978年8月      ...
一潭碧玉水 发表于 2010-3-4 14:0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拜读好诗,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21:07 |
先生研究红学深透,非一日之功!欣赏好文!
虚无缥缈 发表于 2010-3-4 14:2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虚无缥缈朋友赞赏,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0:29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 ...
萍水 发表于 2010-3-2 19:14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家族利益与她的慈爱相比,前者是第一位的,所以说宝黛钗的悲剧是社会生态使然,而不是贾母故意制造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4:48 |
贾母的慈爱之心,是仁爱传统、家庭熏染、社会地位和天性使然的结合体。正因为有贾母这种实在有力的慈爱 ...
萍水 发表于 2010-3-2 19:14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萍水老师的厚爱,有空到彭山回乡知青的我这个老朋友这里来玩吧!

发表于 2010-3-14 16:35 |
但是我总在疑惑她(们)的这种爱的博大,她的这种爱,居高临下,以一种俯就显示出宽阔且率真无邪的胸怀,是不是因为养尊处优的地位给她的这种个性的必然?我想,她这种很真的慈爱起码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倒像一种施舍----虽然很可能贾母不是故意的。
曹雪芹描写的贾母这个形象,无忧无虑,正是贾府歌舞升平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实正反衬着贾府后来的没落的悲惨的几大落差。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
再读,有感。

发表于 2010-3-15 21:15 |
谢谢萍水老师的厚爱,有空到彭山回乡知青的我这个老朋友这里来玩吧!
毛先玉 发表于 2010-3-14 14:4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邀请!有空一定去拜访先生!

发表于 2010-3-16 22:32 |
红楼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理解为封建社会没落史再现----这虽然不是红楼梦作者想表达的的全部含义。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1:04 |
红楼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理解为封建社会没落史再现----这虽然不是红楼梦作者想表达的的全部含义。
又一村 发表于 2010-3-16 22:3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从曹雪芹的“无材补天”思想(脂批说是“书之本旨”)来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就是展现封建社会的没落史。问好一村老师!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