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928|评论: 17

玉手持古扇--古扇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7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手持古扇—古扇源流

(图文编辑/墨缘)

01.jpg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汉族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苇做成的权力象征物,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因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所以扇子又叫“宫扇”。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在这一时期,与扇子有关的诗词大量出现,像李峤的《扇》、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等。古代文人墨客要是手中无扇,就像小资不养宠物狗一样,显得有些没品位。到了清代,不光是文人墨客,就连踏入仕途的官员、账房先生,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也喜欢摇扇“摆造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也就是说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从秦至汉都在沿用,张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纳贤才的主张,但到了魏晋之时竟成为皇帝的专用。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中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
  凉友,是扇子的一个别名。宋陶谷《青异录·器具》:“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
  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扇子谣】扇子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有人问我借,等到明年冬。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扇源流
03.jpg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
04.jpg

  中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
  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
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如果说折扇源于日本的话,此时已真正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06.jpg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发表于 2019-11-1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欣赏、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07_780.jpg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扇面上作画写字,在三国时就有,据《晋书》记载,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的故事。在扇面上作书绘画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所收藏。由于扇面形态独特,文人墨客苦心经营,别出心裁,依据扇面形状绘制出千姿百态的图画,抒发出令人赏心愉快的语言诗句。当今书画藏品中的历代名人佳作以成扇或扇面形式的作品数量不少,成了书画艺术的珍宝。
20191117154859.jpg

  在折扇上写字作画并非易事,由于扇面的形态不同,高低不平,材质多样,要在上面创作出气势贯通,潇洒流畅,令人赞美的作品,确实需要精心设计,耐心经营,反复实践才能达到,从古人的经验中我们看到较多的有如下几种章法设计:一是一行长一行短的章法,如图1,这种形式使用行草书体最为适宜,可以收到气势流畅,磅礴大气,美不胜收的效果。二是行行字数相等的章法,如图2中国将军书画网),这种形式适宜使用隶书、楷书,显出古穆朴实、清雅遒劲、厚重耐看的效果。使用篆书、甲骨等也很耐看。(如图2 中国将军书画网)三是一字成行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合写大字,书体不限,沿着折扇弧边书写,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显得空灵、自然、大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以上三种形式的章法,都是沿着扇面的弧边书写成弧形的,今人也有别出心裁的,在扇硕中部排成平行四边形(或圆形)的形态,吾以为这种形式虽不够自然但只要安排得当,特别是安排好落款和印章,同样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关于团扇(即圆形镜面)的书法创作,比起折扇要自由一点,可以沿圆形布满扇面,也可取中间排列成方形,也可半方半圆,也可只写一个单字,也有一番韵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法国宫廷贵妇们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贝壳、玳瑁、椴木等为扇骨,上面镂雕精巧的涡旋纹、玫瑰花等洛可可风格的图案;扇面以羊羔皮、纸、雏鸡皮、中国的绢和纱等制成,饰以彩绘、刺绣、珠绣等,风格秀丽。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使英国折扇生产逐渐兴盛。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准下,200多名伦敦折扇匠师成立了同业公会。1747年,伦敦折扇同业公会成员达839名。17和18世纪,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
001_780_1.jpg
  随着丝绢纺织技术的进步,绢宫扇(又叫团扇、绢扇、纨扇)开始流行。汉班婕妤、南朝梁武帝萧衍、唐诗人刘禹锡和杜牧。宋诗人王安石等都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折扇


  中国从宋代起大量制作折扇(又叫“折叠扇”、“聚头扇”),折扇扇面少数用绢(左上图),多数用纸裱糊。宋代赵彦卫认为中国的摺扇是从朝鲜传入的,他在《云麓漫钞》中说:“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象牙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朝鲜)。”其实中国在南齐(479-502年)时已有摺扇了,《南齐书·刘祥传》:“司徒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通鉴》注云:“腰扇即摺叠扇。”中国历史上出现折扇的最早的实物见证,是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这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珍藏在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折扇。从此幅图可看出,早在南宋折扇已广为流行。
200_780.jpg
  明代之前,折叠扇少见,无流行之势。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折叠扇始于明永乐年间。折叠扇是因为受到永乐皇帝喜爱,所以在明初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刘元卿《贤奕编》记载:“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永乐皇帝朱椽对折叠扇垂青,众大臣得到赐赠,倍加推崇传播,世俗之见日趋改变。同书又记,“南方女子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而折叠扇首先在宫廷中使用,作为御用到地方上普及总是要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从流传的及出土的明代折扇,主要都是明代中、晚期。而且主要产地是蜀、吴二地。
psb (1).jpg

  明清两代中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虽是艺术虚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同时,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常州著名画家浑南田,都有扇面书画佳作传世。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11-2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手持古扇-古扇源流

玉手持古扇-古扇源流
101.png

扇子的分类主要有:真丝扇(安徽)、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唐】白居易关于扇子的诗句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微信图片_20191120204621.png

编辑完毕。图文来源于网路,如有不妥,请联系并做及时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老师的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读:《玉手持古扇—古扇源流》后,我与网友的的一段对白: 20191122060748.jpg

20191122060837.jpg

201911220608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缘:有些东西,只能意会,对吗?所以,我就在网上查资料,终于找到了相关的答案。
网友:嗯

墨缘:最后 我用图文形式,编辑这个内容,大家体味美的来源。
网友:是的。
20191122062646.jpg

20191122062714.jpg

发表于 2019-11-24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缘用了几年时间收集的一组江南风情组照(这是摄影者组照中三张)...... 006.jpg

014_850.jpg

00-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手持古扇

发表于 2022-8-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9-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扇文化,编辑费功夫。大赞!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