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45|评论: 14

请问相关领导,1998年毕业的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委培中专生该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0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15: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10: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16: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3: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过去了,未分配大中专生却未引来任何转机。反而这个群体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眼中的“不稳定因素”。这个“埂”当然使得他们咽之不下,其实国家欠他们远非一份工作!

一、培养问题。大中专未分配生的最大的悲剧在于用体制(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培养,却直接被弃之于体制之外。当然这也是改革的阵痛,而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们恰逢遭遇改革。试想由计划经济时代培育出来的“产品”被直接抛入市场经济,其下场能好得了哪去。他们作为第一代处此境遇的学子其生存状况不为乐观。由最近网络舆论浪尖的“伍继红事件”可以设想一下未分配大中专这二十年来的境遇。笔者也曾在文章中描述过自己的苦逼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见《十八年前,我中专毕业》一文。
二、分配问题。不可否认,当初选择念大中专的学子都是奔着包分配去的。然而取消分配令广大中专生所料未及。无论按政策还是国家法律制度以及当初的分配原则与政治指令,那几届(1994-1998级)都是包分配的。地方政府直接用行政方式简单粗暴地不予以分配是有违国家政策与法令的初衷的。毕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则,是改革逐渐推动的基本底线。否则一棍子打死,一刀了断的方式势必带来更多的问题,这也是转轨后必然的代价。殊不知,今天城乡差异的拉大、医疗养老体系的多轨并举、编制下的临时工合同工等问题都是改革的后遗症。而大中专生分配问题,却直接被闷棍打死。

三、编制问题。倘若未分配大中专生在一纸“不包分配”政策下,对分配对编制绝望也就算了。可当下各地纷纷曝光当年大中专生的编制被地方政府“侵吞”以行贿舞弊的方式以权谋私“私下倒卖”、“冒名顶替”等离奇现象。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个别地方政府当初打着不包分配的幌子却行此勾当,实在令人发指,令广大大中专生们义愤填膺。


四、户籍问题。当初很大程度上大中专生们因自己念书而“农转非”而庆幸。然而毕业后却发现自己成了“孔乙己”,一个夹缝中的人。城市他们无立足之地,农村又回不去了。笔者曾在《回不去的农村户口》一文中讲述自己一位中专同学回老家盖房子却因自己非农村户口被当地政府回绝一诡异事件。(可惜文章一天便被和谐下架了。估计本文命运也好不了哪去。)至今仍有未在城市买房的同学,户籍成了他心头的伤。因为考中专而“出去”,农村已没有了他名下的土地,连对父母的宅基地重建的权力也失去了。

五、名誉问题。回首过去,当初的大中专生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而现在呢,中专成了低学历的代名词,好端端的中专学校成了成了学渣收容所。以至于笔者每次在履历中填写第一学历时都有点犹豫要不要填“中专”。连“贵为”明星的赵丽颖在清华大学校门口拍个不露脸照都被网友喷“无资格”。有人说当初考取中专的难度绝对不会低于今天的重点大学,这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一定是难以置信的。

六、维权问题。多年来全国各地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各地市、县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更是此起彼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而部分地方政府却视待分配大中专生维权事件为不稳定因素,某些地方甚至出现截访等粗暴干涉事件。

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历史处境极其尴尬,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教育体制转型期的前夜。然则这些毕业生广泛地遍布于每一个地市、县,有数万人之多,涉及地域之广、规模之大让人慨叹。在他们毕业之后,中国教育体制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却对他们则选择了遗忘。而今,社会对他们的处境已近一无所知。写下此文,以期广大民众能够了解并同情其所处、所想及所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11: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过去了,未分配大中专生却未引来任何转机。反而这个群体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眼中的“不稳定因素”。这个“埂”当然使得他们咽之不下,其实国家欠他们远非一份工作!

一、培养问题。大中专未分配生的最大的悲剧在于用体制(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培养,却直接被弃之于体制之外。当然这也是改革的阵痛,而广大未分配大中专生们恰逢遭遇改革。试想由计划经济时代培育出来的“产品”被直接抛入市场经济,其下场能好得了哪去。他们作为第一代处此境遇的学子其生存状况不为乐观。由最近网络舆论浪尖的“伍继红事件”可以设想一下未分配大中专这二十年来的境遇。笔者也曾在文章中描述过自己的苦逼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可参见《十八年前,我中专毕业》一文。
二、分配问题。不可否认,当初选择念大中专的学子都是奔着包分配去的。然而取消分配令广大中专生所料未及。无论按政策还是国家法律制度以及当初的分配原则与政治指令,那几届(1994-1998级)都是包分配的。地方政府直接用行政方式简单粗暴地不予以分配是有违国家政策与法令的初衷的。毕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则,是改革逐渐推动的基本底线。否则一棍子打死,一刀了断的方式势必带来更多的问题,这也是转轨后必然的代价。殊不知,今天城乡差异的拉大、医疗养老体系的多轨并举、编制下的临时工合同工等问题都是改革的后遗症。而大中专生分配问题,却直接被闷棍打死。

三、编制问题。倘若未分配大中专生在一纸“不包分配”政策下,对分配对编制绝望也就算了。可当下各地纷纷曝光当年大中专生的编制被地方政府“侵吞”以行贿舞弊的方式以权谋私“私下倒卖”、“冒名顶替”等离奇现象。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个别地方政府当初打着不包分配的幌子却行此勾当,实在令人发指,令广大大中专生们义愤填膺。


四、户籍问题。当初很大程度上大中专生们因自己念书而“农转非”而庆幸。然而毕业后却发现自己成了“孔乙己”,一个夹缝中的人。城市他们无立足之地,农村又回不去了。笔者曾在《回不去的农村户口》一文中讲述自己一位中专同学回老家盖房子却因自己非农村户口被当地政府回绝一诡异事件。(可惜文章一天便被和谐下架了。估计本文命运也好不了哪去。)至今仍有未在城市买房的同学,户籍成了他心头的伤。因为考中专而“出去”,农村已没有了他名下的土地,连对父母的宅基地重建的权力也失去了。

五、名誉问题。回首过去,当初的大中专生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而现在呢,中专成了低学历的代名词,好端端的中专学校成了成了学渣收容所。以至于笔者每次在履历中填写第一学历时都有点犹豫要不要填“中专”。连“贵为”明星的赵丽颖在清华大学校门口拍个不露脸照都被网友喷“无资格”。有人说当初考取中专的难度绝对不会低于今天的重点大学,这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一定是难以置信的。

六、维权问题。多年来全国各地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各地市、县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上访事件更是此起彼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而部分地方政府却视待分配大中专生维权事件为不稳定因素,某些地方甚至出现截访等粗暴干涉事件。

计划体制末期的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历史处境极其尴尬,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教育体制转型期的前夜。然则这些毕业生广泛地遍布于每一个地市、县,有数万人之多,涉及地域之广、规模之大让人慨叹。在他们毕业之后,中国教育体制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却对他们则选择了遗忘。而今,社会对他们的处境已近一无所知。写下此文,以期广大民众能够了解并同情其所处、所想及所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3: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7 08: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0: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1: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