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30|评论: 4

[民生杂谈] 庭审虚化损害了司法公信力,直接由审判委员会决定被告人犯罪的时代该结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司法实践中纠正的冤假错案引发出的证据认证问题,迫切需要对长期存在庭审虚化问题予以修正,以适应司法公正的需要。从司法审判自身的角度讲,近年来发生的呼格案、陈满案、张氏叔侄案,极大的损伤了司法公信力,审判机关本身亦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冤案的形成,会发现犯罪结果的出现无一例外均和侦查机关的刑讯或做假等行为有关。司法实践中,当审查起诉机关将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移交审判时,由于庭审功能的抑制和审判经验的惯性,在庭审中很难对证据的三性严格甄别,既使审判中对部分证据有疑问,基于证据规则或各司法部门职能的规定,最后妥协的结果还是认定存疑的证据,从而造成了冤假错案。例如有些案件中,裁判者感觉证据有疑,也只是疑罪从轻,以保留案件在未来有可以予以纠正的机会,此种选择方式对裁判者本身来讲,己实属不易。随着一些重大错误案件的改正及责任的追究使司法实务界达成了严格贯彻疑罪从无、直接言词理念、证据裁判,使案件经得起法律检验的共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局高度提出了深化司法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是确立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庭审理的检验。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内容,要求司法部门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党中央及最高司   法部门出台的决定为庭审实质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庭审实质化改革体现了司法规律的要求,也是优化我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公开、理性、对抗的平台,对证据进行审查,对指控进行判定,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追究犯罪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欲实现上述目标,必先厘清当前刑事审判存在的问题。刑事审判既要惩治犯罪,同时也要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基于被告人在同代表国家的公诉机关的对抗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对公诉机关规定了严格的举证责任,审判机关承担着更为严格的证据标准。但司法实践长期形成 “重口供、重人证” 的办案思路是造成庭审虚化的主要因素,开庭时草草了事,庭下仔细翻阅卷宗,对被告人提出遭到刑讯逼供的辩解不予重视,缺少对证人的交叉询问,甚至还出现了XX市中级法院还不经法庭审理,直接由审判委员会决定被告人犯罪的案例,这些表现严重弱化了庭审的目的,所以构建科学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相关规定是解决庭审虚化的必经之路。

    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在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和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刑事诉讼程序封闭性和秘密性,让普通大众通过个案或参与庭审见到刑事诉讼的变革,而庭审实质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促实效,逐步进行制度完善,最终建立以审判为心的现代刑事诉讼制度。XX市中级法院不经法庭审理直接由审判委员会决定被告人犯罪的时代该结束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6-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XX=巴中,地球人都知道。
发表于 2018-6-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司法部门具有超强纠错的信心和决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隔壁的老王 发表于 2018-6-1 14:01
但愿司法部门具有超强纠错的信心和决心。

希望国家的法治及法制不要再继续被法律流氓们随意践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家伙些是人性泯灭还是道德沦丧?

1999年7月6日,江西省吉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李锦莲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1年2月24日,该案迎来变化。经最高法指令,江西省高院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该案。当年11月10日,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江西省高院裁定维持原判。

2017年上半年,最高检经复查后向最高法提出了再审建议。当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李锦莲的申诉符合重新审判的条件”,第二次指令江西省高院再审。2018年2月,江西省高院向李锦莲送达再审决定书。2018年5月18日上午9时,该案二次再审开庭在江西高院举行。澎湃新闻注意到,出庭检察员在检察意见中认为,该案在案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能证明李锦莲存在故意投毒的行为,依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建议法院改判李锦莲无罪。庭审持续了3个半小时。最后审判长表示,将充分考虑李锦莲及其辩护人和检察员发表的意见,综合全案情况依法作出裁判,择期公开宣判。6月1日下午3时,江西高院对李锦莲故意杀人案进行再审宣判:认定李锦莲故意杀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决定撤销原审判决,判决李锦莲无罪。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