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编辑于网络
在我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同时也衍生出劝酒文化。
虽说劝酒的历史悠久,但也不是那么好劝的。近日,广西一男子因喝酒猝死,4名酒友成为被告,因为不断劝酒,在场的4人要赔72万元。记者了解到,根据法律规定,由于劝酒人劝酒致使被劝酒人人身受到损害,即使劝酒人没有犯欲伤害对方的过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在此提醒广大热情又爱劝酒的朋友,感情表达到就好,喝多喝少莫多劝。
八成网民反感劝酒行为
只要上过酒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劝过酒,有时为了气氛,有时是情非得已不得不喝。像广西男子因喝酒猝死的事。前不久也在海南发生过。9月10日,海南文昌市文城镇某酒店举行一场婚礼,28岁的伴娘杨某因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身亡。
在四川,大学生晓斌和老同学相约聚餐。酒后,同学们在KTV唱歌时,晓斌因酒劲发作口吐白沫,被送医救治,当晚不幸身亡,医院初步认定其系急性酒精中毒不治身亡。
同样的悲剧还曾出现在吉林蛟河漂河镇,一男子在同学聚会时喝多,在回家的路上躺在了外面,当发现他时已经冻死在雪地里。
说到劝酒,网友们都深恶痛绝,17561名网友参加了媒体的相关调查,八成网民对“你是否反感别人劝酒?”回答说“是”。七成网友曾劝过别人喝酒。
对于劝酒文化,开公司的网友“@整点”说,不劝酒和不喝酒会显得自己小气和摆架子。“有时酒真的不喝不行,一是应酬中别人给你倒了酒,不喝,是不给人家面子;喝不完,就是不实在,所以很容易就喝醉了。二是请人喝酒,不劝酒,别人会认为你小气,连点酒都不舍得让朋友喝,以后还怎么一起做生意啊?其实,大多数人喝酒都是很无奈的,关键是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你不能另类啊。”
酒桌上领导让喝酒更让人无奈。网友“@埃文”表示,上司给你劝酒,你能推让吗?不喝的话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前途;同事给你劝酒,你也不能推辞,不然同事会认为你这人摆架子,瞧不起人。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关于喝酒的顺口溜: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有时喝多喝少真的会影响个人前程。”
四种劝酒情形需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