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组图]汶川地震后第一个遗址公园----青川县东河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4 10:16 |

建议将此帖置顶

发表于 2008-10-21 09:12 |
“来了就是支持,游了就是爱心”

发表于 2008-11-1 16:30 |

加快移民进程,尽快将断裂带和全县高山区一半以上的农民迁到棉广高速沿线的平坝地带——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日本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95%的人口居住在沿海的平坝地带,通过沿海铁路联络。

纪念死难的同胞是必要的,但过度发展这种旅游项目只能是短期行为,实属浪费资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8:57 |
11月12日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2008-11-3 10:50:50   来源:广元新闻网

 目前正紧张施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块巨石组成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地震灾区,又代表“汶川、北川、青川”,寓意山河依旧在,精神不倒,万众一心,重建新家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地震文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小学学生避难的麦地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小学学生避难的麦地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网记者 熊芙蓉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自2008512日以后,世人的目光便聚焦于此。

5.12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能量由汶川映秀经北川传播至青川,多条挤压逆冲断裂和多个推覆构造体在东河口集聚爆发形成,持续时间长达80多秒,地表破裂错距达2,造成多处山体整体崩塌或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陷。整个区域山河改观,地震烈度达到10度,掩埋群众780余人。是有史以来,青川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最为复杂的地震表现形式。

5.12后,这带滑坡体每天都在改变着自己的容颜:修路、堰塞湖泄流、修建地震遗址公园。每天都有不同的人群来到这里:亲人祭奠、军人救援、专家科考、干部慰问、领导视察、援建测绘、直到今天的游人参观。我想,地下的 780位地震罹难同胞如泉下有知,他们也尽可安息。

为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青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启动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20089月成立了青川县“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确立了“一年出成果、三年创品牌、五年成精品”发展战略,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性规划》,组织专门人员在地震遗址公园范围内进行了详细的资源普查。

据青川县旅游局一工作人员介绍,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以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为契机,在建设中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借势造景、美观质朴、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的原则;坚持富民惠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现已确定保护范围,划定保护界限,确立了保护的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制定了地质、堰塞湖、地震文物等保护措施。目前正加紧建设遗址公园大门、停车场、厕所、游步道、地震遗址广场和部分遗址保护栏、游览导视系统以及公园解说系统,残疾人通道、地震遗址广场、爱心广场、地震诗词长廊、地震知识长廊、王阳坪观景台、东河口小学遗址等设施和景点也正紧锣密鼓进行。

  

小资料: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烈的地震遗址群。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

包括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美仑美奂的堰塞湖。

20089月成立了青川县“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

106,四川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

1112日将举行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

 





发表于 2008-11-7 15:15 |
青川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8:38 |

写满伤痛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12日开放

 

 四川在线  (2008-11-10 06:36:47)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11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之日,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而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该地震遗址公园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公园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
地震遗址公园门口的房子满是裂痕

曾经美丽的东河口


  11月8日下午5日,东河口村牛圈包山的山顶上,传来“轰”的一声巨响。工人爆破了巨大的悬石,防止开园之后石头掉下来砸到过路的游人。这一天,公园在进行最后的赶工,大量村民来到设立纪念石的小广场,在石板上寻找着自己逝去亲人的名字。从9月17日起,幸存的东河口村村民每天带着工具赶工建设地震遗址公园。他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良田、曾经是房屋,曾经见证了多少回荡在山谷中的欢笑……

  入口 新华村

  亭子只剩下空空木架


  公园的入口,设在关庄镇新华村。地震前,两层楼房建在江边,从楼中穿过,可以走上一座铁索桥,到河对岸的新华村。当地人将这座桥称为新华桥,这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如今,河这边的楼只剩下一层,墙体上有交错纵横的裂缝。楼顶上,原来用木头建成的亭子只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边的山仿佛被刀砍过,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见。

  红光乡东河口村是地震遗址最为集中的遗址群。占地800余亩的遗址群,到处是“爆炸坑”。每一个景点,只是用简单的木篱笆圈住,除了必要的说明和指示牌,没有刻意进行装点。为了方便游客行走,用大大小小的石头砌出一条小路。无论站在遗址群的哪个地方,你总会看到十字架。十字架的下面曾经是热闹的村委会、救死扶伤的医院、有人嬉戏的院落。东河口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心里的疼痛。
重达150吨的地震石

孩子们在逛公园

遇难同胞纪念台

十字架下曾是热闹的地方

  第2站 地震石

  石下的良田消失不见


  一块重达150吨的巨石,盘踞在公园中。地震发生后,东河口村村委会一个人也没有了,从河南赶回来的何祥贵留了下来,成为东河口村的管委会主任。这块地震石的下面,是他家里以前的良田。这是一块奇怪的石头,与其他的石头形状、材质迥异。为了防止风化,管理方特地在石头表层涂上一层桐油保护。

  这块石头,从哪里来?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来的?还是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来的?何祥贵也说不上来。但他记得这一片原来都是良田,现在全部不见了。

  第3站 遗址广场

  三块巨石立成“川”


  广场上,迎面而来的三块巨石如同一个大大的“川”字。三块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间距排列着,寓意5月12日和14时28分。11月8日,工人正拿着涂料,在将中间巨石之下的时间数字颜色加深。遗址公园即将开园的消息,已经引来了很多游客。细心的游客惊奇地发现,3块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图。广场边,则竖立着震前东河口与震后东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广场一侧,无声的数据依然在描述着地震带来的伤害。

  第4站 堰塞湖

  堰塞湖水深18米


  东河口堰塞湖、红石河堰塞湖,是见证了那一刻的惨烈后,留在地球表面的两滴“眼泪”。

  最大库容达到300万-400万立方米、水深18米的东河口堰塞湖,站在公园广场即可看到全貌。地震垮塌的近3000万立方米土石堵塞了青竹江、红石河,在东河口形成了巨大的东河口堰塞湖和红石河堰塞湖。东河口西南面,红石河堰塞湖在残缺的王家山下静默着。地震时从中间裂开的王家山,一半被抬高甩出,另一半不断有巨石泥土倾泻而下,红石河就此被截成两段,一边形成库容200万立方米的堰塞湖,另一边,倒流至青竹江。曾经的青竹江红光段,已经不复存在,但当地人仍然未能改口,他们仍然会说:原来,学娃子喜欢在青竹江边上耍……

  第5站 东河小学

  英雄梨树拯救孩子


  立冬了,东河小学那株看来并不粗壮的梨树,树叶已然枯了。随风飘扬的,是那树顶上的国旗。地震发生时,103个孩子正在教室里上课,其中100名孩子在9名老师带领下,迅速疏散到栽着梨树的操场上。“抱住梨树!”杨国学老师一声喊,里面的孩子抱住梨树,外面的孩子抱着同学。上天最终眷顾了这群孩子,两幢楼在孩子们身后呈扇形倒下,梨树旁的孩子全部生还。“英雄梨树”是当地人给这颗梨树最大的赞誉。

  第6站 东河口大桥

  40米大桥了无痕迹


  红石河上,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连接两岸。村民在桥上相遇,偶尔闲聊两句。11月8日,何祥贵提着一袋石灰,沿途做着标记。在桥头,他用石灰粉画了一个方框,昨日,这个地方立起标志牌“东河口大桥”。这里成为“地震知识廊”里的一个景点。现在,这里只有乱石,没有水,更看不到曾经连接两岸的大桥。地震,让整个东河口河谷抬升了近百米。

  第7站 纪念台

  泪水湿碑文


  11月8日,很多村民围在一块4米多高的巨石前,巨石周围,堆积着刻着大量名字的黑色大理石。这里,将刻上青川遇难的近5000名乡亲的名字,建成“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台。“你们站的这个地方,脚下,就是后院。”白了头发的何先美一直流着眼泪,她的父母、妹妹、妹夫被深埋在纪念台之下。何姓大家族里,几十口人因地震遇难。13岁的何元敏,这个在东河口小学幸存的女孩,在石碑上画出一个湿漉漉的圈。圆圈之内,有她的父母和爷爷的名字。

  到达公园路线

  从成都出发,沿成绵广高速前行约207公里,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后,大路口左转,上青川二级公路,前行约30公里,路左侧可见“交警凉水大队”指示牌,转左过凉水大桥。前行约15公里至关庄场镇,再前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口。

  小车单程过路费:83元。

  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方炜

  新闻回放

  地震击碎东河口


  5月12日14时28分,300米高的王家山倾泻而下,千米高的牛圈包山向瓦窑背梁坍塌。王家山裂开后开始垮方,先埋了王洋坪和三元坝,然后挤压,冲过40米长的东河口大桥。王家山开始“爆炸”,大块石头只用了几秒钟就飞到了两公里之外的新华桥。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了东河口的美丽。“地震导致该片区房屋100%受损,其中2/3垮塌。青竹江、红石河流域河道10多处被巨量泥沙堵塞,形成积水1500万立方米,致使红光乡、石坝乡、观庄镇等3个乡镇5个村庄被淹埋。”5月16日,早报最先关注红光灾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4:13 |

感谢网友春风依旧提供的图文-------

半年祭奠 “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

发表时间: 2008年11月09日 15时09分         评论/阅读(217/14482)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956208-1226214545
半年祭奠
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
青川东河口村成为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公园
         青川观庄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的惨烈,应是汶川大地震12个极重灾区最惊天瞬间。
这是因为,地震专家事后有言:汶川大地震,首破点起于汶川映秀,止于青川东河口。
         日本国际救援队进入中国境内,第一站就奔赴这里。
                  20多名极具地震国际救援经验的日本人,站在勒克儿称为“断肠崖”之地方,仅俯看几分钟后,集体默哀,走人……

         地震前,村庄在人间的一切气息,仅变成一座没具像的浮雕,烙在该村外出打工者脑海中,成为对亲人的唯一念想。
                 20秒的石破天惊,这里没留给世人任何触目惊心血腥映象,只有无限悲怆想象中,去感受恐怖和触摸惊心动魄一瞬。
         灾后重建,浙江以举鼎之力,把红光乡东河口村打造成了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奉献于世,并将于1112日正式开园。
         选择这天开园,正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奠时刻。

                  118日,勒克儿和同事吴楚瞳首次走进这个全球最壮观、最惨烈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中的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两个爆发点崩塌现场。
         这个群方圆50平方公里,重点遗址群集中面积约30平方公里,涵盖了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改变形态(详见图片解说)。
         站在“群”中的东河口中央,半年前发生在此间的那惨烈一幕又凸显眼前——

         王家山山脚下。
                   5121428分前,依山而栖、坐西向东的红光乡东河口村,各式农家小院在葱茏林木掩映中错落林立,清澈的青竹江、红石河蜿蜒缠绕其间,勤劳的村民或在在山坡劳作,或在家中喂猪喂鸭,一片世外桃源的天然宁静……
                   1428分,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地底一股超然力量突然隆起,生生把沉默数千年的王家山从中间错成两半,被抬高的那一半大山,崩塌、断裂瞬间而至,上千万方巨石裹挟泥土雷霆万钧般从西向东以扇形倾泻而下,所到之处横扫千军,美丽的村庄倏忽消失,人类生活痕迹荡然无存,碧蓝的红石河被生生轧断,充满泥沙的一段,河床被抬高近百米,另一段河流倒流青竹江!王家山崩塌、断裂倾泻而下的扇形南北左右两边,巨大的气浪竟然把两旁所有树木拦腰砍断,房屋屋顶全部掠走……

            “5·12”特大地震发生,勒克儿和搭档吴楚瞳,是第一个走进这里的记者。
             在青川,无论当地官员或普通民众,一提起这次地震灾难最重的灾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木鱼中学,红光乡……
           红光乡距离县城很远。由于当时道路和通讯中断,它到底重灾到什么程度,当地人说不清楚,也没见媒体报道。最权威的说法只有当地官员的几句简单描述:两座山同时发生泥石流倾泻,山脚下的村庄被埋了……
              当时采访时,关庄镇官员说,那里大概最多死了百多人……因为那个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仅仅是老弱病残……但是勒克儿根据10多位在此地寻亲的外地打工者口中描述判断,东河口村,起码近千人遇难。因为山下有4个社的村民……
             好在“公园”此次对外正式公布了死亡人数和名单:“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社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

         地震时,通往村庄那条唯一公路被巨石斩断形成悬崖。无数打工回家寻亲者,只能站在这“断肠崖”上凭空凭吊亲人。
                        516日,同时失去母亲、妹妹、妹夫、弟媳两娘母5个亲人的东河口村村民何仙昆,就站在这崖,啜泣着对我们说,地震前,我们村是很漂亮的,到处是楼房,家家门前屋后到处是树木,可现在,这里已经变成石头和泥沙;同时与她一起来凭吊的是在双流机场打工的侄女何琼、在重庆打工的侄儿何强,他们俩姊妹,一场地震,双亲同失。
           观庄片区,5个村,幅员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其中外出务工5400人),地震发生前在家1.8万人。据当地官方16日灾情报告,地震导致该片区房屋100%受损,其中2/3垮塌,生还的村民全部无家可归。

           516日上午11时许,东河口“断肠崖”,来了一队身着“国际紧急援助队”服装的日本人。他们是第一批抵达青川的国际救援队伍。
          对东河口村这样罕见灾情,日本救援队员们踏进中国国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断肠崖”,向遇难者默哀。
         领队小泉崇说,他们的救援,仅能针对地震后困在钢筋水泥等建筑物里的生命……

           东河口地震遗址有两大奇迹。
             一是王家山自西向东倾泻而下,扇形南北两边缘形成的两条生命线。
             扇形内,无一幸免。扇形南北两翼,几户人家奇迹生还。
             遗址公园内,家住北端的黄光礼、黄光华、何应军;南端的杨林生等4户生还,他们受损的房屋,作为地震民居遗址,成为景点。
             东河口村最幸运还有家住东边的何清凤。地震时,她在家,但她住在最东边,巨大泥石流到她家门时,已是强弩之末。
             她的家,当然地震民居遗址,只不过,要去那里参观目前很困难,因为,她家门口,就是巨大的东河口堰塞湖……
             第二奇迹是紧邻何应军住家附近,东河口小学内一棵直径约10厘米的梨树——
山崩地裂瞬间,两栋教学楼分别向南北向倒塌。巨大气浪像飓风袭来,老师拉着学生,一层叠一层死死抱住梨树抵抗……
              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
              地震时,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3位老师,为救3名未来得及跑出教室的学生,与孩子们一起被埋废墟。
              抱在梨树最外圈的6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被飞沙走石所伤。但整整100名学生生还!
                              13岁的陈伟达和14岁陈一文,就是这棵梨树“搭救”的幸运者。
                但他俩也不幸,因为地震后,陈伟达失去所有亲人;陈一文仅和姐姐陈一萍相依为命……
                在关庄采访时,陈一萍姐弟俩那孤苦无助哀怜的眼神,曾令勒克儿迅速离开受灾群众帐篷,转身跑向空旷,一任热泪奔涌……
这次采访一到关庄,我和搭档吴楚瞳一路寻找这姐弟俩。询问多人无果,最后竟在地震遇难者纪念台,奇迹般遇见陈一文同学何元敏。何说,他们姐弟俩目前已经到山东读书……

这是当地外出河南打工的何祥贵几年前拍摄的一张红光乡东河村全景照片。(何祥贵 摄)

利用震后公路旁一座简易铁索桥头堡废墟,建设者们巧妙构思,在此间建立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门口。这里距离东河口村入口大约七八百米左右。(勒克儿 摄)


这一重大150吨巨石所处位置,正好是当地村民、目前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何祥贵家那珍贵的半亩良田中央。(勒克儿 摄)

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何祥贵说,这里就是他家原来的位置。地震时,他母亲李国慧在山南边打菜籽幸免遇难。但父亲何庭发却随同6间房屋被深埋此间……(勒克儿 摄)

这里是东河口地震遗址中央,也是原村委会所在地。地震时,村委会9名干部全部遇难。(勒克儿 摄)

东河口小学百名师生,就是紧紧抱住院内这棵不朽梨树,逃过劫难。树上高高飘扬的红旗,原来矗立在校门口。旗杆被地震飓风折断,但红旗依然鲜艳。(勒克儿 摄)

东河口堰塞湖。它位于青竹江红光段。該堰塞湖塌方总量1200万立方,最大库容600万立方,现有库容300立方。水最深处18米。(勒克儿 摄)

位于东河口村西面的红石河堰塞湖。它紧邻东河口地震爆发点,塌方总量1800万立方,最大库容400万立方,现有库容200万立方。水最深处32米。(勒克儿 摄)

建设接近尾声的青川东河口地震纪念台。該纪念台围绕三个重叠巨石而建,四周用大理石镌刻着青川全县4697名遇难者姓名供后人凭吊。(勒克儿 摄)

这块大理石板上镌刻的遇难者,全部是东河口村村民。镌刻东河口遇难者姓名的大理石板共有8个。(勒克儿 摄)

东河口村民、读小学6年级的何元敏,在大理石板上找到爸爸何先力、妈妈杨国清名字……(勒克儿 摄)

虽然时间过去了半年,但看着冰冷大理石板上的妈妈爸爸姓名,13岁的何先敏悲痛地再次哭了……(勒克儿 摄)

东河口村民何先美,11月8日来到尚未竣工的地震遗址遇难者纪念台寻找自己亲人姓名。她的妹妹、妹弟以及父母,正好就深埋在纪念台底下……(勒克儿 摄)

看着大理石板上镌刻的亲人名字,东河口幸存村民何先美悲痛万分……(勒克儿 摄)

村民何先伦带着弟弟何先力的女儿何元敏一起来纪念台看亲人。叔侄二人和原来邻居何先美一起,看着镌刻在同一块大理石板上各自亲人名字,热泪同掬……(勒克儿 摄)

正在加紧建设的东河口地震死难者纪念台。纪念台中央的三块重叠的巨石,无言地叙述着地震瞬间的惊心动魄……(勒克儿 摄)



地震时,通往东河口村庄那条唯一公路被巨石斩断形成悬崖。无数打工回家寻亲者,只能站在这“断肠崖”上凭空凭吊亲人。(吴楚瞳 摄于5月16日)

5·12地震时,通往青川关庄镇东河口村的断头路近景(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同一地点已经通车。只不过,公路上方尚有许多危石需要排险。11月8日,这里交通就短暂中断两次,等待放炮排危。(勒克儿 摄)

5月16日,站在“断肠崖”看见的东河口村地震后景象。图片右边(地理位置北面)何应军受损的白色房屋依稀可见。(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11月8日,站在“断肠崖”同一位置东河口村地震地震遗址公园远景。(勒克儿 摄)

5月16日,站在“断肠崖”看见的东河口村地震后景象。图片左边(地理位置南面)杨林生受损的白色房屋依稀可见。(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11月8日,站在“断肠崖”同一位置看见的地震遗址公园景象。(勒克儿 摄)

地震后,被绿树掩映的杨林生受损的白色房屋近景。(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地震遗址景点:杨林生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遗址景点:何应军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遗址景点:何清凤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后,站在远处拍摄的何应军民居。(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5月16日拍摄的王家山崩塌近景(勒克儿 摄)

5月16日,东河口地震抬高河床近百米。逃难的群众走在河床上情景。(勒克儿 摄)

11月8日,相同地点看见的河床竟是如此水秀……(勒克儿 摄)

5月16日上午11时许,日本救援队员前往东河口“断肠崖”查看灾情。(勒克儿 摄)

5月16日上午11时许,身着“国际紧急援助队”服装的日本救援队员,面向“断肠崖”向遇难者默哀。(吴楚瞳 摄)编辑

5月16日,东河口“断肠崖”寻亲处,同一个村外出打工的何天为(左)安慰跪拜双亲的赵韵丽……(勒克儿 摄)

在双流机场打工的何琼,在“断肠崖”处看着自己父母家大致位置,哭着跪了又站,站了又跪,眼泪已经流干……(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随同日本救援队前来的记者,面对同时失去5位亲人的东河口村村民何仙昆(中)和悲痛欲绝的何琼,心情沉重,默默几分钟对望,没有发出一句采访提问……(勒克儿 摄)

震灾发生时,在关庄读高中的姐姐陈一萍逃过大难,弟弟陈一文在东河口小学抱着梨树劫后余生,但父母以及家里其他长辈都已不在……(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发表于 2008-11-13 01:37 |
QUOTE:
以下是引用qctzb在2008-10-9 18:29:00的发言:

东河口小学遗址

    东河口小学是一所有学生108人、教师7人的四合院村小。“5.12”地震发生时,老师迅速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这棵梨树下避难。学校顷刻间被山体掩埋,最后撤离的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三位老师用身体紧紧护住何凤琼、杨金凤、刘亚三名学生,六位师生全部遇难。

      师道尊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09:30 |

四地震遗址遗迹圈定 遗址博物馆在北川
 
  【 2008-11-13 07:18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地震遗址遗迹群:以北川为中心,点线面精心选取,不能滥建

  -本报记者 陈宇

  昨(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半年后,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不止是东河口。“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初步方案已经出炉,计划投资20亿元。”4日,国家“5·12”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建设专家组组长、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彭晋川告诉记者:“保护工程四大重点项目之一的地震遗址博物馆,已确定在北川。”

  在此次地震中形成的大量具有极高地震、建筑、生命救助等学科研究价值的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以及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元素,使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备受瞩目。

  4处遗址遗迹:

  北川、映秀、汉旺、虹口各有特殊“使命”

  9月16日,专家组提交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通过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北川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都江堰虹口深溪沟4处典型遗址遗迹“榜上”有名,并将作为4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建设规划,即地震遗址博物馆(北川)、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汶川)、工业遗址纪念地(汉旺)和地震遗迹纪念地(虹口)。

  “走进博物馆的遗址遗迹保护区,参观者会感觉到地震当天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建筑物倒塌、倾斜,桥梁被洪水冲垮,地震破裂带从城内穿过,泄洪后的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将成为世界首座整体保存、规模最大的灾难性地震遗址原貌博物馆。”彭晋川说。

  此外,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还规划有重要事件纪念地、博物馆、公众地震体验区、公众凭吊纪念区、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等。“北川大酒店、三倒拐、第一支救援队伍到达的救援事件发生地、位于北川中学前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等重要地点,都将被完整保存。”彭晋川介绍。

  在映秀镇,严重损坏的百花大桥、鱼子溪遇难者公墓、震中牛眠沟滑坡的山体等遗址遗迹,将成为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规划内容。

  在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厂区内扭曲的汉旺火车站铁轨、出轨的列车、钟楼时钟的指针定格在14点28分——这一个个凝固的瞬间,将构成工业遗址纪念地。

  在都江堰虹口深溪沟,长约3公里的地段内有多处水泥路面、山坡地面被地震断层断错、拱曲变形和开裂,民房严重移位,树木随断层推覆体呈现不同角度倾斜,行驶中的汽车悬于高度倾斜的路面,将带给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专家们认为,见证地震灾难与抗震史实,保护遗址、遗迹与文物,在致力于生活家园重建的同时,抓好精神家园的守护与重建,这就是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建设的目的。 “北川县城在汶川地震中受到的破坏最严重,几乎囊括了地震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全部特征。”专家组认为。

  10月14日、15日,在对北川县城、任家坪、擂鼓镇等地进行详细考察后,专家组从典型性、代表性、民族性、科学价值、纪念意义和综合效益等多个方面再次进行评估,北川县城无疑是充分符合各项条件的选址点。

  “北川县城遗址代表了地震对极震区(烈度XI度)城市的毁灭性破坏,典型的地裂断层、山体滑坡的巨大灾害遗迹、唐家山堰塞湖,以及砖混、框架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建筑结构类型的受损状况,都可找到样本,这对于地震学、抗震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保护民族文化等人文角度来看,北川也具有突出的意义。”彭晋川说。

  对于当前我省各地对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建设行为,“现在各市县建设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呼声很高,也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保护,但我省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要减少对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占用,一定不能滥建。”彭晋川说,对不同的遗址遗迹要进行分级管理,以北川为中心,点、线、面结合发挥出遗址遗迹集群的综合效益。

  遗迹遗址保护:

  尽量保存原貌,防风雨、数字化手段齐上阵

  据介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整个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目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初步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进一步审批。“在具体工程实施前,要尽量保存地震遗迹遗址的原貌。”专家呼吁,做好临时性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

  保护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然毁坏,例如风雨侵蚀、地质灾害对保护区的威胁等。“对于地震断层地面露出形成的陡坎、干沟,断裂运动形成的断层擦痕等重要地震遗迹,由于很容易受到风雨侵蚀,有必要采取盖风雨棚和挖排水沟等临时性保护措施。”专家介绍。

  对于北川县城,最大的威胁来自地震次生灾害。9月24日暴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将北川遗址中的老城区几乎全部淹没。“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彭晋川说,泥石流事件使得北川新城区遗址保护工作变得更紧迫,要将地震遗址遗迹长期保留,必须尽快对周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

  但专家也指出,想要完全保持遗址遗迹震后瞬间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内涵,应包括震后原貌和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自然变化。因此,专家建议,在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前期,可利用摄影摄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数字化动态保护,必要时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数字博物馆;在保护工作的中期,应对重要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点进行工程加固,同时进行防风化和防腐蚀处理;在保护工作的后期,应针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具体状况,考虑不同的展示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修建展示棚或展示场的方式,对其进行长期保护。

  专家们还一致建议,尽快以地方立法的角度来加强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细化保护方案,有序推进保护工作。

  一流地震博物馆: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发表于 2008-11-15 13:25 |
[em03][em03]

发表于 2008-11-15 14:37 |
[em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4 |
点线面精心选取不会滥建 首个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百灵网     2008-11-14 11:0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为人们参加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仪式

  地震遗址遗迹群:以北川为中心,点线面精心选取,不能滥建

  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半年后,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不止是东河口。“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初步方案已经出炉,计划投资20亿元。”4日,国家“5·12”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建设专家组组长、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彭晋川告诉记者:“保护工程四大重点项目之一的地震遗址博物馆,已确定在北川。”

  在此次地震中形成的大量具有极高地震、建筑、生命救助等学科研究价值的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以及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元素,使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备受瞩目。

4处遗址遗迹:

  北川、映秀、汉旺、虹口各有特殊“使命”

  9月16日,专家组提交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及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通过中国地震局、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北川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都江堰虹口深溪沟4处典型遗址遗迹“榜上”有名,并将作为4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建设规划,即地震遗址博物馆(北川)、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汶川)、工业遗址纪念地(汉旺)和地震遗迹纪念地(虹口)。

  “走进博物馆的遗址遗迹保护区,参观者会感觉到地震当天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建筑物倒塌、倾斜,桥梁被洪水冲垮,地震破裂带从城内穿过,泄洪后的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将成为世界首座整体保存、规模最大的灾难性地震遗址原貌博物馆。”彭晋川说。

  此外,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还规划有重要事件纪念地、博物馆、公众地震体验区、公众凭吊纪念区、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等。“北川大酒店、三倒拐、第一支救援队伍到达的救援事件发生地、位于北川中学前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等重要地点,都将被完整保存。”彭晋川介绍。

  在映秀镇,严重损坏的百花大桥、鱼子溪遇难者公墓、震中牛眠沟滑坡的山体等遗址遗迹,将成为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规划内容。

  在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厂区内扭曲的汉旺火车站铁轨、出轨的列车、钟楼时钟的指针定格在14点28分——这一个个凝固的瞬间,将构成工业遗址纪念地。

  在都江堰虹口深溪沟,长约3公里的地段内有多处水泥路面、山坡地面被地震断层断错、拱曲变形和开裂,民房严重移位,树木随断层推覆体呈现不同角度倾斜,行驶中的汽车悬于高度倾斜的路面,将带给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专家们认为,见证地震灾难与抗震史实,保护遗址、遗迹与文物,在致力于生活家园重建的同时,抓好精神家园的守护与重建,这就是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建设的目的。“北川县城在汶川地震中受到的破坏最严重,几乎囊括了地震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全部特征。”专家组认为。

  10月14日、15日,在对北川县城、任家坪、擂鼓镇等地进行详细考察后,专家组从典型性、代表性、民族性、科学价值、纪念意义和综合效益等多个方面再次进行评估,北川县城无疑是充分符合各项条件的选址点。

  “北川县城遗址代表了地震对极震区(烈度XI度)城市的毁灭性破坏,典型的地裂断层、山体滑坡的巨大灾害遗迹、唐家山堰塞湖,以及砖混、框架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现代建筑结构类型的受损状况,都可找到样本,这对于地震学、抗震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保护民族文化等人文角度来看,北川也具有突出的意义。”彭晋川说。

  对于当前我省各地对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建设行为,“现在各市县建设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呼声很高,也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保护,但我省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要减少对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占用,一定不能滥建。”彭晋川说,对不同的遗址遗迹要进行分级管理,以北川为中心,点、线、面结合发挥出遗址遗迹集群的综合效益。

 遗迹遗址保护:

  尽量保存原貌,防风雨、数字化手段齐上阵

  据介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整个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目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初步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进一步审批。“在具体工程实施前,要尽量保存地震遗迹遗址的原貌。”专家呼吁,做好临时性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

  保护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然毁坏,例如风雨侵蚀、地质灾害对保护区的威胁等。“对于地震断层地面露出形成的陡坎、干沟,断裂运动形成的断层擦痕等重要地震遗迹,由于很容易受到风雨侵蚀,有必要采取盖风雨棚和挖排水沟等临时性保护措施。”专家介绍。

  对于北川县城,最大的威胁来自地震次生灾害。9月24日暴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将北川遗址中的老城区几乎全部淹没。“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彭晋川说,泥石流事件使得北川新城区遗址保护工作变得更紧迫,要将地震遗址遗迹长期保留,必须尽快对周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

  但专家也指出,想要完全保持遗址遗迹震后瞬间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内涵,应包括震后原貌和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自然变化。因此,专家建议,在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前期,可利用摄影摄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数字化动态保护,必要时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数字博物馆;在保护工作的中期,应对重要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点进行工程加固,同时进行防风化和防腐蚀处理;在保护工作的后期,应针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具体状况,考虑不同的展示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修建展示棚或展示场的方式,对其进行长期保护。

  专家们还一致建议,尽快以地方立法的角度来加强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细化保护方案,有序推进保护工作。

一流地震博物馆: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尽量保存原貌,防风雨、数字化手段齐上阵

  据介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整个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目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初步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进一步审批。“在具体工程实施前,要尽量保存地震遗迹遗址的原貌。”专家呼吁,做好临时性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

  保护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然毁坏,例如风雨侵蚀、地质灾害对保护区的威胁等。“对于地震断层地面露出形成的陡坎、干沟,断裂运动形成的断层擦痕等重要地震遗迹,由于很容易受到风雨侵蚀,有必要采取盖风雨棚和挖排水沟等临时性保护措施。”专家介绍。

  对于北川县城,最大的威胁来自地震次生灾害。9月24日暴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将北川遗址中的老城区几乎全部淹没。“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彭晋川说,泥石流事件使得北川新城区遗址保护工作变得更紧迫,要将地震遗址遗迹长期保留,必须尽快对周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

  但专家也指出,想要完全保持遗址遗迹震后瞬间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内涵,应包括震后原貌和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自然变化。因此,专家建议,在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前期,可利用摄影摄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数字化动态保护,必要时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数字博物馆;在保护工作的中期,应对重要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点进行工程加固,同时进行防风化和防腐蚀处理;在保护工作的后期,应针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具体状况,考虑不同的展示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修建展示棚或展示场的方式,对其进行长期保护。

  专家们还一致建议,尽快以地方立法的角度来加强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细化保护方案,有序推进保护工作。

一流地震博物馆: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尽量保存原貌,防风雨、数字化手段齐上阵

  据介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整个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目前,地震博物馆和遗址遗迹保护工程的初步规划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进一步审批。“在具体工程实施前,要尽量保存地震遗迹遗址的原貌。”专家呼吁,做好临时性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

  保护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然毁坏,例如风雨侵蚀、地质灾害对保护区的威胁等。“对于地震断层地面露出形成的陡坎、干沟,断裂运动形成的断层擦痕等重要地震遗迹,由于很容易受到风雨侵蚀,有必要采取盖风雨棚和挖排水沟等临时性保护措施。”专家介绍。

  对于北川县城,最大的威胁来自地震次生灾害。9月24日暴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将北川遗址中的老城区几乎全部淹没。“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彭晋川说,泥石流事件使得北川新城区遗址保护工作变得更紧迫,要将地震遗址遗迹长期保留,必须尽快对周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

  但专家也指出,想要完全保持遗址遗迹震后瞬间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内涵,应包括震后原貌和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自然变化。因此,专家建议,在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前期,可利用摄影摄像、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数字化动态保护,必要时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数字博物馆;在保护工作的中期,应对重要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点进行工程加固,同时进行防风化和防腐蚀处理;在保护工作的后期,应针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具体状况,考虑不同的展示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修建展示棚或展示场的方式,对其进行长期保护。

  专家们还一致建议,尽快以地方立法的角度来加强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细化保护方案,有序推进保护工作。

一流地震博物馆: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世界第一座真实场景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遗址完整保护工程建设的先例。所以,尽管专家组已形成地震博物馆建设规划的初步方案,但彭晋川认为,具体如何实施,仍需深入论证。

  规划中的北川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将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座建在地震废墟真实场景的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我省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将由现在的2支扩大到19支,这里将成为我国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专家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震博物馆不仅是四川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5·12”汶川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程,应该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此外,由于地震遗迹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地震、地质、建筑、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参与。

  “除广泛参考世界各地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组建一个综合性的专家群。”彭晋川说,目前,省地震局正在建设专项网站,预计本月将正式开通。届时,将向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5 |

为了永远的纪念
 
 
    北京青年报:(08/11/15 04:2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说天下

  5·12汶川地震“半年祭”前夕,首个汶川地震遗址公园——四川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紧张进程中,能够同步建成地震遗址公园,甚至可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明证。

 

  地震过去半年,接踵而至的诸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震区消息,占据了更多媒体版面和人们的关注。以“半年祭”的方式,重新唤起全社会对灾区重建和受灾群众的关注,显得格外必要。地震遗址公园,则将以有形的方式,记录那一场民族的灾难,和面对灾难时不屈的民族精神。 肖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5 |

汶川大地震首个遗址公园开园
 
  2008-11-13 8:18:00· 来源 : 长江商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仅12名地震孤儿被收养 

  昨天,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之日,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四川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地震中,东河口村山河改观,780余人被埋。幸存者至今还会在睡梦里惊叫。这个公园,为的是让所有的人记住这场空前的灾难,获得前行的勇气。 
  公园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36个形态各异的堰塞湖。 
  青川县委宣传部李部长介绍,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以 “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这次地震,全省的重灾区都有地震遗址纪念点位,这些点位与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样,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都将为我们灾后重建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新闻 
  青海海西发生5.1级余震 

  据青海地震台网监测,11月12日5时56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发生5.1级余震。目前,尚未收到此次余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等重大公共设施受损的报告。此次地震与11月10日9时22分发生在大柴旦地区的6.3级地震属同一震中,震中坐标为北纬37.6度,东经95.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余震发生时,许多居民在睡眠中被余震惊醒,不少人跑出户外躲避。 

  ◇关注孤儿 
  624名地震孤儿仅12人被收养 

  根据半年来的统计,因四川地震失去双亲的孤儿有624名 (其中623名为四川孤儿),低于预期。623名四川孤儿中,只有12名办理了收养手续,其他孤儿则由亲友供养或者生活在福利院中。每名地震孤儿将从今年12月起,获得每月600元人民币的助养金。11日,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力表示,非亲属收养地震地区的孤儿更是少之又少。 
  11日,民政部与国寿慈善基金会在北京签署 “国寿汶川地震孤儿助养项目”合作协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四川地震发生后,根据唐山地震的经验,初步预计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的数量在5000人以上,但是根据半年来的统计,因四川地震失去双亲的孤儿为624名,低于预期。 
  张力在会后接受采访时透露,四川省已经将623名孤儿的情况绘制成表,表上写明每名孤儿生活在哪里,由谁照顾、联系方式等,目前,这些孤儿,有98%都已经由亲属作为监护人,另外2%则生活在福利院中。 

  ◇关注过冬 
  灾区过冬衣物仍有缺口 

  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了解到,今年该省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共需御寒棉被360万床、棉衣裤360万套,部分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还需过冬棉帐篷2万余顶。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说,在灾区所需棉衣被总数中,18个对口支援省(市)大约可筹集捐赠棉被180万床、棉衣裤180万套,全省通过募捐和采购大约可筹集棉被100万床、棉衣裤110万套,其中的缺口正在积极筹集中,力争11月底前落实到位。据新华社、成都商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6 |

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 见证灾难 激励人生

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暨青川震后旅游市场启动

陶武先晏永和黄润秋罗强马华唐全林等出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网记者 张建明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黄润秋、省军区政治部  主任李立中、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等出席开园仪式 。

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黄润秋、省军区政治部  主任李立中、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等出席开园仪式 。

                     本网记者 张建明  摄

                     本网记者 张建明  摄

 

本网讯(记者任小昌周萱 熊芙蓉 刘怀英)今(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半年之日,我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青川震后旅游市场启动。这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由此拉开了全市地震遗址旅游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序幕。

开园活动包括“三大主题”内容,即汶川特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青川县旅游市场震后启动;“5 ·12”汶川特大地震青川遇难同胞半年纪念。

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黄润秋,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立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强,市政协主席唐全林,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谈月明等出席开园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华主持开园仪式

活动一开始,在场的全体人员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随后,陶武先宣布了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陶武先、罗强、谈月明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揭幕;晏永和宣布了青川县震后旅游市场启动;黄润秋、省科协和省地震局负责人分别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授了教学实践基地牌、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牌;还参观考察了地震遗址公园,并为地震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

在开园仪式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强,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谈月明分别作了讲话。

罗强在讲话中说,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半年之日,我们以举行地震遗址公园开园的独特方式,祭奠遇难的同胞,礼赞生命的坚强,高唱奋进的壮歌。半年前的今天,一场惨烈的灾难突然来袭。大地颤栗、山崩地裂,天地变色、草木悲吟,一座座建筑轰然倒塌、一股股浓烟遮云蔽日,数万生命瞬间逝去……我们美好的家园顷刻间废墟片片、满目疮痍,特大灾难令国人齐哀、世界震惊……然而,仅仅半年后的今天,在地震灾害最为惨烈的地方,十万农户的新房正拔地而起,通县通乡公路实现通达,近三万家工业商贸企业恢复生产,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是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可以作证,仅仅半年,我们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以“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全省人民和浙江、黑龙江等对口援建省市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努力的结果。这一切,彰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显示了祖国和人民的强大力量,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事实也证明,广元人民是震不垮的英雄人民!

罗强说,东河口,一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名字,一个必将载入广元史册乃至中国地震史册的名字。我们之所以选择东河口修建地震遗址纪念地,是因为这里是特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堰塞湖数量最多最集中的遗址群,也是人员伤亡最为惨烈的地方,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今天,我们举行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以此纪念逝去的亡灵、表达我们的哀思,激励生者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更以此向世人宣告: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灾难可以使我们痛失家园,但是,震不垮我们的精神,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的脊梁,广元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罗强说,历经大灾磨砺,我们意志弥坚;百日攻坚洗礼,我们斗志更强。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确定的总体取向,加快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无法抒发和表达那始终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感谢、感激和感恩之情,感谢每一位正在或者曾经关注、支持和帮助过灾区的人们,感谢伟大的党,感谢伟大的祖国。现在,这绵绵不绝的感谢、感激和感恩已经化为重建家园的坚定、坚强和坚韧,不断激励着我们努力自强、攻坚克难。我要再次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说一声:谢谢你们!同时,也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发出真诚邀请:到东河口看山崩地裂、见证灾难、激励人生!在这里,游览独特风景、感受人间大爱、珍惜美好生活、感谢伟大时代!安全开放发展的广元欢迎你!

谈月明在讲话中表示,浙江援建指挥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援建工作的部署要求,与各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合力推进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后期建设。要通过精心规划、科学施工、强化监督,把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成缅怀逝者、激励后人的科学教育基地,成为推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精品工程。

宁波市委、市政府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发来了专电。

参加开园仪式的还有: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巴中军分区负责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浙江省援建青川指挥部负责人;荷兰地球信息科学与对地观察国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专家;省内外旅游界人士;先进代表、志愿者、残疾人代表、民兵预备队、学生代表、群众代表等;中央、四川省等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站等众多媒体记者。

 

 

新闻链接:

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简介

该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5·12”汶川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从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堰塞湖。

东河口地震遗址是遗址公园的核心区,主要展示和研究的是汶川地震巨大的能量由汶川映秀经北川传播至青川,多条挤压逆冲断裂和多个推覆构造体在东河口集聚爆发,持续时间长达80多秒,地表破裂错距达2,造成多处山体整体崩塌或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陷,整个区域山河改观,地震烈度达到10度,掩埋群众780余人。它是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是最为复杂的地震表现形式,是研究地震类型和科考的重要基地。

为有效保护地震遗址,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变地震灾难为富民资源,强力推进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努力促进旅游资源大转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市委、市政府及青川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启动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工作。20089成立了广元青川县“‘5·12’汶川大地震国家纪念园—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保护和建设办公室,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建设性规划》,组织专门人员在地震遗址公园范围内进行了详细普查,确立了保护的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分为两期,一期主要任务是规划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界限,建设遗址公园大门、停车场、游览步道、地震遗址广场、遗址保护护栏、游览导视系统、交通指示系统以及公园解说系统。二期任务主要是开展具体的保护工作、建立科考基地、建设地震遗址游览系统、博物馆和宣传推介工作等。

该园突出了“纪念、感恩、发展”的主题。地震遗址广场以三块巨石组成的“川”字为中心,寓意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四川。三块巨石分别代表“汶川、北川、青川”,寓意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灾难可以使我们痛失家园,但是,震不垮广元人的精神,摧不垮广元人的意志,压不垮广元人的脊梁,广元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景点介绍
  地震石:此石长5.1米,宽4.8米,重达150余吨,震前这里原是一片良田,并无此石。震后,该石盘踞此处,与附近山体崩塌出的石头材质迥异,它是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震到这里的,还是地壳挤压从地底冒出?这有待我们探索。
  地震遗址广场:这三块巨石也是地震中飞到这里的,组成一个巨大的“川”字,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从始破点汶川经北川到终破点青川的这三个极重灾区。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刻。三块石头矗立在青川地形图上,寓意为地震震垮的是青川的山河,震不垮的是青川的精神!
  东河口堰塞湖:它是因巨大的山体爆发而形成的堆积体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中间的电杆,那里曾经是一片良田。沿东河口堰塞湖往前再走两公里就是石板沟堰塞湖,也是汶川地震的第二大堰塞湖,仅次于唐家山堰塞湖。
  地震诗词廊:15首诗篇展示在这里。在伟大的抗震救灾中,产生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篇,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许多优秀的作品慰藉了受伤的群众,鼓舞了战斗的士气,记录了历史的瞬间,凝聚了民族的力量。《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首诗现在已经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灾区的我们对这首诗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没有全国人民的驰援,就没有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没有青川。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和祖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地震语录:地震发生以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广元市委市政府喊出了全市的最强音——“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这极大的鼓舞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志。
  爱心广场:眼前这块石头称之为“爱心石”。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什邡市受灾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用洪亮的声音坚定的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灾后重建的高潮!
  图片展:图片展集中展示了灾情、关爱、营救、重建、感恩多个方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灾后重建总指引下,在浙江省对口青川的大力援建下,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发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自强自力、不胜不休”的青川精神,苦战一千天,共建美好新青川。
  地震知识长廊:地震不可抗拒,但可以预防,地震无法准确预测,但地震可以科学认知。人的生命在地震面前是脆弱和渺小的,但通过认识地震,了解地震知识,我们可以赢得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
  红石河:一条崭新的红石河。地震形成的巨大堆积体阻断了老的红石河,为尽早排除危险,济南军区猛虎师、武警水电三总队全力奋战,开挖出了这条河道。
  东河口大桥遗址:它曾经是金唐线上重要的桥梁,现已被深埋在57米的土石方下面。据说地震发生时,桥上还有行驶的两辆客车。
  王阳坪观景台:在这里能更完整的看到东河口地震遗址的全貌,并能近距离的观看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点现场。
汶川大地震祭奠台:为悼念汶川大地震逝者而建的祭奠台,黑色的大理石祭台,刻着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人员的名字。这三块巨大的石头见证了东河口地震的灾难。

 

旅游线路
   成都—成绵高速—绵广高速金子山出口—关庄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绵阳—绵广高速金子山出口—关庄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西安—广元—广绵高速金子山出口—关庄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杭州(温州)—成都—成绵高速—绵广高速金子山出口—关庄镇—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成都—竹园—东河口—青溪古镇—唐家河—九寨·黄龙—成都
   都江堰—映秀—汶川—茂县—北川—青川东河口—绵竹汉旺—什邡穿心店—彭州银厂沟—都江堰
   西安·兰州—白龙湖—木鱼镇—东河口—阴平古道·唐家河—平武南坝—北川
   西安·兰州—皇泽寺—剑门关—东河口—阴平古道·唐家河—江油—成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青川县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上讲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省政协主席、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驻广元工作组组长陶武先宣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川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驻广元工作组副组长晏永和宣布青川县旅游市场启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援建青川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为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揭幕,一起触动揭幕仪式感应球。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广元市市长马华主持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青川县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

                (本文图片均为本网记者 张建明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6 |

地震遗址纳客 青川打开灾后旅游之门 

 四川在线  (2008-11-13 07:05:48)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昨(12)日,“5·12”汶川大地震半年祭。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的歌声响起,首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默哀之际,平坝间、山坡上、堰塞湖畔,从各处赶来的青川人声声啜泣。

  汶川大地震破坏形态最丰富的遗址群

  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惨重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从青川县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形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到达路线;

  从成都出发,沿成绵广高速前行约207公里,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后,大路口左转,上青川二级公路,前行约30公里,路左侧可见 “交警凉水大队”指示牌,转左过凉水大桥。前行约15公里至关庄场镇,再前行约5公里即可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大门口。目前,该地震遗址公园免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A·祭》

  上午10时,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站满了密密匝匝的人群,凉水大桥往东河口途中还有很多人在赶路。种满黄菊、白菊的公园里,每一条路、每一个山坡、每一个可以看到“历史之门”开启的地方都站满了青川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走向老师遗像 每一步泪如雨下

  50岁的何发玉带着5岁的孙子从两公里外的马成虎社赶来,何发玉所站的位置是距离地震遗址标志最近的。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整个后院村遗址,那里埋着何发玉的妹妹。为妹妹默哀,何发玉一大早就选好了位置,并不时呵斥活泼好动的孙子,“不要动,好生站到。”何发玉家的房子也在地震中震垮,如今一家人住在过渡房里。

  主持人宣布启动开园仪式,首先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原本人声鼎沸的公园刹那间静了下来。无论是青川人、广元人、成都人、援建的浙江人,都在灰暗的天空下垂首不语。河谷里吹来的风,令满园的菊花轻轻摇摆,东河口堰塞湖里的水悄悄灌进青竹江。仪式上,相关领导对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授予了地震教学实践基地牌、省级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牌。

  昨日,央视新闻频道对开园仪式进行了直播,其中一组镜头瞄准东河小学的孩子们举行的纪念仪式。那棵保护了100个孩子的英雄梨树上,挂着何清芬、何天意、何发贵3位老师的遗像;梨树下,是送给杨金凤等3位遇难同学的书包。锈蚀斑斑的铁钟在梨树上敲响,100名幸存的孩子,噙着泪花向遇难的老师和同学默哀。

  昨日一早,孩子们就集中到东河口,各自到山间采集了大量野菊花,在英雄梨树下围成一颗心。默哀结束,在地震中父母双亡的何元敏作为学生代表,走向老师遗像,每一步,她都泪如雨下。“老师,我们永远爱您!老师,我来生还要做您的学生!”孩子们用最纯真质朴的语言,向为救同学而遇难的老师表达深深敬意。梨树之侧,孩子们捧起土,种下一棵小梨树,并为这棵代表着继承老师遗志的小梨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

  《B·想念》

  江炳贵,67岁,东河口村王家山村人。地震发生整整半年之后,她第一次回到东河口。江炳贵身体不好,说话时似乎在耳语。昨日,女儿及同村的何永宓陪着她,从关庄安置点回到了东河口。

  村庄没了 她的眷恋还在

  地震当日,江太婆和何永宓在山上干活而幸免于难。此后,江太婆被安置在关庄,儿子担心她的身体,不让她回王家山,她自己也不愿意回来。她的孙女是东河小学罹难的3个学生之一。前日,东河小学的老师、学生回到了学校,她仍然不敢回来,“看到心里难过。”直到昨日,很多人从关庄经过赶往东河口,江太婆实在忍受不住,才加入人潮,拖着病弱的身体往回走。村庄没了,她的眷恋还在。

  东河小学的悼念仪式结束了,其他的孩子都跟着老师上车,回各自现今就读的学校。10岁的何祥斌却在红石河畔的一块地震石上,站得高高的,遥望着自己原来的家,还有至今仍然留在家里的母亲。何祥斌的胸前别着白色的纸花,纸花在清冷的风中“飕飕”作响。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回关庄的学校去上课,他低头不语。

  《C·一扇门》

  流水潺潺的青竹江蜿蜒而下,村民在王家山上牧马放牛,在田地里辛勤耕作;东河小学的孩子们在梨花的芬芳中书声琅琅。尽管,这些景象已经不在,但对东河口人来说,地震遗址公园的建成,在遭遇灭顶之灾之后,将为他们开启通向生活的另一扇门。

  旅游 东河口人未来生存产业

  良田没了,家没了,车水马龙的东河口没了。未来的东河口人,如何生活?昨日,青川县县委常委彭仕杨说,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的建成,是在为东河口及附近的受灾群众实现产业转移创造机会。一个多月来,除了设计,遗址公园的每一条木栅栏、每一块碑文、每一条路,都是东河口人亲力亲为完成。他们既挣了工钱,解决震后生活,也无时不刻与遇难亲人在一起。公园距离唐家河仅一个小时车程,青川将在这一带打造“科普生态”游。今后,东河口村人,仍然可以开饭馆、搞运输,只不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是为游客服务。旅游,将会成为东河口人未来赖以生存的产业。

  《D·那些影像》

  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爱心广场以来自王家山最顶峰的心形巨石为标志,上书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围绕心形巨石修建的回形长廊上,随处可见图片、石刻标语。

  地震文物展震撼强烈

  “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地震台一侧,《见证“5·12”——青川地震文物展》是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所有关于地震文物展览中最直观、最简易、最具个性特色的露天文物展。所展出的文物是青川县文化和文物工作者冒着频繁的余震和生命危险,从抗震救灾第一线收集和整理的数千件地震文物中精选出来的,有损坏的汽车、塌毁的冰箱、震毁学校的国旗、部队在青川灾区抗震救灾时书写张贴的标语、从倒塌学校里捡出来的书包……展览共分为“地动山摇”、“亲切关怀”、“万众一心”、“手足情深”、“恢复家园”、“前程似锦”6个部分,实物展示结合图片说明,直观明了、震撼强烈。

  ■链接

  映秀:尊重地震遗址特色

  映秀镇恢复重建要求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塑造富有地震遗址特征、适当体现地方藏羌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形象。

  北川:地震遗迹不可复制

  北川县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唐家山堰塞湖和“9·24”特大暴雨形成的滑坡群两处醒目的地震断裂层,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彭州:首座地震纪念雕塑

  地震灾区第一座纪念雕塑出现在龙门山小鱼洞大桥桥头,刻有汶川大地震简介、彭州受损情况和垮塌的小鱼洞大桥介绍。

  德阳:突出四大主题

  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规划范围由东汽厂区、东汽宿舍区、汉旺镇区组成。突出数字化展示、减灾应急救援、远程多功能培训、纪念墙与感恩墙雕塑群等四大主题。

  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方炜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7 |
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青川震后旅游市场启动掠影
    2008-11-12 22:21:22   来源:广元新闻网

 

           本网记者  刘仁  张建明  侯静  白洪文  摄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启动仪式前,全体人员向“5.12”地震遇难者默哀1分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地震遗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常务副主席晏永和、副主席黄润秋、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和来宾参观地震遗址公园诗词长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陶武先等省、市领导参观地质灾害图片展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省政协副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向地震遗址公园授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地质灾害科研教学基地”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川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凯向地震遗址公园授省级“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面八方的乡亲向地震遇难者献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7 |
    2008-11-12 22:21:22   来源:广元新闻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爱心广场表爱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千言万语怎一个“谢”字了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地球应力爆发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12"地震遇难同胞纪念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全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广州赶回来的刘先生在数千名“5.12”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台名录中找到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跪在台前泣不成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1:48 |
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开园暨青川震后旅游市场启动掠影
    2008-11-12 22:21:22   来源:广元新闻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荷兰地质专家在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河口小学的学生向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遇难的3名教师致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援建者在公园留影。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消防战士在启动仪式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现场工作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09:37 |
图文均转自天府早报首席编辑 党青先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