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世外桃园红河谷 [打印本页]

作者: miruoer    时间: 2012-8-27 16:16
标题: 世外桃园红河谷

  红河谷(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古名赤峪,秦岭七十二峪之一,源出太白湫,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自古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红河谷以“幽、奇、峻、秀”名冠三秦,可谓“天下美景一谷收”。听景不如看景,游一回如何?
  壬辰夏日,暑热难当,与同事及家属十几人驱车从岐山出发,经眉县县城,沿西宝南线向东到营头镇,直折向南。秦岭太白山像高大的屏风一样迎面而来,山色由浅蓝到淡绿,再到黛绿,山势也愈来愈大,愈来愈高。车顺河边的公路疾驶,转过一个弯,冲进一个峡谷——一个叫高庙的地方,上书“红河谷”三个金字的彩画牌楼矗立眼前。“啊——到了!到了!红河谷到了!”随行人等一阵欢呼。
  顺沿河公路向里进发,峰回路转,四环眺望,群峰挺拔,直插云霄,林壑优美,满眼苍翠。时有众鸟鸣啭,啁啁啾啾,顿觉河谷之幽静深远。这里距山外不过几公里,却是别有洞天,如坠世外桃园。
  沿河公路两边空地并不多,建筑物见缝插针,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饭店、宾馆、商店、加油站,停车场。再往里走一段,红色、蓝色、黄色、白色各式屋顶墙面的度假村、山庄依山沿河傍路而建,错错落落,挤挤挨挨,河谷分叉,它们分支,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车辆游人络绎不绝,河水轰轰声湮没了游人笑语声。携妻带子的、情侣相偎者、朋友结伙的,三五成群;穿红挂绿的、挎包打伞的、着帽戴镜的,比比皆是;大巴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在逼仄的山间公路上避让而行。平原久住之人、城市蛰居之人,来到山里,看峰峦崖石也奇,看草树竹花也奇,看溪沟河涧也奇。景随步移,绿可养眼;扩胸吐纳,天然氧吧。这里可登四嘴奇峰,观斗姆飞瀑,漂红河激流,玩山寨篝火,餐西府小吃,尝野味山肴,饮太白醇酒,购五杂山货。
  玩累了,大多游人当天并不返回,流连忘返,乐不思蜀。随便在哪个山庄宾馆度假村住宿,冲个热水澡,盖上薄被子睡一晚,河水声伴着呼噜声,第二天清早起床,困也解了,乏也散了,暑也消了,在清清凉凉的院子转悠溜达,精气神又上来了,抖擞着身子,随时又要冲向哪个山顶,或深入哪个山谷,探险寻幽,畅荡身心于山水之间,其乐大焉。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夏游红河谷,山水贻馈游人何其多也。
  观斗母飞瀑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唐代诗仙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的太白山瀑布的名句。斗母瀑布垂挂于斗母峰,以“陕西第一瀑”著称于世,因附近有“斗母宫”古庙宇得名。从景区牌楼大门向里前进六里许,红河谷主河道西边出现一小谷口,只见一方两米多高黄色石头立于道旁,上刻肖云儒先生书写的四个红色大字:“斗姆飞瀑”,“母”字写作“姆”,不知缘由,然字形飞动,气势如虹,引发了游人对斗母瀑布的无限联想,恨不得立即插翅飞临瀑布,一睹为快。
  进入小山谷,一边是溪,一边是路。溪不直而弯,随山势而转;谷不明而暗,有密林蔽日。谷内土质肥厚,古木参天,矮树葳蕤,丛草丰茂。溪水奔湍,跌荡跳跃,从石面滑下如玻璃悬挂,从石隙流淌如龙蛇竟走。溪水雨水、云气雾气时时滋养,溪石皆生绿苔,如翡翠绒丝绣缀其上,似大大小小之绿毛灵龟,与南山比寿。
  路为水泥路,宽两三米,并不甚陡,游人匀匀行于其上,如履平地,无爬山之苦。时有“嘀——嘀嘀——”的声音从山下或山上呼啸而来,游人忙不迭地纷纷躲避,只见电瓶车满载游客“呜呜”而过。未见瀑布,先观游人之盛。
  溪流淙淙,山风飒飒,随行人等,说说笑笑,走走停停。过了一个大转弯,古槐背后,一道如刀切斧劈般垂直而立的崖壁截断了整个溪谷,路到尽头。只见一条白练悬挂在崖壁之上,“轰轰——”水声老远可闻。待到跟前,仰而望之,瀑布落差达八十多米,宽达五六米,虽不及贵州黄果树瀑布之壮观,却有磅礴而下之气势。飞流直下,喷珠溅玉,水速迅疾,气流在崖壁顶端化水为沫,婆娑飘洒,如丝如缕,打湿了衣裳,迷蒙了双眼,透人肌骨,沁人心脾。崖壁上有曲曲弯弯的横斜白色水波纹路急速变幻顺壁而降,如牛奶,如豆浆,沉入潭中则清冽见底,捧之入口,则甘甜畅爽。
  潭水中央及周边大大小小石头上游人或立或蹲或坐,时有蹲下洗手洗脸的,精腿赤脚下水的,花花绿绿的倒影在潭水中随波浮动,幻影上下。
  瀑布右侧崖壁上有红字石刻,分明是:“蟠龙飞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么大个瀑布,从断崖上落下,犹如悬壶,济世成潭,遂而又成溪涧,造一沟绝妙景致,让游人唏嘘感叹。
  游人赏之不足,摄像机、照像机、手机一齐上阵,八面出锋,纷纷留下大自然造化之神奇瑰丽。
  瀑布壮剑胆,潭影空琴心。游人在此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洗濯渴饮,“涤荡瑕秽,澄莹心神”,良有以也。
  漂红河激流
  漂流之地在红河一支流,来到这里,满河石头,满河水声。石之大者如屋如车,中者如碾如磨,小者如斗如升,至小如豆如砂。水遇石,翻白浪卷素雪,轰轰乱吼;水逢潭,辅碧玉抖绿绸,悠悠旋转。丰水期,泛水中流,浪遏飞舟,抒几多英雄豪情;枯水季,水落石出,不便行舟,人工水道聊尽漂流之趣。
  人工水道漂流?游人大多不解:这就是所谓的红河漂流?简直如小儿“滑溜溜板”!但说归说,做归做,游人还是决定:就这么漂流一回!过把瘾!
  人工水道漂流为当地开发的游乐项目。河中有石,有砂,有水,修筑水道时就地取材,施以水泥,水道修得顺溜光滑。水道宽约一米半,深却不足一米。其势随河床而走,从上而下,曲曲弯弯。紧险处,时而一个猛弯,时而一个陡坡。引河水流注其中,其色清澈,其纹交织。
  进入水道前,先要在河道碧水潭中进行湿身预备,就像游泳前要淋凉水浴一样。碧水潭面尽是桔红色的船载着穿桔红色救生衣的游人,三两人一船,数十只船浮游潭面,如众荷粲然,似群鸭戏水。游人大多不谙漂流,桨板乱舞,配合失当,方向不控,船身打转,互相触撞,撩水嬉耍。管理人员见其各船人身上全湿了水,用长杆钩住船帮拖到水道入口处。待到入口时,管理人员往往会用盆子舀满河水,瞅中目标,当头一浇,被泼水之人猛地一个激灵,冰冷彻骨,如遭电击,衣服湿透,贴在身上,而岸上围观者们却笑得前仰后合,直喊肚疼。显然,这是最后的湿身预备。
  接下来,船进水道,真正的漂流开始了。船沿水道下滑,像离弦之箭。直缓处,如列车之行轨,无浪无险;弯陡处如盲马之乱撞,左摇右摆,上颠下簸,掀起的猛浪灌进船舱,游人腰腿全浸水中,森得刺骨,牙关紧咬,甚是难耐。经过几十个弯道,落差几十米,下到主河道另一碧潭。倒掉船舱内存水,稍作休整,又进入下一段水道的漂流。如是又经过水道忽弯忽陡的刺激惊险后,又落入主河道第三个碧水潭,漂流结束。管理人员用长杆钩住船帮,船只靠岸,游人登陆,回归大路,个个如落汤鸡,冻得嘴唇发紫,牙齿打颤,一阵山风来,更是抱臂猫腰,瑟瑟缩缩,相互看视,打闹取笑,不道其苦,只感其乐。
  人工水道漂流是的确不是小儿“滑溜溜板”,游人随遇而安的无奈将就,却体验到另一种乐趣。
  玩篝火晚会
  峰峦隐于夜色,红河谷景区活动中心却灯火璀灿。一台晚会正在楼前平台上演。观众数百,松散而站,后来者只站在远处观看。是谁将东北二人转搬到红河谷?只见男女演员一个穿红,一个着绿,一个舞伞,一个舞帕,说说唱唱,扭扭转转。伞是花伞,上下抖动,忽而一斜作娇姿;帕是巨帕,手绞如轮,猛地一抛如车盖。绝活少见,掌声不断。
  “啪”地一声,一粒碗豆大的水滴从天而降,不知最先砸落在哪个观众胳膊上,或头上,或脸上,就听一人喊“呀,下雨了!”众人都惊叫“下雨了!快跑!”人影散乱,四下而避。胆大者并不曾走,立于原地不动,或稍躲大树、屋檐之下,难得这雨带来清爽。望台上,演员临雨不乱,一板一眼,声情并茂。风大树摇,沙沙作响,灯光中见雨帘斜摆,似嫦娥舒袖,曼妙可爱。
  山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仅十多分钟,又是满天星斗。“参加篝火晚会去!说走咱就走!”。一大群观众闹闹嚷嚷地向一宾馆院内走去。宾馆早有准备,白日里就在一大铁锅上方的钢筋圈架中栽立插满了朽木杠、废木板、烂木棍,一大捆柴紧抱一团,只待天黑点火。
  宾馆院内人集如蚁,吵声如沸。一会儿,宾馆人员放起了卡拉OK,游人方惭安静,众目齐看画面变幻的大银幕。主办方找来几个纸箱片,“噗”地打火机一亮,点火仪式开始。宾馆人员通过音响讲话,篝火已点燃了。火带风声一齐吼,扭作一团往上蹿。烈焰映照山恋,火星直冲霄汉。
  篝火晚会开始了,游人要坐就坐,要跑就跑,要舞就舞,要唱就唱。刚一落座,“呀”地一声,雨过凳子有存水,湿了臀部自搞笑。更有搞笑的,四五个漂流者湿了衣裳,一齐蹶着屁股在烘烤,旁观者笑侃为“烤臀肉”。篝火“噼啪”作响,时有下面木料成灰而上面木料塌落的,火渣四溅,“烤臀肉”者惊悚,拧头回顾,避而远之。
  其中有一男子随着强劲的音乐,两手抓过女人花衫,举过头顶,左一抖,右一抖,腰身扭动如女人,惹得众人“噢——噢——”大笑。真正疯狂的时刻到来了,忽地众游客手拉手,围着篝火,如龙卷风,顺时针跑一圈,又逆时针跑一圈,如是者数十次,人人头上大汗淋漓,个个口中“嗨嗨”不断,如回原始荒蛮时代。
  疯狂一把,稍作休憩,喘息已定,遂即唱歌。正是热火朝天好时候,哗地灯灭音乐无。不大紧,无音响,歌照唱,篝火旺,激情扬。宝鸡的游客,岐山的游客,不论来自哪里,都是歌友。宝鸡游客队伍里有一活跃女孩,别人坐而她站,别人说而她唱,别人和而她舞。她一曲又一曲地唱流行歌,唱到“这里的山路十八弯”,仿佛把人带到少数民族居住的深山。她的嗓音高亢甜美,如祖英;她的舞姿优美洒脱,如孙悦。她不唱即舞,摇头摆臂,扭腰踏步。岐山游客一齐喊:“宝鸡的,来一个!宝鸡的,来一个!”宝鸡游客随之回敬:“岐山的,来一个!岐山的,来一个!”岐山游客队伍里有一潇洒男子,同伴撺掇他出场,他谦虚一番,还是被大家生拉硬拽来到篝火前,一上去就挥手走步唱起《小白杨》,众人都当他就是那年哨所旁伴小白杨成长的“兵哥哥”。唱罢,“兵哥哥”回到座位,那个女孩也过来了,提出与“兵哥哥”合唱一曲。大家同声喊:“来一个!来一个!”于是两人上前合唱《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女的眉目顾盼有神,男的动作夸张无度,颇有打情骂俏之嫌,滑稽之相,众人无不捧腹大笑。
  倏而电来,灯亮如昼,篝火无焰,暗红微烟。音乐骤响,银幕画动。众人唱倦,邀舞几圈,三步、四步、探戈、伦巴各逞其兴,节奏舒缓时安步当车,鼓点急骤处快旋速转。扭迪斯科、街舞更为年轻人喜爱,一顿一挫筋骨响,一蹦一跳血脉张。
  直至篝火在大铁锅内成为白色灰烬,宾馆院内才曲终人散。
  纵观一晚:看节目,来雨;玩篝火,停电。凡事难以逆料。但见游人玩仍玩,说仍说,笑仍笑,唱仍唱,舞仍舞,乐仍乐,皆大彻大悟者也。
  登四嘴奇峰
  四嘴山位于“红河丹崖”主景区,山下海拔1200多米,峰项却急骤飚升到2600多米,山体峭拔,直插天外,岿然屹立,令人神往。峰项有四嘴,唤作“四嘴山”。此山险峻,形势卓立。峰顶峭壁,岩石裸露,朝霞映照,如关公朱颜,这大概是“红河丹崖”的组成部分之一。仰而望之,见峭壁栈道上一两个白点人影缓缓而动,再望有眩晕之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能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熟知《蜀道难》诗句的游人,要登太白山红河谷之四嘴山,不免怯阵胆寒,非拿出百倍的胆量与勇气不可。
  清晨登四嘴山,体力足,也凉快。山底为红河一支流,上有一水泥仿制独木桥,仅容一人通过。窄桥在上,湍流其下。大多游客碎步快移一溜烟过者如轻云。偏有晕水的女人,睃巡四顾而不敢过,遇到同伴死抓不放,一前一后一惊一乍始得过去。
  过河就要上山,上山就爬陡坡,陡坡筑有台阶,宽不足一米,一面是崖,一面是渊。游人初步上山,气势正旺,“登登登”地往上跑,气不稍喘。这时偏有恐高者,弯腰抱肚,抚岩长吁,望山兴叹。同行者一再鼓励,答曰:“上不去了,实在没一点向了。”掉队就掉队吧,同伴们还得继续攀登。
  过了这一陡坡,仍是陡坡,所不同的是,往上台阶全铺设在山梁上,忽陡忽缓,迤逦接天。台阶两边深沟,多高树枯藤,松树尤多,其皮鳞甲覆,其枝虬龙游。道旁松树落叶如铺毯,干裂松塔遗落其间。台阶穿于密林中,游人尽得其荫,清风满怀,走一段,歇半天。坐于道旁,但看游人。有青年人你追我赶而上的;有中年妇人抱幼孩或带小狗而上的;有白发老人扶以黎杖、儿女搀挽而上的;有大人照应十多岁、七八岁稚童而上的,有从事户外运动专踩台阶外侧绵软松针而上的;有手提大音箱放着音乐而上的。不一而足。
  上一陡坡,又到缓处,有亭翼然其上,有数名游人坐于亭下横槛休息,其中就有坐下不想起来者。同行者催促上山,答曰:“你们上吧,我实在不行了,不想上去了。”同行者笑笑,又上山了。
  上山途中,同行者中有一人因凉鞋系攀儿松懈,自己克服困难,先用葛条缠紧,走了一段,磨破了脚脖。不行,又从路旁拾得一段塑料绳,以之绑缚,遂使登山无虞。亦有一初中学生忽坐台阶之上,抱头喊晕,大家推测可能是患了感冒。过一会儿,还不见好,准备放弃登山。这时,恰遇一不认识的好心阿姨在此经过,询问情况后,给其药片,以瓶装纯净水服之,不多时,头脑清醒,活蹦乱跳,恢复正常,随即上山。
  经过几弯几绕,即到路口分叉处,土路向右拐去,栈道向左盘桓。上山游人大多选择栈道,欲履峭壁之险,欲临深渊之危,好奇之心驱使,好胜之意作怪。栈道从下往上共五个“之”字相连,一曲一折,建在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看得出,修栈道时,要先在裸露的岩石悬崖上打孔钻眼,用粗壮钢筋插入作为支撑,再焊钢管为栏杆和扶手,焊钢板为踏步为平台。有此栈道,人行其上,如登楼梯。不同的是,只因履险,只因临渊,游人胆小者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妄看,手抓栏杆或铁链,才敢挪脚,一步一颤,提心吊胆,毕竟脚下悬空,非同一般,心里老想:“栈道塌落咋办?掉下去咋办?”大胆者却不以为然,明知有惊无险,心不慌,腿不颤,大大咧咧地踏步而上,大大咧咧地观看周围景色,如闲庭信步,浑然不觉身在绝壁险处。
  悬崖峭壁垂直上下,峥嵘千仞,有如斧削,石纹竖下,有如线描。随处有“枯松倒挂依绝壁”,随时有老鹰盘旋在谷间。此峰有如华山之西峰,亦为一整块华岗岩立于天地之间也。《蜀道难》中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可见,这里的悬崖峭壁也和华山一样,是由于地壳运动地层猛烈抬升的结果,成为绝妙景致,供人景仰朝拜。
  上得峰项,游人兴奋地“嗥——嗥——”直喊,如猛虎长啸,山鸣谷应。山顶长几棵高大松树,间杂丛丛簇簇的灌木野草,围拢一两块巨石,石下躺几根枯树朽木。有“山登绝顶我为峰”之骄傲,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豪迈,但却无“一览众山小”之意,也无“前行若无山”之感,因为周围还有比它更高的山,所谓“山外有山”,谁敢狂妄自大?
  在山顶转一圈后,游人纷纷在观景平台照像留影。尔后,扶栏稍歇,平视远方,但见众峰巍然,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岫云天际外,山色有无中。时有白云如烟,缥渺其间,阳光透照,洁如哈达,似与为游人献礼,似与仙界辅路。俯瞰山谷,苍茫深邃,林海如涛,高低起伏,东南直接太白主峰。谷底河床白亮一线,分割山间绿色。公路似有似无,车辆和行人小似针尖,似动非动。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阵风至,一片云来,仿佛身已化羽成仙,飘然飞升,自由观看这世外美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登四嘴山后的一段时间,常常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中那段话,替那些半途而废者抱憾。

作者: tangrae    时间: 2012-8-27 16:24
风景不错哟!有时间去看看
作者: miruoer    时间: 2012-8-27 16:28
tangrae 发表于 2012-8-27 16:24
风景不错哟!有时间去看看

恩恩,一定要来哦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