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绿心是这样保护的? [打印本页]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2-7-5 12:33
标题: 绿心是这样保护的?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7/43_65439_4bb4d227db996e1.jpg
2010年3月拍摄的界碑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7/43_65439_ee899e30ecd6ad5.jpg
绿心环线施工现场上几十米远处刚新建楼群  --2011年6月摄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thumb/Mon_1206/216_65439_e5ccfd2cf9d1e85.jpg?591
这是吉象木业二期

乐山城市“绿心”总体规划通过评审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SGT199815025.htm
四川乐山市城市绿心规划大变脸(图)http://design.yuanlin.com/HTML/Article/2006-9/Yuanlin_Design_1545.HTML 城市绿心西接青衣江、南抵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北路,北靠竹公溪及柏杨西路片区,占地9.8平方公里。(乐山市住建局:绿心公园整体面积9.4平方公里,绿心环线内为5.3平方公里,根据整体规划,在绿心环线5.3平方公里是没有建设规划的,并且我们坚持三低原则:低容积、低建筑密度、低层高,我们在绿心环线建好后我们在大力提高各项服务。http://bbs.leshan.cn/read.php?tid=349506&page=1 )

绿心,离我们不再“远”
  本报记者  杨心平
  核心提示:
  乐山城依山傍水,三江环绕,形成“三龙戏珠”的城市形态。
  市委、市政府充分吸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经验,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开展各项工作,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心,解决村民问题,编制绿心规划,对城市绿心内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态环境、珍稀植物、鸟禽动物、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提出明确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1987年,乐山市建委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编制完成《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中心城区采取“绿心环形城市”布局结构,形成“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的环境圈构想。
  1994年1月,联合国TIPS技术信息系统中国国家分部以乐山绿心生态环形城市新模式颁发了“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现已列入上海同济大学编写的大学教科书,被国内专家称为“中国乐山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城市绿心”生态模式获得多项荣誉,被全国数百个城市在规划中采用。
  城市绿心是乐山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经过20余年城市规划建设,实现了“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的城市布局,乐山中心城区“绿心环形生态城市”布局结构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的构想。绿心,成为乐山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更高目标的核心要素。
  8.7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8.7平方公里稀缺生态资源,寄托着乐山市民关于美丽大自然种种温馨与浪漫的憧憬……
  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与城市结构体系相结合,景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52.9%提高到70%以上。
  ——“绿心”,乐山人珍藏的骄傲和自豪
  在这个普遍缺氧的钢筋水泥时代,“绿心”是乐山人珍藏的骄傲和自豪。森林中富集的氧离子,浸润着乐山人的呼吸,让外地人艳羡不已。8.7平方公里的自然绿野,一片充满梦幻与憧憬的原始林地。因为唯一和稀缺,所以特别“金贵”,特别珍爱。
  多年苦苦相思,今朝夙愿得尝。随着绿心景观路开工建设,市民与绿心激情相拥的梦想即将成真。绿心,离我们不再“远”。
  绿色森林,地球上越来越稀有的奢侈资源,以其独具特色的生态魅力摄人心魄。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释放氧气2-10吨,吸收二氧化碳4-13吨,防止水土流失20-30吨,比非林地多蓄水220-330立方米。
  规划部门据此算了一笔账:“绿心”经保护培育,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52.9%提高到70%以上,森林面积可达700公顷。按研究资料中间值计算,绿心700公顷林地每年可释放氧气4200吨,吸收二氧化碳5950吨,多蓄水19250立方米,防止水土流失17500吨。可见,“绿心”的生态功能非常明显,生态效益巨大,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和“空气清洁器”。
  “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与城市结构体系相结合,景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完成于2006年8月的《乐山市城市绿心规划》,这样描述“绿心”的性质。这一简短的描述,传递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一.绿心的主体是“自然生态”;二.绿心的定位是“结合城市结构体系”;三.绿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是“景城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
  2006版规划中,“绿心”范围北以竹公溪路为界,南抵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北路,东以菲尼克斯征用地为界,竹公溪、蕴真路为东北界线,西至大件路,规划范围9.8平方公里。
  乐山人对“绿心”的痴情,铭记在历次规划之中——
  1987年,《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提出保留城西画眉山约8.7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地作为城区绿心,城市布局成绿心环状结构,充分突出依山带水、山水交融的城市特色。这一轮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城市绿心”构想,将“绿心”纳入城市规划区且突出城市绿心特色。
  1994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定城市形态为“绿心环状组团式”布局,并提出乐山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力争形成绿心环、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交融共存的生态型城市。绿心仍为城市布局结构的中心,要求绿心按照永久性绿地加强绿化建设,开发以绿色产业、动植物养殖种植、科研等生态经济建设为主。本轮总规巩固了绿心的核心地位,提出了绿心发展方向。
  2003年,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再度修编,对乐山都市区总体结构的分析结果是采用组团式,即乐山组团城市由乐山市中心城区、五通桥、沙湾、峨眉山、夹江、井研6个城镇组团组成,形成多中心的城镇集合体。规划延续了中心城区“绿心+环路”结构,建立大乐山城市环形圈层式放射状布局结构形态,中心城区与各卫星组团由快速干道呈放射状联系,各卫星组团城市间也由快速干道呈环形联系,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中心城区主要沿绿心呈环状布置,通过开辟楔型的绿带,使绿心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该规划进一步提升了绿心的核心地位,完善了绿心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交融。
  《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对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采用形成心、环、带、廊、点状绿地相结合的结构模式,总结为“一心中踞,五脉通江”,“二环外绕,八带网城”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其“一心”指城市绿心,是以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的,以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规划要求绿心按城市森林公园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
  1999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绿心”片区规划。这是针对“绿心”唯一最全面的规划,全面客观分析了绿心的现状、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确定将绿心分为两个区,即绿心核心区与景观协调区。核心区用地以自然森林和田园为主,具有赏景游览、休闲度假、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面积约8.7平方公里。协调区为环山路内侧已被征用土地及部分用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建设高中挡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及园林式单位,其用地开发强度、性质将受到严格控制,要求与绿心景观协调共生,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003年,乐山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绿心”协调区规划。该规划是为避免“绿心”协调区土地被逐步蚕食而编制的比“绿心”片区规划更具体的控制性规划,主要目的是让“绿心”和城市建设区之间自然、和谐过渡,避免“绿心”与城市建设区之间“一刀切”式的生硬衔接,从而实现“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的总体构思。该规划对各个协调区用地作出了强制性的具体控制要求,是针对绿心协调区较完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0余年来,乐山严格按规划实施城市建设,成立专门的绿心管理处对“绿心”进行严格保护和控制。“绿心”已成为面积达8.7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
  需要从更长远、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乐山城市发展与绿心的保护和建设要求,改变对城市绿心孤立保护、消极保护、被动保护,与乐山城市建设各行其事、互不相干、甚至相矛盾的状况。
  ——进入性,“绿心”保护与建设的焦点
  多年来,家住中心城区海棠路的市民王先生总是习惯在晚饭后、星期天到绿心散散步。“清净,氧气多,给肺换换空气。这里是世外桃源,乐山人的风水宝地哦!”王先生话中带着几分幽默。
  “这些年,绿心得到很好的保护,基本还处于原始状态。但交通条件没跟上,进入性比较差,城里的人进来休闲也就是走走路散散步,既不方便又没内容,感觉很不过瘾。绿心的宝贵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常走绿心,王先生走出了一些心得。
  王先生的心情,乐山市民普遍同感。多年来,围绕“绿心”的保护与建设,两大观点反复争论:一者认为保护最重要,不主张建设;另者认为保护与建设是辨证统一关系,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让绿心真正成为乐山市民的“天然氧吧”,成为城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绿心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保护与建设这一对矛盾的调和。事实上,绿心这一优质资源的价值目前还是潜在的,还没有真正成为现实资源,没有真正进入市民的生活。”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有关专家认为,乐山中心城区20余年发展历程中,由于环“绿心”的城区还在逐步建设过程中,尚无更多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建设城市绿心。保护资金投入几乎为零,“绿心”存在植被单一、林相单调、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道路交通可达性差、村民生活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削弱了绿心自身的自然特征、景观特征等特色以及这些特色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需要从更长远、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乐山城市发展与绿心的保护建设要求,改变对城市绿心孤立保护、消极保护、被动保护,和与乐山城市建设各行其事,互不相干,甚至相矛盾的状况。
  “绿心需要保护,但保护不等于不发展。真正的保护是要让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则需要适度的投入和适度的建设。”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规划部门在做绿心规划时慎之又慎,自1987年“绿心”概念提出,迄今已是6易其稿。
  基于此,绿心规划中特别提出“开放可达原则”:“绿心”作为城市生态绿地,具有风景林地、休闲游憩绿地和防护林地等多重功能,只有实行开放式的保育,才能使“绿心”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通过有效的管理,市民进入“绿心”具有易达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绿心。
  能否既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又给市民提供可亲可感的生态环境?这一看似鱼和熊掌的两者,可否兼得?
  ——绿心公园,绽放城市“绿色心情”
  贯彻“开放可达原则”,大手笔推进“景城一体”,市委、市政府决定将8.7平方公里核心生态绿地打造成“嘉州绿心公园”。
  2008年12月10日,全长3330米、宽24米,计划总投资7828.56万元的绿心景观路正式开建,标志着绿心的保护建设拉开帷幕。绿心景观路建成后,从肖坝到旧城区只需3分钟车程,到嘉州广场仅需5分钟,其意义不仅在于缩短了车程,更重要的是绿心景观路将把肖坝片区与新、旧城区连成一个“金三角”。同时开工建设的蟠龙路,将有力推进岷江两岸通江、牟子片区的城市化建设。
  绿心公园建设,会不会对“绿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能否既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又给市民提供可亲可感的生态环境?这一看似鱼和熊掌的两者,可否兼得?
  针对市民的担心,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规划绿心路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不仅要兼顾生态,还要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城市绿心”的存在,享受“绿心”带来的“绿色心情”。“绿心路定位为旅游休闲景观路,沿途将有很多与之相配套的景观。”
  对于“开发”这样一个用语,市规建部门并不赞同,认为正确的表述应当是“保护建设”。
  关于“保护建设”的内涵,《乐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中表述为:“开辟‘绿心’以内的道路,结合生态旅游,开发成集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休闲、高档居住为主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在‘城市绿心’之间规划‘绿心过渡区’,进行低密度的城市建设,避免城市建设用地对‘绿心’的蚕食。”
  规划中,绿心公园将打造成“一轴、一环、三区”结构形式:
  一轴是指贯穿城市绿心的一条24米宽的景观道路;
  “一环”是指沿绿心岛打造一条长约10公里、宽8米的景观环线,沿景观道路分布有竹溪景城、绿心湖、绿心阁(绿心制高点)和多个功能中心(包括运动健身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绿心管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三区”是指按绿心保护层次而规划形成的三个区,即自然密林区、生态休闲区和人文景观区。其中生态休闲区内包括5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生态休闲游憩园区,即海棠公园、白岩山公园、植物园、春花秋实、茶山风情;人文景观区包括服务设施区和特色居民区。
  绿心景观路将于今年竣工通车。绿心公园建设将于明年正式启动。
  根据绿心保护规划,区域内通江镇6个村部分村组的1874户居民、4396人将在3年内逐步有序搬迁至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还房小区。
  期待“鱼”和“熊掌”的完美呈现。



作者: 院长    时间: 2012-7-5 12:57
慢慢就消化了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2-7-5 13:17
院长 发表于 2012-7-5 1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慢慢就消化了

绿心规划面积版本好几个,不知是占地9.8平方公里还是整体面积9.4平方公里,也许是还是8.7平方公里城市公共绿地,8.7平方公里稀缺生态资源,这些都是专家说了算.......

是的,
绿心就好比是一个香饼,那些"人"总要一口一口的消化掉.....

作者: r29729    时间: 2012-7-5 13:32
Too long....:L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2-7-5 13:41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6/216_65439_03a09abd7e7f306.jpg?375
远处有一小区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2-7-5 14:22
城市核心生态绿地嘉州绿心公园规划出台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09-8-4 12:46:42 ) 来源:乐山新闻网
   本网讯(实习生 何青)嘉州绿心公园,未来点缀在乐山城市中心一颗硕大的翠绿明珠。随着公园详细规划的出台,这颗耀眼的明珠不久将绽放夺目的光彩。

  根据规划,“嘉州绿心公园”规划范围北以竹公溪路为界,南抵成都理工大学北路,东以菲尼克斯征用地为界,竹公溪、蕴真路为东北界线,西至大件路,规划范围9.4平方公里。依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对现状的分析,乐山市嘉州绿心公园的性质为:以自然生态为主体,与城市结构体系相结合,景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地。

  本次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市场、旅游等相关科学领域的经验和成果,科学利用“绿心”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和旅游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设计思路上突破规划工作中单纯从物质形体空间布局、工程技术层面讨论问题的局限,在充分把握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问题,促进绿心生态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入景城一体等全新的观念和思路,力图在一个规划指导下,一部法规的规范下,一个机构的管理下,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保护和建设绿心。

  嘉州绿心公园的规划遵循五大原则:

  生态优先和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要求的生态资源是在有效培育基础上的适度开发,采取科学决策、规划、管理,达到维持“嘉州绿心公园”生态平衡,并促进生态系统中各因素协调发展。“嘉州绿心公园”生态首先应具有多样性生态分区,即“嘉州绿心公园”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多样性。遵照生态学基本观点,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越稳定,因此,多样性原则强调,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引进更多品种的生物品种在“嘉州绿心公园”中共生。

  开放可达原则:“嘉州绿心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绿地,具有风景林地、休闲游憩绿地和防护林地等多重功能,只有实行开放式的保育,才能使“嘉州绿心公园”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通过有效的管理,市民进入“绿心”具有易达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绿心。

  空间整体特色原则:“嘉州绿心公园”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绿地或游赏空间,而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绿地与城市开敞空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整体特色原则强调乐山具有其自然和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两者的协调共生形成了地方特色,“绿心”生态绿地将是地方精神的一个重要保存地,因此,“绿心”应是美好城市生活环境的缩影,其整体氛围浓郁、风格新颖、游览内容具有知识性、参与性及多样性,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并具有民族内涵和文化内涵特色。

  景城一体,和谐发展原则:“嘉州绿心公园”规划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把“嘉州绿心公园”视为城市景观中的镶嵌体,优先考虑保护建成格局,强调土地利用分类集聚,结构和功能要高度统一和谐,促进景城一体,和谐发展。

  经济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用最少的人工(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取得生产、生态效益的高效发挥;以及通过对历史景观、科学文化的保护,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本原则强调通过对嘉州绿心公园土地资源的整合,合理安排与绿心相关的项目来实现上述功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面对乐山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乐山嘉州绿心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刻不容缓,乐山嘉州绿心公园规划的目标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指导,力求创造一个自然生态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景色优美宜人的嘉州绿心公园,让嘉州绿心公园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让乐山嘉州绿心公园成为体现乐山市独特创造性的标志。

  近期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完成主要道路,部分景点和村民还房点的建设,初步达到修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环境和为市民提供休闲、渡假、游乐场地的目的,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远期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建设,全面达到修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成为与世界遗产相呼应的风景林带,全面建成为市民服务的休闲、游乐场地,为游客向往的国内知名的城市旅游度假胜地。
  
http://bbs.leshan.cn/attachment/Mon_1206/216_65439_03a09abd7e7f306.jpg?375
逵处有一小区

作者: qqhh-2006    时间: 2012-7-5 14:23
h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u/200602/20060201544616.html 2006-02-20 14:33  文章来源:乐山市商务局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
樂山市中心城區是樂山市政府所在地,是樂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按新一輪《樂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心城區呈綠心環型結構佈局,山、水、城、林交融共生,形成了良好的綠化生態網路,構建了高融合、高品質的樂山生態共生城市和高品位、高舒適的人居環境典型城市。
功能分區:
1、嘉州古城:北以竹公溪張公橋段為界,東南各以岷江、大渡河為界,西至綠心。本區是樂山市傳統的城市中心,以服務業、居住為主。實施疏解政策,逐步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環境品質。
2、肖壩科研文教區:古城區以西,綠心以南,青衣江、大渡河所包容的範圍以現狀高校和科研院所為基礎,建設大學園區。
3、柏楊壩新區:由竹公溪、岷江、二環路所包容的範圍。現狀的新城區,逐步充實、提高,使之真正擔當起樂山新城區的職能。
4、青衣綜合區:東鄰竹公溪,西至青衣江,北至棉竹路。本區主要在原有工業企業的基礎上,逐步調整用地性質,以居住生活服務功能為主。
5、大佛風景旅遊度假區:該片區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和精品線旅遊區兩部分組成。主要作為風景旅遊、休閒度假用地。
6、蘇稽綜合新區:蘇稽大道兩側、青衣江以西地區。在現有鎮區的基礎上發展教育以及相關高新產業,逐步形成一個內部功能齊備的綜合新區。
7、通江居住綜合區:二環路以北、岷江以西,江公路以東、外環路以南地區。主要是以生活服務為主。
8、綠心:城市佈局結構的中心,約8.7平方公里。主要以各種生態綠化建設為主,有少量的用地可用於發展休憩、娛樂功能。
9、車子高新區:大渡河以南,大佛風景區以西,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10、牟子綜合區:岷江以西,佛光路以北。是以居住為主的綜合型新區。
11、棉竹片區:青衣江以東,棉竹路以北,江公路以西。以醫藥、物流產業為主,同時輔以相應的配套設施。
12、九鋒工業區:以工業、倉儲物流為主。
規劃充實和完善由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所限定的主城區,以北部新城區的建設為契機,提高主城區的建設水準與設施服務配套能力,使中心城區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增長點。主城區主要沿綠心呈環狀佈置,通過開敞楔型綠帶,使綠心與外部生態環境溶為一體。主城區以外的多個片區,分片承擔工業、倉儲物流、教育、居住等功能,與主城區之間在功能上互補,在空間上由快速路或主幹路便捷連接。  


作者: xj969518340    时间: 2012-7-5 18:40
哎 享福的永远是那些“官”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