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推荐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1 21:49
标题: 推荐一篇文章
关于造就川剧名家

【来源: 四川川剧艺术研究院 】 【 2011-01-24 12:21 】 【编辑: 黄兰 】

    热心振兴川剧的我省老领导廖伯康先生,在《川剧与观众》报今年6期撰文,赞扬许倩云老师一生都在尽心竭力地为川剧事业工作的精神。文章接着说:“我要着重的提出振兴川剧要造就更多的川剧名家……20多年来,川剧涌现了近20名梅花奖演员,有的还得了二度梅。但是,其中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川剧舞台,非常可惜。”读到此处,令人感到有些沉重。为了川剧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造就川剧名家,这是大家都赞同的。但是,有关造就名家的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首先,如何去造就名家?比如年复一年地参加什么节、夺什么奖、进入什么工程,兴师动众之后,奖或许拿到了,戏没有保留在舞台上。这种路径行不行?有没有实效?其次,名家决不能脱离观众。时下一些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着意打造的剧目,戏才刚刚排出来既号称精品、经典,就演那么几场,观众没有看过。或才很难看到。剧团本来平时就演出不多,这样的新戏演出就更少了。实际上广大群众并不知晓,社会上并无影响,人与戏怎样成名?再次,名家对于本乡本土、本剧院团、本剧种的传承发展应尽什么社会责任?当其奖项和名利到手之后,责任就淡忘了,心思就又不同了。有的为官,有的改行,有的退隐,离开了川剧舞台,不但令人“非常可惜”,也令人非常感叹。

    曾记年初看中央台戏曲频道,有一批80年代初成名的黄梅戏演员,2008年春节前夕重聚安庆市,演了一台名为《回家》的晚会,讲述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所作的种种努力和工作,尽了他们对本乡本土和本剧种应尽的责任。我想,这就是广大观众和廖伯康老人家所期待造就的戏曲名家了。
相关报道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k_04.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4_01.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1_04.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1_01.gif
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乾旦坤生"贺岁京剧演出将带您走进无比曼妙的京剧...
[/td][/tr]
[tr][td]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1_04.gif[/td][/tr]
[/table]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2_01.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1_04.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3_01.gif
http://scopera.newssc.org/images/2010/LM_R1_04.gif
[/td][/tr]
[/table]
作者: 长歌悠悠    时间: 2011-3-21 22:42
本帖最后由 长歌悠悠 于 2011-3-21 22:44 编辑

  说出了实际情况!其实上面是知道这些现象的。但上面就是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或许压根就没有考虑什么措施,这就是不作为!

  这些梅花“当其奖项和名利到手之后,责任就淡忘了,心思就又不同了。有的为官,有的改行,有的退隐,离开了川剧舞台,” 绝大多数梅花长期不对观众演出,只能沤在角落里最终沤霉成霉花!
作者: 谢花脸    时间: 2011-3-22 07:38
这偏文章很好,廖老伯康先生是个行家,对川剧很支持,许倩云老师也说得好,希我们的梅花多演出一些好戏耒,把你拿梅时的力量使出耒吧,人民想你们这些好演员,行动起耒吧,
作者: 谢花脸    时间: 2011-3-22 07:47
对不起篇字应该这样写,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2 08:44
回复 长歌悠悠 的帖子



    长歌老师点评精辟:1,上面是知道这些现象的;
                              2,但是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
                              3,或许压根就没有考虑什么措施,这就是不作为!
   
      谢谢长歌悠悠老师!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2 08:51
谢花脸 发表于 2011-3-22 07: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偏文章很好,廖老伯康先生是个行家,对川剧很支持,许倩云老师也说得好,希我们的梅花多演出一些好戏耒,把你拿 ...




      深谢谢老师的临帖,雅评和号召!

作者: jinguohui    时间: 2011-3-22 10:40
我非常赞同热心振兴川剧的我省老领导廖伯康先生,( 关于造就川剧名家)的论述。並感谢廖老前輩对川剧的关怀爱护 老艺术家许倩云老师丶蓝光临等艺术家就是我们川剧人认真学习的搒样!名家决不能脱离观众。名家要有德有艺,名家是魚覌众是水鱼脫离了就只有消亡,且不悲哀吗?名家应对本乡本土和本剧种尽到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些"梅花"不一定货真价实,或是包裝丶或是政绩工程,有些得主在艺术上有多少真才实学,川剧的唱丶做丶唸丶打丶昆丶高丶胡丶弾又能知之多少呢?我认为梅花主要靠观众认可,专家点评,要有德有艺不能离开捧您爱您欣赏您的粉絲。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2 10:57
jinguohui 发表于 2011-3-22 1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非常赞同热心振兴川剧的我省老领导廖伯康先生,( 关于造就川剧名家)的论述。並感谢廖老前輩对川剧的关怀 ...


    感谢jinguohui老师临帖和留下中肯之言!值得某些“梅花”和“名家”认真思考,践之于行。

作者: 青色依旧    时间: 2011-3-22 11:01
发扬川剧,多培养青年演员,让群众从心底的喜欢川剧,离不开川剧,让川剧源远流长......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2 11:30
青色依旧 发表于 2011-3-22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扬川剧,多培养青年演员,让群众从心底的喜欢川剧,离不开川剧,让川剧源远流长......



     青色依旧网友说得很对:“多培养青年演员,群众离不开川剧”!

作者: 06295dxj    时间: 2011-3-22 12:44
好文章!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2 13:03
06295dxj 发表于 2011-3-22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章!



    谢谢06295dxj老师的关注!

作者: zhengfeng1234    时间: 2011-3-22 18:01
川剧悲哀!戏曲低落,现今社会,搞时尚,宝贝当道<沙滩宝贝><足球宝贝><体操宝贝><车模宝贝>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贝,她们年收入,超过120万,戏曲演员,20年,也得不到120万,
作者: czq942467103    时间: 2011-3-22 18:48
    楼主这篇文章道出了中国戏曲梅花奖的弊病,集中反映了国家剧院亟待改革、完善的体制问题。楼主把演员和观众比作鱼和水的关系也很贴切。我们不反对打造精品,亦不反对争夺梅花奖,但更应该注重成本核算,这里的成本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经济成本,即投入与回收。二是社会成本,即产生的社会效益。两者相比较而言,后者尤为重要,如果投入大量金钱打造的精品、梅花奖剧目仅仅是应付评委,而脱离了本该有的社会效应,那就是得不偿失,从长远来看,于戏剧发展本身十分不利。
    一个优秀的演员,应该是德艺兼备的,正如楼主所言,唱做念打、手眼身发步、昆高胡弹灯是衡量一个演员全面、成熟的标准,同时还要取得观众的评判和认可,只有这样的演员才具有梅花奖的评选资格。目前的评选途径无疑是狭隘的,而且存在很大的可操作空间。如果将评选方法设定为:常年演出场次+专业技术评选(评委)+观众得票。这样就能将公正性、科学性相结合。

作者: ydy3536    时间: 2011-3-23 18:29
回复 zhengfeng1234 的帖子



     郑老师言之有理:不良现象,应该扫除;拯救川剧,迫在眉睫!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