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去的白天,我搭着一辆摩的,从彭山县周转于40公里外的莲花村,采访了这个据说拥有刘备墓的村庄,拍了一些照片。具体的采访细节,明天再详细写出来,今天先贴点照片与大家分享。

刘继和家的狗,起初很凶,后来看我和他的主人打成一片,就怂了,瞧这乖巧的样子。

出入。黑白。光影。在这个以墓为荣耀的村庄,当地人敬墓三分,外地人则盗墓不止。

刘继和,1986年至1996年的莲花村村长。一直是村里坚定的挺墓派。这是他的家,角落里的橘子刚刚摘下没几天,已经发霉,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张罗着要我吃。

玉腿。高傲的鸡。

卖肉的女人。这是个很传统的乡村,一条主街,所有的繁荣和嘈杂都集中于此。

林泽成家的爱犬,一直再普通不过的草狗,每天在这里撒欢,它并不知道,这封土下面,或许藏着一个爱哭的刘皇叔。

林真和,67岁,1986年之前的莲花村村长,自小生活在这皇墓封土边。这是他的家,很破落,老人个子很小,腰有点弯,从背后看,真有点老朽,但其实精气神极好,带着我趟过半人高的野草,爬上高高的封土,步履轻盈。
村里的孩子都相信身边有个皇帝墓,张口就来,哪里知道大人们的是是非非。

林泽成十村里少数进入墓穴的人之一,他的家就在皇墓封土边,每天都有陌生的外地人来看“刘备墓”,他很乐意充当说书人的角色,分享自己的墓穴之旅的故事。

禹海君:争刘备墓背后抢GDP政绩才是真
四川彭山率先曝出刘备墓位于当地莲花村后,全球瞩目。刘备墓究竟在哪里?成都说、奉节说和彭山说又是如何出笼的?近日,记者查阅相关文献并采访专家人士,寻根溯源,发现川渝两地学术争鸣已持续数十年,目前依然莫衷一是。(1月30日《重庆晚报》)
为了佐证刘备墓就在奉节县的说法,有关部门煞有其事地列举出了10大证据,不得不令人感佩有关部门用心之良苦,笔者也相信玄德公必会感怀于九泉。
姑且不论成都说、奉节说和彭山说孰对孰错,在刘备墓之争的背后已然是蠢蠢欲动的 GDP情结。试观刘备墓所在地之争,从暗战到明战,已然有数十年,至今仍无定论,对于成都说,有关专家认为当初史志模糊缺失,无法征服学界。1961年,郭沫若路过奉节,对成都说提出质疑,并提出墓葬奉节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奉节说横空出世。就在成都说与奉节说相持不下,曾被淘汰出局的彭山说再次加入争辩。并且,彭山县还以刘备墓的名义进行招商,遭到了网友的唾骂,就连开发的“刘备墓”现已成烂尾工程。
三方论战,各自举证刘备墓存在的依据,却始终无法破解墓葬之谜,也始终没有一种说法令世人能够接受和信服,但是,各自却早已借历史名人提高了知名度,各种旅游设施也早已先行,刘备墓之争的实质俨然不再是归属地之争,而是各地政府部门和专家一起助力旅游市场,为GDP持续快速增长发力。“是刘备墓就搞点旅游开发我们就沾点光。”彭水县一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了彭水县争夺刘备墓的天机,也道出了“刘备墓”之争的实质和魅力所在——旅游。对于外界的质疑,彭水县坚持认定“刘备墓”这块金字招牌,表示不在乎质疑。看来,在GDP的诱惑下,即使刘备墓的最终考证结果不是在彭水县,彭水县也不会放弃到嘴的肥肉了。
如今,历史名人和历史名胜这两块金字招牌具有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旅游市场发展的无穷效用,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它的意义更在于GDP数字的增长,在于政绩效应。因此,但凡有历史人物或历史名胜出没的地方,政府部门便会不遗余力请专家考证,并借助媒体力量炒作一番,即使到头来考证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媒介宣传和炒作下,公众已然将历史人物或历史名胜与之联系在一起,自然,便有芸芸众生会到此一游,一睹历史人物“真容”或历史名胜的美景。
近日,被誉为中国针灸鼻祖的皇甫谧的归属地在宁夏与甘肃两省之间吵得沸沸扬扬,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认为,历史名人或历史名胜的考证不应成为地方政府利益的博弈场,历史名人或历史名胜的归属地等最终应该有一个定论公之于众,这不仅是还原历史原貌的客观要求,更是考古工作的必然步骤,在考古结果尚未敲定前,各地政府部门不应过早介入,甚至想以此带动旅游发展,增加GDP数字。毕竟,历史名人或历史名胜不是谁都可以啃的香饽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