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文家屯 冕宁县的“将军村” [打印本页]
作者: 9090980980 时间: 2010-1-10 10:51
标题: 文家屯 冕宁县的“将军村”
□文/图 本报特约记者 陈云庚 来源:凉山日报
在美丽富饶的安宁河谷北段西岸,在绵延辽阔的公鹅山东麓的冕宁县宏模乡里,坐落有一个古老的大村庄——文家屯。文家屯,这个古老的地名是明朝初期营屯制度的产物,沿用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在这个方圆不足1.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里,从清同治年间到今日的150年时间里,总共出了5位将军(其中包括1955年授衔时唯一凉山籍将军),该村其人文之盛,武功之烈,在凉山州各村中,堪称无出其右。这5位将军的事迹如今依然在冕宁县广泛流传,记者通过实地采访记录于此,以飨读者。
邓全忠,字直臣,湘军将领,生卒年月不详。清道光年间出生于文家屯南之官村坝(后为水毁,即今之弯弯河)。兄弟六人,全忠居长。因家贫,举家避债于泸宁。全忠长躯伟干,虽目不识丁,却胆识超群,稍长即以武童入泸宁营为兵。不久,全忠出营办差,将随身所带军饷赌光,畏罪潜避家中。官差破前门缉捕,其母邓杨氏,由后门送全忠出逃。全忠遂与越狱而出的泸宁人熊时敏(后者以军功为记名提督,历官贵州威宁镇、安彝镇总兵)结为兄弟赴山东投官军。新军会操,全忠以枪棒娴熟得拔头筹,为营官所重。
此时太平军兴,陕甘回民起义,全忠转战山东、甘肃、陕西、宁夏等省。初为步兵,为大军掌帅旗,遇敌英发,勇力绝伦。后为骑兵,在太平军必经处预埋火药,待太平军至,全忠飞马往返数十百次以点燃药线引爆火药,马不胜驱驰为之倒毙,人不堪劳苦为之呕血。其力战劳绩若此,卒以“战功懋著”崛起于行伍之间,赏穿一黄马褂,赐号“扬勇巴图鲁”(勇士)。同治初任副将(少将),同治三年在任甘肃总兵(中将),时年十二月为甘肃军务帮办。
同治五年为甘肃提督(上将),带营勇往碾伯(今青海省乐都县)筹粮。是年,统军10余营“进剿”西宁、碾伯。同治六年七月全忠以甘肃提督率所部在战略要地米拉三沟击败回民义军,由是,河州、洮州、狄道、西宁等地的多数义军和绿林军十数万请降。全忠部进抵西宁,因粮饷不继溃散。改任陕西固原提督。同治十一年六月前任陕西提标右营游击。光绪十一年至光绪十八年任陕甘督标中军副将。光绪十八年全忠母正一品夫人杨氏寿诞,光绪帝御制“宣威介寿”泥金匾赐其母,以示恩宠优渥。官终总理闽军营务处。光绪末年因老致仕(退休),卒葬甘肃兰州。
邓洪贵,字保臣,左宗棠标下悍将,生卒年月不详,邓全忠族弟。洪贵高大魁梧,膂力过人,有耳背之疾。能挽硬弓,善使长矛,骁勇彪悍,人莫能攖其锋。
清同治初,陕甘两省回族、撒拉族义军风起云涌,洪贵家贫,投军吃粮,遂“由行伍从征甘肃军务”。洪贵初为火头军,因身长力大行军辄背大铜锅。在金积堡之战中,洪贵所在部队负责守卫山腰处一要塞,马化龙军蜂拥而至,眼看抵敌不住,营官下令撤退,洪贵因耳背没听到命令,仍然留在炮台里。
清军快要撤到山下时,突然听到山腰大炮怒吼,以为援军赶到,回马杀至要塞,看到洪贵只身一人引火发炮,于是士气大振,终于守住炮台。洪贵因此受到“专以战功举人”的“左宫保(左宗棠官太子少保)”的赏识,被授以洋枪队统领之职。
一次,在土地平旷的坝子作战,洋枪队被回民军层层围裹,洪贵指挥属下以土块构筑防御工事,战斗惨烈,洋枪队弹尽援绝,伤亡过半。存亡之际,洪贵跃马持矛,身先士卒,率余部杀出重围。
洪贵临战,突刃触锋,不避斧钺,以功授陕西固原提标中军参将(正三品),赏戴花翎,以副将尽先补用。陕甘战事消停,左宗棠欲以姨妹妻洪贵,在南京紫金山为其营造府第,固辞不受。仅带贴身马弁一名回籍休养。
洪贵晚年,不无感慨地对族弟邓文汉(后者历官会宁、庆阳县令)说:“我邓家人要做文官,莫做武官,做武官太造孽:你看我这浑身的箭疤疤。”卒葬文家屯邓氏祖茔,其墓前立有双斗桅杆,杆高一丈二尺,今已毁。1950年,从洪贵故宅中抄出其昔日所披锁子甲,重80斤。
邓海泉(1900——1951),本名宗禄,又字作舟,邓洪贵之孙,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文家屯。1920年游学成都,结识藏族名士格桑泽仁,同赴巴安策动藏区国民革命。1925年经四川省政府考试录用,被选派到康巴藏区之巴塘任得荣县县长。抗日军兴,从戎北上,后为黄埔军校洛阳分校九期军官班学生。毕业后继续从军抗日,转战黄河南北,负伤后返乡疗养。此后在原西康省宁属靖边司令部任职,历任新兵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参谋长等职。此间,曾在家乡护养山林,推广蚕桑,与西昌农艺家胡拓夫合办缫丝厂,发展地方经济。1949年任西昌地区警备第六分区司令兼宁南县长。1950年3月西昌解放,4月率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昌军管会投诚。
谢云晖(1912——2002),开国少将。1912年生于文家屯。1927年入读成都联合中学初中,1930年就读上海光华大学附属高中。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次年参加“一二·九”运动,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委。1936年参加“三·三一”示威游行被捕入狱月余。出狱后任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陈毅介绍转入新四军。
1938——1941年历任新四军政治部青年科长、战地服务团副团长、江南指挥部陈毅秘书、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抗大五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苏中大队政委、抗大九分校政治部主任、校委书记等职。
1942年入主力部队,历任“老虎团”(十六旅四十八团)副政委、一师三旅八团政委、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参加黄桥、陇海东线战役、苏南苏北反清乡、反扫荡、反摩擦等战役战斗。1946——1949年历任解放军华中野战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参加苏中、涟水、鲁南、枣庄、莱芜、孟良崮、平汉、濮阳、豫东、济南、渡江诸大战役。
http://www.lsrb.cn/res/1/20100109/84971263003309323.jpg
谢云晖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少将
1950年初任九兵团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是年冬随军赴朝抗美,参加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1952年任九兵团政治部代主任,同年冬随部队轮换回国。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勋章。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少将,先后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3——1960年任二十军政委,担负东南沿海战备值班,参与指挥解放一江山岛及浙江沿海岛屿战役。1960--1970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1970--1983年任成都军区副政委。1985年离休。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曾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1月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谢云晖在军垂48年,简密慎重,识广宽宏,处变不惊, 治军治心,有儒将称。至于其虽历板荡,有功无过,身经百战,毫发无伤,又可谓福将。
谢亢威(1950——),祖籍文家屯,谢云晖长子,少将军衔。1950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解放军五十军服役,历任坦克驾驶员、班长、车长、排长、指导员、副教导员、军组织干事、军装甲兵参谋、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等职。
199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1996年任福建海防师政委,1997年任解放军炮兵第九师政委,后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从军期间与时俱进,自强不息:1991年安徽凤阳小溪地区遭受百年不遇洪灾,津埔铁路中断。谢亢威以团政委率部昼夜奋战,抢通津埔铁路,所部荣立集体一等功,受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在1998年特大洪灾中,以炮兵师政委率部赴安徽芜湖地区抗洪抢险,部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在海防师政委任上,谢亢威多次率部参加东南沿海地区重大军事演习,威慑“台独分子”。
作者: zhouchaohong520 时间: 2010-1-11 02:41
冕宁都有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作者: 春风先生 时间: 2010-1-13 19:46
冕宁儿女 卫国争光
作者: ★勇敢的心★ 时间: 2010-1-14 08:26
陈云庚的文章不错,在《凉山日报》上看见过他的多次作品。
作者: 回帖专用14 时间: 2010-1-14 14:06
有真才实学,有些字连我都认不得,有些词连我都没学过。
作者: 笑长天 时间: 2010-1-16 12:07
冕宁都有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作者: 小学三年级 时间: 2010-5-27 09:28
henghao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0-6-17 15:58
是冕宁的风土专家和考古专家呢。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0-6-17 15:59
似乎冕宁迄今为止还没他在风土方面那么权威。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0-6-17 16:00
似乎冕宁迄今为止还没他在风土方面那么权威。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