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海南 儋州 “东坡书院”。 [打印本页]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26
标题: 海南 儋州 “东坡书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一个川人都熟悉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也熟悉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作者苏东坡。我们这位四川老乡 自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以后就没有回过蜀地,以致于在家乡留下的胜迹不多,众所周知的只有眉山三苏祠、青神唤鱼池、嘉州凌云寺几处。然而苏轼自请外任杭州通判以后又任过多处地方官:杭州、密州、湖州、常州、黄州、惠州,鸿泥雪爪,留下许多胜迹,甚至在海南的儋州也有个“东坡书院”。我既到了海南,当然要去拜谒我们这位先贤。
位于海南 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离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我坐在儋州通往中和镇的乡村公交车上打望,快到中和镇的时候,路边几棵椰树下面出现了一排粉墙,看到东坡书院的牌匾后,大喊一声“停车”!司机来了个急刹
(, 下载次数: 8)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26
“东坡书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冬季,是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讲学和会友的场所。历代具有修缮或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墙、门廊通体洁白,昭示着东坡先生为政的清廉和晚年的清贫。
(, 下载次数: 9)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27
门上横额“东坡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系清代举人张绩所题。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28
进去以后是一泓莲池,水中开放着莲花。
(, 下载次数: 8)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29
莲池上有个翘角重檐歇山式古建筑名为“载酒亭”。池、亭均系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儋州知州陈荣选所建,儋州市政府于1982年重建。亭顶的上层四角,下层八角,上复绿色琉璃瓦,屋脊上的飞龙动感十足。
(, 下载次数: 5)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2
远看到西园竖立着东坡先生的塑像,急忙走过去瞻仰东坡先生的丰采。先生手握书卷,头戴箬笠,脚穿木屐,迈着潇洒的步态,仿佛在吟诵他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4
作为四川人,千里迢迢来到东坡先生面前,还是感到有点自得。 (, 下载次数: 9)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5
塑像后面的陈列馆里有东坡先生的生平、著作和他在海南留下功绩的介绍。
(, 下载次数: 9)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5
(, 下载次数: 8)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6
塑像后面的陈列馆里有东坡先生的生平、著作和他在海南留下功绩的介绍。
(, 下载次数: 7)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7
(, 下载次数: 7)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7
(, 下载次数: 8)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8
(, 下载次数: 7)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9
东坡先生以杨雄“载酒问字”典故命名的“载酒堂”。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39
(, 下载次数: 11)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0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1
主体建筑东坡祠。俗称大殿,始建于桄榔庵,后祠圮,复于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迁于载酒堂后,该祠于1984年重建。
(, 下载次数: 6)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5
牌匾“海外奇踪”“一代传人”“鸿雪因缘”赞颂了苏东坡在儋州的丰功伟绩。大殿内除了苏东坡的诗词匾牌以外还展示有王安石、欧阳修等北宋文豪的作品。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6
苏东坡讲学组像。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建堂讲学,敷扬文教。他把中原文化带到儋州,教育当地士子,开创儋、琼人士科举及第之先河。自此儋州文化大开,人材辈出。组像中间执书讲学者为苏东坡,右侧站立者为其幼子苏过,左侧坐听者为黎子云。
(, 下载次数: 9)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7
苏轼首开豪放词派先河,无论诗、书、画皆有杰出贡献,政绩与诗词流传千古,大理石牌匾上镌刻着先生所画的梅花。
(, 下载次数: 8)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8
明代画家唐寅所作的东坡笠屐图,宛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写照。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49
东坡先生 书艺匾额。 (, 下载次数: 4)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6
(, 下载次数: 3)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6
(, 下载次数: 3)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7
载酒堂与大殿之间的庭院里这棵树龄200多年的芒果,(清乾隆三年(1738年)植)枝干粗壮,浓荫匝地,但没有见到果实。
(, 下载次数: 3)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8
苏东坡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苏轼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字狱乌台诗案(说他写诗文讥讽皇上,玩弄朝庭)入狱,释放后以团练副使之名义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以后又贬到惠州,最后贬到儋州。虽然命运多舛,每况愈下,仍然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并能造福一方。
(, 下载次数: 4)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9
诗案后在黄州五年的贬谪生活,使苏轼从仕途的哀伤中摆脱出来,艺术和思想境界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黄州壮美的山川激励他创作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的千古名篇。公元1094贬谪到惠州一住就是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大得民心。他对惠州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此捐出自己的钱财。他在诗中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下载次数: 4)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1:59
(, 下载次数: 4)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0
(, 下载次数: 3)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1
他关心民生疾苦,当地人生了病,不知道求医问药,而是杀牛祭鬼,他搜索药方,让人求医治病。他劝导农民要爱惜耕牛,要勤劳耕耘,改变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作方式。 (, 下载次数: 4)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2
他关心民生疾苦,当地人生了病,不知道求医问药,而是杀牛祭鬼,他搜索药方,让人求医治病。他劝导农民要爱惜耕牛,要勤劳耕耘,改变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作方式。 (, 下载次数: 1)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4
庑廊下面竖立着历代骚人墨客题咏东坡书院的石碑,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剧作家田汉的题诗:
“东坡踪迹遍南疆,冒雨来寻载酒堂。三年野服多知己,万里天涯即故乡。丹荔玉肤犹未熟,新椰琼液已堪尝。诗觅更是掀须笑,十丈红花簇凤凰” 其一                     
“争看先生履屐图,顽童村犬绕银须。非关浊酒熏人醉,喜得春霖润稼苏。鸠舌何妨事黎母,荷锄真欲学田夫。我来雨急瓦声古,绛鸟重鸣德不孤”其二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6
前人民日报总编,《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主笔邓拓先生的遗墨:
“曾谒眉山苏轼祠,也曾阳羡咏题诗。常州江口寻余迹,儋耳郊原抚庙碑。海角天涯身世感,朝云春梦死生知。千秋何幸留遗墨,画卷潇湘竹石奇。”  一联追寻苏轼遗踪,二联感叹苏轼际遇, 后面两句说的是,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邓拓以写作《燕山夜话》所得的3000元稿费,加上变卖手中24幅古画的2000元,共5000元买下了《潇湘竹石图》。邓拓购画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和该幅画一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来邓拓把《潇湘竹石图》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可怜田汉、邓拓两位先生在此题记以后仅仅4年,便在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中先后蒙难。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8
还有一个留下碑刻的文坛大佬,因为惯于揣摩上意,在文革中又顺风转舵,得以瓦全。我记得他那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三面红旗照耀下,天涯无处不奇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弄得天怒人怨,谁还能写出如此狗屁拍马的诗歌?我都不想拍他的碑刻,说他的名字,也是个川人!(回来后,我想还是该把他的奇文拍下来给朋友们共“赏”)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09
“我本儋耳人,寄生在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苏东坡把儋州当作故乡,反将蜀州作他乡。他知道只要心安,任何地方都能安身。
(, 下载次数: 1)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0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0
那时,当地人饮用地表水,味苦咸又致人生病,苏东坡倡导打井,改善了民生。
(, 下载次数: 1)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1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2
尝一个东坡饼(先生诗云: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再喝一杯东坡茶,品味东坡先生曾经咏赞过的美食。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3
看到园中花繁叶茂,那应该是苏东坡先生留下的余荫。
(, 下载次数: 2)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4
(, 下载次数: 3)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7 22:14
临行前看到攻略上说,中和镇在历史上是海南儋耳郡治所在,至今尚有古城门、关帝庙等。但看到照片并不诱人,加上时间关系,于是就赶乡村公交车回儋州去了。贴子发完,谢谢朋友们分享!

作者: 醉墨堂主    时间: 2015-2-8 01:57
宋老师好,海南行收获很大,听了很多东坡先生的故事,从湖北黄州又被贬到海南儋州,一直没有机会去儋州,宋老师带我们去转了一圈,欣赏支持。
作者: 舟戈    时间: 2015-2-8 07:40
宋老师早晨好,你的儋州东坡书院,整得好哦,故事摆得伸伸展展,巴适得很能吸引人,儋州东坡书院大套多了,简直值得一游,我那个宜兴东坡书院就是当当吃了,复建也就占了两三亩地。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8 10:41
醉墨堂主 发表于 2015-2-8 01:57
宋老师好,海南行收获很大,听了很多东坡先生的故事,从湖北黄州又被贬到海南儋州,一直没有机会去儋州,宋 ...

谢谢醉墨老师的沙发支持!我们这次在海南待了一个月,所以有闲暇到儋州走了一趟。我知道堂主近期也去了海南,期待着分享你的靓照哈!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8 10:50
舟戈 发表于 2015-2-8 07:40
宋老师早晨好,你的儋州东坡书院,整得好哦,故事摆得伸伸展展,巴适得很能吸引人,儋州东坡书院大套多了, ...

舟戈老师早晨7点过就上网支持我,说“感谢”这两个字,都显得轻了。哪天天气好,我们老地方喝茶。
作者: 海子不死    时间: 2015-2-9 09:41
宋老师的知识帖,学习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9 15:42
海子不死 发表于 2015-2-9 09:41
宋老师的知识帖,学习

谢谢“海子不死”!我们外出旅游,在放松心情欣赏美景的同时,如果再关注一些人文景观,那内容就更丰富了。
作者: 骑兵    时间: 2015-2-9 20:47
很好的纪实,谢谢分享!
作者: 四川金戈    时间: 2015-2-9 21:02
12月10日去海南时,导游曾告诉我们,苏东坡贬官流放海南,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培养出一大批文化才子,使这块蛮荒之地最终走进了文明。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9 21:31
骑兵 发表于 2015-2-9 20:47
很好的纪实,谢谢分享!

谢谢“骑版”老师!既观风景,又看人文,旅游乐趣更多。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9 21:48
四川金戈 发表于 2015-2-9 21:02
12月10日去海南时,导游曾告诉我们,苏东坡贬官流放海南,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 ...

“四川金戈”朋友:这个导游讲得好!海南人一直把苏轼看作是海南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但一般导游是不会带团去那里的。儋州在海口以西120公里,东坡书院又在儋州以北45公里。但真是值得一去,我是从三亚坐客车去的,若自驾就更快捷了。
作者: 猫佴坝    时间: 2015-2-9 23:06
多谢朋友好帖!

苏学研究的学者中,多有人持“东坡后人无回蜀者”的观点。此观点有误。
眉山修文乡发现的苏符墓和儿子苏山“泣血书”的《苏符行状》提供了新
证据。

而且苏符还有后人迁居川北定居,至今已发展到1万余人。参见:
“西充浮现苏轼后裔”   http://bbs.mala.cn/thread-8083632-1-2.html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0 22:42
猫佴坝 发表于 2015-2-9 23:06
多谢朋友好帖!

苏学研究的学者中,多有人持“东坡后人无回蜀者”的观点。此观点有误。

谢谢“猫佴坝”朋友的支持和链接文章。恕我我孤陋寡闻,以前竟不知道,苏轼之嫡孙苏符后人之一脈迁徙到西充县鸣龙镇。匾上“眉山一脉”末尾的“脉”字虽然锯掉了,但仍然可以佐证。这是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朋友所附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食诗帖》真不愧为天下第三行书,特别喜欢你所写这篇墨宝的分析导读,对于我们欣赏该书法作品大有帮助。
再次致谢!
作者: 恍兮忽兮    时间: 2015-2-10 22:46
朋友说的那个文坛大佬,是郭沫若吧?
作者: xiess    时间: 2015-2-10 22:58
好纪实,跟到宋老师游海南,又看照片又长知识,巴适得很!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1 00: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3 20:10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11 00: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正在拿你”兄:背得滚瓜烂熟哟!看来你也喜欢苏东坡。谢谢!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3 20:12
xiess 发表于 2015-2-10 22:58
好纪实,跟到宋老师游海南,又看照片又长知识,巴适得很!

谢谢!得到谢老师的鼓励,万分欣喜。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3 20:14
恍兮忽兮 发表于 2015-2-10 22:46
朋友说的那个文坛大佬,是郭沫若吧?

谢谢“恍兮忽兮”朋友!大家都明白,就是那厮!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3 21:58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13 20:10
“ 正在拿你”兄:背得滚瓜烂熟哟!看来你也喜欢苏东坡。谢谢!

      哈哈,彼此!彼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3 22:10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13 20:14
谢谢“恍兮忽兮”朋友!大家都明白,就是那厮!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些应景之作不能说明问题。郭老反右运动中没整过人,文革中尽管被最高点名批判,仍未违心批儒。愚以为这些过筋过脉的地方才能真正体现郭老人品的高洁。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4 16:01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13 21:58
哈哈,彼此!彼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朋友引这首“江城子”也是我所喜欢的。其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正值西夏大举入侵之时…住嘴!不敢在“正在拿你”兄面前哓哓不休。     那时候,人的寿命不长,苏轼刚好40岁就鬓微霜,自号老夫了。61岁贬逐海南,三年后遇赦北返,在常州去世也才65岁。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4 16:22
仔细读来,郭诗,和田汉、邓拓在东坡书院的留墨大异其趣,他们本来就是两类文人。除了歌诵三面红旗、大跃进,作为第一代毛粉,郭还有很多肉麻的唱和,甚至拍江青的马屁诗。他两个儿子在文革中遭迫害至死,他都忍气吞声。我也觉得,文坛很多事情不能全怪郭,巨石重压之下,哪一棵小草不弯腰!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6 13:01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14 16:0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朋友引这首“江城子”也是我所喜欢的。其时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6 21:59
本帖最后由 song2007 于 2015-2-16 22:00 编辑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16 13:01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 ...

苏轼这首“定风波”,最能体现他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情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7 00:15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16 21:59
苏轼这首“定风波”,最能体现他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的情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

      这个大胡子持才放旷,是个性格张扬的人。这首《定风波》与他的风格不类,我很怀疑这首词是不是他填的。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17 00:34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14 16:0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朋友引这首“江城子”也是我所喜欢的。其时 ...

     苏轼知道自己是“早生华发”,在今天看来估计是少年白。老夫是自谦之语,其中隐含着张扬,如果他真认为自己老了就要自称老朽了。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19 16:11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17 00:34
苏轼知道自己是“早生华发”,在今天看来估计是少年白。老夫是自谦之语,其中隐含着张扬,如果他真 ...

今天是羊年初一,先向“正在拿你”兄拜年!恭喜发财!
去年的跟贴,今年才回,抱歉哦!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苏轼肯定是少年白。才40岁就自称老夫,又敢于聊发少年狂,还是有点张扬。不过人家也有本钱,该张扬,对不?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23 13:16
      今天迎五路财神,周围的火炮一直没停过。
作者: 锦官城北    时间: 2015-2-24 14:37
现在四川人到海南去工作和旅游的很多了,但是不一定到这里来瞻仰苏东坡先生。感谢宋老师的精美详实的摄影,如同亲临东坡书院一般。[/b]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24 22:10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23 13:16
今天迎五路财神,周围的火炮一直没停过。

“周围的火炮一直没停过。”朋友住哪里?  今年的火炮规模小了很多,二环路周边基本上没看过卖火炮的摊摊,响声也不大,这种中国式的热闹少一点也好,不挠扰民。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24 22:28
锦官城北 发表于 2015-2-24 14:37
现在四川人到海南去工作和旅游的很多了,但是不一定到这里来瞻仰苏东坡先生。感谢宋老师的精美详实的摄影, ...

“锦官城北”朋友,春节好!
我们在三亚待了一个月,有的是时间。从三亚赶大客车走西线高速到中和镇很方便,瞻仰苏东坡先生后到海口玩,再坐东线高铁回三亚只要2个小时。
期待着访问儋州东坡书院已经很久了,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作为一个四川人,站在苏东坡先生塑像前面,还是有点自得的。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24 23:05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24 22:10
“周围的火炮一直没停过。”朋友住哪里?  今年的火炮规模小了很多,二环路周边基本上没看过卖火炮的摊摊 ...

       跟随着你们的脚步,在三亚。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25 13:57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24 23:05
跟随着你们的脚步,在三亚。

朋友在三亚过春节,闹热啊!你们住在三亚哪里?海鲜呑了没有?祝:快乐!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2-25 22:40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25 13:57
朋友在三亚过春节,闹热啊!你们住在三亚哪里?海鲜呑了没有?祝:快乐!

      住在天涯区这边,离恒山老师介绍的天涯镇很近,已经去转过一次。过两天准备去瞻仰东坡书院,另外就是去文昌看一下《人权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故居。到了海南海鲜肯定是要吃的,椰子芒果也吃了不少。出来走走心情是要轻松一些,压抑的情绪也平和了许多,估计回来后也不想骂人了。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28 22:39
本帖最后由 song2007 于 2015-2-28 22:42 编辑

海南的热带水果,有些以前没有见过,这回我也第一次尝鲜。文昌我还没有去过,据说文昌鸡味道很好。《人权宣言》起草人?我孤陋寡闻了,不会是宋庆龄吧?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2-28 22:39
本帖最后由 song2007 于 2015-2-28 22:45 编辑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2-25 22:40
住在天涯区这边,离恒山老师介绍的天涯镇很近,已经去转过一次。过两天准备去瞻仰东坡书院,另外就 ...

朋友在海南过年,所闻所见一定不少,等着看你的照片。海南的热带水果,有些以前没有见过,这回我也第一次尝鲜。文昌我还没有去,据说文昌鸡味道很好。《人权宣言》起草人?我孤陋寡闻了,不会是宋庆龄吧?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3-3 01:05
song2007 发表于 2015-2-28 22:39
朋友在海南过年,所闻所见一定不少,等着看你的照片。海南的热带水果,有些以前没有见过,这回我也第一次 ...

      有一种用椰汁炖的文昌鸡,汤很鲜,我带了一串椰子回来,你如果想试我送你两个。参与主要起草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的中国代表过去说是中华民国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张彭春,文昌的朋友说是曾任南洋大学校长的文昌人吴得耀,究竟是谁我还没有考证。这里的朋友个个是摄影高手,我属于到此一游的水平,照片就免了。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3 14:33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3-3 01:05
有一种用椰汁炖的文昌鸡,汤很鲜,我带了一串椰子回来,你如果想试我送你两个。参与主要起草联合国 ...

“椰汁炖的文昌鸡”,汤很鲜”,朋友吃安逸了,我没有尝过,羡慕哟!椰子很重,那么远带回来先送给家里人吧!有这个心我就非常感谢了。不管是谁,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总是中华民国的代表。自改朝换代以后,那个宣言就被当作一张废纸,至于起草人,谁还记得他。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3-4 23:22
song2007 发表于 2015-3-3 14:33
“椰汁炖的文昌鸡”,汤很鲜”,朋友吃安逸了,我没有尝过,羡慕哟!椰子很重,那么远带回来先送给家里人 ...

      文昌到处都是椰林,我在八所海边买的椰子都是文昌运去的。椰子是朋友所送,一串有十多个,我拿着也没用,有机会送你几个去炖椰汁鸡。《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的基本法之一,这个宣言由中国合法政府代表参与起草制定,中国至今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有进步意义的宣言应该是肯定的。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5 14:26
一串有十多个椰子,怕有一百多斤重,你们不闲累啊!要得,要得,那就谢谢了!椰汁炖鸡是海南的做法,我还不知道咋个弄呢?
新朝建立后,对民国签署的国际条约,大多以意识形态区别对待,如《世界人权宣言》前几十年闻所未闻,近年来才羞羞答答的承认,也算是一个进步吧。
作者: turkeyqq    时间: 2015-3-6 20:29
四大名捕四面出击看天下还有没有人敢不在顶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3-6 21:58
song2007 发表于 2015-3-5 14:26
一串有十多个椰子,怕有一百多斤重,你们不闲累啊!要得,要得,那就谢谢了!椰汁炖鸡是海南的做法,我还不 ...

      苏轼被贬至儋州,不但有仰慕他的县官借房子给他住乡邻也经常给他送酒送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舒坦,以致产生了终老儋州的念头。苏轼被贬到岭南,写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被贬到儋州,竟搞笑地用椰壳做了一个帽子戴着到处走,看来此公的心胸确实非人能匹。海口还有个苏公祠,侧门也挂了个“东坡书院”的匾。海南人如此敬重斯文,此海南文运之所以昌盛也。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6 22:09
turkeyqq 发表于 2015-3-6 20:29
四大名捕四面出击看天下还有没有人敢不在顶

谢谢朋友支持!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6 22:27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3-6 21:58
苏轼被贬至儋州,不但有仰慕他的县官借房子给他住乡邻也经常给他送酒送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 ...

看来苏轼是一个乐观(不要把主义加上去)的人,虽然年届花甲,仍然童心未泯。但他的政敌却偏偏要给他过不去,看他在惠州一天乐呵呵的就不爽,于是再往远处一贬,到蛮荒之地海南儋州。要不,时隔900多年,我们还到那里去干啥?海口五公祠这次我也去了,同时也拜谒了同在一处的苏公祠。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6 22:28
看来苏轼是一个乐观(不要把主义加上去)的人,虽然年届花甲,仍然童心未泯。但他的政敌却偏偏要给他过不去,看他在惠州一天乐呵呵的就不爽,于是再往远处一贬,到蛮荒之地海南儋州。要不,时隔900多年,我们还到那里去干啥?海口五公祠这次我也去了,同时也拜谒了同在一处的苏公祠。
(, 下载次数: 2)

作者: 正在拿你    时间: 2015-3-6 23:18
song2007 发表于 2015-3-6 22:28
看来苏轼是一个乐观(不要把主义加上去)的人,虽然年届花甲,仍然童心未泯。但他的政敌却偏偏要给他过不去 ...

      无论是苏轼还是他的对立面王安石等都能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来宋代人的思想境界比现在的人高得多。
作者: rockcalem    时间: 2015-3-8 17:02
呵呵,我特别喜欢旅游的
作者: monkeymj    时间: 2015-3-8 18:46
好呀好呀 努力顶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8 22:37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15-3-6 23:18
无论是苏轼还是他的对立面王安石等都能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来宋代人的思想境界比 ...

宋朝的“党争”只是政见不合的争斗,双方都是文人,还比较理性。不像国共“党争”,那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残酷得很。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8 22:39
rockcalem 发表于 2015-3-8 17:02
呵呵,我特别喜欢旅游的

谢谢“ rockcalem”朋友,喜欢旅游,说走就走!
作者: song2007    时间: 2015-3-8 22:40
谢谢你:“好呀好呀 努力顶” 朋友!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