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标题: 东方爱情圣殿 浪漫休闲家园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2 15:43
标题: 东方爱情圣殿 浪漫休闲家园

东方爱情圣殿  浪漫休闲家园

                               ————嘉陵第一桑梓欢迎您!                            

                                                                              邓四平/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位于嘉陵江中游的司马相如故里——四川蓬安,风光秀美,古韵天成,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古老而厚重的相如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一方美丽而富饶的热土,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相如故里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走进这一方神奇的山水,沐浴着这一城的古韵今风,穿越千古的美好时光,感悟山水诗画的恬静情怀,让心灵去旅行……

          

                  文化旅游名城    山水人文厚重

     “一城人文典故,千载诗画蓬安”。蓬安,位于四川省东北,南充市区之东,东依营山、渠县,西接南部、顺庆、高坪,北与朱德故乡仪陇相临,东南与邓小平故乡广安毗邻,南与岳池交界。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相如县省入蓬州,1913年取蓬州、安汉各首字命名为蓬安。蓬安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她是汉代伟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幅员面积1332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总人口68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唐代诗人元稹、宋代大文豪苏轼、宋代理学宗祖周敦颐等都曾在蓬安留下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的石斧、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在近现代,这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又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怡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英豪。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蓬安儿女,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

蓬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蓬州八景、龙角山公园、周子古镇、相如故城、白云山森林公园、大深南海旅游度假村、千佛崖、小乐山等。有闻名遐迩的五马排空、琴台夜月、石碧晴云、马鞍樵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辅以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将把您带到一个奇特、美丽、梦幻般迷人的境界。发展旅游产业,造福地方百姓。将蓬安建设成为“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一直是中共蓬安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将旅游开发和建设作为三产龙头定位,按照 “县委统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邹平为组长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以中共蓬安县委副书记陈鹏泉为主任的县旅游开发办公室,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的相如旅游开发公司。2006年初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开始建设,2007年,紧紧抓住四川省开发“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良好契机,根据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四大建设”的目标,将开发建设“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级旅游区作为旅游建设重点,整个旅游区建设预计共需3亿元以上,现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8000余万元,已基本建成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景区、滨江文化休闲区和马电景区四个核心景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的目标任务要求,2009年“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将成功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 整个旅游区建成后将集自然游、历史游、文化游、农业游、工业游、社会游于一体,重点突出相如文化、嘉陵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含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在内的蓬安县城,已于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史文化名城。

        

         浪漫休闲家园   宜商宜居宜游

“梦寻相如故里,情醉诗画田园”。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作为四川省十一五期间开发建设的新五大旅游区之一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四川省十一五期间着力打造的五大名人故里之一的司马相如故里的有效载体。该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在南充半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整个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沿江两岸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三段即:嘉陵江大桥至相如客运中心港的核心段,相如客运中心港至马回电站生态奇观段,马回电站至中坝村的新农村田园风光段。四功能片即:嘉陵江码头古镇观光休闲片、浪漫家园漫滩生态观光休闲片、水上观光游乐片、新农村参观游览片。十三区包含以司马相如故宅为县治的相如故城、为纪念周敦颐而命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周子古镇、龙角山、凤凰山、慕蔺山、嘉陵江村(相如里、君里)、嘉陵江畔4000多亩的原生态漫滩湿地、22000余亩的江心绿洲太阳岛、月亮岛、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一的中坝村和沿江的4座名山等十三个景区。

2005年年初,原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杜一力女士在南充市挂职任副市长的第二天便亲自莅临蓬安考察嘉陵江旅游资源,实地考察后,她激动地说:“嘉陵江最美的风光在蓬安段,嘉陵江蓬安段在整个四川都是得天独厚的!”

如今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不仅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而且有如画的山水,秀美的风光,厚重的人文,适合观光、休闲、游乐及旅居等各种需要。那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把千年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分隔两岸。两岸原生态风光醉人心脾;漫滩湿地景观独特,芭茅丛生;江中沙洲绿草成荫,牧牛成群;百牛渡江,天下奇观;龙角山青峰挺立,绿树翠蔓,鸟语花香,秀美山水,厚重人文让人回味无穷;古色古香的相如故城;独具特色的周子古镇;唐代画圣吴道子曾奉旨来此观江作画的画江楼;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开筵讲学的濂溪祠;彰显农耕文明川北风情等的《桑》、《耕》、《渔》青铜雕塑;还有那述说相如文君千古情的情侣楼,汩汩流淌的悠悠神龙泉,被誉为“嘉陵江畔第一楼”的财神楼,1933年红军经过蓬安时留下的石刻标语亲手栽下的红军树等无一不成为了吸引来自四面八方游客前往蓬安游览观光的靓丽山水人文景观。旅游区内的中坝村、下河街早已成为了全国党建工作树立的先进榜样。已在全国热播的《爱亦无声》、《水雨童话》、《少年朱德》等多部电影电视剧均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完成实地拍摄。

 和谐的社会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如今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已经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商家和企业纷纷看好的投资创业热土:江梓楼被外地客商竟标买下正式投入营运,生意红火。周子客栈被外地客商竞标买下,正在进行四星级酒店的装修之中。重庆嘉华集团投资三亿人民币积极参建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五星级酒店、游客接待中心及停车广场、周子古镇等扩建项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在中共蓬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勤劳勇敢开拓奋进的相如故里人民的大力建设下,正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秀美的风光,厚重的人文,悠远的历史,崭新的未来,古老而年轻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正阔步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 yj68125    时间: 2008-12-12 15:57

深入开发蓬安旅游资源,造福我们蓬安人民!


作者: yj68125    时间: 2008-12-12 17:01
[em04][em04][em04]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2 23:19

作者: 如是说    时间: 2008-12-13 22:12

图文并茂!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4 13:06

               奇秀龙角山

新闻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  发布日期:2008-12-02 10:09:56  [文字大小:
  
  ] 

  邓四平
      


      

  龙角山是蓬安县城周口镇西北嘉陵江畔的一座小山,龙角山算不上高大,更谈不上巍峨,但龙角山又确实是一座奇特的山。

  龙角山之奇首先在于其自然山水的神奇秀美,龙角山的魅力更在于它有着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十多年前,当我还在蓬安县城读书的时候,每到周末,便常常去攀登家乡县城这座有名的小山。记忆深处,龙角山巅有一株高大茂盛的黄桷树,让人觉得那是一处最为奇特的景观。黄桷树雄踞山颠,树冠巨大如伞,枝繁叶茂,一年四季都青翠碧绿,枝桠纵横交错,宛如张牙舞爪的龙,凌空飞腾,峥嵘崔巍。如今,黄桷树树身至少需四五人才能环抱,树前立有蓬安县政府于1982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石碑一块。但凡乘车一到蓬安,大老远就可以望见高高的龙角山山巅的黄桷树,那树仿佛已经成为了千年相如古县蓬安的一张绿色名片。

  而我觉得龙角山最让人感到神奇的还是山顶的“龙泉”,那泉汩汩流淌于龙角山西边山腰,清澈透明的泉水长年不涸,当地百姓称之为“圣水”,也称其为“龙角神水”。那泉有两股,一股掩藏于左边草丛之间,天生一小小石窠,常年不涸,泉水清冽,甘甜可口,仿佛人间琼浆,饮之犹如甘醪。山上一好心老者捐资在右边凿井建手压井一口,以方便取水之人。两井之间,雕刻有五尊菩萨石刻雕像,正中塑有观音,旁边依次还有土地、财神等神像,香火插满神像之前的拜台。如今,每到龙角山上游览,山间小道上,随时都可以看见上山取水的村民,或肩挑,或背扛,或手提,宛如电影《少林寺》里取水练功的和尚一般,乐此不疲,络绎不绝。我想,那水因为深藏山巅,自然也就没有受到什么污染,再加上来取水而肩挑背扛的天天锻炼,人的身体不变得结实健康才怪呢!

  如今的龙角山正在大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的核心旅游景区,景区正在逐步完善,山间那彰显司马相如文化的诗画灯箱叫人印象深刻。灯箱上印制着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吟咏蓬安、赞誉龙角山的诗词,走在山间,仿佛走进了一个古韵盎然的诗歌殿堂,让人梦回千年,更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和升华。龙角山脚下,便是著名的周子古镇,古风古韵的下河街,安详而和谐,秀美而宁静,仿佛一位藏于深闺的绝妙女子,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到来。

  走进如今的龙角山,既有茂密的丛林,野趣横生,又有茵茵绿地,诗情画意。当你步入园中幽深的密林踏上开阔的草坪,畅享浪漫休闲之时,当你登上高耸的楼阁俯视滚滚的嘉陵江水,登高望远思幽怀古之时,大自然的原始美丽顿会使你心旷神怡,陶醉其间。

  龙角山确实是一座美丽而奇特的山!

添加到百度搜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5 09:56
  http://bbs.yipt365.com/forum-29-1.html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5 16:20

              川北山乡坐歌堂

       新闻来源: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  发布日期:2008-12-12 09:25:36  [文字大小: ] 

  邓四平

  川北农村,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女在说媒、对面、看家、过礼、排好八字、选定黄道吉日之后,便要谈婚论嫁了。

  儿时的记忆中,男方迎娶的头一天下午,一大队人马便要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抬着抬盒,晃悠晃悠,朝着女方家走去,那队伍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呜哩哇啦,呜哩哇啦,生个胖娃娃……”那唢呐的曲调,无论吹奏什么曲子,无论怎么听,都仿佛在演唱着同一首词儿。

  迎亲的队伍里往往还有三两个年轻漂亮未婚的女子一同前往,那身份就似现在时髦的“伴娘”,那时候叫“秧歌队”,是到女方家迎亲的,兼有坐歌堂唱歌助兴的功能。儿时的我们常常看见队伍经过之处,大路两旁尽站满看热闹的乡亲,大家纷纷指指点点,相互打听究竟是谁家的妹子又要出嫁了。

  迎亲的队伍里最吸引人的是相帮兄弟抬的那抬盒。那抬盒里往往盛放着鞋帽糖酒,悬挂着骠肥的猪肉,斜搁着米筛般大小贴着大“红双喜”的糍粑,压得抬抬盒的扁担弯弯打颤,抬盒里更有那送到女方家里当天晚上“坐歌堂”才散发的“唱歌钱”,一扎一扎,厚厚的,也新崭崭的。

  女方在男方迎娶前一天就办酒席,热闹非凡。午饭几轮刚开完,接着又要吃夜饭,开完宴席,收拾好碗筷,相帮的兄弟便在堂屋的神龛下恭恭敬敬地一溜儿摆好几张八仙桌,负责主持的“知(支)客师”便叫出艳若桃花的新娘在桌前羞答答地站立端正,便声如洪钟地叫道:“月亮出来亮汪汪,闺女今天喜洋洋,感谢父母养育恩,闺女现在拜爹娘!”

  闺女恭恭敬敬地拜完爹娘之后,“知客师”又手举一张巴掌大的红纸,一一唱到娘家亲友的名字,唱到名字的人,便嘻嘻哈哈地走到堂屋的神龛前接受新娘的拜礼,新娘行了鞠躬礼之后,受拜的人就要往新娘面前的桌上丢钱,一块两块十块不论,名曰:“添箱”。表示对出嫁的女儿的一种祝愿和纪念。所以农家女儿出嫁,往往又叫“打发女”。

  仪式完毕之后,再在堂屋里随便搭上几根长条凳,女方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碎娃儿,小妹崽,往往小朋友居多,大家三三两两或坐或站,热热闹闹,打打嚷嚷,恭贺新娘出嫁。

  伴着闪烁的星星和一轮明月,大家先起哄叫新娘唱嫁歌,新娘在羞得无法推辞之时,就站起身来,清唱起来,其内容不外乎是告别父母亲友,或者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等等,唱到动情之处,新娘往往就哭得泪人一般,早已泣不成声了:“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二唱父母心地好,自己喝稀干留到。干的拿给奴家吃,肥足树苗长得高。三唱父母心地善,父母恩情高如山,如今难舍父母去,叫奴怎不泪涟涟?……”新娘边唱边哭,新娘的父母在女儿唱完之后,接着也哭着回唱:“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婆家更幸福。爹娘盘儿不容易,孝敬公婆胜父母。芝麻开花节节高,勤俭节约是诀窍。女儿女儿你莫哭,嫁到婆家更幸福。”接着“秧歌队”又唱,大抵唱些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方面的流行歌曲,坐在堂屋里的姑娘小伙也对着唱,此起彼伏,抑扬顿挫,悠扬婉转,兴趣盎然。

  往往月过三更,坐歌堂兴趣盎然之时,女方家帮忙的妇女们就要代表主人登场答谢歌友,腰间搂一个大大的洗脸盆,里面满满盛装着糖果瓜子,更多之时,还有炒得喷香的豌豆胡豆爆米花等,跟在后面的妇女手中更是攥着一大叠新崭崭的钞票,一角的,两角的,更多的五角的一块的,前面的妇女笑嘻嘻地散发糖果,后面的妇女喜滋滋地分发“唱歌钱”,唱与不唱,人手一份。也有爱占便宜的人开玩笑似地撒谎说没得到,又讨要第二份,但发喜钱的眼尖,记性好,故意抽出喜钱递去,当那人兴高采烈以为要得逞之时,发喜钱的妇女又迅速缩回手来,笑嘻嘻地拿钱在脸上上下摩挲,做出羞脸的动作来,逗得哄堂大笑。儿时的我们便经常去“坐歌堂”,只要坚持到最后,除了可吃糖果瓜子外,更可白得一份“唱歌钱”啊!确实令人兴奋刺激不已!

  斗转星移,现在的婚礼已经很少再有“坐歌堂”的程序了,一切就好像电脑程序一般,虽是华丽时髦,但总觉得有些千篇一律,有些格式化。参加之后,心里怅然若失似的,总觉得比起过去的婚礼来,少了一份古朴,少了一份典雅,更少了一份生动和有趣啊!心里便无端地怀念起“坐歌堂”来,怀念那月亮出来亮汪汪的夜晚,怀念那羞答答的新娘喜气洋洋的泪水,怀念那飘渺而又远去的歌声:“感谢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盘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泪珠……”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15 16:22
  http://my.hongxiu.com/026/250669/
作者: 翩翩起舞    时间: 2008-12-15 16:28

《相如长歌》的图片的谢幕的场景,应该选一幅或一组好的剧照。


作者: 1号观察员    时间: 2008-12-17 10:12

一曲凤求凰,

传唱古今情。

            ----司马相如故里.蓬安

 

[em06][em06][em06]可以做为旅游宣传词
作者: 怡心    时间: 2008-12-18 18:30
梦寻相如故里,情醉诗画田园
作者: 糊涂老朽    时间: 2008-12-28 08:45
好图好文,如梦似幻,如诗如画。[em01][em01][em01]
作者: 莫问我    时间: 2008-12-29 00:23
[em03]元旦快乐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8-12-30 09:41
蓬安财神楼的传说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105131


        邓四平 姚明明 /搜集整理
                             
  从前,有一位白鹤仙子和一位牛屎八儿姑娘玩得很好,各带着数千只白鹤和牛屎八儿飞到蓬安东门河坝与他们的牛大哥相会。牛大哥特别憨厚、老实,忠诚,每天领着上千只牛兄弟在东门河坝啃着青草。每天清晨,这东门河坝便绘出了千牛闲庭信步,万鸟竟飞的美丽画卷。
  一天,牛大哥把白鹤仙子与牛屎八儿姑娘叫到身边,指着江对面,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对他们心痛地说道:“瞧瞧,那就是周子镇,那就是下河街,那就是盐码头。你们再瞧瞧,江水到了哪儿了?洪水马上就要把下河街淹没了。弟兄姐妹们,我们去救救他们好吗?”
  白鹤仙子与牛屎八儿姑娘飞上天空,朝江对面望去,顿时对牛大哥道:“牛大哥,我们先行一步,你赶紧领着大家来。”白鹤仙子和牛屎八儿姑娘一声令下,万鸟腾飞,扑向江对面。万鸟来到周子镇下河街,从龙角山上衔来泥土,扎着围堰。
  牛大哥领上千只牛冲进江中,浮呀浮,冲破一个又一凶猛的洪峰,来到盐码头,手牵着手,扎起了牛堰。可是江水仍继续猛涨,浪头一个接着一个,冲垮了牛墙。白鹤仙子和牛屎八儿姑娘领众兄弟姐妹,全都扑向了江中。洪水越来越凶猛,撕开一道道口子,将一头头牛和一只只白鹤牛屎八儿卷走淹死。
  这时财神老爷骑着猛虎高举着金银鞭带着金银路过下河街上空,眼见下河街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财神老爷悲悯天下苍生,来不及细想,便毫不犹豫地打开衣篼,将所有的金银全部投在了下河街口,成山的金银财宝顿时挡住了猛兽般的洪水。
  众街坊邻居获救后,还得了如此巨大的财富,便商量在盐码头修一座财神楼来纪念救苦救难的财神爷,并请路过此地的画圣吴道子在楼上画上一幅幅巨大的壁画,把千牛万鸟与洪水搏斗救人的故事描绘出来流传后世。
  洪水退后鲁班路过周子镇,众街坊邻居把他留了下来。鲁班领着众徒弟从千里之外用鞭子赶来数根大石柱,又从千里之外运来巨大无比的马桑树,大柱立在了盐码头颇为壮观,不几日高耸入云的财神楼便修建竣工矗立在了蜿蜒的下河街口,楼上的千牛万鸟救人图便从此流传了下来。从此便有了一说,“蓬安有座财神楼,半截伸在河里头”。
  蓬安的财神楼与阆中的保宁醋、隆昌的麻布一样驰名中外。而且在千里嘉陵江上,惟有蓬安有座高大巍峨的财神楼,因此蓬安文化旅游名楼财神楼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嘉陵江畔第一楼。

作者: cjg1823    时间: 2009-1-5 11:54
向中关村推荐,地址:http://blog.zol.com.cn/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9-1-6 11:34
嘉陵第一桑梓里的新景观(摄于2008年1月4日)请点: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117297
作者: 不求有功    时间: 2009-1-6 11:49
邓四平,请你在今日之内把不属于你版权的照片删除,否则,原作者只好请你法庭上见。
作者: 山水如画    时间: 2009-1-6 15:03
看嘉陵第一桑梓新景观,请点击看大图: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117297




欢迎光临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https://www.mala.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