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712874964@qq 发表于 2024-3-29 21:22

可望而不可即的“人文关怀”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我参观过英国的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
那里的大多数病人都只剩一个月左右的生命,但他们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看电视...
还有志愿者过来跟他们聊天。在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
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也不必奏什么哀乐,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并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
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
点评
上述文字,是《个人图书馆服务号》今天发表的《91岁两院院士告全体退休人的9句话,点醒无数老年人,经典必看!》一文中,秦老先生所讲的一段话,而年近79岁的笔者提前立下的遗嘱,竟与秦老的身后安排如出一辙!但对于其中的“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此言,笔者断然不敢苟同。
因为,斗争哲学已将现实社会培育成了“互害型社会”,“人文关怀”实际上也早已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昂贵“奢侈品”,所以“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这话,实则只能是“长个儿宽矮个儿的心”而已。

笔者坚持不跟风、不炒作原则,坚守自己的写作誓言“写自己思想,说民生实话”。有鉴于此,恭请秦老宽容,敬请亲友能以“君子和而不同”的姿态相待于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AWCRwcVsoKKPbWAmBdFo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望而不可即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