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睡不醒 发表于 2023-11-15 18:04

赏国粹,品精妙绝伦的国风瓷器

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
明如镜,白如玉,入土千年不朽不锈。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里的中国审美在3000年前的中国,瓷器从火中诞生。雨霁时分的天青色,色若新葵的娇黄色,艳丽无俦的郎窑红......瓷器这一“火与土”的艺术,凝结着中国人的独特智慧与审美。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时代,唐人审美奔放热烈,喜金银、重奢华,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并广泛使用。不仅通过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传播陶瓷文化,也在烧制陶瓷的创作中引进了异域风俗,作为古代釉陶代表的“唐三彩”,反映了大唐开疆拓土的豪迈气势。宋代瓷器百花齐放,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各具风采。文人士大夫在宋朝政治、经济地位极高,他们深厚的人文素养与趋于天然纯净的审美情趣,也融入到清新典雅的宋瓷中。因此,宋瓷平淡自然,儒雅内敛,仿佛能将世间广阔收入其中,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颇具禅意。元代青花瓷的蓝白二色,符合蒙古贵族的审美情趣,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欣赏不了宋代的文人美学,于是元青花弃雅入俗,开辟了中国瓷器的另一条道路,一种华丽富贵、通俗直白的艺术风尚在瓷器工艺中广为运用,元代瓷器上的装饰不像宋瓷一样多用“塑”和“刻”的方式,而是变成“画”的方式。青花瓷上的图案,无论是龙凤、麒麟、如意等吉祥纹饰,还是山水、人物、花鸟,都一目了然。元青花盛行后,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能在瓷器上感受一种开放、直观的“美感”,堪称雅俗共赏。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早期原始青瓷出现于商代前期,是陶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它是在青铜文化与陶文化融合发展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并以新的生命形式开启人类陶瓷艺术的先河。唐朝时青瓷与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窑系。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明代,官窑和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中心的地位愈发凸显,陶瓷工艺独领风骚、冠绝当时,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窑址也都往景德镇集中。而位于云南玉溪的华宁,制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明代除景德镇以外,中国青花瓷的重要窑场。明末清初,随着产量、质量的提高,华宁陶享誉全省,华宁因此被誉为“陶乡”。清代瓷器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珐琅彩先在景德镇官窑素烧瓷胎,入宫后再由宫廷画师用珐琅料进行彩绘,之后再于皇宫造办处的低温彩炉中烘烧而成。因为珐琅彩瓷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皇宫中完成的,这在中国古代瓷器中独一无二,这也使它成为当时最为名贵的瓷器品种。外交舞台上的绝美瓷韵中国的瓷器,同丝绸和茶叶等,通过陆海两条通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这两条陆海通路,被称作“丝绸之路”和“瓷器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基本重合。从宋到清,千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宋代时,瓷器就作为了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以“国礼尚瓷”评价瓷器作为国礼的崇高地位。时间来到现代,瓷器在外交舞台上依然拥有着卓越的地位。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陶瓷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上,我国将《福禄万代》珐琅彩莲子瓶赠送给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组织代表,将《福禄万代》的美好愿景传递给到场的国际友人,并被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收藏。四百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瓷器成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纽带。如今,“一带一路”全新启航,不断创新的中国瓷器将继续把中华文明之美远播世界,也将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文全 发表于 2023-11-16 09:37

{:11_431:}{:11_431:}{:11_43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赏国粹,品精妙绝伦的国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