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在这里 发表于 2023-8-1 15:58

科技创新的新都力量

    “创”出一片新未来。7月21日,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吹响了全区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
      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初步建成成北科创高地,初步形成多元共兴、特质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新都着力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政府创新筑“暖巢”植“沃土”,优秀人才扎根新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在这片热土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点与面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所处的行业,正是科技创新的一线,只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不负时代。”虽未参会,当看到全会报道的那一刻,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涛难掩激动的心情。
微网优联生产车间
      前不久,微网优联5G全连接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是“四川乃至西南片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5G全连接工厂”,创立了“数实融合”新标杆,年产能1亿台,产值破百亿,占全球网络通信终端四分之一产能。      从2020年入驻新都,到如今走在全川科创前列,陈涛认为这和新都科创氛围浓厚密不可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落户新都,他们为新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新都已经走在了数字经济引领、创新集群发展的前列。”陈涛表示,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做足功夫,为新都区建设成北科创高地贡献力量。
      这是新都区深化科技创新,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新都区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出实招、破藩篱,整合配置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力量,推动前沿科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自主创新曲飞扬,形成百花齐放局面——
科伦药业现代化生产
      科伦药业新都基地内一袋袋输液产品缓缓运下生产线,新都科伦基于全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大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医药行业的工厂数字化、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之路,助力“新都智造”走深走实;1分钟2000罐,中粮可口可乐内,全球最快易拉罐饮料线全速运行,该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12万罐易拉罐饮品,同时也是全球可口可乐系统里唯一一条可以同时实现多种不同包装规格的自动化生产线。中粮可口可乐四川公司生产车间
      政府筑“暖巢”植“沃土”,企业便能轻装上阵。一项项技术难题突破,一件件技术成果攻克,一个个创新型企业提质增效,跑出新都科技创新引领的“加速度”。

加与减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都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
新都航空产业园全景
      近年来,新都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新都区新科局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等工作,并认真落实各项奖补政策。今年上半年,已兑现区级奖补资金1475万元,指导永峰科技、裕鸢航空等“潜力股”科技型企业申报实施各级科技项目,对上争取资金突破1500万元;为工研所、特隆美等3家创新领军企业争取到各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核心技术攻坚。      科研成果所创造的价值正在更好惠及贡献者,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正在得到更多合理回报,这些都激励着更多科研工作者刻苦攻关、逐浪创新大潮。
      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平台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统筹优化内外部资源,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资源融为一体,实现创新要素的最大程度整合,科技创新平台所带来的澎湃创新能量也将进一步激发。
      上半年,新都区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实现新突破。上半年新增四川省地热能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安全智慧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总数已突破182个。
       此外,新都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聚与兴人才蓄势增后劲
      “我们需要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才来一起破题,但是怎么引,从哪儿引,都是未知数。”四川永星电子董事长叶德斌说,公司拥有近60年电子器件研发制造经验,但仍会面临“卡脖子”技术攻关难题。
      针对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需求,新都区实施“揭榜挂帅”,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资源向企业汇聚。“我们已经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目前已成功引进了第一批博导、博士。”叶德斌告诉小新,通过高校出人才、政府给支持,开展电子元器件领域“卡脖子”基础材料的自主科研技术攻关,可以实现关键材料的国内自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来,新都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编制《新都区人才开发指引》《新都人才图谱》和《新都区重点产业人才分类目录》等,针对人才精准施策,全区人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据统计,2021年以来,新都区累计引进人才总数约4万,为推动全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聚八方英才而用,正是这些年新都的发力方向。从引进、培育到使用,新都正在搭建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条。只有以高层次的平台聚才,以灵活的体制机制用才,以优质的服务环境留才,才能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新都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人才,面向全球发布机会清单。依托中国航发成发、航空工业成飞、中车成都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西工大、哈工大等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数万名。
      人才引得来、用得好,更要留得住。新都区聚焦人才多元化需求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实现个人到家庭、单一向多维的服务转变。引入“城市”合伙人制度,发行“人才香卡”,涉及服务事项300多项,引进银行、商业综合体、特色景区等人才合伙人,提供人才金融支持超亿元。 
“企业再小的事都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会以最大诚意服务企业和人才,让新都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新都更出彩。”新都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新都区将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做强产业支撑,提升人才吸引力。
      如今,一位位优秀人才扎根新都,一个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正在新都这片热土上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谋与动科技创新无穷期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新都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做好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育强科技创新主体、建强科技创新平台、提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校院企地协同、突破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促进产业建圈强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今年3月,新都区蝉联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是对新都聚力创新发展,换挡提速的印证。
      今年上半年,新都区持续为企业搭建校院企合作桥梁,帮助22家企业对接10个高校院所,实现24项科技成果对接,协助微网优联、中航试金石等4家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与西南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四川省JMRH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新经济梯度培育工程,拓米双都等18家企业入选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推进新经济产业发展,一季度新经济企业营收增长率达38.9%,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业营收增长率分别达15.21%、74.83%。同时加强要素保障,从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政策供给等要素入手持续保障创新生态。
      新都的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落地”速度越来越快,正成为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
      作为全区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新都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培认为,本次全会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治担当,也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化变化的新趋势。
   “下一步,新都区新科局将围绕区委新部署新要求,建立健全统筹全区科技工作的组织架构,完善创新创业创投政策保障体系,脚踏实地地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筑牢筑实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王新培表示。
      新都提出,至2027年,新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达6.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和引进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4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以上。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推进新都产业发展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一幅科创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美画卷正在新都这片沃土徐徐展开一个创新的新新都值得期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创新的新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