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林熙 发表于 2020-7-1 18:14

历史逻辑不容随意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冷林熙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904082-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东灌纪念馆建在老管理处这是历史的定论                                                
      --- “两湖一山”李代桃僵的历史教训值得深刻记取
            (一批老东灌人再次上书简阳四大班子)


      简阳人民盼望几十年的东灌纪念馆,终于又有了新的动静。然而,它的选址大事,到底该如何定夺,也许得先让不少人好好思考思考,分辨分辨历史的常识与逻辑才行!即,必须让人懂得,纪念馆的址地,是以人的意志,凭表面或暂时气势之大小,虚华、便利、好听、好看等感觉而定,还是由历史流年,自然逻辑,顺章依序而定?
      东灌翠屏湖(原张家岩水库)连带十三里穿山隧洞为导向的主体工程,是1967年起步,68年开工建设的。而其他附属湖渠工程,则是后来年度陆续动工的。其中,最晚者名为二期工程的三岔湖,更是在七五年以后,才动工开建的。而此时的首起工程,张家岩水库已报登世界名录,早成东灌伟业之象征代表。换句话说,当时震惊中外的东灌水利工程,就是以其通水隧洞和它相连一体的水库枢纽为肇始节点起步的。
      相比一直统管工程全局的指挥部党政领导,坐阵老管理处及其周边现场,指挥完成最艰巨,最震惊世人,最有全局影响的主体枢纽工程,其它二期渠库工程的开工时间,都要晚迟好几年。而三岔水库更是晚了近十年时间。
      假如,不在翠屏湖临近的东灌老管理处建纪念馆。且不说,我们最多最早,牺牲于此的英烈遗愿如何还?怎么发挥东灌精神励志育人的传承作用?就连东灌伟业的历史流程如何表述?馆志史记怎么写?起止时限当何定?都成了弥天大笑话,大问题。难道可以,直接把东灌兴建的日期,改写到推迟十来年,取后代前,以虚代实,以言代史,贻误子孙后代不成?
       如果按有的同志的意见,随意选择非老管理处建馆的话。这就像,把中国的建军节改成1927年9月9日,而不是1927年8月1日那样荒唐可笑。因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的一生都比后者更光大,更伟岸。起义的结果,也比南昌起义也好说,好听嘛!这样的荒诞理由,不是就像我们的一些同志总找那些,不讲历史根源,否定在老管理处建馆而同出一辙吗?!
       我们曾经受外籍人,捡便利,摘桃子,捞政绩的影响,吃了几十年以“两湖一山”取代“三湖一山”的大亏。在发展东灌品牌,铸就历史丰碑方面,长期陷入误区。最终,连建国七十年“四川十大工程”的名榜都悲惨落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果人杰地灵的雄州简阳,有不少同志,连个常识性,逻辑性的问题都搞不明白。丢了某些个人的脸面事小,造成无谓的巨大经济损失,是要追究刑事和赔偿责任的!




                                                            2020年四月25日于锦江
                                                            2020年7月1日改发菱窠





















冷林熙 发表于 2020-7-3 09:00

岂止仅为朋友好

          有简阳文坛好友,也不无好心的提醒我,东灌记念馆选址老管理处的理由,还需更加充分才行。比如,那里的交通,人气,商利等等。我看了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一位老有名气的文艺高才。也还以商利,表象,虚化,来选择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典雅修为,静谧缅怀的史馆项目尊址。而他提供的那些需要考虑的条件,却正是我们,为避免背离史馆宗旨,“挂羊头卖狗肉”。”隔山报蛋祭英雄”。而最忌讳选择那些“生意火火,人流滚滚,污染重重,”的所谓热闹,浮华的地方。
      但为了答谢他的热心,好意。我还是认真,负责的回复了他三个这样的帖子,其中最有总概意义的内容是;史馆的兴建,一般说来,是没有选址这一说的。如果需要条件的话,唯一的也是根本的,就是一定要符合历史逻辑。选址老管理处,不是也应该是今天的的临时动议行为,而是60年前的历史选择和定论。五指乡水利员黎成富,半世纪前,第一个在那里,喊出了“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道出了百万人民的心声。由此,才破天荒地有了东灌水利伟业千年一遇的诞生希望与可能,
      继而,当时最权威领导机关,内江地革委,又是在简阳提供的七个开山打洞方案中,唯一选定了在此打洞引水造福万民。因而,使得,东灌工程最先最多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就发生于此。最多的英烈献身并安葬,也在于此。这就是,不论谁是谁地也改变代替不了的选址理由!也是找遍天下,都难有另类的史馆共尊逻辑。看看,几十年前的援越抗美史馆,为什么至今建在越南?红军长征记念馆,为什么不建在大都市,闹热地?却全部建在山沟里?!汶川地震记念馆,为社么不建在成都或绵阳?,而南昌起义纪念馆,却选建南昌这个小城市,而不选件在武汉和北京?
       为此,我也豪不客气的事实求是地,对这位文坛好朋友说,按职业修养习惯,你作为我的兄长甚至先生,应当比我更懂得。如此庄严肃穆的史馆兴建。必须要与喧嚣闹市相隔离分离,相对安静雅谧。才能保证人们对精神文化,于英烈缅怀祭奠,后代思想教化,言行修为示范等,高雅洁静之臻美追求。怎么可能让市场商利,尘埃浮渣,随意混杂污染,干扰,乃至破坏?!
         说穿了,我的这位好朋友选址的观念,又不知不觉地回到当年“两湖一山"以金钱利益至上,游乐至上;只重眼前表象,急功近利的误区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逻辑不容随意改变